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影友出专题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t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心灵成长、蚀刻版画到非虚构写作,作为一种短期培训方式,“工作坊”已遍地开花。“工作坊”、“workshop”,在此我们无意查证这个两个关联的中英词汇产生、导入、演变与转换的过程。按照维基百科的词条解释,“workshop”首先是一处有工具可以用来生产商品的空间,这更对应中文的“作坊”或“车间”,“Training workshop”则更对应我们如今常见的“工作坊”概念:一群人聚在一起,针对特定主题进行密集讨论和互动,并推进目标的达成——改变自身状态或取得某项成果。与短期讲座和长期课程不同,明确的目标、密集的互动与目标达成是“工作坊”最主要特点。主持人需针对参与者、目标设定、互动进程、目标达成有完整的控制。成员之间互相倾听与分享、启迪与共同探索则是工作坊互动过程中最引人关注的部分,这个过程中,主持人需要吸收成员间不同观点,并针对不同个体进行辅导。
  作为一种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国内的摄影工作坊早期由摄影机构开办,明确的主题,短期的目标达成,逐渐受到摄影人的欢迎。从近年来摄影比赛的征稿来看,很多比赛只征集“组照”,专题而非单幅作品,成为衡量摄影人创作水平的标准,于是,除了艺术机构与艺术院校,很多省市的摄影家协会开始将工作坊作为推进影友摄影创作的一种方式。
  2017年11月,浙江山区小城丽水,丽水摄影节正在进行中。和国内外众多在小城市举办的摄影节一样,展览于城内几处不同场地举办,摄影节的主题性策划展及国内外重要艺术家的展览多位于由老厂房、仓库改建的场馆,一些更具本地特色的展览则在城市的文化馆、美术馆等地举办。在市中心文化馆旁的地下展厅内,浙江永康摄影工作坊的作品以群展的方式展出。十组报道摄影作品,围绕“农民工”为主题展开,隔壁的空间,是另外一些表达关于乡土生活情感,融合了多种媒介的作品。作者来自二十位永康影友,策展人分别是祖籍永康的摄影家卢广,以及来自浙江台州的青年艺术家范顺赞。
  “后来,他拍到老人穿上保安制服经历的一张照片,卢广说这是好照片,学员吃一惊,这是好照片吗?”
  摄影师卢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纪实摄影创作,以深度报道摄影专题知名,这些年他的大部分精力都在创作上,2014年他受德国某基金会的邀请,赴非洲为当地青年摄影人做了一次工作坊,回来之后他写了一篇感受发在了微信群里,不久后收到河北省摄协邀请,到石家庄办了工作坊,2015年又在浙江省摄协举办了专题摄影工作坊。在创作之外,他目前任永康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有了这些经历,卢广就想为家乡永康的摄影人办一次摄影工作坊。
  永康市摄影家协会注册会员四五百人,作为县级市的摄协,群体不小。2016年,卢广在永康启动了摄影工作坊,分专题班和新锐班。在报名的70多人中选出20人,两个班各10人,专题班多为40岁以上、社会经验丰富的摄影人,新锐班则是40岁以下的摄影人。专题班由卢广任导师,新锐班的导师,他找来了成长于浙江台州的年轻影像艺术家范顺赞。
  永康是浙江省金华市下属县级市,自古就有手工业传统,作为国内著名的“百工之乡”“五金之都”,这是一个出手艺人的地方,讲究“学徒要三年”,卢广认为他在永康开设的工作坊,也可以理解为这种地方文化的传承。工作坊的教學方式,比短期培训班要漫长。开班第一天,20位学员一起上课,上午卢广讲课,下午范顺赞讲课,第二天两个班就分开。每个月有一次面对面的授课,每半个月交一次作业,所以学员们每半个月必须有一次以上的拍摄。工作坊本身是免费的,但为了督促学员们投入地拍摄,卢广象征性地收取了一些“押金”,不按时上课和交作业者都会被“扣钱”,这让学员之间形成一种劲头儿,“平时都一起搞摄影,你不交作业不上课,那就没面子嘛”。工作坊结束,好几个人都形成了自觉拍摄的习惯。利用微信群,也是个很好的激励方式,学生的好作品,直接发到群里点评,其他学员看了有启发也有激励。
  开设工作坊的目标就是出作品,这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永康小企业多,外来农民工多,但卢广觉得真正深入拍好农民工的作品不多,他给学员们定了题:看不见的农民工,让学员寻找身边想拍的农民工。很多人兴奋地定下自己的拍摄对象,以为身边很容易拍好,但在卢广的严格要求下,很快就遇到了自己的瓶颈。
  “拍几张好照片是容易的,做好专题是难的,流水账的叙事,达不到专题的高度”。对纪实摄影来说,做好一个专题,要反复地拍,学员开始都想的很好,后来往往会觉得进展小,深入不下去了,而真正的创作都会面临这种问题。深度的纪实摄影专题,需要有不止于影像叙事的语境,需要摄影师隐含在照片中的更深入的观察,话题放在怎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考虑?富于经验者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去思考这种问题。卢广引导大家思考,并告诉他们要拍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个过程对学员来说是困难的,因为不知道专题最后会呈现出什么样子,即使卢广告诉他们,他们也无法一下理解,只有先跟着导师的要求走。
  有位学员在交阶段作业的时候提到,有位保安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不是保安,我只是穿制服而已”,卢广马上告诉他,这就是非常好的题目。这位学员通过熟人找保安公司,拍了几天保安格斗训练,画面形式感强,但全被卢广否了,“这个专题不需要这样的照片了。”后来,他拍到老人穿上保安制服敬礼的一张照片,卢广说这是好照片,学员吃一惊,这是好照片吗?
