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进入大学校园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馆着眼中美竞争
  就在陈东升2013年为纪念嘉德创办20周年而撰写的《一槌定音》里,他如此描绘万林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武汉大学校园的中心位置,珞珈山西侧,毗邻六一纪念亭、李四光雕像等人文景点,远远看去周围参天的古树围绕和掩映下露出非常现代的建筑身影,慢慢走近,它的外形仿若天外飞来的一块石头,不知何时悄悄来到这里,平添一种超现实的感觉。这里与图书馆、桂园、樱园、梅园相邻,与中心湖相伴,它的对面为校内最大的一片草地,是武大最美的地方,博物馆的落成会使这里成为武大未来的人文活动中心,开启莘莘学子对艺术的欣赏之旅。”
  这座博物馆由陈东升出资1亿元捐建。博物馆开馆时,他还会再捐赠一批价值约3000万元的艺术品给博物馆,启动博物馆的馆藏建设。
  据悉,捐赠的作品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与武大的历史、传统有关的艺术品;一块是当代绘画作品。博物馆以陈东升的父亲陈万林先生的名字命名,既缅怀先辈,又符合武汉大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氛围。
  笔者在开馆展前有机会专访了陈东升,他提到了自己的母校情结:大学毕业时,他曾专门背来石匠的工具,在武大校园里的珞珈山顶的一块巨石上,亲手刻下了一个“始”字,寓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块石头虽历经风雨但至今犹在。
  在他看来,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学生在大学里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其次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一种批判精神:第三要陶冶人文情怀。人文情怀来自文化积累,所以陈东升先生捐给母校一座美术馆,希望美术馆里的艺术展览和各种艺术类的学术活动在无形中影响青年学生,成为莘莘学子情操陶冶、人文情怀培育的阵地。
  在专访中,他特地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的不同。他指出,美国的大学都有博物馆,有的博物馆还是艺术的重镇。相形之下,中国的大学里却很少有博物馆。
  显然,在这个中美展开全面竞争的世纪,他是从中美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他的捐献的,力图以他的捐赠来弥补中国大学的不足。
  飞来石融入山形水界
  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灵感,就来自那块刻着“始”字的石头——博物馆的总体造型就像一块“飞来石”:建筑总长度为78米,前端悬挑跨度达48米,放眼望去整个建筑的大半楼体都处于悬空状态。总建筑面积约8410.3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高达28米。建筑的外立面完全是用铝合金一块块人工浇铸、敲打,拼接而成,这种凹凸的手工感使之像一块从天外飞来的巨大陨石。
  博物馆的建筑由著名建筑师朱锫担纲设计。他在谈起博物馆的设计时强调了3个字:
  “藏”:为了最大限度减小和自然环境的冲突,借助地段现状台地、林地的特点,将博物馆大部分功能“藏”在自然地形之下,大大减小了地面上的体量;
  “隐”:整个设计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主要树林,不仅能提供阴凉,建筑也因为它们的存在而时“隐”时现,人们永远看到的是它的局部而不是整体;
  “融”:漫反射的表面材料可以捕捉它周边的自然环境,树林及天空,使建筑自然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此外还有一个词一“石韵”:借山石之形,写自然之韵。他认为:“山形水界”是武汉大学校园的自然环境特征,而万林博物馆就坐落在校园的中心。它的建筑形式应反映整个校园山水特征,地段,地形的自然特征,从而实现平衡周边建筑,树林,山石,地形的诉求。
