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阅读质量的提高也同步化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心理认知能力、情感分析能力,并从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思维中给予潜移默化的干预,让学生更加自主的投入到阅读情境中,发散思维联想产生语文的认同感,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单一的解说阅读文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圈画重点信息,难以透彻的领会语文的内涵,新时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素养培育,结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走出阅读的误区,基于对阅读的喜好调动学生的渴望参与性,累积文本信息形成学生自主的阅读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效率;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23-01
引言
阅读是语文的基础环节,学生在语文的阅读中,应深入浅出感知语文的精髓,抽取语文的重点元素,借助核心问题引发联想,教师可及时的给予辅导帮助,消化阅读的难点问题,扫清阅读的障碍,建立阅读的自主信心,预留更多的时间参与阅读互动,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进行阅读分析,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述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结合熟知的语文元素,将文本中的情境虚构出来,创建出虚拟的阅读空间,并徜徉在语文的情境世界中,使得语文的认知呈现出阶梯性的进步。
一、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接触阅读的时间不多,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兴趣的填充,学生很快就会对求知失去动力,阅读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没有兴趣的加持,学生也很快走出阅读的情境空间,分散注意力无法完成阅读目标。对于小学接触阅读伊始的学生来说,兴趣的衍生像是一块敲门砖,帮助学生叩响语文殿堂的大门,对语文的理解从浅层面逐渐走向更深的层次,教师可结合学生不同学龄段的语文信息把控能力,导入较为灵活丰富的阅读知识,促使学生热爱阅读,孜孜不倦的汲取阅读的知识,徜徉在虚拟的文本世界,联想自己的生活情境从而引发共鸣。例如:教学“爷爷和小树”时,阅读中利用“说、认、读、找、比”五步走的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充满童真童趣,阅读的过程也应让学生充分的表述自己的童言稚语,体现出文本的曼妙多姿,先让学生随意的说一说:“你见过的小树是什么样的?你和小树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吗?”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跳跃,他们描绘了四季的小树变化,还阐述了自主玩闹的过程,而后基于对生词生字的认识理解自主阅读,导入游戏的模式,教师发放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画了一个小树,给新认识的字注拼音,拼写对了就可以给小树添加一片小叶子,以图示的带领幻想“给小树穿衣服”的过程,让学生回到文中,在基础巩固后找出有关拟人的描写,比一比不同时期小树的状态,最后阐明自己的一些感想,整个过程不仅教师按照时间顺序、故事的发展顺序、学生的认知层次合理的把控,同时还将课堂的阅读时间预留给了学生,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阅读的机会,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预习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阅读不仅是小学时期的作业要求,阅读也是伴随人们一生,帮助人们答疑解惑的必然途径,通过阅读我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古人或者现代学者的智慧熏陶心灵,形成健康健全的价值观念,虽然小学时期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但也应从思想情感上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从小树立积极的思想,面对语文或者生活,都保持乐活的上进心态。例如:阅读“蓝色的树叶”时,虽然这篇文章看似简单易懂,由一个小故事组成,但学生对于更深层次的内涵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心里明白但说的时候却不知如何表达,教师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利用角色扮演,阐述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不仅扮演的学生十分投入,旁观者也津津有味,小学生的阅读文本多是故事类、人物类的描写,都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展开扮演活动,可加深学生的印象,促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一些景物类的描写也可以利用朗读竞赛、肢体配合等形式去体现,彰显出语文阅读的多样化,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习惯,每当阅读的时候就会构建一个扮演的情境,假象自己是故事的主人公,获得代入感。
三、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一些小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阅读意识,但在阅读中还是徘徊在认字上,流畅的阅读自然是基础的要求,但学生找不到阅读的方向,始终徘徊不前也难以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利用问题引导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随着问题难点的逐个击破,学生的阅读思维也得到发散。例如:閱读:最大的“书”时,教师提出疑问:“最大的书是什么?为什么书要引号?这书什么用?为什么叫最大的书?书什么样的?”让学生去阅读中寻找答案,学生阅读后基本都能够找到答案,教师再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岩石到底哪里像书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关键词、除了一层一层、厚厚的像书,还有什么原因把岩石称之为书呢?告诉我岩石上的字是什么?”学生可通过原文的信息给予教师回复,也可以利用自己组织的语言,重复阅读5~10自然段后,由学生总结,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允许学生合作展开辩证,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并结合对方的观点进行查漏补缺,在这种科普式、比喻式的文章中,一些信息较为抽象,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固然重要,但也要具备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以便在接下来类似的难点问题上,互相促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应循序提高,借助学生的阅读习惯,导入兴趣元素,体现出学生阅读的主体性,让阅读环境更具张力。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3,22(36):12-23.
