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7年吉林省人间布鲁菌病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ianbing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吉林省2011-2017年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为制定新时期布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等)、影响因素(危险因素、采取防护以及防疫情况等)、流行环节、发现方式、临床分期、愈后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17年吉林省共报告布病病例12 116例,平均发病率为6.30/10万;各年度发病率分别为7.51/10万、7.11/10万、7.36/10万、6.58/10万、5.90/10万、5.38/10万、4.24/10万,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松原市和白城市,占全省报告病例数的73.29%(8 880/12 116);发病时间集中在1-7月,高峰在3-5月;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0~< 70岁,以青壮年为主,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5.86%(11 615/12 116);影响因素分析中,采取防护措施、人畜混居、人畜同一水源、圈舍消毒、流产羔处理、购买牲畜检疫、饲养牲畜免疫在各年度所占比例分别为24.38%~43.33%、3.11%~17.35%、63.68%~76.58%、25.40%~35.07%、21.66%~34.49%、9.32%~29.66%、26.09%~45.45%。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占96.72%(11 718/12 116)。传播途径以皮肤黏膜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分别占61.55%(7 458/12 116)、34.17%(4 140/12 116)。传播因子主要是流产物、飞沫尘埃,分别占55.68%(6 746/12 116)、35.62%(4 316/12 116)。布病报告病例通过主动就医发现占90.55%(10 971/12 116)。临床分期以急性期居多,占92.01%(11 148/12 116)。治愈和好转分别占60.80%(7 367/12 116)、37.93%(4 596/12 116)。

结论

2011-2017年吉林省布病疫情虽有小幅回落,但面临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队伍建设等,切实控制人间布病疫情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克山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血浆的lncRNA/mRNA差异性表达谱,探讨两种疾病在分子机制方面的共性及特性。方法在山东省克山病重病区抽取10例慢型克山病患者,同时在山东省非克山病地区选取1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10例健康者(对照组)。采集肘静脉血,分离血浆,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构建克山病与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与对照组的差异lncRNA/mRNA表达谱,通过维恩分析获得在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65例患者分为两组。优护组33例,治疗期间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普护组
目的探讨硒对一氧化氮(NO)介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C16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硒处理组、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组、硒+SNP处理组,SNP为外源性NO供体。对照组无任何干预,加入与各处理组等体积的培养液,硒处理组加入的硒剂量为100 μg/L,SNP处理组加入的SNP剂量为1.0 mmol/L,硒+SNP组在100 μg/L硒预处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