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迅速,保护、传承与利用、发扬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越来越多。但至今为止,在我国的学科体系和教育系统中,文化遗产学科的地位尚未明确,文化遗产学科本身也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学科体系,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和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发展。
学科建设是文化遗产事业的根本建设,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工作的基础工程,直接关系到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改变我国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薄弱局面,特建议加强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建设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议如下:
1.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共同设立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制定文化遗产学科建设规划,凝炼学科发展方向。营造龙头学科与支撑学科、传统学科与前沿学科、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并存互长的良性学科生态环境,从而改善文化遗产学科结构、发挥学科整体优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2.教育部在高校的招生与就业方面适当扩大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生源;在课程设置、教材设计上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的比例,支持出版一批文化遺产重点学科的示范教材,纳入高等教育教材体系;支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招收硕士生,设立文化遗产学科的硕士点、博士点,开展研究生教育。
3.人事部支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机构设立文化遗产学科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科研工作站),培养高层次人才。出台文化遗产保护科研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汇聚雄厚的学科队伍,逐步形成“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攻关模式,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多层次的高水平学术梯队及创新团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注重人才引进质量。
(张廷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学科建设是文化遗产事业的根本建设,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工作的基础工程,直接关系到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改变我国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薄弱局面,特建议加强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建设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议如下:
1.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共同设立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制定文化遗产学科建设规划,凝炼学科发展方向。营造龙头学科与支撑学科、传统学科与前沿学科、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并存互长的良性学科生态环境,从而改善文化遗产学科结构、发挥学科整体优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2.教育部在高校的招生与就业方面适当扩大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生源;在课程设置、教材设计上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的比例,支持出版一批文化遺产重点学科的示范教材,纳入高等教育教材体系;支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招收硕士生,设立文化遗产学科的硕士点、博士点,开展研究生教育。
3.人事部支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机构设立文化遗产学科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科研工作站),培养高层次人才。出台文化遗产保护科研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汇聚雄厚的学科队伍,逐步形成“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攻关模式,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多层次的高水平学术梯队及创新团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注重人才引进质量。
(张廷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