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创设愤悱情境、探究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亲历数学建构过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努力培养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愤悱情境 探究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的综合表现。教师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本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将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创设愤悱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教师引导下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在学习《概率与统计》时,我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400个人中一定有2人生日相同吗?300个人呢?50人中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有多大?七嘴八舌互相讨论,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对探求新知识兴趣昂然,结果学生猜测的数据都较小。当我说出大约是78%时,学生都惊讶地张大嘴巴表示不相信,此时我适时点题导入新课。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从而打开思维之闸,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数学”的境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师生很顺利地完成了此节内容,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二、创设探究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亲历数学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历数学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记得讲勾股数时,教师出示了这样几组勾股数,请同学们讨论这些勾股数的特征:
3,4,5;5,12,13;7,24,25;9,40,41……
开始学生们只注意到:每组勾股数的前一个数都是奇数,后两个数是一奇一偶,之后陷入了僵局。教师启发道:一奇一偶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发现是连续数。忽然一名学生发现:“后两个数的和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这个完全平方数就是前一个数的平方……”这样,在思考、观察中发现规律,灵感一触即发,学生们找到了勾股数的特征,即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分成两个连续的自然数,此奇数与这两个连续自然数组成了勾股数。
三、利用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例如,在“正弦和余弦”概念教学时,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①在Rt△ABC中,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怎样求另一直角边?
②在Rt△ABC中,已知∠A和斜边AB,怎样求∠A的对边BC?
对于问题①,学生自然会想到勾股定理,而问题②利用勾股定理则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呢?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产生了学习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分析。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发现这个知识的过程是一样的,而学习数学知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无限地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相对宽裕的学习时间。
几何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
只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发现,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信息和数学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给我们的重任。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愤悱情境 探究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的综合表现。教师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本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将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创设愤悱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教师引导下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在学习《概率与统计》时,我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400个人中一定有2人生日相同吗?300个人呢?50人中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有多大?七嘴八舌互相讨论,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对探求新知识兴趣昂然,结果学生猜测的数据都较小。当我说出大约是78%时,学生都惊讶地张大嘴巴表示不相信,此时我适时点题导入新课。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从而打开思维之闸,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学数学”的境界,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原动力。师生很顺利地完成了此节内容,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二、创设探究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亲历数学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历数学构建过程,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记得讲勾股数时,教师出示了这样几组勾股数,请同学们讨论这些勾股数的特征:
3,4,5;5,12,13;7,24,25;9,40,41……
开始学生们只注意到:每组勾股数的前一个数都是奇数,后两个数是一奇一偶,之后陷入了僵局。教师启发道:一奇一偶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发现是连续数。忽然一名学生发现:“后两个数的和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这个完全平方数就是前一个数的平方……”这样,在思考、观察中发现规律,灵感一触即发,学生们找到了勾股数的特征,即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分成两个连续的自然数,此奇数与这两个连续自然数组成了勾股数。
三、利用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例如,在“正弦和余弦”概念教学时,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①在Rt△ABC中,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怎样求另一直角边?
②在Rt△ABC中,已知∠A和斜边AB,怎样求∠A的对边BC?
对于问题①,学生自然会想到勾股定理,而问题②利用勾股定理则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呢?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产生了学习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分析。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发现这个知识的过程是一样的,而学习数学知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无限地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相对宽裕的学习时间。
几何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
只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发现,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信息和数学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给我们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