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贵德县农牧科技服务承担着全县农牧区的种植、养殖业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经营农牧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及管理工作。通过对贵德县农牧科技队伍及服务体系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农牧科技队伍及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对策;青海贵德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35-02
贵德县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属高原大陆性气候。贵德县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农业县,农牧业产值在全县总产值中占相当比重,农牧局是县政府主要职能部门,承担着全县的农牧业生产、实用科技成果推广、良种繁育推广、农机管理推广、设施园艺、草原建设、村级财务管理、信息咨询、实用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农村能源建设等业务工作。紧紧围绕贵德县农牧业“稳粮扩菜、抓饲促养、改果增药”的调整思路,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使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1 农牧科技队伍及服务体系现状
1.1 产业科技队伍
贵德县现有农牧产业科技人员99人,其中农业产业科技人员28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4人、县推广中心科技人员18人、乡镇产业科技人员10人);畜牧科技人员30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12人);草原科技人员1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8人);农机科技人员13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7人);种子科技人员7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其他科技人员1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8人)。
1.2 服务体系
贵德县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各乡镇的农牧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目前,县上有农技、畜牧、农机、草原、经管、种子、科普、能源、信息、渔政等机构,承担着全县农牧区种植业、养殖业的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经营农牧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及管理工作。但由于近些年体制改革取消了科技乡(镇长)和科技村长,在乡镇机构体系改革时,取消了乡镇一级的农牧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使乡镇一级的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相对削弱。
2 农牧科技队伍及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农技服务能力不强
全县农牧民产业技术人员相对不足。真正从事农牧科技服务的人员60余人,尤其在乡镇更为缺乏,低于全国水平,无论从农牧业产值所占GDP比重,还是从农牧民增收的角度来看,农牧业技术服务人员都明显不足。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牧业技术人员年均从事业务工作时间较少,有的乡镇技术人员做兼职工作,驻乡镇会计、出纳、干事、包村干部等,使得农技服务不到位,人员不固定,存在非专业人员从事农技服务指导的现象,导致农技服务能力不强,难以真正指导群众的农牧业生产。
2.2 产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观念陈旧
全县现有的农牧业技术人员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国家分配的大中专生,大多数缺乏新知识,加之现有农牧业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培训和知识更新的机会很少,大多数农牧业技术人员多年来未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导致了农牧业科技队伍知识层次老化、知识断层、观念陈旧,跟不上新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农牧业生产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和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形势下,无法有效地为农牧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推广最新的农牧业技术,承担农牧业生产新技术服务的各项工作难度较大[1]。
2.3 专业技术人才断层,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非专业人员比重大
在全县农牧科技事业单位127名事业编制中,非专业人员为28人,占到编制人员的22%以上,科技人才总量偏少且断层严重,特别是中青年高层次科技人才断档,有的单位和行业出现“一代断层”,部分人才青黄不接,有的只是“一枝独秀”后继乏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少,受编制影响,亟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得不到充实。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如近年贵德县温室蔬菜迅速发展,但专业蔬菜技术人员只有3人,植保人员只有4人,真正从事该专业的只有2人,远远不能满足贵德县1.47万hm2耕地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和2 843座温室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工作。全县果树面积近0.1万hm2,果树专业人员只有1人,且尚无花卉和药材种植技术人员。畜牧兽医人员总数偏少,全县原有45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而现在只有30名畜牧兽医专业人员,面对全县30余万只牲畜的畜疫防治,新品种引进试验人员紧缺,工作量大。由于全县农牧业科技人员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断档严重,非专业人员比重大,在实际工作中只能由非本专业人员承担工作,致使工作风险和难度大。
2.4 农牧民科技人员缺乏,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难
农牧民科技人员是科技推广的主力军,农牧业科技的重点是推广,而在推广前需要一定的示范,示范带头人一般由农牧民养殖能手、种植能手、土专家充当。一方面为农民做样板,把新技术转变成现实的农业技术,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另一方面为新技术、新品种在本地区的推广积累适应性经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的技术参数,而目前这一重要环节的运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相应的农牧民技术人员,而目前农牧业种植和养殖效益差,有些农牧民急功近利,示范户更换频繁,起不到示范作用,致使农牧民科技人员缺乏。对许多新技术、新品种缺乏信息,个人技术能力不强,也就没有引进示范的能力,致使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难,承担本职的技术人员少,实践经验缺乏[2]。
2.5 科技人员待遇低
