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吉林省2011-2017年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为制定新时期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等)、影响因素(危险因素、采取防护以及防疫情况等)、流行环节、发现方式、临床分期、愈后等进行分析。
结果2011-2017年吉林省共报告布病病例12 116例,平均发病率为6.30/10万;各年度发病率分别为7.51/10万、7.11/10万、7.36/10万、6.58/10万、5.90/10万、5.38/10万、4.24/10万,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松原市和白城市,占全省报告病例数的73.29%(8 880/12 116);发病时间集中在1-7月,高峰在3-5月;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0~< 70岁,以青壮年为主,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5.86%(11 615/12 116);影响因素分析中,采取防护措施、人畜混居、人畜同一水源、圈舍消毒、流产羔处理、购买牲畜检疫、饲养牲畜免疫在各年度所占比例分别为24.38%~43.33%、3.11%~17.35%、63.68%~76.58%、25.40%~35.07%、21.66%~34.49%、9.32%~29.66%、26.09%~45.45%。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占96.72%(11 718/12 116)。传播途径以皮肤黏膜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分别占61.55%(7 458/12 116)、34.17%(4 140/12 116)。传播因子主要是流产物、飞沫尘埃,分别占55.68%(6 746/12 116)、35.62%(4 316/12 116)。布病报告病例通过主动就医发现占90.55%(10 971/12 116)。临床分期以急性期居多,占92.01%(11 148/12 116)。治愈和好转分别占60.80%(7 367/12 116)、37.93%(4 596/12 116)。
结论2011-2017年吉林省布病疫情虽有小幅回落,但面临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队伍建设等,切实控制人间布病疫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