擀面杖的故事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_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父亲作为一个擅长于西画的画家,特别喜爱中国民间的“俗物”,擀面杖是其中之一。他搜集的擀面杖,多半来自乡间农户,他对它们没有特别的要求,他的原则是有意思就行。当他有机会去农村的时候,他喜欢串门。那时主人多半是好客的,他们通常会大着嗓门邀他进屋。他进了屋,便在灶台、水缸、案板之间东看西看起来。遇有喜欢的,或直接买到手,或买根新的来以新换旧。
  有一次他为了“磨”出一根他看上的擀面杖,在一个村子耽搁了大半天。而他进村的时候,不过是想画些钢笔速写。这样,画速写用去20分钟,“求”擀面杖却花了5个小时。为了达到目的他能忍住饥饿忍住焦渴。他的顽强以至于惊动了那村的全体村干部。而看热闹的村人越发以为那家的擀面杖是个稀有的宝贝,便撺掇着主人将价格越抬越高。最后还是村干部从中说合,我父亲以近200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擀面杖买下。我没有问过父亲这值不值,我知道“喜欢”这两个字的价值有多高。
  那年初秋,我随父亲去太行山西部写生,他在一户人家发现了中意的擀面杖。照我当时的看法,这根擀面杖其貌不扬,木质也一般。但也许正是它那种不太圆润的样子吸引了父亲,他小声对陪同我们前来的镇长(年轻的镇长是父亲的朋友)说了买擀面杖的意图。镇长说这也叫个事儿?这也用买?先拿走,回头我让人上供销社给他们送根新的来!
  当这位年近50岁的妇女得知我们要买她的擀面杖时,显然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她明确表示了她的不情愿,她说其实那不是地道的擀面杖,那年她当家的和兄弟分家的时候,他们家没分上擀面杖,他当家的在院里捡了根树棍,好歹打磨了几下权作了擀面杖,其实这擀面杖不过是个普通的树棍子。这位妇女想以这擀面杖的不地道打消父亲想要它的念头,这时镇长不由分说一把将擀面杖抓在手里,半是玩笑半是命令地说这擀面杖归他了,他让妇女到镇供销社拿根新的,账记在他身上。妇女仍显犹豫,却终未敌过镇长的意愿。一出她的院门,父亲很有经验地说,应该尽快离开这个村子,以防主人一会儿翻悔。
  我们随镇长来到镇政府,在他的办公室,镇长对我讲起了他的一些宏伟计划。我们的聊天被一阵高声叫嚷打断,原来是刚才那家的闺女前来讨要擀面杖了:“把我那擀面杖还给我!把我那祖传的(明显与其母说法不符)擀面杖还给我!”镇长上前想要制止她的大叫,说我们又不是白要,不是让你娘去供销社拿根新的嘛。但这女性显然不吃镇长那一套,她哼一声冷笑道:“别说是新的,给根金的也不换!快点儿,快把擀面杖拿出来,正等着擀面呢(也不一定),莫非连饭也不叫俺们吃啦……”我和父亲只感到很惭愧。毕竟这其貌不扬的擀面杖是一户人家用惯的家什,用惯的家什,确能成为这家庭的一员。那么,我们不是在“掠夺”人家家中的一员吗?我父亲不等这女性再多说什么,赶紧从屋里拿出擀面杖交给她。谁知这女性接了擀面杖,表情一下子茫然起来,有点像一个铆足了劲儿挥拳打向顽敌的人突然发现打中的是棉花;又仿佛她并不满意这痛快简便的结局,愣了一会儿,她才攥着擀面杖骑车出了镇政府。
  过后父亲对我说,这没什么,比这艰难的场面他也碰见过。我知道他要说起一个名叫走马驿的山村,两年前他就在那儿看上了一根擀面杖,却未能得手。两年之间他又去过几次走马驿,并且间接托了朋友,每次都是败兴而归。但父亲在概念里早已把那擀面杖算成了他的,有时候他会说:“走马驿还有我一根擀面杖呢。”
  我经常把父亲心爱的擀面杖排列起来欣赏,它们的身上沾着不同年代的面粉,有的已深深滋进木纹;它们的身上有女人身上的力量、女人的勤恳和女人绞尽脑汁对食物的琢磨。每一根擀面杖,都有一个与生计依依相关的故事。在“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正是这些凡俗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它们能使我的精神沉着、专注,也使我能够找到离人心、离自然、离大智慧更近的路。
  (摘自《农村孩子报》)
  
  赏析
  铁凝曾说她喜欢收藏擀面杖,可能是受她父亲的影响。民间的东西有劳动的痕迹,这些古老的,跟劳动、人的生计有关的器物,它们都特别使人安宁,就好比每一根擀面杖都有一个故事。其实它只是一根木头,被手磨过后,变成独特的形状。擀面杖木纹的缝里都滋着面,各种各样的面粉,你在擀面杖上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女人的智慧,女人的力量,她维持生计的那种匠心,乃至她的温暖。这些东西很让人感动,你会生出很多想象。
  虽然擀面杖没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喜欢本身就是价值,它愉悦自己的精神、心灵,会让我们觉得离土地更近一些,离大智慧更近一些。在这个许多人浮躁的社会,看到很凡俗的东西,很土的东西,就会让人觉得精神特别踏实,这些东西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我们的血液里。
  
  (快乐演练)
  1.读了本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也特别喜欢擀面杖,你知道为什么吗?
