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见油锅里,一颗颗的糯米球,慢慢涨大,变成白白胖胖的薯后浮起翻滚,煞是好看,一对日本夫妻拿着观光指南走进来,点了一份烧薯,姚胜文立即捞起二粒薯沥油,倒人混合芝麻和砂糖的花生粉里,翻滚二圈后,放在白瓷盘里,再端杯茶,送给了这对夫妇。
日本夫妇拿起相机拍照说:“日本的薯小、比较甜;这里的薯分量很大,比较不甜,我们是专程坐捷运来的,很好吃。”
经商失利卖汤圆
双连圆仔汤的烧薯已经56年了,三代至今仍然依循古法,唯一的改变,是将沙拉油改为葵花油。日据时代,姚胜文的爷爷姚荣义和友人在台北后车站附近合伙做瓷器批发,姚荣义的太太姚许金凤便在双连夜市,靠着三斤糯米,从一碗五角钱的红豆汤圆和烧薯做起。贴补家用。
姚荣义的瓷器批发因被下游的商家积欠太多货款,短短几年,经营不善而倒闭,40岁的他跟着太太在夜市里卖起红豆汤圆和烧薯。
姚胜文的父亲姚松树回忆说:“那时的双连夜市,一旁就是火车站,附近批发行很多,很多中南部上来批货的人,办完事都会到双连夜市吃点心,来往人潮很热闹,我们冬天卖汤圆,夏天卖冰,生意很好。”
天气忽冷忽热,店里有顾客吃着热呼呼的烧薯,也有人大啖红豆芋泥冰,姚松树说:“芋泥是将芋头切片蒸熟,捣成泥状,加入糖、水,加热成芋泥,中间得不停搅拌,耗时费工,我们不加太白粉勾芡,很多名人爱吃,像台泥董事长辜成允每次来都点红豆芋泥冰,他自己吃,也带公司干部来吃。”
母债子承继续卖
许金凤看汤圆生意好,便把摊子放给姚荣义,自己跑到万华龙山寺摆摊,后来龙山寺夜市起火,她又陆续到重庆北路和赤峰街摆摊。
1971年左右,台北民生西路拓宽,双连圆仔汤将摊位搬到巷内,这时姚家租了店面,姚荣义要做西药批发的儿子姚松树回来帮忙。一心想买下店面的许金凤,想兼做会头,赚钱比较快,没料到,却被会脚倒了三四百万元的会钱。
姚松树说:“那时,阳明山的别墅只要200万元,我们却欠了三四百万元,阿母天天伤心掉眼泪,也于事无补。我接下摊子,也继承债务,只好更加倍努力做生意,几年以后,才慢慢还清,让阿母过世时,没有遗憾地走。”
借钱投资亏千万
因为店面不是自己的,他们连搬三次,虽然都是同一条街,毕竟还是不方便。想买店面,但靠汤圆一碗碗卖,实在太慢,所以20多年前,朋友介绍姚松树去投资塑胶厂和其他工厂,结果他借钱投资,因为外行,竟然亏了1000多万元
1000多万元在当时是天价,姚家根本无力偿还,但是姚松树的妻子姚许美却坚持要扛起所有债务,“因为这是隔壁邻居大家好意借的钱,做人不能忘恩负义。”姚许美态度坚定地说。
于是她和债主商量,采用分期还款,姚胜文回忆说:“我还记得念小学时,经常碗洗到一半,妈妈拿几百元和账簿给我,叫我去隔壁请邻居签收,我们赚多少,就还多少。”
工作超时累出病
为了还债,姚松树和太太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姚许美说:“眼睛一睁开就是搓汤圆,连过年都没有休息,欠钱的感觉很痛苦,后来两人都累出毛病,看西医都看不好,又改看中医,经中医师介绍,全家开始改吃素,身体才慢慢好转。”
姚家前后花了11年,总算将所有债务还清,却又面临双连夜市没落的事实。姚许美回忆说:“以前双连夜市一到晚上9点过后、连续剧播完,就有很多人出来逛街吃东西,现在黄昏以后就很少人出来逛,实在差很多。”
把债还清以后,本来想退休不做,但是觉得已经做了这么久,放弃很可惜。
召回儿子接家业
从小就喜欢涂鸦、复兴美工毕业的姚胜文,当完兵后,赴美国西雅图艺术学院念室内设计,念了4年,原本在美国有工作机会,但拗不过父亲的电话亲情攻势,8年前还是决定回来。
姚胜文勉强地笑说:“回来8年了,我还在适应。在父母那个年代,为了还清债务,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工作,要我们年轻人跟他们过一样的日子,当然很难接受。而且我学设计,很多同学已经很有成就,心里说不羡慕他们是骗人的,还好这几年下来,已经慢慢能适应了。”
双连圆仔汤目前由第三代接手,老大姚许龙负责店务,老二姚胜文对外联系,最小的儿子姚卢廷,则和妈妈一起负责厨房甜品的熬煮。
搬出巷子想买店
3年前,三兄弟商量搬出巷子,转到民生西路上开店。新店面依照姚胜文的设计,花了二三百万元装潢,由于就在捷运站旁,吸引许多新客,加上连续二年举办的汤圆节,双连圆仔汤都是人气商店,让业绩逐年倍增。
曾被债务缠身二代的姚家,如今已雨过天晴。三兄弟有共识,打算先开分店,赚了钱再买店面,姚胜文说:“有自己的店面,一直是我们姚家三代的心愿,希望能在我们这一代达成,只是目前房价这么高,我们追得确实很辛苦。”