[2]王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8):190.
[3]田国栋.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1):028-028.
[4]班定一.基于儿童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策略[J].未来英才,2016(12):158-15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效率;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23-01
引言
阅读是语文的基础环节,学生在语文的阅读中,应深入浅出感知语文的精髓,抽取语文的重点元素,借助核心问题引发联想,教师可及时的给予辅导帮助,消化阅读的难点问题,扫清阅读的障碍,建立阅读的自主信心,预留更多的时间参与阅读互动,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进行阅读分析,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述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结合熟知的语文元素,将文本中的情境虚构出来,创建出虚拟的阅读空间,并徜徉在语文的情境世界中,使得语文的认知呈现出阶梯性的进步。
一、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接触阅读的时间不多,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兴趣的填充,学生很快就会对求知失去动力,阅读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没有兴趣的加持,学生也很快走出阅读的情境空间,分散注意力无法完成阅读目标。对于小学接触阅读伊始的学生来说,兴趣的衍生像是一块敲门砖,帮助学生叩响语文殿堂的大门,对语文的理解从浅层面逐渐走向更深的层次,教师可结合学生不同学龄段的语文信息把控能力,导入较为灵活丰富的阅读知识,促使学生热爱阅读,孜孜不倦的汲取阅读的知识,徜徉在虚拟的文本世界,联想自己的生活情境从而引发共鸣。例如:教学“爷爷和小树”时,阅读中利用“说、认、读、找、比”五步走的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充满童真童趣,阅读的过程也应让学生充分的表述自己的童言稚语,体现出文本的曼妙多姿,先让学生随意的说一说:“你见过的小树是什么样的?你和小树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吗?”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跳跃,他们描绘了四季的小树变化,还阐述了自主玩闹的过程,而后基于对生词生字的认识理解自主阅读,导入游戏的模式,教师发放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画了一个小树,给新认识的字注拼音,拼写对了就可以给小树添加一片小叶子,以图示的带领幻想“给小树穿衣服”的过程,让学生回到文中,在基础巩固后找出有关拟人的描写,比一比不同时期小树的状态,最后阐明自己的一些感想,整个过程不仅教师按照时间顺序、故事的发展顺序、学生的认知层次合理的把控,同时还将课堂的阅读时间预留给了学生,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阅读的机会,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预习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阅读不仅是小学时期的作业要求,阅读也是伴随人们一生,帮助人们答疑解惑的必然途径,通过阅读我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古人或者现代学者的智慧熏陶心灵,形成健康健全的价值观念,虽然小学时期学生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但也应从思想情感上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从小树立积极的思想,面对语文或者生活,都保持乐活的上进心态。例如:阅读“蓝色的树叶”时,虽然这篇文章看似简单易懂,由一个小故事组成,但学生对于更深层次的内涵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心里明白但说的时候却不知如何表达,教师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利用角色扮演,阐述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不仅扮演的学生十分投入,旁观者也津津有味,小学生的阅读文本多是故事类、人物类的描写,都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展开扮演活动,可加深学生的印象,促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一些景物类的描写也可以利用朗读竞赛、肢体配合等形式去体现,彰显出语文阅读的多样化,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习惯,每当阅读的时候就会构建一个扮演的情境,假象自己是故事的主人公,获得代入感。
三、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一些小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阅读意识,但在阅读中还是徘徊在认字上,流畅的阅读自然是基础的要求,但学生找不到阅读的方向,始终徘徊不前也难以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利用问题引导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随着问题难点的逐个击破,学生的阅读思维也得到发散。例如:閱读:最大的“书”时,教师提出疑问:“最大的书是什么?为什么书要引号?这书什么用?为什么叫最大的书?书什么样的?”让学生去阅读中寻找答案,学生阅读后基本都能够找到答案,教师再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岩石到底哪里像书呢?请同学们找一找关键词、除了一层一层、厚厚的像书,还有什么原因把岩石称之为书呢?告诉我岩石上的字是什么?”学生可通过原文的信息给予教师回复,也可以利用自己组织的语言,重复阅读5~10自然段后,由学生总结,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允许学生合作展开辩证,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并结合对方的观点进行查漏补缺,在这种科普式、比喻式的文章中,一些信息较为抽象,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固然重要,但也要具备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以便在接下来类似的难点问题上,互相促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应循序提高,借助学生的阅读习惯,导入兴趣元素,体现出学生阅读的主体性,让阅读环境更具张力。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3,22(36):12-23.
[2]王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8):190.
[3]田国栋.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1):028-028.
[4]班定一.基于儿童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策略[J].未来英才,2016(12):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