  有位学员拍工厂工人,外部生活拍得很好,工厂里的照片就弱一些,卢广告诉他,街拍感的照片,拍得好的很多了,重点拍工厂里的生活。这是有难度的,对摄影师来说有压力。这位学员利用年假,找了很多关系才进入工厂,跟工人反复沟通,拍到了照片。卢广告诉他,还可以再多做一些文字方面的调研工作,呈现年轻打工者的生活和心态、故事,图文结合,会更有意义。
  有个学员的题目是民工的医疗问题,当他在医院和工厂见到一些工伤事故、外地民工在此遇到困境,即使他自己也尽力帮助,但他心理承受不了面对这种艰辛生活的痛苦。而实际上,纪实摄影很重要的就是承受这种压力。   经验丰富的创作者考量选题的时候,会站在一个高度上俯瞰这个问题,这种思考方式,对学员逐渐产生影响。学员探索摄影创作的过程,也是深入了解社会的过程。较长的学习周期,提供了双方磨合的过程。一年下来后,很多学员能够继续自己的创作,对工作坊来说,这就是很大的成功。
  “出来的学员作品反响很好,令没有参加工作坊的朋友刮目相看,“哇你怎么一下弄出作品来了,成大师了!””
  永康摄影工作坊的新锐班,由艺术家范顺赞担任导师,他成长于浙江台州,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去法国进修摄影,回国后几年,坚持着自己的创作。2013年他的作品《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获得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类优秀摄影师奖。卢广找到他担任导师,也是因为被他的作品所打动。
  范顺赞在法国进修时跟随导师学习的过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当时他就在导师办公室里上课,构思、立项、拍摄、制作和呈现,授课和实际操作,是很系统的过程,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摄影人。在报名前沟通的过程中,他会告诉未来的学员,这个工作坊不教技术,而是向艺术创作方向引导。
  和专题班对学员创作的规划不同,范顺赞没有给出具体命题,前面两堂课梳理摄影史以及当下摄影师的思考和探索,给学员开眼界,有直观的启发,然后就是“拍自己”这样一个宽泛的命题。有的学生拍老家,有的拍家人,多少都和自己生活相关。出来的学员作品反响很好,令没有参加工作坊的朋友刮目相看,“哇!你怎么一下弄出作品来了,成大师了!”有几位永康的学员,脱离工作坊之后,开始自己研读摄影史的书籍,再来今年工作坊交流的时候,提出的建议也让范顺赞觉得颇有道理。
  2018年在永康和台州,范顺赞又有两个工作坊在进行中。其实浙江省很多地方都在通过摄影工作坊推进会员出作品,这种氛围与省摄协的工作有很大关系。
  2012年,浙江省摄协做了“锐意先锋摄影工作坊”,全省选了10名年轻人才,也包括范顺赞和傅拥军。之后的“新峰计划”工作坊,每年选10个人,通过网站、微信等渠道向全省招募。此后几年做了不同主题的摄影工作坊,主要抓了青年群体的创作,结果“国展”和“国际影展”的成绩比以前还好,说明这些工作的对创作有实际推动。最近三四年,浙江很多县市都开始做工作坊,安吉、永康、台州、仙居、青田、金华、湖州、池州……说到这些工作的成效,浙江省摄协秘书长毛小芳说:“会员出作品很重要,对多数非专业出身的影友来说,要想自己出作品是不容易的,有导师带领的话,从年初折腾到年尾,作品就出来了。”
  过去几年中,摄影工作坊已经遍地开花,开办主体、参与者、主持人、设置目标各有不同,画廊机构与院校、民间摄影组织甚至行业协会都开办了不少工作坊,艺术家与资深职业摄影师则常常成为主持人,内容设置则更为多样化,从古典摄影工艺、专题拍摄,到图片编辑、策展和评论写作,涵盖了摄影创作与传播的各个方面,给很多摄影人带来切实的提升。不过我们也看到,工作坊的成果基于参与者的创作,往往相当程度打上了主持人(导师)的烙印,工作坊针对很具体的创作个案提出解决方案,带来的成效快,但作品本身品质的提升,可能还需要创作者本人更长期的实践、更系统的思考。“工作坊”可能是“跳板”,但创作本身没有捷径。
夜間巡逻最辛苦、最危险。现在大多是由门卫保安人员巡逻。王周稀摄

王周稀

穿制服的民工