责任编辑 袁 红
日本夫妇拿起相机拍照说:“日本的薯小、比较甜;这里的薯分量很大,比较不甜,我们是专程坐捷运来的,很好吃。”
经商失利卖汤圆
双连圆仔汤的烧薯已经56年了,三代至今仍然依循古法,唯一的改变,是将沙拉油改为葵花油。日据时代,姚胜文的爷爷姚荣义和友人在台北后车站附近合伙做瓷器批发,姚荣义的太太姚许金凤便在双连夜市,靠着三斤糯米,从一碗五角钱的红豆汤圆和烧薯做起。贴补家用。
姚荣义的瓷器批发因被下游的商家积欠太多货款,短短几年,经营不善而倒闭,40岁的他跟着太太在夜市里卖起红豆汤圆和烧薯。
姚胜文的父亲姚松树回忆说:“那时的双连夜市,一旁就是火车站,附近批发行很多,很多中南部上来批货的人,办完事都会到双连夜市吃点心,来往人潮很热闹,我们冬天卖汤圆,夏天卖冰,生意很好。”
天气忽冷忽热,店里有顾客吃着热呼呼的烧薯,也有人大啖红豆芋泥冰,姚松树说:“芋泥是将芋头切片蒸熟,捣成泥状,加入糖、水,加热成芋泥,中间得不停搅拌,耗时费工,我们不加太白粉勾芡,很多名人爱吃,像台泥董事长辜成允每次来都点红豆芋泥冰,他自己吃,也带公司干部来吃。”
母债子承继续卖
许金凤看汤圆生意好,便把摊子放给姚荣义,自己跑到万华龙山寺摆摊,后来龙山寺夜市起火,她又陆续到重庆北路和赤峰街摆摊。
1971年左右,台北民生西路拓宽,双连圆仔汤将摊位搬到巷内,这时姚家租了店面,姚荣义要做西药批发的儿子姚松树回来帮忙。一心想买下店面的许金凤,想兼做会头,赚钱比较快,没料到,却被会脚倒了三四百万元的会钱。
姚松树说:“那时,阳明山的别墅只要200万元,我们却欠了三四百万元,阿母天天伤心掉眼泪,也于事无补。我接下摊子,也继承债务,只好更加倍努力做生意,几年以后,才慢慢还清,让阿母过世时,没有遗憾地走。”
借钱投资亏千万
因为店面不是自己的,他们连搬三次,虽然都是同一条街,毕竟还是不方便。想买店面,但靠汤圆一碗碗卖,实在太慢,所以20多年前,朋友介绍姚松树去投资塑胶厂和其他工厂,结果他借钱投资,因为外行,竟然亏了1000多万元
1000多万元在当时是天价,姚家根本无力偿还,但是姚松树的妻子姚许美却坚持要扛起所有债务,“因为这是隔壁邻居大家好意借的钱,做人不能忘恩负义。”姚许美态度坚定地说。
于是她和债主商量,采用分期还款,姚胜文回忆说:“我还记得念小学时,经常碗洗到一半,妈妈拿几百元和账簿给我,叫我去隔壁请邻居签收,我们赚多少,就还多少。”
工作超时累出病
为了还债,姚松树和太太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姚许美说:“眼睛一睁开就是搓汤圆,连过年都没有休息,欠钱的感觉很痛苦,后来两人都累出毛病,看西医都看不好,又改看中医,经中医师介绍,全家开始改吃素,身体才慢慢好转。”
姚家前后花了11年,总算将所有债务还清,却又面临双连夜市没落的事实。姚许美回忆说:“以前双连夜市一到晚上9点过后、连续剧播完,就有很多人出来逛街吃东西,现在黄昏以后就很少人出来逛,实在差很多。”
把债还清以后,本来想退休不做,但是觉得已经做了这么久,放弃很可惜。
召回儿子接家业
从小就喜欢涂鸦、复兴美工毕业的姚胜文,当完兵后,赴美国西雅图艺术学院念室内设计,念了4年,原本在美国有工作机会,但拗不过父亲的电话亲情攻势,8年前还是决定回来。
姚胜文勉强地笑说:“回来8年了,我还在适应。在父母那个年代,为了还清债务,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工作,要我们年轻人跟他们过一样的日子,当然很难接受。而且我学设计,很多同学已经很有成就,心里说不羡慕他们是骗人的,还好这几年下来,已经慢慢能适应了。”
双连圆仔汤目前由第三代接手,老大姚许龙负责店务,老二姚胜文对外联系,最小的儿子姚卢廷,则和妈妈一起负责厨房甜品的熬煮。
搬出巷子想买店
3年前,三兄弟商量搬出巷子,转到民生西路上开店。新店面依照姚胜文的设计,花了二三百万元装潢,由于就在捷运站旁,吸引许多新客,加上连续二年举办的汤圆节,双连圆仔汤都是人气商店,让业绩逐年倍增。
曾被债务缠身二代的姚家,如今已雨过天晴。三兄弟有共识,打算先开分店,赚了钱再买店面,姚胜文说:“有自己的店面,一直是我们姚家三代的心愿,希望能在我们这一代达成,只是目前房价这么高,我们追得确实很辛苦。”
责任编辑 袁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