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调控的起承转合,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于提问的精心运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提问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欣喜的同时,低效无效的提问仍存在着,没能赋予学生主动探究的激情和动力。因此,将简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达到在教师“问”的简约中实现学生“学”的有效,使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简约;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69-02
提问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传递、共享、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上课、观课、议课和研讨的过程中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提问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欣喜的同时发现低效无效的提问还仍然存在着:要么简单,为问而问的无效提问,如老师常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学生无收获;要么繁复,一问到底,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问题过多,流于形式,缺少精心设计,使学生应接不暇,失去主动探究的激情和动力。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调控的起承转合,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于提问的精心运筹。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认为,简约教学可以做到“从冗繁走向凝练,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教学。那么,怎样将简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使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学更有效、高效呢?
一、设计有效,简明而不繁复,问出学生的激情
有效的提问,要有明确的核心。明确的核心包括设问时的目的明确、在提问时引导学生思考的具体方向要明确等。提问时要避免使用口头禅式的问句,例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一类不具有实际意义的问句。提问的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简明而不繁复,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使用笼统的套路回答。如果学生能够用套路回答,那么提问的目标就没有实现。简约提问应是设计与即兴的结合。设计的问题在简约的可控性上较大,但简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提问目的达成的效果,即提问在注重简约性的同时还应注重有效性。即兴提问的应变性在效果达成上能够对设问目的的完成进行补充。但即兴提问更加考验教师在临场应变速度与语言的组织能力,这就是“工夫在课外”的重要表现。这不仅考验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也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基于了解之上的因人设问、因班设问,能够提高简约提问的有效度。例如,某位教师在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中,以一部将大众文化载体的功能和边际效应发挥到极致的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作为教学情境,站在整课的高度预设了三个问题:探究一:韩剧为什么能占领中国市场?为什么能够飘扬过海,影响了美国,甚至欧洲?探究二:思辨:看韩剧让中华文化自尊受伤(正方)与看韩剧未必伤害中华文化自尊(反方)。探究三:请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一部国产影视剧,说明推荐的理由?这一设计匠心独运,运用典型的文化现象——《来自星星的你》视频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简明设计,一例贯之,构建了整课的“大框架”。所提问题直入课题,用简明的语言设置丰富的内容,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激情,能够让预设更有效地执行,也显示出这位教师很强的专业素质。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易混点、核心之处等提问,做到简明而不繁复,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出学生的激情。
二、贴近生活,简洁而不拖沓,问出学生的思维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学习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信息移植,主张教学从学生所处的真实生活环境中追寻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不足或与其已有的认知相互矛盾之处,以激发其学习动机。思想政治学科的生活化特点和本身的简洁之美要求课堂情境能够贴近生活,简洁而不拖沓,问出学生的思维。基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基础的适当引申,进行丰富而有效的设问,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与课堂气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引申的材料应删除不必要的延伸信息,因为材料的引入是改变课堂单调气氛的手段,而引入过多无关的问题却会喧宾夺主,模糊设问的目标,从而弱化提问效果。每位学生与每一堂课也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提问的时候,应根据课堂情境的不同、个别提问与集体提问情境的不同,在设问目标一定的情况下,调整提问的语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提问应使用具有共鸣性的语言。共鸣性的语言是指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出发,使用能够引起学生共同思维的词语提问。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使用简洁、精当、反复锤炼的教学语言,传达出足够丰富的信息,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分析与思考。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必修三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的重要内容,这一课的知识点有三个目:一是“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二“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三是“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如果每个目都设置多个问题,课堂教学就会显得零散,没有重点。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贴近生活,简洁而不拖沓。在一节市级研讨课上,笔者以“一‘扶’争议——由道德冲突看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为主题,简洁地设置了三个问题:老人跌倒:①该不该扶?②敢不敢扶?③怎么去扶?通过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明白要发扬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路遇跌倒的老人时要注意科学救助,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学会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并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自主完成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三、领悟升华,简练而不呆板,问出学生的灵动
