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中国军工

来源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ri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首战告捷,于雁门关毙敌遍野!消息传至延安,身居窑洞的毛泽东喜中有忧。喜的是此战威震海内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忱;忧的是“八路军武器装备太落后了,蒋介石给的那点东西,口惠而实不至”。善于高屋建瓴、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的毛泽东拿定主意,“八路军得想办法,劈开一条自己生产武器弹药、自己装备自己的生路”。
  毛泽东发出我军兵工厂“第一号命令”:一年内增加步枪一万支
  他立即给周恩来、朱德等人写信,要求“必须在一年内增加步枪一万支,主要方法自己制造”。此信后来被史学家视为毛泽东主席关于我军自己生产武器弹药、创办兵工厂的“第一号命令”。
  据美国记者埃德加佐斯诺的《西行漫记》介绍,红军主力部队抵达延安后,毛和他的将军们立即决定建立兵工厂,用自己制造的武器武装自己、打击敌人。延安兵工厂就是这个时候,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埃德加斯诺写道:“兵工厂像红军大学一样设在山边一排大窑洞里,主要好处是完全不怕轰炸。我在这里看到有100多个工人在制造手榴弹、迫击炮弹、火药、手枪、小炮弹和枪弹,还有少数农具。修理车间则在修复成排的步枪、机枪、自动步枪、轻机关枪。”“对吴起镇这些工人来说,不论他们生活是多么原始简单,但至少是一种健康的生活,自由、尊严、希望,一切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他们是意识到他们是在为自己和中国做工,而且他们说他们是革命者!”
  由此,中国兵工也就随着《西行漫记》传向了全世界。斯诺深情描述的延安兵工厂,厂址设在吴起镇。人民军队的第一支自制步枪就诞生在这默默无闻的小镇。延安兵工厂的创始人,就是曾在“四侠一二”白色恐怖中制造我党第一部无线电台的李强(解放后担任过外贸部副部长、国务院顾问等职)。1938年初春,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当时正在共产国际工作的李强被召唤回国。从苏联到达延安,先是担任军工局和无线电局的副局长(局长由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兼任),主持全面工作,1941年升任局长。中央交给李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建延安兵工厂。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展兵工生产,成为李强“白手起家”的法宝。回到延安的这年春天,李强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他以探宝的目光四处搜寻发展兵工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在陕北高坡,李强发现:陕北棉花是火炸药中硝化棉原料,延长沟的石油是发展兵工的动力资源,黄土岗中的铁矿和煤矿,可以用来炼焦炼铁,陕北羊油资源可以用来提炼硝化甘油木材资源可用来烧炭,这都是制造火炸药最好的原料。
  八路军总部对创建延安兵工厂更是鼎力支持。总部要求各部队想方设法为军工局从前线或敌占区搞来各种设备、仪器、物资、原料并帮助护送到延安,为我军兵工事业的开创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毛泽东主席拿起延安兵工厂自制的第一支步枪仔细地看了又看,并拉开枪栓、举枪瞄准,高兴地说:“枪造得很好嘛!使上我们自己造的枪啦!”
  在中央军委领导下,延安的军工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全面,有了快速的发展。先是办起了战争环境下既便于转移,又利于生产的“马背工厂”,接着又设计制造出生产枪械的专用机床。面对陕甘宁边区被封锁的形势和前线的迫切需要,军工局全体同志响应党中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主动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生产枪械弹药。
  总部还从沦陷区召集了一批技术工人,输送来延安,参加造枪造弹。“那时的条件非常简陋,但士气挺高。缺少原料,就用铁路上的道轨代替;没有铜,就号召前线战士收集废子弹壳,运到后方,再装上子弹头,称为复装子弹;没有专用设备,就用手工加工。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在1939年4月25日生产出陕甘宁边区第一支七九步枪,这也是我军军工史上自己制造的第一支步枪。”当年军委军工局的老人如是说。
  1939年5月1日,延安兵工厂自制的第一支步枪送到延安桥儿沟展览。毛泽东主席拿起这支步枪仔细地看了又看,并拉开枪栓、举枪瞄准,高兴地说:“枪造得很好嘛!使上我们自己造的枪啦!”他又勉励大家:要创造条件,多生产,狠狠打击日寇。不久兵工厂就量产出了第一批步枪。这批步枪在进行全寿命试验时,打出了200发的好成绩。从此,在八路军战士手中开始有了自己生产的步枪。为了表彰延安兵工厂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央军委专门授予特等奖。延安兵工厂里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的生产场面。
  至1944年,陕甘宁边区已发展到120多家工厂,其中军工系统就有8个工厂;工人队伍发展到12000多人,为边区的军工生产和民用工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抗日战争从相持阶段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各抗日根据地的军工生产有了快速发展。在1939—1943年的5年中,延安軍工企业共生产步枪9758支,子弹220万发,手榴弹58万余枚,掷弹筒1500门,掷弹筒弹19.8万发,八二迫击炮弹3.8万发,修理枪支上万支,修炮4门,还为地方民兵生产了地雷上千万枚,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加快推进夺取抗战胜利的进程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毛主席教导:要学会军民两套本领
  朝鲜战争即将结束,军品订货开始减少。1952年5月,“兵工委”即向中央报告,建议兵工企业都要选择一种或数种民品纳入生产纲领,以便于战时和平时的互相调剂。1955年后,随着武器装备制式化任务的逐步完成,兵器工业开始出现生产能力闲置的现象。1956年2月、4月、5月,毛主席在听取二机部赵尔陆部长汇报后,在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多次强调:国防工业要学会军用和民用两套生产技术的本领。平时为民用 生产,一旦有事,即可转为军用生产。
