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湄公河行动》自2016年9月30号上映14天就获得了7.75亿的票房佳绩。尤其可贵的是,该剧还同步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究其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是作品从情节设置到人物性格塑造,再到人性表达,整个艺术框架均严格遵循艺术真实原则,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低碳艺术”的水准。
【关键词】:低碳艺术;直观真实;客观真实
情节设计
“真实是艺术创作的首要原则。”在《湄公河行动》中,叙事上便采用客观视角,刻意在片头就向观众点明故事是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增加了观众对故事的融入效果。其次,对故事背景的设计包括泰国警方的新闻发布会、中国公安部的新闻发布会、四国联合起来缉拿毒贩和警察的着装与说话风格、金三角地区的自然风貌、还有在金三角地区的毒贩的生活等都极为真实。第三,《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的情节设置也正是严格遵循因果律进行的。“抓捕糯卡”是本片的叙事动力,它推动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想要抓捕糯卡,首先就要救出岩多帕,但是当岩多帕死于打斗中后,警方又发现岩多帕经常与一中间人沙先生购买制作冰毒的原材料麻这一线索,故事得以继续发展……影片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接一个因果关系创造了故事时间上的连续性,使故事情节真实可信,符合生活逻辑。第四,电影大量使用移镜头和跟镜头,既有利于营造抓捕罪犯的紧张气氛又充分展现了警察与毒贩之间的追逐情形。所有这一切都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被牢牢吸引到电影情节中,并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全神贯注,甚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显然,作品所产生的这种审美效应主要是一种感官依赖型的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的激发主要是受到了艺术客体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的双重制导。我们将这种基于艺术客体形式元素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称为直观真实。以上对《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的分析,就足以表明其完全达到了直观真实的艺术效果。并且通过分析,可以很容易理解,直观真实主要是一种感官主导的艺术体验,其本质是艺术文本的形式元素符合甚至无限接近于历史经验和生活逻辑,因此才会在第一时间就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和亲切感。同时,直观真实也是一部艺术文本实现低碳艺术的必要条件。
人物性格
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影片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湄公河行动》中所塑造的典型人物,那就是以高刚为代表的中国警察形象。由张涵予所扮演的警察高刚,在人物的日常行为上就非常符合一个警察的形象。在影片中,”营救岩多帕”、“拯救人质”等情节中,高刚的一系列行动完全符合一个真正警察的所作所为。在生活中,高刚作为一名边境的缉毒警察,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逮捕罪犯这件事情上。在面对家人和面对工作时,一个令毒枭闻风丧胆的缉毒警察和一位没有办法照顾家庭而心怀愧疚的父亲两种角色在他身上来回穿梭,张涵予将这种挣扎矛盾的内心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点也完全符合人性的真实。
作为高刚的扮演者,张涵予为了能够表现出其真实缉毒警察的性格特征,他细致入微的体验一个警察当卧底时的一举一动和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将这种心理要通过自己得当的动作和细微的表情中真实的再现出来。张涵予在影片中虽然没有大量的对话,但他却完全把这个警察演活了,其動作、神态,每一个细节都足以说明一切。如在影片,作为警察执行任务的时候他总是眉头紧锁,副严肃、认真的样子,但是当他去当一个卧底的时候他瞬间就变成了嘴里吸着雪茄、翘着二郎腿赌博、吊儿郎当、完全一副社会人渣的形象。他的动作和表情会随着不同的角色的变化而变化,既不夸张也不会令我们觉得虚假。作为观众,我们完全看不出任何人为表演、做作的痕迹。
影片正是通过演员的动作、语言以及在一些压力下的行动塑造了令观众信服的、逼真的人物性格,从而使电影达到了高度的直观真实。
人性表达
在《湄公河行动》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既达到了直观真实,也达到了客观真实的高度。“客观真实是低碳艺术文本的本质特征和充要条件,它遵循真实的人性逻辑。”人性的逻辑就在他们面对生死的抉择中体现出来的。首先,在方新武违背组织命令将沾蓬打死这一情节中,面对杀害其女友的凶手,他作为一个警察虽然为了任务他忍住没有轻举妄动。但当最后任务失败他们身份暴露的时候,他宁愿违反纪律也要为自己的女朋友还有那些被沾蓬杀死的人报仇。客观真实就是要人物性格符合现实中真实的人性规律,而方新武在这关键的时刻做了人性最本能的做法那就是亲手杀了沾蓬。而观众看到这里也会觉得大快人心,以后不会再有无辜的人死在他的手里,从而激起了了观众的陶冶型自由情感。
其次,在电影进入最后高潮部分的情节中,警察与毒贩之间的冲突达到巅峰。高刚一个人带着糯卡与十几个毒贩展开了生死角逐,最后在湄公河上,直升机试图将高刚与糯卡从游艇上安全带走,但是其他毒贩还在对他们穷追猛打。这时方新武驾驶着游艇在千钧一发之际撞向毒贩,双方同归于尽。方新武用自己的死换回了高刚和糯卡的生,这种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完全是出于人性的本能。在那种情况下,他不可能再去想自己是否应当当个英雄,或者是自己走掉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后果。他的这种行为超越了人类自私的本性,是对人性的升华。在观看到这里的时候,有不少人都为方新武的牺牲流下了眼泪。那是因为观众被他的行为所感动,对他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所做出的决定表示钦佩。这个世界上生命都是平等的,警察的生命并不比罪犯者的性命要高贵或者廉价,所以即使方新武为了保全自己而不跟毒贩同归于尽也不会受到世人的谴责与唾骂,但是我们电影中的主人公所做出的这种决定是完全出自自己的本心,丝毫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我们说在这部影视作品中,对人性真实的表达完全达到了客观真实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将《湄公河行动》定义为低碳艺术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马立新.《低碳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马立新.《数字艺术德性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简介:孙筱梅(1992—),女, 山东枣庄人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
