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衣食住行,一动一静,都与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四季轮回,冬季到来,春节也随之而至,这段时间往往是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候,每到这时总有些人因为不注意生活上的细节而出现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学会健康过冬就要从现在开始,远离不良习惯,让我们的身体在这个冬季保持最健康的状态。
“美食狂人”暴食无度
冬季补充热源食物,增加热能的供给,可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因此,应适当多摄入一些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于是,许多“美食狂人”便找到正当理由开始暴饮暴食。有关专家提醒大家,即使在冬季,也应注意饮食有度。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所处的环境与20年前已经有很大不同,不少人开车上下班,办公室和家里也都很温暖,不仅活动量大大下降,而且处在寒冷室外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因此,并不一定需要额外补充过多的能量。只要三餐规律,保质保量,一般都能保证一天活动所需。对患有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冬天的饮食也应清淡,高热、高脂的食物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是不适宜的。
冬天很多人喜欢吃川菜、火锅,医学专家表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患有这些疾病的老病号,冬季应少吃辛辣刺激的食品和火锅,以免病情发作、加重或增加疾病的治疗时间。有胆石症、胰腺炎疾病的患者,喝酒、吃火锅、过多食油腻食物,很容易导致病情急性发作,因此一定要多加注意。
“温室花朵”弱不禁风
现代都市人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温度越高就越好吗?专家指出,冬天室内温度在18~20℃最适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如果室温过低,不但舒适度差,而且容易造成年老体弱的人受凉,另外,由于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令心脏工作负荷增大,可能引发心绞痛;如果室温过高,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人抵御寒冷的能力下降,一旦出门,在骤冷的环境下,同样容易伤风感冒。
冬季室内还往往存在空气干燥的问题。当持续不断的热风送入办公室内的时候,会令人们的皮肤感到异常干燥,并且出现咽干、口渴等情况,而此时的室内平均相对湿度往往只有10%~15%。研究发现,温暖、干燥的空气环境易于细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流感的多发与空气湿度较低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理想的湿度环境是45%~65%,在这样的湿度条件下,人体感觉最舒适,各种病菌不易传播。因此,在干燥的冬季,可使用室内加湿器,但应每天清洁、换水,防止水中产生的微生物被散播到空气中影响健康,且应注意房间通风。
现代化办公楼多使用中央空调,但中央空调系统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室内新风量不足、室内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过多等“副作用”。实验表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使人感到头昏、胸闷,造成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降低。另外,空气不流通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出现办公室“一人感冒,殃及周边”的情况。专家建议,无论办公室还是家里,冬季都不要因为怕冷而门窗紧闭,适当通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疾病传播。
为美丽不惜冻人
经常看到有的年轻女孩为了显得苗条轻盈,即使在寒冬季节仍然衣着单薄。文学大师梁实秋就不无讽刺地写过:有许多女人怕发胖而食无求饱,营养不足,再加上怕臃肿而衣裳单薄,到冬天瑟瑟打战,袜薄如蝉翼,把小腿冻得作“江米藕”色…… 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着单薄,容易令关节、腰部、小腹、胃部受到寒气的侵袭,出现发凉、麻木、酸痛等症状。尤其是很多女性在冬季还穿着低腰裤,不注意腰腹部保暖,更易引发疾病。从中医的角度讲,肾在腰部,肾气有温煦全身阳气的作用。一旦腰部受寒,肾气受损,人就会感到寒冷、无力,出现倦怠、食少、大便稀溏等症状。而脐部受寒会影响人体的胃肠功能,易导致腹泻、痛经等。
寒冷还会引发一些皮肤问题,比如冻疮。冻疮多是由寒冷造成的,相对温差大时更易发生,好发于手脚、耳郭等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因此,入冬后要注意手、耳等部位的保暖,注意鞋子的干爽舒适,多运动加强血液循环。还有些人一遇到寒风扑面或接触冷水后,全身就会出现发痒和起风团等症状,一旦步入温暖的环境中,疹块又会慢慢消退,这种病在医学上被称为“寒冷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往往数年反复不愈。在寒冷季节里有荨麻疹史的人,一要特别注意预防。当有冷空气特别是“寒潮”来临时,要注意保暖,尽量避免外出和突然接触冷水。二要切忌在饮酒、洗浴后吹冷风。
“洗刷刷”带来的皮肤病
冬天暖暖和和地洗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泡泡脚是很舒服的一件事,可是洗澡、洗脚也有讲究。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热水泡脚:比如有些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试不出水温,极易被烫伤或引发足部感染;高水温使神经受到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短时间内增加了心脏、血管的负担,因此不适用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还有不少中老年人一到冬季皮肤就瘙痒难忍,且越洗越痒。这是因为中老年人皮肤分泌功能减退,含水量降低,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失去润滑保护皮肤的作用。而在寒冷的季节,干燥的气候又进一步使皮肤粗糙,甚至出现表皮脱屑,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发痒。
专家提醒有皮肤瘙痒症状的人:冬季洗澡不宜过勤,一般每周2次即可;水温不要太高,洗浴时间也要缩短;洗澡时尽量少用浴液和香皂,洗澡后可以涂抹一些能防止水分蒸发的膏霜,用以锁住皮肤水分;瘙痒难忍时,不要用手抓搔,也不要用热水烫,即使皮肤神经因为刺激而暂时麻痹,过后症状也会进一步加剧;瘙痒症患者可以多吃核桃、山药、栗子、红薯等食物,忌燥热辛辣的食品;应该选款式宽松、质地柔软的衣服,既不要太单薄而体感寒冷,也不要穿太多以至燥热出汗。另外,患了皮肤瘙痒症要及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随意涂用激素类药膏。