简约的相对性表现在对不同问题设问的具体情况不同,更表现在教学情境自身是整体性、结构性和流动性的。简练而不呆板的提问可以使老师灵动地教,学生灵活地学,在领悟中升华,问出学生的灵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课堂呈现与创造出真正的精彩,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提问之后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这样能够对设问的核心目的进行二次强化与补充,使学生更为明确知识的重点与应用。及时就学生的回答进行启发式再提问,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及时总结与评价,还能够避免满堂皆问、令学生应接不暇的弊端。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这一课在领悟与升华的环节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道德领奖台”,即“当同学问你问题时、当你看到校园里的纸屑时、当你外出旅游时、当你遇到跌倒在地的老人时……你们会怎么做呢?”在学生们自评和互评的过程完成之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并加以总结,如“当同学问你问题时—回答的是知识,彰显的是灵魂;当你看到校园里的纸屑时—弯下的是腰,高擎的是心灵;当你外出旅游时—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当你遇到跌倒在地的老人时—伸出的是手,送出的是温暖……”,使学生们在思考中觉悟,在参与中提高,更加明确了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就应该从我做起、现在做起,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道德领奖台”,简练而不呆板,挖掘这些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思想的价值,并在课堂中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地适时渗透,让学生有所感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 四、多元开放,简约而不简单,问出学生的创造
现代意义上的提问不仅仅指老师向学生的直问与追问,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对老师的疑问与反问,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等。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对知识点的问题设置进行分解与分配,这不仅有利于问题设置的简约、开放和目标的明确,也有利于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提问启发。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可以在学生的合作下共同完成。引导学生参与情境设置与问题发现,能够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也能够节约问题设置的语言成本,从而达到简约的效果。课堂提问应呈现出高度凝练的简约性,在简约的应用上也要注意时机和力度,不应当为追求简约而简约,而应当以有效为前提做简约提问的设置。例如,在学习完“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这一课之后,笔者在指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之后,设计了一个反思问题,即“怎样做才可避免老人跌倒却无人扶的现象发生呢?”。通过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有的学生能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国家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有的学生能从文化角度来建议国家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有的学生从个人角度来提议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却体现出多元开放,多角度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简约提问不是简单地压缩和简化问题,而是不需要刻意地精雕细琢,不需要相当的奢华,是倡简的、务实的、有效的、多元的、开放的……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性,打造生本智慧的课堂。
善教者莫不善问。每一个有效的设计,每一个简约的提问,每一句客观的评价,每一节灵动开放的课堂,无不对老师专业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研磨、提升,将功夫花在平时,有了长期的积淀,达到在教师“问”的简约中实现学生学得有效,才能成就精彩、生动、开放的课堂。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描述:“最伟大的真理是最简单的,最伟大的训诫是易于理解的。但是当简单的真理被赘言遮盖,就通常不能让最需要它的人了解。”简约不是简单,让简约提问成为一种时尚,智慧的升华,成为教学的永恒。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美]沃斯,[新西兰]德莱顿.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M].顾瑞荣,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5]杨志义.有效教学始于“问”[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01).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简约;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69-02
提问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传递、共享、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上课、观课、议课和研讨的过程中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提问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欣喜的同时发现低效无效的提问还仍然存在着:要么简单,为问而问的无效提问,如老师常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学生无收获;要么繁复,一问到底,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问题过多,流于形式,缺少精心设计,使学生应接不暇,失去主动探究的激情和动力。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调控的起承转合,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于提问的精心运筹。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认为,简约教学可以做到“从冗繁走向凝练,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教学。那么,怎样将简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使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学更有效、高效呢?
一、设计有效,简明而不繁复,问出学生的激情
有效的提问,要有明确的核心。明确的核心包括设问时的目的明确、在提问时引导学生思考的具体方向要明确等。提问时要避免使用口头禅式的问句,例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一类不具有实际意义的问句。提问的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简明而不繁复,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使用笼统的套路回答。如果学生能够用套路回答,那么提问的目标就没有实现。简约提问应是设计与即兴的结合。设计的问题在简约的可控性上较大,但简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提问目的达成的效果,即提问在注重简约性的同时还应注重有效性。即兴提问的应变性在效果达成上能够对设问目的的完成进行补充。但即兴提问更加考验教师在临场应变速度与语言的组织能力,这就是“工夫在课外”的重要表现。这不仅考验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也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基于了解之上的因人设问、因班设问,能够提高简约提问的有效度。例如,某位教师在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中,以一部将大众文化载体的功能和边际效应发挥到极致的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作为教学情境,站在整课的高度预设了三个问题:探究一:韩剧为什么能占领中国市场?为什么能够飘扬过海,影响了美国,甚至欧洲?探究二:思辨:看韩剧让中华文化自尊受伤(正方)与看韩剧未必伤害中华文化自尊(反方)。探究三:请同学们推荐自己喜欢的一部国产影视剧,说明推荐的理由?这一设计匠心独运,运用典型的文化现象——《来自星星的你》视频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简明设计,一例贯之,构建了整课的“大框架”。所提问题直入课题,用简明的语言设置丰富的内容,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激情,能够让预设更有效地执行,也显示出这位教师很强的专业素质。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易混点、核心之处等提问,做到简明而不繁复,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出学生的激情。