  现在从小区到市场到银行,许多公共场所都能看到保安员,这是一个从业人数正在迅速增长的庞大群体,是怎样的人在从事着这种工作?他们的生活与生存状况如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安全需求增加,作为提供社会公共有偿服务的保安服务业随之急速扩张。一支庞大的保安员队伍已经覆盖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大量来自农村的农民穿上了制服,加入了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安保岗位。
  保安服务业的安保工作属于高风险岗位,企业的绝大部分保安员大量来自农村,或是企业下岗人员,或是早早辍学者,低龄与老龄者居多,文化程度在初高中及以下。受过高等教育的寥寥无几。保安员月平均工资多数在2000多元,经常加班,大部分保安员购买不起基本保险,更谈不上五险一金。工作内容简单枯燥,技术含量低,没有职业发展前景,许多人把它作为刚入城的过渡临时工作,权宜之计,有人戏称保安业是社会零散人员的“聚散地”,以至于形成“地位低、待遇低、素质低“三低”和“临时工”的代名词。
保安公司从农村召讲一批保安人员讲行入岗培训。王周稀摄
一些犯罪的特殊病人,也需要保安公司派保安24小时特殊看护。王周稀摄
从农村到城市打工,一时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展览会做临时安保人员。王周稀摄

  我在浙江杭州和永康两地生活,从事房产经纪工作,爱好摄影八年了。2016年,在永康本地摄影微信交流群中看到卢广老师专题摄影工作坊的消息,我报名投稿后入选,参加了这次工作坊。   以前我的拍摄题材与习惯都是碎片化的,先拍片后编辑,没有做系统的调查。卢广老师经常会推送一些国展、荷赛上的优秀专题作品给我们学习。对我尤其有启发意义的是他对创作的执着精神和对作品的精益求精,他经常会说:创作不是你拍到了或拍过了,而是你是否拍到位了,是否拍到极致了,发现一个好的素材一定要反复地拍,长时间地拍,拍摄积累到一定的量,肯定会有好作品。
  我拍摄的题材,是在训练营的大命题《看不见的农民工》基础上拓展出来的,这个人群在本地比较普遍。现在从小区到市场到银行,许多公共场所都能看到保安员,这是一个从业人数正在迅速增长的庞大群体,是怎样的人在从事着这种工作?他们的生活与生存状况如何?
  刚开始拍摄时很迷茫,不知从哪儿切入,老师指导我从熟悉的保安员开始,从了解关注他的工作、生活点滴开始,慢慢扩大范围,从保安公司再回到具体的个体。认真做好采访笔记,做好调查研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思想意识,力争成为这个专题的专家。在对象、场景的选择上,一般会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场所与特殊个体。后期自己先选片,讨论后再围绕中心议题反复筛选编排。
  这组作品从2016年8月份开始创作,一直持续至今。阶段性展出后,收到了大量反馈,其中一位报社总编对作品点评给我印象深刻:在这样一个极速裂变前行的中国社会里,人们在不同角色中仓促变换、穿行。穿行快了、急了,难免会露出破绽,就像孙行者的尾巴。古语云:树靠皮,人靠衣,笔挺威严的保安制服里难掩的是“农工芯”。
  目前我还有一个专题正同步进行,是关于杭州2022年亚运前后钱塘江两岸变化的专题。《穿制服的民工》这组专题也还在持续进行中,通过这个专题的创作,我知道了做专题必须认真调查研究与记录,反复思考与总结,倾听、理解受访者,对社会问题要关注,更要分析。
乡村的节日活动由农村警务室的保安负责治安管理,脱下制服就是干活的农民。王周稀摄
政府部门的安检协警,安检员都由保安公司派遣,王翠花(化名)市郊失地农民,正在做安全检查。
其他文献
拍一张照片容易,拍一张好照片就不那么容易了。关于好照片,从摄影名家到普通爱好者,从教科书到自媒体,叙述颇多。简单概括,大致可以用“五有”来形容,即有语言、有内容、有情感、有思考、有创新。而实现这“五有”,也正是一个摄影人从起步到成熟的淬炼过程。  如果问一百个摄影人,为什么最初会喜欢上摄影,答案一定多种多样,不一而足,既可能是千寻百转,也可能是不期而遇。但具体到“修炼”的过程,却又大同小异,大多经
镜头焦距:15-30mm(全画幅)  镜组结构:13组18片  镜头视角:110°32’至71°35′  卡口类型:佳能、尼康、索尼(无防抖)  特殊镜片:3片LD,2片非球面,1片XGM大口径双面非球面  光圈范围:F2.8-F22  光圈叶片:9片(圆形)  对焦设计:内对焦  近摄能力:0.28米,0.2倍  对焦马达:环形超声波马达  全时手动对焦:支持  防抖机构:有  尺寸重量:98.