“美食狂人”暴食无度
冬季补充热源食物,增加热能的供给,可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因此,应适当多摄入一些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于是,许多“美食狂人”便找到正当理由开始暴饮暴食。有关专家提醒大家,即使在冬季,也应注意饮食有度。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所处的环境与20年前已经有很大不同,不少人开车上下班,办公室和家里也都很温暖,不仅活动量大大下降,而且处在寒冷室外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因此,并不一定需要额外补充过多的能量。只要三餐规律,保质保量,一般都能保证一天活动所需。对患有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冬天的饮食也应清淡,高热、高脂的食物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是不适宜的。
冬天很多人喜欢吃川菜、火锅,医学专家表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患有这些疾病的老病号,冬季应少吃辛辣刺激的食品和火锅,以免病情发作、加重或增加疾病的治疗时间。有胆石症、胰腺炎疾病的患者,喝酒、吃火锅、过多食油腻食物,很容易导致病情急性发作,因此一定要多加注意。
“温室花朵”弱不禁风
现代都市人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温度越高就越好吗?专家指出,冬天室内温度在18~20℃最适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如果室温过低,不但舒适度差,而且容易造成年老体弱的人受凉,另外,由于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令心脏工作负荷增大,可能引发心绞痛;如果室温过高,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人抵御寒冷的能力下降,一旦出门,在骤冷的环境下,同样容易伤风感冒。
冬季室内还往往存在空气干燥的问题。当持续不断的热风送入办公室内的时候,会令人们的皮肤感到异常干燥,并且出现咽干、口渴等情况,而此时的室内平均相对湿度往往只有10%~15%。研究发现,温暖、干燥的空气环境易于细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流感的多发与空气湿度较低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理想的湿度环境是45%~65%,在这样的湿度条件下,人体感觉最舒适,各种病菌不易传播。因此,在干燥的冬季,可使用室内加湿器,但应每天清洁、换水,防止水中产生的微生物被散播到空气中影响健康,且应注意房间通风。
现代化办公楼多使用中央空调,但中央空调系统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室内新风量不足、室内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过多等“副作用”。实验表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使人感到头昏、胸闷,造成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降低。另外,空气不流通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出现办公室“一人感冒,殃及周边”的情况。专家建议,无论办公室还是家里,冬季都不要因为怕冷而门窗紧闭,适当通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疾病传播。
为美丽不惜冻人
经常看到有的年轻女孩为了显得苗条轻盈,即使在寒冬季节仍然衣着单薄。文学大师梁实秋就不无讽刺地写过:有许多女人怕发胖而食无求饱,营养不足,再加上怕臃肿而衣裳单薄,到冬天瑟瑟打战,袜薄如蝉翼,把小腿冻得作“江米藕”色…… 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着单薄,容易令关节、腰部、小腹、胃部受到寒气的侵袭,出现发凉、麻木、酸痛等症状。尤其是很多女性在冬季还穿着低腰裤,不注意腰腹部保暖,更易引发疾病。从中医的角度讲,肾在腰部,肾气有温煦全身阳气的作用。一旦腰部受寒,肾气受损,人就会感到寒冷、无力,出现倦怠、食少、大便稀溏等症状。而脐部受寒会影响人体的胃肠功能,易导致腹泻、痛经等。
寒冷还会引发一些皮肤问题,比如冻疮。冻疮多是由寒冷造成的,相对温差大时更易发生,好发于手脚、耳郭等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因此,入冬后要注意手、耳等部位的保暖,注意鞋子的干爽舒适,多运动加强血液循环。还有些人一遇到寒风扑面或接触冷水后,全身就会出现发痒和起风团等症状,一旦步入温暖的环境中,疹块又会慢慢消退,这种病在医学上被称为“寒冷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往往数年反复不愈。在寒冷季节里有荨麻疹史的人,一要特别注意预防。当有冷空气特别是“寒潮”来临时,要注意保暖,尽量避免外出和突然接触冷水。二要切忌在饮酒、洗浴后吹冷风。
“洗刷刷”带来的皮肤病
冬天暖暖和和地洗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泡泡脚是很舒服的一件事,可是洗澡、洗脚也有讲究。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热水泡脚:比如有些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试不出水温,极易被烫伤或引发足部感染;高水温使神经受到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短时间内增加了心脏、血管的负担,因此不适用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还有不少中老年人一到冬季皮肤就瘙痒难忍,且越洗越痒。这是因为中老年人皮肤分泌功能减退,含水量降低,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失去润滑保护皮肤的作用。而在寒冷的季节,干燥的气候又进一步使皮肤粗糙,甚至出现表皮脱屑,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发痒。
专家提醒有皮肤瘙痒症状的人:冬季洗澡不宜过勤,一般每周2次即可;水温不要太高,洗浴时间也要缩短;洗澡时尽量少用浴液和香皂,洗澡后可以涂抹一些能防止水分蒸发的膏霜,用以锁住皮肤水分;瘙痒难忍时,不要用手抓搔,也不要用热水烫,即使皮肤神经因为刺激而暂时麻痹,过后症状也会进一步加剧;瘙痒症患者可以多吃核桃、山药、栗子、红薯等食物,忌燥热辛辣的食品;应该选款式宽松、质地柔软的衣服,既不要太单薄而体感寒冷,也不要穿太多以至燥热出汗。另外,患了皮肤瘙痒症要及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随意涂用激素类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