二、贴近生活,简洁而不拖沓,问出学生的思维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学习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信息移植,主张教学从学生所处的真实生活环境中追寻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不足或与其已有的认知相互矛盾之处,以激发其学习动机。思想政治学科的生活化特点和本身的简洁之美要求课堂情境能够贴近生活,简洁而不拖沓,问出学生的思维。基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基础的适当引申,进行丰富而有效的设问,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与课堂气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引申的材料应删除不必要的延伸信息,因为材料的引入是改变课堂单调气氛的手段,而引入过多无关的问题却会喧宾夺主,模糊设问的目标,从而弱化提问效果。每位学生与每一堂课也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提问的时候,应根据课堂情境的不同、个别提问与集体提问情境的不同,在设问目标一定的情况下,调整提问的语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提问应使用具有共鸣性的语言。共鸣性的语言是指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出发,使用能够引起学生共同思维的词语提问。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使用简洁、精当、反复锤炼的教学语言,传达出足够丰富的信息,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分析与思考。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必修三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的重要内容,这一课的知识点有三个目:一是“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二“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三是“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如果每个目都设置多个问题,课堂教学就会显得零散,没有重点。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贴近生活,简洁而不拖沓。在一节市级研讨课上,笔者以“一‘扶’争议——由道德冲突看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为主题,简洁地设置了三个问题:老人跌倒:①该不该扶?②敢不敢扶?③怎么去扶?通过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明白要发扬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路遇跌倒的老人时要注意科学救助,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学会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并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自主完成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三、领悟升华,简练而不呆板,问出学生的灵动
简约的相对性表现在对不同问题设问的具体情况不同,更表现在教学情境自身是整体性、结构性和流动性的。简练而不呆板的提问可以使老师灵动地教,学生灵活地学,在领悟中升华,问出学生的灵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课堂呈现与创造出真正的精彩,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提问之后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这样能够对设问的核心目的进行二次强化与补充,使学生更为明确知识的重点与应用。及时就学生的回答进行启发式再提问,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及时总结与评价,还能够避免满堂皆问、令学生应接不暇的弊端。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这一课在领悟与升华的环节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道德领奖台”,即“当同学问你问题时、当你看到校园里的纸屑时、当你外出旅游时、当你遇到跌倒在地的老人时……你们会怎么做呢?”在学生们自评和互评的过程完成之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并加以总结,如“当同学问你问题时—回答的是知识,彰显的是灵魂;当你看到校园里的纸屑时—弯下的是腰,高擎的是心灵;当你外出旅游时—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当你遇到跌倒在地的老人时—伸出的是手,送出的是温暖……”,使学生们在思考中觉悟,在参与中提高,更加明确了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就应该从我做起、现在做起,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道德领奖台”,简练而不呆板,挖掘这些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思想的价值,并在课堂中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地适时渗透,让学生有所感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 四、多元开放,简约而不简单,问出学生的创造
现代意义上的提问不仅仅指老师向学生的直问与追问,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对老师的疑问与反问,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等。老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对知识点的问题设置进行分解与分配,这不仅有利于问题设置的简约、开放和目标的明确,也有利于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提问启发。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可以在学生的合作下共同完成。引导学生参与情境设置与问题发现,能够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也能够节约问题设置的语言成本,从而达到简约的效果。课堂提问应呈现出高度凝练的简约性,在简约的应用上也要注意时机和力度,不应当为追求简约而简约,而应当以有效为前提做简约提问的设置。例如,在学习完“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这一课之后,笔者在指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之后,设计了一个反思问题,即“怎样做才可避免老人跌倒却无人扶的现象发生呢?”。通过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有的学生能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国家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有的学生能从文化角度来建议国家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有的学生从个人角度来提议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却体现出多元开放,多角度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简约提问不是简单地压缩和简化问题,而是不需要刻意地精雕细琢,不需要相当的奢华,是倡简的、务实的、有效的、多元的、开放的……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性,打造生本智慧的课堂。
善教者莫不善问。每一个有效的设计,每一个简约的提问,每一句客观的评价,每一节灵动开放的课堂,无不对老师专业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研磨、提升,将功夫花在平时,有了长期的积淀,达到在教师“问”的简约中实现学生学得有效,才能成就精彩、生动、开放的课堂。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描述:“最伟大的真理是最简单的,最伟大的训诫是易于理解的。但是当简单的真理被赘言遮盖,就通常不能让最需要它的人了解。”简约不是简单,让简约提问成为一种时尚,智慧的升华,成为教学的永恒。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美]沃斯,[新西兰]德莱顿.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M].顾瑞荣,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5]杨志义.有效教学始于“问”[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