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的兴国之魂,所以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职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影响问题研究,有助于引导高职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保证高职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其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才。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职学生;健全人格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其价值观是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吻合,都会对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与之对应的,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给社会发展造成冲击,这也给现代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的人格产生扭曲,思想道德取向趋于功利化,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因此如何运用有效合理的方法手段来塑造高职学生的人格就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在当前的形势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指导,开展高职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对于塑造高职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职学生人格问题现状
人格是人的本质特征的反映,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与先天遗传和后天影响均有直接关系。先天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后天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目前我国高职学校在校生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与70、80后相比,这一代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变,社会存在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导致人们在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这主要体现在思想更加独立、更易多变。此外,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巨大挑战。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新一代高职学生的人格塑造。现阶段高职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有:①思想混沌,观念狭隘。目前的社会形势复杂多变,各种意识形态混杂,这均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体现在部分学生对主流意识不重视甚至于反对,为了仅仅显示所谓的“个性”,对一些不加实践检验的非主流意识形式盲目追随,从而产生消极、病态的人生态度,最终影响其行为模式。②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当前很多高职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也和多子女家庭有较大不同,从小缺少分享意识和集体意识的熏陶,这也是他们更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心比较淡漠。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使得很多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中,处理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降低,同时在社会中的存在感也有所降低,最终导致与现实社会的脱节。③盲目跟风,缺乏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国家的发展和强大需要有大量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投身于社会建设中,高职学生是重要的人才来源,但现阶段很多在校高职生缺乏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凡事喜欢“拿来主义”,盲目跟风,思维和行动惰性严重。④道德素质低下。作为高等教育受益群体,高职学生理应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事实与之相反,部分同学公共道德意识低下,不能顾忌他人的感受,拜金意识严重,只注重自身的利益。
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高职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新时期下的健全人格应具有以下特征: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能够坚持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具备现代文明意识和创新思维;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高职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途径有:
(1)以马克思主义指导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广泛吸取了历代思想家和理论家在多角度、多层面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是一个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指导作用的总体性概念和理想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高职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辩证的思维方法以及科学的处事模式。
(2)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高职学生指明奋斗方向。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主题。个人理想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理想保持一致,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富强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当家作主。
(3)用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提升高职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经5000年却从未中断,这主要是由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作为支撑。而时代精神是特定时期社会精神气质的体现,新时期下,只有高举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旗,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未来复兴这一宏远目标。
(4)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高职学生的行为规范。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八荣八耻”为准绳,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行为规范,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改善社会精神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激励高职学生因荣誉心而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因羞耻心而避免失去自尊,固足不前、道德沦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保持投身社会生活的热情,还能实现自我内心的协调平衡,塑造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张森林.情感元素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的作用研究[J].学术探索, 2012(08)
[2]张志祥.胡子鸣.张音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04)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立项课题(课题编号:6-7)。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职学生;健全人格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其价值观是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吻合,都会对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与之对应的,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给社会发展造成冲击,这也给现代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的人格产生扭曲,思想道德取向趋于功利化,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因此如何运用有效合理的方法手段来塑造高职学生的人格就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在当前的形势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指导,开展高职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对于塑造高职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职学生人格问题现状
人格是人的本质特征的反映,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与先天遗传和后天影响均有直接关系。先天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可能性,后天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目前我国高职学校在校生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与70、80后相比,这一代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变,社会存在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导致人们在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这主要体现在思想更加独立、更易多变。此外,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巨大挑战。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新一代高职学生的人格塑造。现阶段高职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有:①思想混沌,观念狭隘。目前的社会形势复杂多变,各种意识形态混杂,这均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体现在部分学生对主流意识不重视甚至于反对,为了仅仅显示所谓的“个性”,对一些不加实践检验的非主流意识形式盲目追随,从而产生消极、病态的人生态度,最终影响其行为模式。②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当前很多高职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也和多子女家庭有较大不同,从小缺少分享意识和集体意识的熏陶,这也是他们更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和公共道德心比较淡漠。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使得很多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中,处理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降低,同时在社会中的存在感也有所降低,最终导致与现实社会的脱节。③盲目跟风,缺乏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国家的发展和强大需要有大量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投身于社会建设中,高职学生是重要的人才来源,但现阶段很多在校高职生缺乏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凡事喜欢“拿来主义”,盲目跟风,思维和行动惰性严重。④道德素质低下。作为高等教育受益群体,高职学生理应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事实与之相反,部分同学公共道德意识低下,不能顾忌他人的感受,拜金意识严重,只注重自身的利益。
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高职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新时期下的健全人格应具有以下特征: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能够坚持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具备现代文明意识和创新思维;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高职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途径有:
(1)以马克思主义指导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广泛吸取了历代思想家和理论家在多角度、多层面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是一个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指导作用的总体性概念和理想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高职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辩证的思维方法以及科学的处事模式。
(2)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高职学生指明奋斗方向。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主题。个人理想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理想保持一致,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富强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当家作主。
(3)用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提升高职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经5000年却从未中断,这主要是由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作为支撑。而时代精神是特定时期社会精神气质的体现,新时期下,只有高举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旗,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未来复兴这一宏远目标。
(4)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高职学生的行为规范。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八荣八耻”为准绳,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行为规范,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改善社会精神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激励高职学生因荣誉心而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因羞耻心而避免失去自尊,固足不前、道德沦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保持投身社会生活的热情,还能实现自我内心的协调平衡,塑造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张森林.情感元素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的作用研究[J].学术探索, 2012(08)
[2]张志祥.胡子鸣.张音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04)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立项课题(课题编号: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