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大概是汉字中最简单的象形字之一,就像人的一张嘴,自古以来字形几乎没什么变化。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口,人所以言、食也。”
许慎的归纳很精辟,嘴主要就是用来说话和吃饭的。两千多年过去了,口的功能也和它的字形一样,古今如一。
言为心声吗?
言为心声,内心发出的声音,我们要通过嘴来表达。古人往往认为口头的表达过于轻巧,不够郑重,有时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并不一致,这就叫“口是心非”。因此,口和心也形成一组对立,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词语,比如心口不一、心直口快、心服口服、心照不宣。宣是说的意思,也与口有关,而且它是公开地说,心照不宣的意思就是心里明白,嘴上不说。
心与口的对立,有一个著名的词:口蜜腹剑。《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天宝元年时,李林甫做宰相,他嫉贤妒能,排除异己,表面上很和善,甜言蜜语,背地里却经常陷害别人。大家评价他是“口有蜜,腹有劍”,这个词后来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嘴甜心毒的人。
口的破坏力
口也可以有很强的破坏力,比如众口铄(shuò)金、积毁销骨。铄、销都是熔化的意思,毁是诋(dǐ)毁、毁谤(bànɡ),就是对别人的污蔑,这两个词其实是同义词,放在一起是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污蔑被积累多了可以置人于死地。“曾参杀人”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曾参是孔子晚年的弟子,他的名字我们一般读为zēnɡ shēn,后人也称之为曾子。曾子平时孝敬父母,品德高尚。有一天,一个和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去跟曾子的母亲报信,说她的儿子杀了人,可曾母并不相信。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对曾母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依然没有理会。
等到第三个人来报信时,曾母终于害怕得逃跑了。
“曾参杀人”的故事是说,即使像曾母这样了解儿子贤德的人,都经不起谣言的蛊(ɡǔ)惑。
曾参没有杀人,但舆论的压力可以杀人,类似的词语还有“三人成虎”。尤其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有时候不明真相的网民会形成一边倒的态势,把无辜的人淹没在口水之中。因此,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互联网上,当我们发表言论,特别是涉及对别人的评判时,一定要谨慎,要有独立的思考与判断,要有口德,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很可能会伤害别人。
从“口”到“甜”
与口相关的字词,不少和味觉有关。比如甜,这个字看上去是“舌”加上“甘”,舌头遇到有甜味的东西,当然就是甜了。那甘是什么呢?这还得从字形说起,原来,它也与“口”有关。
其他的口
除了说话和饮食,口还可以与笑、吟唱等声音有关。比如掩口胡卢,胡卢据说是喉咙间的笑声,可以指代笑的样子。掩口胡卢就是捂着嘴笑、窃笑,出自《后汉书》,讲的是古代郑国有人拿着干老鼠当没有雕琢的玉,卖到东周,宋国的愚人也把不值钱的石头当作珍宝,用十重黄色的布缝成袋子收藏好,看到的人都“掩口胡卢”,也就是掩口而笑。
又如吟、唱这些字都是从口的字,歌唱、吟咏都要通过嘴巴完成。还有许多拟声词,今天在网络上也很常用,甚至衍生出各种表情包,它们也和口有关,比如呵呵、哈哈、嘻嘻、嘿嘿等等。
口的引申义还可以指通道、口岸、关口,后来有的成了地名,比如河北有张家口,山西有杀虎口,河南有周口,湖北有汉口,海南有海口,这些口原本都是关口或口岸。
“口”和“嘴”也并不能完全等同。东汉以前描述人和动物的嘴主要用“口”。嘴字早先还写作“觜”,本来专指鸟嘴,也叫喙(huì)、咮(zhòu),在唐宋以后,逐渐也可以指人的嘴。明清以后,嘴的使用越来越多,指人与动物的嘴,在口语中就多用“嘴”,而少用“口”了。
最后还有一个知识点要提醒大家,国、园、回、团、图、圈、围等字外面所从的“口”,应该读成wéi,是“围”的古字,是个象形字,就是包围的意思,可不要把它认作“口”哦。
许慎的归纳很精辟,嘴主要就是用来说话和吃饭的。两千多年过去了,口的功能也和它的字形一样,古今如一。
言为心声吗?
