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活动,让爱国主义落地生根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123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如何将一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到极致?如何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学生对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期待之情不言而喻,在活动中急于参与,疲于总结也是情理之中。当新鲜感退去,学生还可以乐此不疲的分享感悟、捕捉收获吗?其实可以。“爱”活动——有一种最深的热爱叫“理解”。如果学生经历活动的全过程,从选择到筹备,像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参与到活动中,理解活动的价值,自会“痴情”于实践活动。
  心理学中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试验说明,教育者只要诚心诚意寄希望于受教育者,那么受教育者将会按教育者的期望去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如催化剂、加热剂。如果我们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宜的期望目标,就如在学生心头点燃了大厦阶梯上的一盏盏闪亮的明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不断攀登。同样,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解程度会影响期望,期望会促进对活动的“爱”,“爱”会促成活动的效果。
  随着对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中考五个考出来的提出,北京市“四个一”活动的推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深入参与并学有所获至关重要。
  “愛”活动,让爱国主义落地生根。在庄严的纪念仪式中、在丰厚的文化氛围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我班七年级学生有机会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看升国旗仪式。学生如果可以理解这项活动的意义,一定会受益匪浅。讲道理可以帮学生理解,但多少有点浮于表面,学生“信”,但不“服”。在活动的行动之前,有效地开展准备活动,学生实现信服性依从,内驱力催化,则事半功倍。
  为了让学生先爱上这次活动,再进行爱的教育,达到让爱国主义落地生根的效果,本次活动进行如下实践。
  一、活动准备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问题:学校每天都进行升旗,每周一都有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为什么祖国各地的人们依旧热衷于来到北京,奔赴天安门广场参观升国旗仪式?
  学生通过思考与信息搜集、材料整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享:天安门广场的建设与构成特点;天安门广场见证的历史;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要求与《国旗法》;天安门升旗仪式与学校升旗仪式的异同。
  (二)生成问题,深度探究
  为什么一个国家要有国旗?五星红旗的由来?五星红旗具体是什么样?成为国旗护卫队一员的要求是什么?
  收获:知道每一个国家拥有国旗的意义,对国旗产生的尊敬之情。具体理解五星红旗产生的背景,寓意与现如今的象征意义,赞叹设计者的智慧。
  深入探究,了解五星红旗颜色、长宽比例、五星位置、大小等细节,体会简洁背后丰厚的内涵,感受爱国的情感在严谨中体现,每一个细节都有严格的界定。简洁美、色彩美、形式美、比例美无处不在,单单一个黄金五角星的比例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
  对国旗护卫队要求与训练的熟知,产生对参与升国旗仪式成员的敬畏。
  二、活动过程
  (一)平静通知,等待反馈
  告知学生本学年有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的机会,但不急于说明要求与时间。给学生反应时间,等待学生质疑;强调可能遇到的问题,如纪律要求严格、气温低、出发早等;说明观看地点:天安门观礼台;以自愿为原则;需要提交申请,参与活动。
  (二)提出要求,指导申请
  申请应含有:是否想参加活动;为什么想参加本项活动;天安门观礼台的特殊意义;对活动中自身行为的要求;预期收获。
  (三)相互影响,蝴蝶效应
  分享提交的申请内容,传递正能量,影响班级同学。
  (四)友情提示,整装待发
  学生提出本次活动应有的纪律要求,提示在活动中应关注到的问题,老师进行补充与提炼。
  (五)深入活动,满载收获
  学生按要求参加天安门升国旗仪式,见证庄严的时刻,身临其境感受祖国的伟大,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如果老师直接提要求,然后开展活动,学生的收获会比较少。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如果采用自愿参加的形式,另需要提交申请,有可能大部分同学选择不参加。但是由学生自主申请,学生对于本次活动的认识将得到提升,为了完成申请,学生可以事先理解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为此,前期活动准备的效果是推进后续活动的关键,也是让学生对于此项活动有憧憬、有期待,让“爱”这次活动在心中生根发芽的过程。申请的分享是正能量的传播过程,正如蝴蝶效应指出一个微小的举动,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有可能会产生轰动效应。对于活动有自己的预期,加剧活动过程中的爱国情怀,升国旗过程中国旗护卫队的每一个动作、国歌声的每一个节奏、国旗的每一下飘动都拨动着参与者的心弦,自豪与感动化作对祖国的热爱,扎根心中。机会来之不易的暗示推动学生深度参与,自觉遵规守矩。这不是要求的严格,而是情感的投入。故,活动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三、活动总结
  (一)行为评价
  (二)收获分享
  (三)活动感悟
  (四)物化成果
  活动的提升离不开活动之后的总结。总结不仅是纪律评价,更重要的是收获与感受的分享,甚至是对未来活动的畅想。整个活动一步步推进,不疾不徐才能等待学生去捡拾过程中的“硕果”。分享意犹未尽,物化成果自然内容丰厚,对质的要求远比量重要。
  如何将一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到极致?如何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我一直在寻找路径。实践证明,在开展活动之前,让学生爱上这次活动,让每一次活动满载着学生的期盼“千呼万唤始出来”,活动将会走进学生心里。有一种最深的热爱叫“理解”。学生爱活动,爱参与源于对活动的认识。爱国教育是最显著的内驱力实践活动,理解才知伟大,感动才有感受,爱活动,想参与,才能真正让爱国主义落地生根。
其他文献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它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实践活动为组织方式,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的课程,它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 活动型综合课程。《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就给《品德与社会》
期刊
一、教材分析  《囚绿记》作为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除了和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一样有写景精美、语言优美的共性外还具有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并能将景物的灵性写活的特点,这是一篇能够让学生品味语言、领悟思想、掌握技巧、发散思维能力,从而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的典范佳作。这篇文章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来借物抒情,写绿不甘于被囚于室努力向阳而生、追求自由并以此赞美一种“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
期刊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目标上,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重视的是那些网络上找不到答案的东西,尤其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课堂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下面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为例进行分析。平行四边形是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中研究的主要对象,它在实际
期刊
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其中素质教育,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一大教育主题,上溯至孔孟文化,“仁,义,礼,智,信”。下沿到当今社会,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着“以德治学”。  在如今,这样一个以社会变革为前提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们在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此项工
期刊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更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当今社会的孩子由于家庭的娇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催化,使得学生的独立性人格意识和进取精神普遍较差。他们胸无大志,随遇而安。他们学习被动,行为懒散。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行为意志和德育的熏陶;重视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品质。为此,在教育教学中,以德为首的《品德与
期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3.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4.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它既承接了前一课时现实生活中如何交友的问题,又提出了虚拟生活中如何交友的问题,适应了新形势下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学生在网上交友的现象日益普遍,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初中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积极交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循着诗句进入诗人的心灵,理解作品中流露出的诗人的情感,把握抒  情主人公的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陶渊明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体悟舍得的真正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品质,学习其  正确舍与得的精神。  三、教学过
期刊
【学习目标】  1.熟悉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2.能利用向量数量积的知识求模长、夹角.  3. 能将向量数量积的运用建立在基向量的思想上,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基向量和数量积运算解决平面几何中的有关问题;  【课前复习】  (一)公式回顾  1.向量的数量积公式:  2.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1)若 ,则 (2)  (二)课前实战  1.在Rt△ABC中,C=90°,AC=
期刊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北京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第四单元是图形变换,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