  他特别强调博物馆作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公共空间,为此规划了一条连接户外与室内的动线。在户外:既保持地段的原有特征同时,塑造出以树林、台地、景观共同编织出的户外公共空间。借助自然地形的台地,在主入口方位设置的平缓、舒展的台阶沿地形从下而上,构成自然的室外剧场。而在室内:建筑内部空间是外部空间向内延伸的一部分,人们沿着平缓的Z字形坡道缓步而上,途经室外剧场,入口前的小广场,门厅,一层展厅,二层展厅,最终到达屋顶,远望珞珈山,图书馆。室内外连续及相似的空间经验,让人们强烈地感知到建筑没有内外边界,展览没有空间边界,活动没有时间边界。
  泰康空间关注前沿
  5月的开馆展由泰康空间艺术总监唐听策划。创办于2003年的泰康空间有两大职责,首先是为泰康人寿建立一个具有美术史意义的收藏系统,为未来建立泰康的美术馆奠定藏品基础;其次是致力于建立一个高学术水准的平台,通过支持和资助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的创作及展览项目,推动当代艺术在本土的发展。十多年来,他们始终深入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现场,以实践行动影响和推动艺术生态的健全发展。
  唐昕向笔者透露,她所率领的策展团队一开始就把目光瞄准了那些最具实验性的年轻艺术家,开出了一张年轻艺术家的名单,其中包括胡向前、李郁+刘波、刘窗、马秋莎、王思顺、王郁洋、徐文恺(阿角)、赵赵。他们试图通过这些艺术家的新作,呈现这一代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美学样貌。这些年轻艺术家的新媒介创作,有装置、行为、录像、生成艺术(generative art)等,从媒介的角度尝试发现艺术家关于艺术语言、关于媒介本体的创作思考。
  摄影类藏品首次曝光
  同时,他们还设计了一条纵向的历史线索,涵盖了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各个时期的作品,艺术家和作品的选择都既具有代表性,反映了艺术家和作品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同时又具有特殊性,一些展览作品呈现了当时艺术创作主流声音之外的艺术实践。
  这些作品一方面呈现了时代背景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紧密关系,另一方面又揭示了艺术家在回应、适应时代背景的同时保持作为个体创作者的主体性探索的努力。
  有趣的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2010年之前的参展作品,媒介都是油画与摄影。策展团队希望通过作品的选择和历史跨度,让公众在观看展览的同时,可以对这两种艺术媒介在中国的发展、变化、每一时期的重要特点,有一个大体脉络的了解。而其中的摄影类藏品,更是泰康首次向外界集中公开展示。
其他文献
在人类进化之初,估计男女在精神世界里大体是没什么差别的。女人能怀孕,于是被留在洞穴中繁衍后代,不能繁衍后代的男人们被赶出去打猎。某些柔弱娇美的男人就在那样的环境里被猎物吃掉了,阳刚强壮的男人们才得以存活下来。  慢慢地,男性主导的社会成形了,他们在精神上仿佛也控制了女性,其中不少女性感觉憋屈、不甘、痛苦、反抗……女艺术家们也曾经有这样的表现。  而如今,我们就快进入所谓的“中性时代”了,宅男宅女们
期刊
近日策展人黄梅在微信中说了她在柏林听郎朗演奏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火暴场面和她的兴奋之情,又一次让我联想到了各种对郎朗的负面评论,但这种评论可能都抹不掉一个事实,郎朗所演奏作品的数量和在现场的娴熟程度是一般钢琴家无法达到的,尽管有评论文章讽刺他演奏的时候到底是指挥家还是钢琴家呢,但我可以么问这样的批评:为什么钢琴家不可以像指挥家那样挥舞手臂?只要演奏的音符不错,动作也是一种音乐,郎朗天生在这方面
