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幻小说是小说中的特殊类别,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事实和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虽然“小说”被视为科幻小说的要素之一,但对于科幻小说作品的阅读鉴赏,如果我们还是按照阅读鉴赏一般小说的套路,仅把注意力放到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的讨论与延伸上,那就大大弱化了小说的阅读价值,陷入得“意”忘“形”、得“意”忘“言”、得“意”忘“法”的偏隘中。采用“选点鉴赏”,则不失为一种较深刻的阅读法。
下面以日本作家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为例,具体论述“选点鉴赏”的妙处。
我们将阅读的着力点由认知“写了什么”转向探究“如何写成”上,理解、鉴赏小说想象的奇妙性、视野的广角性、叙描的简洁性和批判的含蓄性。这样非套路化切入,更能贴近科幻小说的特性,凸显创作的意图,领会文本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提高。
选点一:想象的奇妙性
想象是科幻小说的生命,高于现实生活的想象成就了该小说。想象可以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自由伸张、无限延伸,集中体现在“洞”的变化上。
洞的神秘出现。一场暴风雨后,让人神色慌张,叫人失色惊叫,使人觉得“不得了,闯大祸啦”。
洞的深不可测。洞口直径一米左右,“洞里黑咕隆咚”,“似乎是一直通向地球中心”,“一位新闻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细绳子,把一只秤砣缚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渐渐地,绳子一尺一尺地放了下去。可是,等到绳子全部放完之后却拉不上来了。他叫了两三个人过来帮忙。大家齐心协力地使劲一拉,绳子居然在洞里的什么地方断掉了”。洞,深不可测,神奇玄乎。
洞的无限容量。洞吞下震耳欲聋的声音,半点回声也没有。洞有使用专利,能成立“填洞公司”。洞能装下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垃圾,永远填不满。
洞有性格。洞一直默默无闻,不声不响。“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
洞能漂移。这体现在非常经典的结尾突转上。起初在地下,不知怎么化为无形悬到了空中。还能够在不声不响中,把人类扔进它里面的东西又都一样一样地漏出来,倾泻到人类头上。
对于洞,我们先是俯视,最大化利用,此时人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最后我们得仰视,人类在洞之下,将不可掌控、不可避免地接受自造的灭顶之灾。洞与人类位置的变化,显出力量的高低和故事的结局。
正是这样充满了神奇性的想象和欧·亨利式的结尾(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提供了无限的表达空间,增强了小说的张力,为利用洞来广泛表现人类行为、人性的劣根性和人类发展中的隐忧创造了前提。
圍绕洞,作者还想象虚构了一个“人类社会”:村庄、城市、各行业、形形色色的人群、快速的“现代化”。这个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我们“真实世界”的典型化“集聚”,全面映射了现实中的人类社会。
通观故事,“洞”成为一条线索,“洞”成为一面镜子,“洞”聚焦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都是想象的功劳。在想象中创造具有表现力的情节、描绘揭示人之本性的形象,讲述引人深思的故事,留下激发读者想象的空间。想象造就神奇,想象扩大张力,想象反映真实,想象促进思考,这正是我们为之惊叹的地方。
选点二:视野的广角性
视野的广角性表现为围绕“洞”及“填洞”,多角度地组织了各领域各色人群的表现,立体而丰富地反映了社会形态。
小说围绕“洞”的出现,写了村民、村长、看热闹的人、新闻记者、学者、投机商人等人物形象;围绕“填洞”,又写了商人及其伙伴、政府官员、原子能发电公司、外交部和国防部、大学实验室、警察、订了婚的姑娘们、犯罪分子们、职位较低的工作人员、城市里的居民们、建筑工人等形象。他们是政界、新闻界、商业界、学术界、军事界、医学界、工业界、科技界的代表,从农村到城市,从村干部到政府高官,从普通民众到绝密机构,从一般垃圾到特殊垃圾,几乎网罗了现实生活的所有领域、各个角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让我们从故事中的世界看到了全人类生存的真实面貌。
作者把这些人物的言行合理地布局在了“洞的神秘出现”“洞的使用专利”“填洞公司”“倾倒垃圾”“垃圾重返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人对危机的无知觉”等情节中。一切都在符合逻辑中发生,都在略带夸张里发展,各类人物的出场表现和事件的转换、衔接,自然连贯,了无痕迹。
事件勾连的多角度,拓宽了小说的内容,丰富了表现的内涵,增强了表现的广泛性、立体性、深刻性,凸显了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人性问题、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等,深刻地反映和揭示了人类觉醒的紧迫性。
