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注意用药剂量 同一种药物因所治疗的疾病种类不同,用药剂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时,一般每次0.3~0.6克,每日3次;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可以用到每次0.6~1.0克,每日3~4次;用于预防心肌梗死,每日1次,每次50~100毫克;用于预防脑梗塞时,每次150~300毫克,每日1次。此外,同一种药物,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的剂型不同,所用剂量也不相同,用药之前应该熟悉所用药物的使用说明。药物剂量太小,无法达到治疗所需的血药浓度,起不到治疗作用,对于抗菌素来说,还会产生耐药性,贻误病情,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使病情复杂化;而药物剂量过大,势必会增加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在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或向医生认真咨询,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切忌自我盲目服用。
2.注意用药方法 同一种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些药物口服吸收效果好,自然可以采用口服治疗;而有的药物口服吸收不好,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或者容易产生耐药性,就不能采用口服治疗。大多数药物其疗效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作用有差异,用于特定的人体部位或者组织能够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很多妇科用药就选择阴道给药,眼科和耳鼻咽喉科选择局部用药就是这个道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够保证药物发挥最佳的疗效。
3.作用用药时辰 临床实践发现,不同的给药时间会产生不同的疗效。昼夜不同时间,机体对药物的感应性有所差异,药物的效应受到机体生理状态、生化等因素的影响,生物节律的变化会影响药物的效应。同时,为了使药物在体内更好地发挥作用,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用药时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合理安排在饭前、饭中、饭后不同时段服药。一般无明显胃肠道刺激性的药物,可选择饭前服用,这样有利于充分吸收,迅速发挥药效;有些药物如胃酶片、淀粉酶片、降糖药物则要与食物同时服用,才能发挥最佳治疗作用;对胃肠道有明显刺激作用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等就应该选择饭后服用。
4.注意PH环境 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PH环境中所发挥的疗效有所差异,酸碱度环境的改变常可引起药物结构的改变,造成疗效的降低和不良反应的增加。如常用的青霉素类药物在中性环境(PH值6.0~7.0)的溶液如注射用水及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中性质比较稳定,而在酸性环境如葡萄糖注射液(PH值多在3.8~4.5之间)中,会使药物的分解加速,降低药效和增加致变态反应物质。
5.注意个体化用药 同样的药物、同样的给药途径在不同的个体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疗效,究其原因与个体差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儿童尤其是新生儿以及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与成人存在差异,用药的剂量、方法应该有所差异;女性与男性由于生理特征差异,用药剂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用药时应注意患者的这些个体差异性,用药必须采取个体化原则。
6.注意遵医嘱用药 一定要按医嘱服药,不能自己随意增减或不规则服药。有些药物突然停用会出现药物戒断反应,而停药后突然服药又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而且容易发生意外。有的病人当病情出现反复时,往往由原来的愿意服药转变为拒服药,说自己病已经好了不用服药,此时家属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送往门诊检查治疗,以预防病情加重。
7.注意药物反应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只是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或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多少而已,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反应和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必要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一般来说,长期用药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到门诊检查,以便于医师根据病情调整药物,这样病人也乐于坚持服药。对服用对造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如氯氮平、碳酸锂等者还应定期到门诊进行相应的检查。
8.注意相互作用 临床上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目的,在于能取得更好的疗效。但是如果不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就会使药物原有的作用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如使用氨基甙抗生素时,如同时使用速尿或利尿酸,常可加重听神经的损害;氯丙嗪引起的血压过低,如用肾上腺素升压,不但不能使血压上升,反而使血压更加急剧下降。 【编辑:迟昊】
2.注意用药方法 同一种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些药物口服吸收效果好,自然可以采用口服治疗;而有的药物口服吸收不好,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或者容易产生耐药性,就不能采用口服治疗。大多数药物其疗效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作用有差异,用于特定的人体部位或者组织能够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很多妇科用药就选择阴道给药,眼科和耳鼻咽喉科选择局部用药就是这个道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够保证药物发挥最佳的疗效。
3.作用用药时辰 临床实践发现,不同的给药时间会产生不同的疗效。昼夜不同时间,机体对药物的感应性有所差异,药物的效应受到机体生理状态、生化等因素的影响,生物节律的变化会影响药物的效应。同时,为了使药物在体内更好地发挥作用,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用药时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合理安排在饭前、饭中、饭后不同时段服药。一般无明显胃肠道刺激性的药物,可选择饭前服用,这样有利于充分吸收,迅速发挥药效;有些药物如胃酶片、淀粉酶片、降糖药物则要与食物同时服用,才能发挥最佳治疗作用;对胃肠道有明显刺激作用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等就应该选择饭后服用。
4.注意PH环境 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PH环境中所发挥的疗效有所差异,酸碱度环境的改变常可引起药物结构的改变,造成疗效的降低和不良反应的增加。如常用的青霉素类药物在中性环境(PH值6.0~7.0)的溶液如注射用水及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中性质比较稳定,而在酸性环境如葡萄糖注射液(PH值多在3.8~4.5之间)中,会使药物的分解加速,降低药效和增加致变态反应物质。
5.注意个体化用药 同样的药物、同样的给药途径在不同的个体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疗效,究其原因与个体差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儿童尤其是新生儿以及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与成人存在差异,用药的剂量、方法应该有所差异;女性与男性由于生理特征差异,用药剂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用药时应注意患者的这些个体差异性,用药必须采取个体化原则。
6.注意遵医嘱用药 一定要按医嘱服药,不能自己随意增减或不规则服药。有些药物突然停用会出现药物戒断反应,而停药后突然服药又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而且容易发生意外。有的病人当病情出现反复时,往往由原来的愿意服药转变为拒服药,说自己病已经好了不用服药,此时家属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送往门诊检查治疗,以预防病情加重。
7.注意药物反应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只是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或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多少而已,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反应和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必要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一般来说,长期用药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到门诊检查,以便于医师根据病情调整药物,这样病人也乐于坚持服药。对服用对造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如氯氮平、碳酸锂等者还应定期到门诊进行相应的检查。
8.注意相互作用 临床上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目的,在于能取得更好的疗效。但是如果不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就会使药物原有的作用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如使用氨基甙抗生素时,如同时使用速尿或利尿酸,常可加重听神经的损害;氯丙嗪引起的血压过低,如用肾上腺素升压,不但不能使血压上升,反而使血压更加急剧下降。 【编辑: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