  2.你认为文中画线句子“谁知这女性接了擀面杖,表情一下子茫然起来”中“茫然”的原因是什么?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特别喜爱擀面杖,作者也写得很生动,请找出一两句这样的话。
  4.除了擀面杖以外,你喜欢哪些古老的生活用具?为什么?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浙江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两道试题,分析学生失分的原因,批判“建模”教学的弊端,呼吁教学要注重培养思辨性思维。并结合自己直接或间接的教学经验,提出“变‘教师表演’为‘教师引领’”“变‘教学权威’为‘理性教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文学类文本阅读;思辨;教学策略  2018年全国高考结束后,我将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给高二的学生做了模拟测试。通过阅卷,发现在文学类文本
患者林某,女,26岁, 有1型糖尿病病史7年,1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感,餐后加重,严重时还会出现呕吐,呕吐后腹胀稍缓解,常有腹部隐痛,以下腹部为主,伴胃口不佳,面色萎黄,体重减轻,大便不畅,影响生活及工作。胃镜及腹部CT检查提示胃潴留,被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  什么是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典型症状以恶心、餐后腹胀、纳减、呕吐、腹痛、大便困难等胃动力障碍和排空延迟为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要求: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因此高中阶段各校都大力推进整本书阅读工程,但如何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让阅读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难点。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路径;写作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整本书阅读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语文教学名词。面对这一新生事物,不少教师积极尝试。但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
摘要:经典小说的的广泛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水平,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提升其语文素养。经典小说内容丰富,阅读鉴赏时必须找到恰当的切入点,采用适宜的教学路径,才能梳理清小说文本的情节,进而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说教学;教学切入点;教学路径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是不少中学生喜爱的文学体裁,它也因
“你是不是得了抑郁症?为什么每天你的情绪都这么低落?”  这是这个学期以来同学们对我说的最多的话。我精神恍惚,意志消沉已经快一个学期了,起初大家都会关心我问我怎么了,后来见我情绪并未好转,也都慢慢“放弃”了我。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我从一个乐观开朗、成绩优异的男孩变成现在这样,是有原因的。  我原本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但三个月前,因为妈妈无法忍受爸爸无节制的赌博,这个美满的家散了。爸妈离婚后,我随
山鄉一瞥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结合我国会计工作实际状况,阐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会计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阐述会计质量管理策划、控制、监测和改进的方法。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全世界各行各业通用的科学管理模式,它是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2000年版)构建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产品生产过程及其结果控制,由国家认证认可、
摘要:细读文本,提升阅读的思维品质,结合新课标和语文核心素养,从小说文本的深层内容入手,把握人与社会的命運关系;从人到社会,再从社会到人,逐层深入阅读,递进式地培养学生阅读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细读文本;任务驱动;情境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畸形的沙俄社会制度造成了别里科夫的畸形形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而又因为人的问题反作用于社会,导致社会制度更加令人可憎。因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以综合性学习为契机,以核心素养为纲要,根据兴趣将学生分为诗之韵、诗之乐、诗之画、诗之剧、诗之最和诗之趣等小组,分别展示团队合作成果,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诗词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古诗词;综合性学习;活动式教学;核心素养  一、理念诠释  郑国民等人编著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立
摘要:古诗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古诗兼有知识性和赏析性。古诗的知识性学生理解较为容易,通过文言知识的积累就能够解决,但古诗的鉴赏仅靠知识的传授和获取是无法解决的。面对这样的困境,就要求教师能够从实际出发,研究诗歌的特点,采用多角度、多元化的鉴赏,以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关键词:古诗鉴赏;切入角度;多元解析  随着岁月的更替,人们离古诗的真实情境越来越远,这使得学生鉴赏古诗的难度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