虽然“小说”被视为科幻小说的要素之一,但对于科幻小说作品的阅读鉴赏,如果我们还是按照阅读鉴赏一般小说的套路,仅把注意力放到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的讨论与延伸上,那就大大弱化了小说的阅读价值,陷入得“意”忘“形”、得“意”忘“言”、得“意”忘“法”的偏隘中。采用“选点鉴赏”,则不失为一种较深刻的阅读法。
下面以日本作家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为例,具体论述“选点鉴赏”的妙处。
我们将阅读的着力点由认知“写了什么”转向探究“如何写成”上,理解、鉴赏小说想象的奇妙性、视野的广角性、叙描的简洁性和批判的含蓄性。这样非套路化切入,更能贴近科幻小说的特性,凸显创作的意图,领会文本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提高。
选点一:想象的奇妙性
想象是科幻小说的生命,高于现实生活的想象成就了该小说。想象可以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自由伸张、无限延伸,集中体现在“洞”的变化上。
洞的神秘出现。一场暴风雨后,让人神色慌张,叫人失色惊叫,使人觉得“不得了,闯大祸啦”。
洞的深不可测。洞口直径一米左右,“洞里黑咕隆咚”,“似乎是一直通向地球中心”,“一位新闻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细绳子,把一只秤砣缚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渐渐地,绳子一尺一尺地放了下去。可是,等到绳子全部放完之后却拉不上来了。他叫了两三个人过来帮忙。大家齐心协力地使劲一拉,绳子居然在洞里的什么地方断掉了”。洞,深不可测,神奇玄乎。
洞的无限容量。洞吞下震耳欲聋的声音,半点回声也没有。洞有使用专利,能成立“填洞公司”。洞能装下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垃圾,永远填不满。
洞有性格。洞一直默默无闻,不声不响。“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
洞能漂移。这体现在非常经典的结尾突转上。起初在地下,不知怎么化为无形悬到了空中。还能够在不声不响中,把人类扔进它里面的东西又都一样一样地漏出来,倾泻到人类头上。
对于洞,我们先是俯视,最大化利用,此时人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最后我们得仰视,人类在洞之下,将不可掌控、不可避免地接受自造的灭顶之灾。洞与人类位置的变化,显出力量的高低和故事的结局。
正是这样充满了神奇性的想象和欧·亨利式的结尾(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提供了无限的表达空间,增强了小说的张力,为利用洞来广泛表现人类行为、人性的劣根性和人类发展中的隐忧创造了前提。
圍绕洞,作者还想象虚构了一个“人类社会”:村庄、城市、各行业、形形色色的人群、快速的“现代化”。这个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我们“真实世界”的典型化“集聚”,全面映射了现实中的人类社会。
通观故事,“洞”成为一条线索,“洞”成为一面镜子,“洞”聚焦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都是想象的功劳。在想象中创造具有表现力的情节、描绘揭示人之本性的形象,讲述引人深思的故事,留下激发读者想象的空间。想象造就神奇,想象扩大张力,想象反映真实,想象促进思考,这正是我们为之惊叹的地方。
选点二:视野的广角性
视野的广角性表现为围绕“洞”及“填洞”,多角度地组织了各领域各色人群的表现,立体而丰富地反映了社会形态。
小说围绕“洞”的出现,写了村民、村长、看热闹的人、新闻记者、学者、投机商人等人物形象;围绕“填洞”,又写了商人及其伙伴、政府官员、原子能发电公司、外交部和国防部、大学实验室、警察、订了婚的姑娘们、犯罪分子们、职位较低的工作人员、城市里的居民们、建筑工人等形象。他们是政界、新闻界、商业界、学术界、军事界、医学界、工业界、科技界的代表,从农村到城市,从村干部到政府高官,从普通民众到绝密机构,从一般垃圾到特殊垃圾,几乎网罗了现实生活的所有领域、各个角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让我们从故事中的世界看到了全人类生存的真实面貌。
作者把这些人物的言行合理地布局在了“洞的神秘出现”“洞的使用专利”“填洞公司”“倾倒垃圾”“垃圾重返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人对危机的无知觉”等情节中。一切都在符合逻辑中发生,都在略带夸张里发展,各类人物的出场表现和事件的转换、衔接,自然连贯,了无痕迹。
事件勾连的多角度,拓宽了小说的内容,丰富了表现的内涵,增强了表现的广泛性、立体性、深刻性,凸显了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人性问题、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等,深刻地反映和揭示了人类觉醒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