言为心声,内心发出的声音,我们要通过嘴来表达。古人往往认为口头的表达过于轻巧,不够郑重,有时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并不一致,这就叫“口是心非”。因此,口和心也形成一组对立,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词语,比如心口不一、心直口快、心服口服、心照不宣。宣是说的意思,也与口有关,而且它是公开地说,心照不宣的意思就是心里明白,嘴上不说。
心与口的对立,有一个著名的词:口蜜腹剑。《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天宝元年时,李林甫做宰相,他嫉贤妒能,排除异己,表面上很和善,甜言蜜语,背地里却经常陷害别人。大家评价他是“口有蜜,腹有劍”,这个词后来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嘴甜心毒的人。
口的破坏力
口也可以有很强的破坏力,比如众口铄(shuò)金、积毁销骨。铄、销都是熔化的意思,毁是诋(dǐ)毁、毁谤(bànɡ),就是对别人的污蔑,这两个词其实是同义词,放在一起是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污蔑被积累多了可以置人于死地。“曾参杀人”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曾参是孔子晚年的弟子,他的名字我们一般读为zēnɡ shēn,后人也称之为曾子。曾子平时孝敬父母,品德高尚。有一天,一个和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去跟曾子的母亲报信,说她的儿子杀了人,可曾母并不相信。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对曾母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依然没有理会。
等到第三个人来报信时,曾母终于害怕得逃跑了。
“曾参杀人”的故事是说,即使像曾母这样了解儿子贤德的人,都经不起谣言的蛊(ɡǔ)惑。
曾参没有杀人,但舆论的压力可以杀人,类似的词语还有“三人成虎”。尤其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有时候不明真相的网民会形成一边倒的态势,把无辜的人淹没在口水之中。因此,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互联网上,当我们发表言论,特别是涉及对别人的评判时,一定要谨慎,要有独立的思考与判断,要有口德,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很可能会伤害别人。
从“口”到“甜”
与口相关的字词,不少和味觉有关。比如甜,这个字看上去是“舌”加上“甘”,舌头遇到有甜味的东西,当然就是甜了。那甘是什么呢?这还得从字形说起,原来,它也与“口”有关。
其他的口
除了说话和饮食,口还可以与笑、吟唱等声音有关。比如掩口胡卢,胡卢据说是喉咙间的笑声,可以指代笑的样子。掩口胡卢就是捂着嘴笑、窃笑,出自《后汉书》,讲的是古代郑国有人拿着干老鼠当没有雕琢的玉,卖到东周,宋国的愚人也把不值钱的石头当作珍宝,用十重黄色的布缝成袋子收藏好,看到的人都“掩口胡卢”,也就是掩口而笑。
又如吟、唱这些字都是从口的字,歌唱、吟咏都要通过嘴巴完成。还有许多拟声词,今天在网络上也很常用,甚至衍生出各种表情包,它们也和口有关,比如呵呵、哈哈、嘻嘻、嘿嘿等等。
口的引申义还可以指通道、口岸、关口,后来有的成了地名,比如河北有张家口,山西有杀虎口,河南有周口,湖北有汉口,海南有海口,这些口原本都是关口或口岸。
“口”和“嘴”也并不能完全等同。东汉以前描述人和动物的嘴主要用“口”。嘴字早先还写作“觜”,本来专指鸟嘴,也叫喙(huì)、咮(zhòu),在唐宋以后,逐渐也可以指人的嘴。明清以后,嘴的使用越来越多,指人与动物的嘴,在口语中就多用“嘴”,而少用“口”了。
最后还有一个知识点要提醒大家,国、园、回、团、图、圈、围等字外面所从的“口”,应该读成wéi,是“围”的古字,是个象形字,就是包围的意思,可不要把它认作“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