一是由于受指标的制约,使县、乡专业科技人员难以晋升,在全县农牧系统中只有2名高级指标,大多数专业人员长期在生产第一线进行推广,著作和论文少,职称晋升慢,挫伤了科技人员积极性。二是福利低。三是随着通讯业的迅速发展,广大科技人员经常与农牧民联系,并可不能及时到现场的情况下给予咨询服务,但往往由于缺乏通讯费而影响了工作。四是科技人员没有经费支撑,县财政每年只提高人员经费,而没有培训和业务经费,使科技经费严重不足。五是农牧民科技人员没有实用技术的培训费用,以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费用,没有建立科技人员的奖励机制办法,难以调动农牧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3]。 2.6 科技人员服务意识与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一是少数科技人员科技服务意识不强,沿用机关办公的一套管理模式,实行坐班制,技术服务与农牧民实际需求差距大,服务点停留在讲课和乡镇一级上,真正到田间地头与农牧民接触的较少,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做到为“三农”服务。二是少数科技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不注重学习新知识,没有真正提高为群众服务的知识业务水平,致使难以收到效果,在群众中威望不高。三是少数科技人员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认为农民增产增收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
2.7 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
由于近些年体制改革取消了科技乡(镇)长和村级农牧民科技员,并且进行了乡镇机构综合改革,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使农牧民技术服务体系相对削弱,在农业上有中心、乡镇有站、村上有技术员的服务体系处于断线状态,特别是村一级相当严重,处于无人问、无人管的状况。畜牧部门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但技术人员较少,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从而使直接为乡村生产第一线服务的科技人员较少,加之乡镇科技人员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乡镇其他事务上,专心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相对较少[4]。
2.8 服务体系经费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不完善,业务经费短缺。农牧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的基础设施十分简陋,手段比较落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兽医站基本设施不全,试验设备达不到县级农牧科技推广部门的标准要求。乡级农牧业技术服务机构条件更差,基本无任何设备和交通工具,在新技术推广和信息传输渠道方面仍处于“两条腿、一张嘴”的状态,财政没有预算用于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业务经费。
2.9 管理体制不规范
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中心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系不明确,农牧局、林业局、卫生局等都是主管部门,各部门权责不明。加之服务体系(除畜牧外)“三权”下放到乡,乡镇管理模式不统一,县、乡两级业务出现断链,开展业务难度大。
3 农牧科技队伍及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3.1 加强领导,努力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
一是把竞争机制引入科技单位,把经济利益和科技人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结合起来。鼓励科技人员“下海”“出山”,敢为人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提倡有偿服务。二是深化职称改革,在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对农牧业生产第一线科技人员的技术职称制定评审条件时要适当给予照顾。逐步取消“论资排辈”的现象,真正做到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结合贵德县实际,逐步开展县级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组织部门要制定选拔、培养、稳定和吸引科技人员的办法,重奖那些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使科技人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建功成才。四是切实解决农牧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实际困难,对歧视、压制、挫伤科技人员积极性的人和事进行查处,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风气。政府要把人才培养纳入科技服务单位考核制度,落实合同聘任制、技术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加强现有农牧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再培训工作,建立长效的人员配置和培训机制。每个单位、每个岗位都要有相应的专业人员从事专业技术推广,并对他们规范培训、管理,调整不适合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非专业人员,优化科技队伍,尽快形成结构合理、行业配套、素质较高的科技队伍格局。五是进一步实行优惠政策,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国家、省、州出台的科技人员的优惠政策必须落实到位,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办法和措施稳定和吸引外地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对学有专长、经验丰富,年龄虽长但身体健康,工作岗位又特别需要的一些科技人员,采取特殊政策,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对近些年来成长起来的年轻科技人员和在工作岗位上自学成才的同志,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为发挥其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和支持部分科技人员向基层、生产第一线、边远乡镇流动,允许和扶持一部分科技人员通过科技活动先富起来。六是稳定和加强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和农牧业科技队伍,建立健全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在政治上、生活上经常关心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做到政策留人、事业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首先,对政治上要求进步、德才兼备、有专业特长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农牧业专业优秀人才,要大胆提拔任用;其次,对有突出贡献的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真正做到奖勤、奖优,罚劣。鼓励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承包、试验示范、领办科技示范场等,带动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5]。
3.2 加大农牧科技队伍与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
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贵德县实际,努力增加农牧业
技术推广和普及的经费投入。并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实用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建立和完善科技队伍的奖励机制办法。此外,财政应对农牧民科技带头人,养殖和种植能手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项目支持。并加大农牧民科技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建立起政府总体抓,农牧科技、科协等部门配合的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管理机制,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工作[6]。
3.3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提高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的素质