期刊
两个达利在上海打擂台。外滩十八号的“疯狂达利”和chi K11美术馆的“跨界大师·鬼才达利”两个大展同时登陆申城,让达利这位超现实主义的大师着实在申城火了一把。  一个焦点就是:两个达利谁是真身谁是赝品,双方也是各执一词。其实,这多是达利本人留下的遗产,如果我们不要那么纠结,把两个展览都看做是走近大师的一次良机,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收获。  而要理解怪诞的达利,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走近他的妻子—— 一
期刊
十年来,蒲蒲兰致力于儿童绘本的推广和普及,合作出版优秀绘本300余种,其中,“小熊宝宝系列”图书畅销500万册,成为国内幼儿绘本第一品牌。而在店里,奶爸奶妈可以发现各种与早期阅读有关的有趣活动,还开设有绘本延伸的活动课堂,也定期给读者们提供有关早期阅读方面的前沿信息。  你能等十年吗?  蒲蒲兰绘本馆是中国最特别的书店之一。  这家坐落于建外SOHO西区的绘本书店是一个安静的场所,彩虹色的地毯拾级
期刊
对于安特卫普的第一印象是古老的建筑与城市雕塑,就像走进了16世纪的一本艺术教科书里。这里到处都散发着巴洛克时期的气息。围绕着市政广场的建筑群与地面铺饰的石块都在告诉你这里曾经风华绝代过。对于我来说这里就像一个迷宫一样,让我兴奋。我想,我应该慢一点,再慢一点地来跟这个城市相处。我要穿一条塔夫绸的长裙穿街过巷,黄昏的街道被细雨打湿,咖啡与烟草味忽远忽近。找一家餐厅,听一些故事。  De Reddend
期刊
有人说,陈履生是理论家中画画最好的,是画家中最有理论的。  此话听起来不乏调侃,却也道出了他的真实状态:这是一位纵跨理论与创作、身兼多样职务的多栖人物,理论家、画家、摄影家、收藏家、策展人、博物馆主持人,事业维度有着多个方向,反映出他知识丰富,涉猎广泛,是个有趣的“性情中人”。  陈履生的童年是在江苏扬中度过的,父亲是个开照相馆的手艺人,家住照相馆的楼上,在楼房极少的小城里,童年的他经常趴在楼上窗
期刊
倘若从“形式”的角度切入,我们会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条前行的轨迹与脉络。因为作为表象的形式,其背后不仅涉及中国当代艺术如何致力于语言学的建设,而且,可以呈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艺术史情景中,艺术家们自身艺术观念的变化与衍生。有必然说明的是,本次展览中所说的“形式”,并不是“形式美”,也不是西方现代主义范畴中的抽象。2015年9月26日,“形式乌托邦”——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形式与观念的展览将在北京艺凯
期刊
人人都知道毕加索,但是并不是人人都了解毕加索。毕加索作品的光芒掩盖了他复杂的本来面目,他在自画像中给自己戴上面具,在现实中也戴着面具,他在自画像中化身为人兽合体,他在现实中也常常扮演着多重人格。  如果说塞尚的焦虑、梵高的痛苦是他们的作品背后的力量,那么毕加索的矛盾和多面的人格则让他的立体主义更加动人。他有波希米亚艺术家的浪漫,同时又有暴君的专横,他有和平主义者的慈悲,同时又有革命者的冷酷,他是超
期刊
四十年前惊世骇俗的设计师  大名鼎鼎,如雷贯耳,而当它刚刚落成之时,那些裸露在外的金属管道惊世骇俗,在优雅的巴黎街头是如此触目惊心,立即成为当时巴黎市民攻击的对象。是新锐时尚还是建筑丑八怪?巴黎媒体也为此争论不休。这些稀奇古怪的体验让第一次接触这个怪物的观众们感到害怕,他们认为这是对美丽的巴黎的亵渎,因而强烈要求拆除它。令人感到迷惑的是,人们容易冲动,也容易顺从。很陕,他们就对蓬皮杜艺术中心裸露的
期刊
不过,若只是像寻常艺术展,画好格子,填上画廊、空间、艺术机构的话,就太低估广告人的创意了。这次的参展单位着实让人意外,似乎让它们来参展这件事,某种程度上也能称得上是一种行为艺术。  这次的参展单位几乎覆盖了公关行业的全产业链,无一例外,它们都不是艺术机构,公司里没摆着一件装置艺术品。但若要说它们和艺术完全无关,从艺术展到搭建到广告中艺术元素的制造,它们又用无数种方式和艺术发生过关系。不论怎样,归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