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疫情大流行和全球粮食危机大概率爆发的背景下,多个国家存在对粮食安全強烈的忧患意识与爆发粮食危机的恐慌。基于此,本文结合全球化和新冠疫情的背景,分析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具体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
一、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国粮食安全的困境
1.粮食市场波动,供需不平衡。首先,市场分割阻碍口粮供给。道路封锁致运输供应不畅,进而使粮食生产原料供应不足、粮食加工企业产能下降。其次,秋粮销售受交通管制限制。一是卖粮,受复工延期及收粮延缓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售粮进程放缓。二是存粮,粮食产后浪费止损,受限于储粮设施和场地等条件,疫情期间农户售粮受限。
2.粮食价格起伏,回本弹性小。第一,原粮价格上涨。一方面,疫情期间,物流不畅、用工困难及农户售粮进度缓慢,部分粮食商面临着手中有粮却难卖的困境。另一方面,企业面临库存原粮下降和市场原粮供给不足的双重压力。第二,供给成本增加提高了成品粮价格。工人无法按时返工、加工粮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粮油加工企业运行成本增加,进而促进成品粮油价格的一定增长。
3.农作物种植受阻。一是农资供应紧缺影响农耕。农资企业开工率不足、村庄入口设置关卡等因素导致部分地区农资供应偏紧。二是农业生产输出受限于交通管制。农资供应和农机服务无法与农机作业服务正常衔接,部分农村区域存在误工现象。三是农村劳动力市场整体供给不足。部分规模经营农户因工人未能及时返工而改变种植计划,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产经营的收益。
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解决对策
1.强化调控力度,降低粮食价格波动。第一,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利用农业市场信息系统、粮食和农业政策决策分析平台监测世界粮食供应和价格变化,将粮食稳供风险化解在源头、防控在前端。第二,强化粮食供给应急保障。构建支撑保障体系,保证充足的原粮储备及建设应急的供应网点、配送中心和储运企业。第三,优化粮食产业链的逻辑联系。创造性改革粮食生产经营原有方式,加快生产技术变革,促进供应链和物流链的高效衔接,减少或避免因环节成本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2.破解供应瓶颈,稳定粮食生产。第一,保障农业耕种增产。各地区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贴息贷款等政策,加强对耕地保护的补偿激励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第二,加大科研资源投入。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粮食生产过程,运用绿色增产模式,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第三,降低粮食供应损失。以国内资源为立足点,以解决当前粮食供给的主要矛盾为重要抓手,保证好主粮供需平衡。
3.完善粮食安全保障环境。一方面,扩展粮食财政支持范围。于生产,积极推进教育培训高素质农民的进程,深入保证优质粮食的源头供给。于流通,创新改革原有粮食价格机制,优化粮食收储过程,充分激发跨国企业及龙头企业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引导银行合理发放信贷,支持高标准农田及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
一、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国粮食安全的困境
1.粮食市场波动,供需不平衡。首先,市场分割阻碍口粮供给。道路封锁致运输供应不畅,进而使粮食生产原料供应不足、粮食加工企业产能下降。其次,秋粮销售受交通管制限制。一是卖粮,受复工延期及收粮延缓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售粮进程放缓。二是存粮,粮食产后浪费止损,受限于储粮设施和场地等条件,疫情期间农户售粮受限。
2.粮食价格起伏,回本弹性小。第一,原粮价格上涨。一方面,疫情期间,物流不畅、用工困难及农户售粮进度缓慢,部分粮食商面临着手中有粮却难卖的困境。另一方面,企业面临库存原粮下降和市场原粮供给不足的双重压力。第二,供给成本增加提高了成品粮价格。工人无法按时返工、加工粮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粮油加工企业运行成本增加,进而促进成品粮油价格的一定增长。
3.农作物种植受阻。一是农资供应紧缺影响农耕。农资企业开工率不足、村庄入口设置关卡等因素导致部分地区农资供应偏紧。二是农业生产输出受限于交通管制。农资供应和农机服务无法与农机作业服务正常衔接,部分农村区域存在误工现象。三是农村劳动力市场整体供给不足。部分规模经营农户因工人未能及时返工而改变种植计划,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产经营的收益。
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解决对策
1.强化调控力度,降低粮食价格波动。第一,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利用农业市场信息系统、粮食和农业政策决策分析平台监测世界粮食供应和价格变化,将粮食稳供风险化解在源头、防控在前端。第二,强化粮食供给应急保障。构建支撑保障体系,保证充足的原粮储备及建设应急的供应网点、配送中心和储运企业。第三,优化粮食产业链的逻辑联系。创造性改革粮食生产经营原有方式,加快生产技术变革,促进供应链和物流链的高效衔接,减少或避免因环节成本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2.破解供应瓶颈,稳定粮食生产。第一,保障农业耕种增产。各地区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贴息贷款等政策,加强对耕地保护的补偿激励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第二,加大科研资源投入。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粮食生产过程,运用绿色增产模式,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第三,降低粮食供应损失。以国内资源为立足点,以解决当前粮食供给的主要矛盾为重要抓手,保证好主粮供需平衡。
3.完善粮食安全保障环境。一方面,扩展粮食财政支持范围。于生产,积极推进教育培训高素质农民的进程,深入保证优质粮食的源头供给。于流通,创新改革原有粮食价格机制,优化粮食收储过程,充分激发跨国企业及龙头企业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引导银行合理发放信贷,支持高标准农田及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