各乡镇、各部门把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纳入本乡镇、本行业、本单位的培训计划内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丰富培训内容。贵德县应紧紧抓住浅、脑山地区易于发展种、养业的优势,培训重点放在畜牧养殖、中药材种植、畜禽防疫、地膜洋芋、蚕豆种植等项目上;川水地区进行以塑料大棚种植、优质果品栽培、农牧机械驾驶与维修等方面为主的培训。
3.4 积极提高农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一是抓项目、增加投入。经费短缺和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牧业技术推广的瓶颈。要使农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农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就必须增加农技推广、畜牧等农牧业科技服务部门的投入,保证必要的业务经费,这样才能确保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病虫害测报防治、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技术性和服务性工作的开展。同时,改善基层农牧业技术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通过优化服务手段和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益[7]。二是加强领导。乡镇机构改革后,切实加强对农牧业技术服务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监督,为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业务主管部门多深入基层开展业务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传递。三是加强管理、提高待遇、进一步稳定乡镇农技队伍。应关心和支持农技人员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轮训和知识更新,不断增强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切实保证在岗农牧技术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农牧技术推广工作上,力求避免在编不在岗、专业不对口现象发生。关心农牧技术人员的生活,在不断改善其工作条件的同时改善其生活条件,适当提高待遇,以稳定农牧技术推广队伍,调动农牧技术人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尝试县、乡、村三级农牧业技术服务机构由县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避免在职不在岗的现象,保证农牧业技术人员有充分的精力和时间从事农牧业技术服务工作。在人员任用上,实行全员聘用制,让能者上,庸者下;在工资待遇上实行岗位制,定岗不定人,岗位由受聘人员平等竞争;在经费上,实行财政预算制,由县财政共同预算,确保足额到位;在工作任务考核上,实行目标责任制,奖勤罚懒。
4 参考文献
[1] 王迪.农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2009(8):48.
[2] 陈永杰.辽宁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10(3):4-5.
[3] 钟书,李斯勇,朱鹏.荣昌县农业科技推广面临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07(3):82-83.
[4] 孙永胜.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理清思路 全力推进——大同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思考与实践[J].中国农技推广,2010(12):4-5.
[5] 管叔琪.农技推广体制改革与农业科技和推广体系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4(1):6-8.
[6] 秦亮生.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7):312-313.
[7] 李君霞,张锦霞,尹小莉.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及经验借鉴[J].青海农林科技,2012(4):33-34.
关键词 农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对策;青海贵德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35-02
贵德县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属高原大陆性气候。贵德县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农业县,农牧业产值在全县总产值中占相当比重,农牧局是县政府主要职能部门,承担着全县的农牧业生产、实用科技成果推广、良种繁育推广、农机管理推广、设施园艺、草原建设、村级财务管理、信息咨询、实用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农村能源建设等业务工作。紧紧围绕贵德县农牧业“稳粮扩菜、抓饲促养、改果增药”的调整思路,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使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1 农牧科技队伍及服务体系现状
1.1 产业科技队伍
贵德县现有农牧产业科技人员99人,其中农业产业科技人员28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4人、县推广中心科技人员18人、乡镇产业科技人员10人);畜牧科技人员30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12人);草原科技人员1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8人);农机科技人员13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7人);种子科技人员7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其他科技人员1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8人)。
1.2 服务体系
贵德县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各乡镇的农牧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目前,县上有农技、畜牧、农机、草原、经管、种子、科普、能源、信息、渔政等机构,承担着全县农牧区种植业、养殖业的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经营农牧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及管理工作。但由于近些年体制改革取消了科技乡(镇长)和科技村长,在乡镇机构体系改革时,取消了乡镇一级的农牧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使乡镇一级的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相对削弱。
2 农牧科技队伍及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农技服务能力不强
全县农牧民产业技术人员相对不足。真正从事农牧科技服务的人员60余人,尤其在乡镇更为缺乏,低于全国水平,无论从农牧业产值所占GDP比重,还是从农牧民增收的角度来看,农牧业技术服务人员都明显不足。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牧业技术人员年均从事业务工作时间较少,有的乡镇技术人员做兼职工作,驻乡镇会计、出纳、干事、包村干部等,使得农技服务不到位,人员不固定,存在非专业人员从事农技服务指导的现象,导致农技服务能力不强,难以真正指导群众的农牧业生产。
2.2 产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观念陈旧
