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以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称晚期流产。流产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占全部妊娠的15%左右,且多数为早期流产。下面将自然流产的护理评估和措施分析汇报如下。
1.护理评估
1.1病史
停经、阴道流血和腹痛是流产孕妇的主要症状。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停经史、早孕反应情况;阴道流血症状、流血量及其持续时间;有无腹痛,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此外,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以及有无妊娠产物排出等。
对于既往病史,护士应全面了解孕妇在妊娠期间有无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疾病、内分泌功能失调及有无接触有害物质等,以识别发生流产的诱因。
1.2身心状况
流产孕妇可因出血过多而出现休克,或因出血时间过长、官腔内有残留组织而发生感染,因此护士应全面评估孕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判断流产类型,尤其注意与贫血及感染相关的征象。
流产孕妇的心理状况常常以焦虑和恐惧为特征。孕妇面对阴道流血往往会不知所措,过分紧张,甚至将其过度严重化。同时胎儿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孕妇的情绪反应,孕妇可能会表现为伤心、郁闷、烦躁不安等。此外,孕妇家属的紧张和焦虑也会影响孕妇的心理状况。
1.3诊断检查
1.3.1妇科检查
在消毒条件下进行妇科检查,进一步了解宫颈口是否扩张,羊膜囊是否膨出,有无妊娠产物堵塞于宫颈口内;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是否相符,有无压痛等。并应检查双侧附件有无肿块、增厚及压痛等。
1.3.2实验室检查
(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多采用放射免疫方法进行HCG定量测定,如HCG低于正常值或<625IU/L时,提示将要流产。
(2)其他激素测定:主要有胎盘生乳素(HPL)、雌二醇(E2)和孕二醇等,如测定的结果低于正常值,提示将要流产。
1.3.3B型超声显像
超声显像可显示有无胎囊、胎动、胎心等,从而可诊断并鉴别流产及其类型,指导正确处理。
2.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有感染的危险:与阴道出血时间过长、宫腔内有残留组织等因素有关
焦虑:与担心胎儿健康等因素有关
潜在并发症:出血性休克
3.预期目标
3.1出院时,护理对象无感染征象。
3.2先兆流产孕妇能积极配合保胎措施,继续妊娠。
3.3护理对象能复述流产相关知识,从而使再次流产的发生率降低。
4.护理措施
如前所述,对于不同类型的流产孕妇,其处理原则亦不同。护士在全面评估孕妇身心状况的基础上,综合病史及診断检查,明确基本处理原则,认真执行医嘱,积极配合医生为流产孕妇进行诊治,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4.1先兆流产孕妇的护理
先兆流产孕妇需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各种刺激。护士除了为其提供生活护理外,通常遵医嘱给予孕妇对胎儿无害的适量镇静剂、孕激素等,并随时评估孕妇的病情变化,如是否腹痛加重、阴道流血量增多等。此外,由于孕妇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其保胎效果,因此护士还应注意观察孕妇的情绪反应,加强心理护理,从而稳定孕妇情绪,增强保胎信心。护士需向孕妇及家属讲明以上保胎措施的必要性,以取得孕妇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4.2妊娠不能再继续者的护理
护士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做好终止妊娠的准备,协助医师完成手术过程,使妊娠产物完全排出,同时开放静脉,做好输液、输血准备。并严密监测孕妇的体温、血压及脉搏,观察其面色、腹痛、阴道流血及与休克有关征象。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应予以纠正,然后再行引产或手术。
4.3预防感染
护士应监测病人的体温、血象及阴道流血、分泌物的性质、颜色、气味等,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会阴部护理。指导孕妇使用消毒会阴垫,保持会阴部清洁,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当护士发现感染征象后应及时报告医师,并按医嘱进行抗感染处理。此外,护士还应嘱患者流产后1个月返院复查,确定无禁忌证后,方可开始性生活。
4.4协助病人顺利渡过悲伤期,加强卫生宣教,避免再次流产
病人由于失去胎儿,往往会出现伤心、悲哀等情绪反应。护士应给予同情和理解,帮助病人及家属接受现实,顺利渡过悲伤期。此外,护士还应与孕妇及家属共同讨论此次流产的原因,并向他们讲解流产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为再次妊娠做好准备。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在下一次妊娠确诊后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禁止性生活,补充维生素B、E、C等,治疗期必须超过以往发生流产的妊娠月份。病因明确者,应积极接受病因治疗。如黄体功能不足者,按医嘱正确使用黄体酮治疗以预防流产;子宫畸形者需在妊娠前先行矫治手术,例如宫颈内口松弛者应在未妊娠前作宫颈内口松弛修补术,如已妊娠,则可在妊娠14-16周时行子宫内口缝扎术。
5.结果评价
5.1出院时,护理对象体温正常,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数正常,无出血、感染征象。