【关键词】:低碳艺术;直观真实;客观真实
情节设计
“真实是艺术创作的首要原则。”在《湄公河行动》中,叙事上便采用客观视角,刻意在片头就向观众点明故事是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增加了观众对故事的融入效果。其次,对故事背景的设计包括泰国警方的新闻发布会、中国公安部的新闻发布会、四国联合起来缉拿毒贩和警察的着装与说话风格、金三角地区的自然风貌、还有在金三角地区的毒贩的生活等都极为真实。第三,《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的情节设置也正是严格遵循因果律进行的。“抓捕糯卡”是本片的叙事动力,它推动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想要抓捕糯卡,首先就要救出岩多帕,但是当岩多帕死于打斗中后,警方又发现岩多帕经常与一中间人沙先生购买制作冰毒的原材料麻这一线索,故事得以继续发展……影片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接一个因果关系创造了故事时间上的连续性,使故事情节真实可信,符合生活逻辑。第四,电影大量使用移镜头和跟镜头,既有利于营造抓捕罪犯的紧张气氛又充分展现了警察与毒贩之间的追逐情形。所有这一切都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被牢牢吸引到电影情节中,并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全神贯注,甚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显然,作品所产生的这种审美效应主要是一种感官依赖型的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的激发主要是受到了艺术客体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的双重制导。我们将这种基于艺术客体形式元素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称为直观真实。以上对《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的分析,就足以表明其完全达到了直观真实的艺术效果。并且通过分析,可以很容易理解,直观真实主要是一种感官主导的艺术体验,其本质是艺术文本的形式元素符合甚至无限接近于历史经验和生活逻辑,因此才会在第一时间就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和亲切感。同时,直观真实也是一部艺术文本实现低碳艺术的必要条件。
人物性格
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是影片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湄公河行动》中所塑造的典型人物,那就是以高刚为代表的中国警察形象。由张涵予所扮演的警察高刚,在人物的日常行为上就非常符合一个警察的形象。在影片中,”营救岩多帕”、“拯救人质”等情节中,高刚的一系列行动完全符合一个真正警察的所作所为。在生活中,高刚作为一名边境的缉毒警察,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逮捕罪犯这件事情上。在面对家人和面对工作时,一个令毒枭闻风丧胆的缉毒警察和一位没有办法照顾家庭而心怀愧疚的父亲两种角色在他身上来回穿梭,张涵予将这种挣扎矛盾的内心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点也完全符合人性的真实。
作为高刚的扮演者,张涵予为了能够表现出其真实缉毒警察的性格特征,他细致入微的体验一个警察当卧底时的一举一动和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将这种心理要通过自己得当的动作和细微的表情中真实的再现出来。张涵予在影片中虽然没有大量的对话,但他却完全把这个警察演活了,其動作、神态,每一个细节都足以说明一切。如在影片,作为警察执行任务的时候他总是眉头紧锁,副严肃、认真的样子,但是当他去当一个卧底的时候他瞬间就变成了嘴里吸着雪茄、翘着二郎腿赌博、吊儿郎当、完全一副社会人渣的形象。他的动作和表情会随着不同的角色的变化而变化,既不夸张也不会令我们觉得虚假。作为观众,我们完全看不出任何人为表演、做作的痕迹。
影片正是通过演员的动作、语言以及在一些压力下的行动塑造了令观众信服的、逼真的人物性格,从而使电影达到了高度的直观真实。
人性表达
在《湄公河行动》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既达到了直观真实,也达到了客观真实的高度。“客观真实是低碳艺术文本的本质特征和充要条件,它遵循真实的人性逻辑。”人性的逻辑就在他们面对生死的抉择中体现出来的。首先,在方新武违背组织命令将沾蓬打死这一情节中,面对杀害其女友的凶手,他作为一个警察虽然为了任务他忍住没有轻举妄动。但当最后任务失败他们身份暴露的时候,他宁愿违反纪律也要为自己的女朋友还有那些被沾蓬杀死的人报仇。客观真实就是要人物性格符合现实中真实的人性规律,而方新武在这关键的时刻做了人性最本能的做法那就是亲手杀了沾蓬。而观众看到这里也会觉得大快人心,以后不会再有无辜的人死在他的手里,从而激起了了观众的陶冶型自由情感。
其次,在电影进入最后高潮部分的情节中,警察与毒贩之间的冲突达到巅峰。高刚一个人带着糯卡与十几个毒贩展开了生死角逐,最后在湄公河上,直升机试图将高刚与糯卡从游艇上安全带走,但是其他毒贩还在对他们穷追猛打。这时方新武驾驶着游艇在千钧一发之际撞向毒贩,双方同归于尽。方新武用自己的死换回了高刚和糯卡的生,这种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完全是出于人性的本能。在那种情况下,他不可能再去想自己是否应当当个英雄,或者是自己走掉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后果。他的这种行为超越了人类自私的本性,是对人性的升华。在观看到这里的时候,有不少人都为方新武的牺牲流下了眼泪。那是因为观众被他的行为所感动,对他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所做出的决定表示钦佩。这个世界上生命都是平等的,警察的生命并不比罪犯者的性命要高贵或者廉价,所以即使方新武为了保全自己而不跟毒贩同归于尽也不会受到世人的谴责与唾骂,但是我们电影中的主人公所做出的这种决定是完全出自自己的本心,丝毫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我们说在这部影视作品中,对人性真实的表达完全达到了客观真实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将《湄公河行动》定义为低碳艺术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马立新.《低碳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马立新.《数字艺术德性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简介:孙筱梅(1992—),女, 山东枣庄人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