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青少年缺少合作的能力,在独生子女的身上较为突出,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合作精神刻不容缓;建立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照顾,养成良好合作习惯;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造福社会。
【关键词】管理,培养,合作精神,能力
培养二十一世纪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已经刻不容缓。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同时,也给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分析和比较影响中职生思想品德发展关键期的因素,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针对性把引导学生自觉消除反抗心理——因为这是影响中职生度过品德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那么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以点带面,建立学习小组
与人彼此合作的能力,正是当代青少年所缺失的,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较为突出。当代中职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在城镇中尤为突出。在传统的社会背景与道德环境的前提下,孩子是父母、祖父母关注、关心的焦点,可以说是家中至宝。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中,父母、祖父母溺爱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突出,这些现象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容易形成孩子自私、任性、骄傲、不合群……的不良表现,容易在解决问题中形成以自我為中心、本位主义,与人交往缺乏合作意识,不利于与同龄人交流与合作。这些都会影响到中职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利于在社会交往环境中得到身心的全方位锻炼、健康成长,影响到合作能力的养成和终身事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地位非常重要。
俗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是的,我们把这种个人的主义合成一个小组。在这个小组的学习、工作或进行集体活动,往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就象一个活动中由于分工化、具体化,学生的信息量往往可能有些偏窄或者片面,缺乏多源。那在资料的汇总和总结提炼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加工、修补、丰富以取得了最佳活动效果。所以在班级管理里根据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强弱、学习自觉性、工作的积极性及男女同学的比例,在分组上尽可能征求家长和学生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的把班级按位置的前后或左右分工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适宜在六人或八人,学生人数过多,针对性不强,提高不快,教育效果不明显;学生人数过少,可比较性不高,教育作用不大。
2.选出小组长,树立榜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学习小组建立后,尽快组织学生在本组内民主选出学习、纪律比较好,而且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形成属于他们的小集体。一个小集体就象一个小家庭,每一个同学感到家庭温馨。在这个家庭中,同学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特别让学业优良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设法提高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成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有同学生活上有困难的,特别是内宿生晚上生病了,其他同学能及时送去医治,让每一个同学感受到来自这个家庭的关爱与温馨。这样,在小范围内引导学生怎样与人合作,逐渐掌握与他人合作的技巧。由于一个小组的同学经常在一起,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就好象有老师经常跟着黄铭一样,甚至比老师跟着更好。当然,学习小组长也可以灵活地由小组内的同学轮流担任,每天轮流或每星期轮流一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有效地训练每个学生与人合作、沟通的技巧。
3.立下誓言,定下目标
现代中学生喜欢说“我的”,而不是说“我们的”。这是他们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渴望与众不同,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一种表现。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给自己的小组起个心怡的名字,并且立下自己豪情冲天的学习誓言与学习目标,对于激发学生的不忘誓言与目标,可引导学生把名、学习誓言、目标设计成风格各异的手抄报,在班级学习园地公开上墙。从学生的组名、学习誓言以及目标中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心理特点,就可因材施教。
4.互争互比,争取优秀小组荣誉
在班集体刚组建阶段,可以由小组长负责记录本组同学表现,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师生个别谈话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民主解决问题。在班集体的各项常规工作步入正轨后,可以由各小组互相监督,互相记录作业、测评、纪律等情况,每周或每个月引导学生总结评比优秀小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可指导学生分科总结每次作业进步或退步情况,每次测试最好与最差情况。另外工作上班主任认真检查各小组分工、合作等具体情况,如每周星期五举行的大清洁,班主任把任务分给各小组后,就离开现场在远距离观察,看一看他们各小组分工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过后进行总结表扬、分析在合作中存在不足之处。再引导他们在今后如何进行小组分工合作等。因此班主任可根据这些活动及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能够及时鼓励先进,又培养了学生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家校合作,促进成长
现代学生家长基本上都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掌握了一定的、或者是非常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但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央视公益广告:“爸爸,有空多陪陪我”就从某个侧面说明这个问题。所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在学生的成长中至关重要。