全县现有的农牧业技术人员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国家分配的大中专生,大多数缺乏新知识,加之现有农牧业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培训和知识更新的机会很少,大多数农牧业技术人员多年来未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导致了农牧业科技队伍知识层次老化、知识断层、观念陈旧,跟不上新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农牧业生产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和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形势下,无法有效地为农牧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推广最新的农牧业技术,承担农牧业生产新技术服务的各项工作难度较大[1]。
2.3 专业技术人才断层,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非专业人员比重大
在全县农牧科技事业单位127名事业编制中,非专业人员为28人,占到编制人员的22%以上,科技人才总量偏少且断层严重,特别是中青年高层次科技人才断档,有的单位和行业出现“一代断层”,部分人才青黄不接,有的只是“一枝独秀”后继乏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少,受编制影响,亟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得不到充实。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如近年贵德县温室蔬菜迅速发展,但专业蔬菜技术人员只有3人,植保人员只有4人,真正从事该专业的只有2人,远远不能满足贵德县1.47万hm2耕地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和2 843座温室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工作。全县果树面积近0.1万hm2,果树专业人员只有1人,且尚无花卉和药材种植技术人员。畜牧兽医人员总数偏少,全县原有45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而现在只有30名畜牧兽医专业人员,面对全县30余万只牲畜的畜疫防治,新品种引进试验人员紧缺,工作量大。由于全县农牧业科技人员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断档严重,非专业人员比重大,在实际工作中只能由非本专业人员承担工作,致使工作风险和难度大。
2.4 农牧民科技人员缺乏,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难
农牧民科技人员是科技推广的主力军,农牧业科技的重点是推广,而在推广前需要一定的示范,示范带头人一般由农牧民养殖能手、种植能手、土专家充当。一方面为农民做样板,把新技术转变成现实的农业技术,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另一方面为新技术、新品种在本地区的推广积累适应性经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的技术参数,而目前这一重要环节的运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相应的农牧民技术人员,而目前农牧业种植和养殖效益差,有些农牧民急功近利,示范户更换频繁,起不到示范作用,致使农牧民科技人员缺乏。对许多新技术、新品种缺乏信息,个人技术能力不强,也就没有引进示范的能力,致使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难,承担本职的技术人员少,实践经验缺乏[2]。
2.5 科技人员待遇低
一是由于受指标的制约,使县、乡专业科技人员难以晋升,在全县农牧系统中只有2名高级指标,大多数专业人员长期在生产第一线进行推广,著作和论文少,职称晋升慢,挫伤了科技人员积极性。二是福利低。三是随着通讯业的迅速发展,广大科技人员经常与农牧民联系,并可不能及时到现场的情况下给予咨询服务,但往往由于缺乏通讯费而影响了工作。四是科技人员没有经费支撑,县财政每年只提高人员经费,而没有培训和业务经费,使科技经费严重不足。五是农牧民科技人员没有实用技术的培训费用,以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费用,没有建立科技人员的奖励机制办法,难以调动农牧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3]。 2.6 科技人员服务意识与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一是少数科技人员科技服务意识不强,沿用机关办公的一套管理模式,实行坐班制,技术服务与农牧民实际需求差距大,服务点停留在讲课和乡镇一级上,真正到田间地头与农牧民接触的较少,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做到为“三农”服务。二是少数科技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不注重学习新知识,没有真正提高为群众服务的知识业务水平,致使难以收到效果,在群众中威望不高。三是少数科技人员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认为农民增产增收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
2.7 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
由于近些年体制改革取消了科技乡(镇)长和村级农牧民科技员,并且进行了乡镇机构综合改革,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使农牧民技术服务体系相对削弱,在农业上有中心、乡镇有站、村上有技术员的服务体系处于断线状态,特别是村一级相当严重,处于无人问、无人管的状况。畜牧部门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但技术人员较少,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从而使直接为乡村生产第一线服务的科技人员较少,加之乡镇科技人员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乡镇其他事务上,专心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相对较少[4]。
2.8 服务体系经费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不完善,业务经费短缺。农牧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的基础设施十分简陋,手段比较落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兽医站基本设施不全,试验设备达不到县级农牧科技推广部门的标准要求。乡级农牧业技术服务机构条件更差,基本无任何设备和交通工具,在新技术推广和信息传输渠道方面仍处于“两条腿、一张嘴”的状态,财政没有预算用于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业务经费。
2.9 管理体制不规范
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中心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系不明确,农牧局、林业局、卫生局等都是主管部门,各部门权责不明。加之服务体系(除畜牧外)“三权”下放到乡,乡镇管理模式不统一,县、乡两级业务出现断链,开展业务难度大。
3 农牧科技队伍及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3.1 加强领导,努力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
