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设计是教师上课前的教学计划或构想。根据上课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能使课堂效果更好。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分析教学内容、范围、深度,揭示教学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打下基础。例如,在讲授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学生对“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概念不太理解,我就用“中央——地方”、“君权——相权”来表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同时,我用表格的形式把繁杂的内容空出来,让学生上讲台填空、批改、讨论,以激发出新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改变历史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来实施教学,追求环环相扣,教学就可能缺少动态生成,教学活动会趋于紧张,很难根据课堂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整。
二、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的设计是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将教学内容与方法转换为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历史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应注意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思维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媒体的选择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尽量利用媒体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发散、逆向、探究等方向发展。例如,在讲授必修一《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我挑选了电影《火烧圆明园》和《甲午风云》部分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列强的凶残、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爱国将士的无奈,得出社会制度的落后是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辱的根本原因,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如果仅仅是为了形式上或表面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媒体教学,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课件中丰富的图像和文字,配合有恰当的启发式的问题,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方式和策略的总称,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体。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内容的教学,它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尽管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容。实现具体的目标时,教师应采用相对应的方法。比如,知识理解层次的教学目标可选用信息传输大的方法,如讲授法、图示法、影视作品教学法等;为了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可以应用历史情境创意教学法,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学科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探究发现法、讨论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美国战后经济的发展》时,我假设一个在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美国普通工人家庭的小男孩杰克,通过他少年、青年和中年时期家庭经济情况的由好到差再到好转的情境设计,让学生具体感受美国战后经济从繁荣到衰退再到复兴的发展过程。
四、学习评价的设计
教学结果是教学实施后,运用教学测量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描述,反映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结果主要通过学习评价的设计来体现。一般来讲,历史知识的认知层面的评价可通过随堂检测的方式。例如,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出一题与该知识有关的选择题或材料题,让学生当堂回答来检测教学效果。至于创新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则需要过程性评价。例如,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和辩论等方式都可以提高学生历史的认识和素养。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历史研究性学习等形式,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由于教学情境变化十分复杂,教师评价学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后,要积极进行反思:设计的教学方案是否带来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合理,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改进等。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修正教学设计,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在教学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使自己的教学臻于完善。
责任编辑邱丽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分析教学内容、范围、深度,揭示教学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打下基础。例如,在讲授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学生对“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概念不太理解,我就用“中央——地方”、“君权——相权”来表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同时,我用表格的形式把繁杂的内容空出来,让学生上讲台填空、批改、讨论,以激发出新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改变历史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来实施教学,追求环环相扣,教学就可能缺少动态生成,教学活动会趋于紧张,很难根据课堂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整。
二、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的设计是根据教学的具体要求,将教学内容与方法转换为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历史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应注意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思维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媒体的选择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尽量利用媒体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发散、逆向、探究等方向发展。例如,在讲授必修一《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我挑选了电影《火烧圆明园》和《甲午风云》部分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列强的凶残、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爱国将士的无奈,得出社会制度的落后是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辱的根本原因,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如果仅仅是为了形式上或表面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媒体教学,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课件中丰富的图像和文字,配合有恰当的启发式的问题,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方式和策略的总称,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体。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内容的教学,它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尽管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容。实现具体的目标时,教师应采用相对应的方法。比如,知识理解层次的教学目标可选用信息传输大的方法,如讲授法、图示法、影视作品教学法等;为了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可以应用历史情境创意教学法,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学科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探究发现法、讨论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美国战后经济的发展》时,我假设一个在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美国普通工人家庭的小男孩杰克,通过他少年、青年和中年时期家庭经济情况的由好到差再到好转的情境设计,让学生具体感受美国战后经济从繁荣到衰退再到复兴的发展过程。
四、学习评价的设计
教学结果是教学实施后,运用教学测量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描述,反映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结果主要通过学习评价的设计来体现。一般来讲,历史知识的认知层面的评价可通过随堂检测的方式。例如,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出一题与该知识有关的选择题或材料题,让学生当堂回答来检测教学效果。至于创新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则需要过程性评价。例如,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和辩论等方式都可以提高学生历史的认识和素养。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历史研究性学习等形式,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由于教学情境变化十分复杂,教师评价学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后,要积极进行反思:设计的教学方案是否带来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合理,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改进等。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修正教学设计,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在教学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使自己的教学臻于完善。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