在班级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后,随之指导学生家长成立相应的亲子小组,组建亲子档案。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定下成长目标,作好成长记录。利用家长会组织有经验的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比如现我所带的班级,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邀请一位从事小学教育的家长介绍她成功地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孩子的方法。她介绍了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如何指导孩子积极动手、科学安排时间、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评价教学方法不同的老师,以及上中职后如何适应新的集体。那次家长会后,许多家长都说:“此次家长会收获很大。”我认为:目前我所带的这个班级之所以有较为突出的成绩,与家长会密不可分。 当学生成长路上出现障碍、家庭教育有所欠缺时,应适当引导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或者邀请学生的家长到校共同商议对策。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特殊男学生,父母均在某单位担任要職。因为父母工作原因,该生固执、孤僻。在新学期新生注册时,我就发现该生与父亲关系紧张,对父母亲提出的学习上的高要求无可奈何甚至产生强烈的厌恶感,学习情绪极不稳定。于是,我就很注意地引导该生与本小组同学交流。在初中某次测试未达到父母的要求,该生与父母发生了最为严重的一次冲突:父子双方各摔烂一只碗。知悉情况后,我先指导该生的父母与亲子小组的其它学生家长交流,然后在全班如召开主题班会:怎样与父母沟通。并且邀请与孩子关系紧张的家长到课堂。在班会课上,各小组学生各抒己,畅所欲言,从政治课本上的实例说到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班会课即将结束时,学生家长也谈了自己的体会。最后,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结束班会。会后,某些家长调整了对孩子的要求,也表示尽量抽时间与孩子谈心交流。过了一段时间,与父母起冲突的那位学生情绪稳定了一来,跟踪调查后发现,该生与父母的关系也日臻融洽。
6.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在集体活动上,也可以由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比如:读名著、讲故事比赛、唱支歌、出墙报、技能比赛等活动。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集体活动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交往方式,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大家必须群策群力,互相合作。比如拔河比赛,首先让各小组讨论一下,如何才能赢得胜利,每人都要发表见解,再进行比赛,在比赛中发现问题,然后各小组再进行总结,再比赛,再讨论总结。这样一来,就密切了相互关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往,通过集体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接力、拔河、篮球等活动中,同学们心往一处使,大大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强化了团结合作意识。学生渐渐懂得,在国际比赛中,每次国歌的响起来都来之不易,这不仅代表运动员的成绩,也代表着幕后许多人的努力,任何优异成绩的取得都不是单枪匹马练出来的。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成功,来自合作。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是啊,“一滴水要使它永不干涸,那就要把它放到大海中去”,为了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教师、学生、家长之间能够愉快地合作,学生的成功、学校的成功、社会的成功,也就不远了。
【关键词】管理,培养,合作精神,能力
培养二十一世纪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已经刻不容缓。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同时,也给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分析和比较影响中职生思想品德发展关键期的因素,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针对性把引导学生自觉消除反抗心理——因为这是影响中职生度过品德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那么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以点带面,建立学习小组
与人彼此合作的能力,正是当代青少年所缺失的,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较为突出。当代中职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在城镇中尤为突出。在传统的社会背景与道德环境的前提下,孩子是父母、祖父母关注、关心的焦点,可以说是家中至宝。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中,父母、祖父母溺爱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突出,这些现象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容易形成孩子自私、任性、骄傲、不合群……的不良表现,容易在解决问题中形成以自我為中心、本位主义,与人交往缺乏合作意识,不利于与同龄人交流与合作。这些都会影响到中职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利于在社会交往环境中得到身心的全方位锻炼、健康成长,影响到合作能力的养成和终身事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地位非常重要。
俗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是的,我们把这种个人的主义合成一个小组。在这个小组的学习、工作或进行集体活动,往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就象一个活动中由于分工化、具体化,学生的信息量往往可能有些偏窄或者片面,缺乏多源。那在资料的汇总和总结提炼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加工、修补、丰富以取得了最佳活动效果。所以在班级管理里根据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强弱、学习自觉性、工作的积极性及男女同学的比例,在分组上尽可能征求家长和学生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的把班级按位置的前后或左右分工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适宜在六人或八人,学生人数过多,针对性不强,提高不快,教育效果不明显;学生人数过少,可比较性不高,教育作用不大。