5.2先兆流产孕妇配合保胎治疗,继续妊娠。
5.3护理对象能应用流产相关知识分析此次流产原因,讲述再次妊娠的注意事项。
1.护理评估
1.1病史
停经、阴道流血和腹痛是流产孕妇的主要症状。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停经史、早孕反应情况;阴道流血症状、流血量及其持续时间;有无腹痛,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此外,还应了解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及有无臭味,以及有无妊娠产物排出等。
对于既往病史,护士应全面了解孕妇在妊娠期间有无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疾病、内分泌功能失调及有无接触有害物质等,以识别发生流产的诱因。
1.2身心状况
流产孕妇可因出血过多而出现休克,或因出血时间过长、官腔内有残留组织而发生感染,因此护士应全面评估孕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判断流产类型,尤其注意与贫血及感染相关的征象。
流产孕妇的心理状况常常以焦虑和恐惧为特征。孕妇面对阴道流血往往会不知所措,过分紧张,甚至将其过度严重化。同时胎儿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孕妇的情绪反应,孕妇可能会表现为伤心、郁闷、烦躁不安等。此外,孕妇家属的紧张和焦虑也会影响孕妇的心理状况。
1.3诊断检查
1.3.1妇科检查
在消毒条件下进行妇科检查,进一步了解宫颈口是否扩张,羊膜囊是否膨出,有无妊娠产物堵塞于宫颈口内;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是否相符,有无压痛等。并应检查双侧附件有无肿块、增厚及压痛等。
1.3.2实验室检查
(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多采用放射免疫方法进行HCG定量测定,如HCG低于正常值或<625IU/L时,提示将要流产。
(2)其他激素测定:主要有胎盘生乳素(HPL)、雌二醇(E2)和孕二醇等,如测定的结果低于正常值,提示将要流产。
1.3.3B型超声显像
超声显像可显示有无胎囊、胎动、胎心等,从而可诊断并鉴别流产及其类型,指导正确处理。
2.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有感染的危险:与阴道出血时间过长、宫腔内有残留组织等因素有关
焦虑:与担心胎儿健康等因素有关
潜在并发症:出血性休克
3.预期目标
3.1出院时,护理对象无感染征象。
3.2先兆流产孕妇能积极配合保胎措施,继续妊娠。
3.3护理对象能复述流产相关知识,从而使再次流产的发生率降低。
4.护理措施
如前所述,对于不同类型的流产孕妇,其处理原则亦不同。护士在全面评估孕妇身心状况的基础上,综合病史及診断检查,明确基本处理原则,认真执行医嘱,积极配合医生为流产孕妇进行诊治,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4.1先兆流产孕妇的护理
先兆流产孕妇需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各种刺激。护士除了为其提供生活护理外,通常遵医嘱给予孕妇对胎儿无害的适量镇静剂、孕激素等,并随时评估孕妇的病情变化,如是否腹痛加重、阴道流血量增多等。此外,由于孕妇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其保胎效果,因此护士还应注意观察孕妇的情绪反应,加强心理护理,从而稳定孕妇情绪,增强保胎信心。护士需向孕妇及家属讲明以上保胎措施的必要性,以取得孕妇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4.2妊娠不能再继续者的护理
护士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做好终止妊娠的准备,协助医师完成手术过程,使妊娠产物完全排出,同时开放静脉,做好输液、输血准备。并严密监测孕妇的体温、血压及脉搏,观察其面色、腹痛、阴道流血及与休克有关征象。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应予以纠正,然后再行引产或手术。
4.3预防感染
护士应监测病人的体温、血象及阴道流血、分泌物的性质、颜色、气味等,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会阴部护理。指导孕妇使用消毒会阴垫,保持会阴部清洁,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当护士发现感染征象后应及时报告医师,并按医嘱进行抗感染处理。此外,护士还应嘱患者流产后1个月返院复查,确定无禁忌证后,方可开始性生活。
4.4协助病人顺利渡过悲伤期,加强卫生宣教,避免再次流产
病人由于失去胎儿,往往会出现伤心、悲哀等情绪反应。护士应给予同情和理解,帮助病人及家属接受现实,顺利渡过悲伤期。此外,护士还应与孕妇及家属共同讨论此次流产的原因,并向他们讲解流产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为再次妊娠做好准备。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在下一次妊娠确诊后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禁止性生活,补充维生素B、E、C等,治疗期必须超过以往发生流产的妊娠月份。病因明确者,应积极接受病因治疗。如黄体功能不足者,按医嘱正确使用黄体酮治疗以预防流产;子宫畸形者需在妊娠前先行矫治手术,例如宫颈内口松弛者应在未妊娠前作宫颈内口松弛修补术,如已妊娠,则可在妊娠14-16周时行子宫内口缝扎术。
5.结果评价
5.1出院时,护理对象体温正常,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数正常,无出血、感染征象。
5.2先兆流产孕妇配合保胎治疗,继续妊娠。
5.3护理对象能应用流产相关知识分析此次流产原因,讲述再次妊娠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