  随即,周总理在国务院司局级干部会上,明确了国防工业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方针。1957年3月,国防工业干部会议上,进一步把“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确定为国防工业和平时期的总方针。   1958年开始,兵器工业认真贯彻上述方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扬老兵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种种困难,自己动手,创造条件,积极安排民品生产,努力为国民经济服务,致使兵器工业的民品产值大幅度增长,比重大幅度递增。“一五”期间,民品产值平均仅占总产值的14.2%。而1958年达到了48.8%,1960年达到了75%。
  在此期间,兵器工业承担了不少国民经济急需的高、精、尖产品的生产任务,为工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724厂创造了“蚂蚁啃骨头”的办法,用十几台小设备加工出了上百吨重的庞然大物——我国第一台2SLK-1100型双列卧式6缸“红旗牌”氮氢混合气体压缩机,1958年8月4日,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参观了压缩机和“蚂蚁啃骨头”的模型,接见了厂长和党委书记。


  1958年8月27日,和平厂也用同样的办法制造出了“和平一号”1Γ166型高压气体压缩机,一机部刘鼎副部长代表党组向工厂祝贺。1958年9月,邓小平总书记视察和平厂,参观了这台压缩机,给工厂以很大鼓励。
  1958年长安厂制造的“长江吉普”,填补了中国吉普车的空白。此外,125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500~15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大型轧钢机等重要设备相继在兵工企业面世。
  1958年6月20日,当547厂(137厂的前身)制造的中国第一台水旱两用“巨龙牌”拖拉机开进中南海时,朱老总上车驾驶,开了几步。毛主席高兴地连声对厂长李殿隆说:“很好!很好!谢谢你们,谢谢工人同志们!”
  毛主席的批示,促成了全国兵器科技力量的大融合
  1967年10月25日,毛主席在聂荣臻同志《关于国防科研体制调整改组方案的报告》上批示:“很好,照办”,中央决定将国防科委军事接管的国防科研单位调整改组为18个研究院。
  此前,我国的兵器科研力量分散在多个部门。新中国的第一批兵器专业研究机构是工业部门于1952年8、 9月份成立的化工所、械弹所和翻译所。1956年后,在“向科学进军”口号的鼓舞下,工业部门、军队和中科院相继并行发展了多个兵器研究单位,兵器专业科研队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势态,各自的力量都不强,专业设置既有重复,也有缺门。
  1965年4月,根据中央“部院结合,厂所挂钩”的方针,炮兵科学研究院与总后军械研究所划归五机部建制,实现了兵器科技专业科研队伍的第一次融合,但是三足鼎立的势态依旧。
  毛主席批准的18个研究院方案,虽然最后并没有“照办”,但它却给兵器科研的三个方面军实行大融合创造了天赐良机。十一院、十二院、十五院、十六院把五机部机械院融合进来了,把装甲兵研究院融合进来了,把中科院新技术局下属的昆明物理所、西南技术物理所、西南计算站融合进来了,把力学所和华东自动化所的一部分也融合进来了。
  上述研究力量于1970年组成了专业配套齐全的总后二十院。接着,1975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将总后二十院划归五机部领导。9月2日五机部又决定将部属52、53、54、70、4、6所划归二十院建制。并赋予二十院五机部科研局的职能,统一领导厂属产品设计所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业务。实现了兵器工业历史上科研力量最大的一次整合,壮大了兵器科研队伍,形成了专业完整、配套齐全的兵器科研体系。
  如果没有毛主席批准的18个研究院的方案,纵有天大本事,恐怕也难以实现这种横跨军队、中科院和工业部门的多部门的力量大整合。这样的大整合,使兵器科研实施了集中统一领导,统一调配科研资源,减少了重复劳动和资源的浪费,推进了科研生产相结合,促进了厂所掛钩,大大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有力地推动了兵器科学技术的进步。
  (根据蔡寅生等同志回忆整理)
其他文献
摘要:强军必兴训,实战必实训。习主席指出,要全面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军事训练是部队经常性中心工作,是生产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是最直接的军事斗争准备,对于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对于提高部队全面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端正思想、遵循规律、改进作风3个方面探讨如何向打仗聚焦,提高军事训练质量,并提出改进训练作风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备战打仗;军事训练;实战化
基于目前装备实战化方向的快速发展,装备的实战性能受到强烈关注,为贯彻落实中央军委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以及军民深度融合等核心要求,必须从导弹武器装备的特点和保障需求出发,深入研究构建科学高效的综合保障工作机制模式,建设符合导弹武器特点的综合保障体系。  一、存在的问题  1.在项目研制过程中,保障性要求落实不到位,保障性设计工作未完全融入项目研制流程。在武器项目战术技术指标论证过程中,一般重点关
近日,惠安公司工会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学史力行,践初心,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从今年开始全额出资,让三千余名在职职工免费参与职工互助保障活动,  此次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包括:“在职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障活动”和“在职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障活动”。凡公司在职在岗的会员职工和各子公司、合资公司的会员职工都包含在内,可报销医疗费用经统筹基金支付后的个人承担部分,报销比例最高可达70%,为职工看病撑起“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党中央必须对经济工作负总责,实施全面领导”。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显著标志,工业史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