2.选出小组长,树立榜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学习小组建立后,尽快组织学生在本组内民主选出学习、纪律比较好,而且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形成属于他们的小集体。一个小集体就象一个小家庭,每一个同学感到家庭温馨。在这个家庭中,同学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特别让学业优良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设法提高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成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有同学生活上有困难的,特别是内宿生晚上生病了,其他同学能及时送去医治,让每一个同学感受到来自这个家庭的关爱与温馨。这样,在小范围内引导学生怎样与人合作,逐渐掌握与他人合作的技巧。由于一个小组的同学经常在一起,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就好象有老师经常跟着黄铭一样,甚至比老师跟着更好。当然,学习小组长也可以灵活地由小组内的同学轮流担任,每天轮流或每星期轮流一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有效地训练每个学生与人合作、沟通的技巧。
3.立下誓言,定下目标
现代中学生喜欢说“我的”,而不是说“我们的”。这是他们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渴望与众不同,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一种表现。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给自己的小组起个心怡的名字,并且立下自己豪情冲天的学习誓言与学习目标,对于激发学生的不忘誓言与目标,可引导学生把名、学习誓言、目标设计成风格各异的手抄报,在班级学习园地公开上墙。从学生的组名、学习誓言以及目标中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心理特点,就可因材施教。
4.互争互比,争取优秀小组荣誉
在班集体刚组建阶段,可以由小组长负责记录本组同学表现,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师生个别谈话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民主解决问题。在班集体的各项常规工作步入正轨后,可以由各小组互相监督,互相记录作业、测评、纪律等情况,每周或每个月引导学生总结评比优秀小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可指导学生分科总结每次作业进步或退步情况,每次测试最好与最差情况。另外工作上班主任认真检查各小组分工、合作等具体情况,如每周星期五举行的大清洁,班主任把任务分给各小组后,就离开现场在远距离观察,看一看他们各小组分工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过后进行总结表扬、分析在合作中存在不足之处。再引导他们在今后如何进行小组分工合作等。因此班主任可根据这些活动及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能够及时鼓励先进,又培养了学生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家校合作,促进成长
现代学生家长基本上都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掌握了一定的、或者是非常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但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央视公益广告:“爸爸,有空多陪陪我”就从某个侧面说明这个问题。所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在学生的成长中至关重要。
在班级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后,随之指导学生家长成立相应的亲子小组,组建亲子档案。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定下成长目标,作好成长记录。利用家长会组织有经验的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比如现我所带的班级,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邀请一位从事小学教育的家长介绍她成功地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孩子的方法。她介绍了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如何指导孩子积极动手、科学安排时间、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评价教学方法不同的老师,以及上中职后如何适应新的集体。那次家长会后,许多家长都说:“此次家长会收获很大。”我认为:目前我所带的这个班级之所以有较为突出的成绩,与家长会密不可分。 当学生成长路上出现障碍、家庭教育有所欠缺时,应适当引导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或者邀请学生的家长到校共同商议对策。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特殊男学生,父母均在某单位担任要職。因为父母工作原因,该生固执、孤僻。在新学期新生注册时,我就发现该生与父亲关系紧张,对父母亲提出的学习上的高要求无可奈何甚至产生强烈的厌恶感,学习情绪极不稳定。于是,我就很注意地引导该生与本小组同学交流。在初中某次测试未达到父母的要求,该生与父母发生了最为严重的一次冲突:父子双方各摔烂一只碗。知悉情况后,我先指导该生的父母与亲子小组的其它学生家长交流,然后在全班如召开主题班会:怎样与父母沟通。并且邀请与孩子关系紧张的家长到课堂。在班会课上,各小组学生各抒己,畅所欲言,从政治课本上的实例说到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班会课即将结束时,学生家长也谈了自己的体会。最后,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结束班会。会后,某些家长调整了对孩子的要求,也表示尽量抽时间与孩子谈心交流。过了一段时间,与父母起冲突的那位学生情绪稳定了一来,跟踪调查后发现,该生与父母的关系也日臻融洽。
6.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在集体活动上,也可以由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比如:读名著、讲故事比赛、唱支歌、出墙报、技能比赛等活动。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集体活动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交往方式,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大家必须群策群力,互相合作。比如拔河比赛,首先让各小组讨论一下,如何才能赢得胜利,每人都要发表见解,再进行比赛,在比赛中发现问题,然后各小组再进行总结,再比赛,再讨论总结。这样一来,就密切了相互关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往,通过集体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接力、拔河、篮球等活动中,同学们心往一处使,大大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强化了团结合作意识。学生渐渐懂得,在国际比赛中,每次国歌的响起来都来之不易,这不仅代表运动员的成绩,也代表着幕后许多人的努力,任何优异成绩的取得都不是单枪匹马练出来的。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成功,来自合作。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是啊,“一滴水要使它永不干涸,那就要把它放到大海中去”,为了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教师、学生、家长之间能够愉快地合作,学生的成功、学校的成功、社会的成功,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