华允庆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我和我的祖国”展览现场。  连续40年父女俩同一位置合影,这是华允庆的特殊家庭档案。连绵的照片如电影快进,记录了女儿成长、父亲渐老的光阴,也在不经意间留下了40年来的吉光片羽。  第一张照片起于偶然。华允庆回忆,1980年8月26日女儿生日那天,一家三口去朋友家做客。恰巧华允庆带着相机,就在附近的金山公园,妻子以镇江名胜金山寺和山下塔影湖为背景,为父女俩留下了第一张合影
山乡崛起 胡纪尧摄/尼康D810相机,140mm焦距,光黑F16,速度1/160秒  如果说文字音乐是抽象的艺术,那么作为具象的摄影,也有其抽象的一面,那就是黑白。滤尽了五彩斑斓,只剩下黑白灰的世界里,透露出的不仅是简洁,还有更多的是遐想。很多年前,联想的广告词“世界失去联想,人类将会怎样?”很好地说明了想象力在人类世界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有人说,想象力决定了你人生的边界,而你所拥有的知识,是
经常有人说:绘画是加法,摄影是减法。画家只画想要的,摄影家则尽量去除不想要的。其实,目的都一样——提炼画面,突出主体。简到极简,只剩下主体,自然也就最明了,只不过对于摄影来说可能更难一些,毕竟画布是空白的,而大千世界往往是杂乱的,需要想尽办法利用各种摄影技巧才能做到简洁。  做到画面简洁首先考验的就是构图功力,怎样把无关的元素排除在外,需要用到很多技巧,镜头视角的大小、机位的选择、曝光的控制等都要
合川因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而得名,更因钓鱼城保卫战改变欧亚战场格局而闻名。合川建制2300多年,历为州郡治所,曾为巴国别都,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钓鱼城古战场遗址;有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禅宗古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涞滩古镇;有巴蜀分界·佛道名山——龙多山:有“半城山水半城湖”的三江风情,是国家卫生区、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国家循环经
像素,依然是今天很多人在购买相机时查看的主要参数。而在购买手机时,也是如此。就像多年以前单反领域的像素大战一样,如今的手机像素也参差不齐。高像素手机和低像素手机的传感器像素数相差了近一倍,如此悬殊的差距在拍摄时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探讨。但是,我们并不会简单地告诉你高像素还是低像素更好,而是要告诉你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何发挥其优势,如何避免其劣势。  除了2300万像素,你还该看什么?  随着具
生长于新中国文艺大家庭中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以及《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一直是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人民大众的鼎力支持下成长壮大,而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会名、刊名,更是中国摄协的珍贵财富和独有荣光。中国摄影家协会办公楼上的毛泽东同志题字(资料照片)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大众摄影》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封面启用毛泽东同志1959年题写的刊名。这一刻,酝
光绘摄影,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电筒就是我们常用的光绘工具之一。今天我再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玩的光绘工具,用它绘制出来的摄影作品绚烂而梦幻,它就是——荧光棒。很多大型节日或演出的现场,主办方都会准备一些荧光棒以烘托现场氛围,五颜六色的荧光棒也就成了活跃现场气氛的重要载体。  1准备工具  各色的荧光棒必不可少,还需准备一卷钓鱼用的铅皮、胶带(装修用的分色带比较合适)、剪刀、一轴缝衣线就可以了。  2固定
暴雨中 赵波 摄/手机摄影  拍照片,其实拍的是自己的内心,我们对这世界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如何用镜头截取这个世界。赵波的摄影视野非常广泛,既擅长拍摄自然风景,又乐于记录人生百态。这种集“走出去“和“拍身边”与一身的摄影理念,也透露出他对摄影深刻的理解和真挚的热爱。这里选择的几幅作品是赵波日常生活中的瞬间抓取。包含着他对人生的思考与生活的赞美。走進农户 赵波 摄/佳能EOS 5D Mark III,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