一是把竞争机制引入科技单位,把经济利益和科技人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结合起来。鼓励科技人员“下海”“出山”,敢为人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提倡有偿服务。二是深化职称改革,在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对农牧业生产第一线科技人员的技术职称制定评审条件时要适当给予照顾。逐步取消“论资排辈”的现象,真正做到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结合贵德县实际,逐步开展县级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组织部门要制定选拔、培养、稳定和吸引科技人员的办法,重奖那些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使科技人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建功成才。四是切实解决农牧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实际困难,对歧视、压制、挫伤科技人员积极性的人和事进行查处,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风气。政府要把人才培养纳入科技服务单位考核制度,落实合同聘任制、技术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加强现有农牧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再培训工作,建立长效的人员配置和培训机制。每个单位、每个岗位都要有相应的专业人员从事专业技术推广,并对他们规范培训、管理,调整不适合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非专业人员,优化科技队伍,尽快形成结构合理、行业配套、素质较高的科技队伍格局。五是进一步实行优惠政策,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国家、省、州出台的科技人员的优惠政策必须落实到位,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办法和措施稳定和吸引外地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对学有专长、经验丰富,年龄虽长但身体健康,工作岗位又特别需要的一些科技人员,采取特殊政策,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对近些年来成长起来的年轻科技人员和在工作岗位上自学成才的同志,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为发挥其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和支持部分科技人员向基层、生产第一线、边远乡镇流动,允许和扶持一部分科技人员通过科技活动先富起来。六是稳定和加强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和农牧业科技队伍,建立健全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在政治上、生活上经常关心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做到政策留人、事业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首先,对政治上要求进步、德才兼备、有专业特长和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农牧业专业优秀人才,要大胆提拔任用;其次,对有突出贡献的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真正做到奖勤、奖优,罚劣。鼓励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承包、试验示范、领办科技示范场等,带动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5]。
3.2 加大农牧科技队伍与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
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贵德县实际,努力增加农牧业
技术推广和普及的经费投入。并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实用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建立和完善科技队伍的奖励机制办法。此外,财政应对农牧民科技带头人,养殖和种植能手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项目支持。并加大农牧民科技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建立起政府总体抓,农牧科技、科协等部门配合的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管理机制,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工作[6]。
3.3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提高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的素质
各乡镇、各部门把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纳入本乡镇、本行业、本单位的培训计划内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丰富培训内容。贵德县应紧紧抓住浅、脑山地区易于发展种、养业的优势,培训重点放在畜牧养殖、中药材种植、畜禽防疫、地膜洋芋、蚕豆种植等项目上;川水地区进行以塑料大棚种植、优质果品栽培、农牧机械驾驶与维修等方面为主的培训。
3.4 积极提高农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一是抓项目、增加投入。经费短缺和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牧业技术推广的瓶颈。要使农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农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就必须增加农技推广、畜牧等农牧业科技服务部门的投入,保证必要的业务经费,这样才能确保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病虫害测报防治、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技术性和服务性工作的开展。同时,改善基层农牧业技术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通过优化服务手段和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益[7]。二是加强领导。乡镇机构改革后,切实加强对农牧业技术服务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监督,为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业务主管部门多深入基层开展业务指导、技术培训、信息传递。三是加强管理、提高待遇、进一步稳定乡镇农技队伍。应关心和支持农技人员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轮训和知识更新,不断增强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切实保证在岗农牧技术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农牧技术推广工作上,力求避免在编不在岗、专业不对口现象发生。关心农牧技术人员的生活,在不断改善其工作条件的同时改善其生活条件,适当提高待遇,以稳定农牧技术推广队伍,调动农牧技术人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尝试县、乡、村三级农牧业技术服务机构由县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避免在职不在岗的现象,保证农牧业技术人员有充分的精力和时间从事农牧业技术服务工作。在人员任用上,实行全员聘用制,让能者上,庸者下;在工资待遇上实行岗位制,定岗不定人,岗位由受聘人员平等竞争;在经费上,实行财政预算制,由县财政共同预算,确保足额到位;在工作任务考核上,实行目标责任制,奖勤罚懒。
4 参考文献
[1] 王迪.农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2009(8):48.
[2] 陈永杰.辽宁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10(3):4-5.
[3] 钟书,李斯勇,朱鹏.荣昌县农业科技推广面临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07(3):82-83.
[4] 孙永胜.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理清思路 全力推进——大同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思考与实践[J].中国农技推广,2010(12):4-5.
[5] 管叔琪.农技推广体制改革与农业科技和推广体系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4(1):6-8.
[6] 秦亮生.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7):312-313.
[7] 李君霞,张锦霞,尹小莉.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及经验借鉴[J].青海农林科技,2012(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