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地推动着各行各业的进步和发展,也对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需要各级各类院校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的优势,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可以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以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中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意义,并基于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发展进行了发展路径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化; 《成本会计》; 教学改革
引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让各行各业的人员面临着新的发展挑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优势,及时的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培养路径。信息化是现代部分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对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完成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终目标。
一、信息化及《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一)课程信息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信息化的建设水平逐渐地提升,并逐渐地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则促使信息化建设逐渐地渗透到了各级各类院校的各科课程的建设中,使之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1]。就当前课程信息化的建设而言,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上的转变。首先,在教學内容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利用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和课程内容从互联网平台中获取信息,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更好地培养学生;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以及“白板”等的运用,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也为更多教学资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供了途径,实现了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课程信息化建设在教学方式上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教学工具上,也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比如问题导入法,情景教学法等等,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在教学模式上,随着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的出现,让学科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为现代化课堂+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二)《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成本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影响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成本会计》课程的课程特点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2]。首先,就教学内容体系分析。《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制造业业务流程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学习。比如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先从制造业各个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学起,然后在学习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的处理以及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等等。考验的不是学生的逻辑性,而是学生成本核算流程的连贯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次,就核算方法分析。成本会计涉及的内容多,核算方法也多。从制造业的各个流程环节进行归纳和总结,核算方法具有几十种,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成本核算的环节而言,其中就涵盖了各要素的分配方法、辅助生产费用的生产方法、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产品和完工产品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等,对学生学习的学习能力和耐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一)《成本会计》课程性质决定
《成本会计》课程的课程性质导致该课程适宜采用信息化教学。该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和计算量大的特点,而目前在高职学院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高职院校一般将《成本会计》课程的课程内容重新分化为七个模块的内容。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需要教师采取更加有效地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满足学生实务操作的学习需求。而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就在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的便利,为学生打造学习和实操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利用各种移动网络客户端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网络信息化性质决定
网络信息化的性质主要在于便利性,能够为《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利用各种软件和平台帮助学生打造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为学生创建仿真实训软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知识联系实践,从而提升高职学院《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3]。此外,就当下高职院校的教学而言,部分学生还需要参加一些技能大赛,而这些大赛的竞赛项目也是基于网络信息化建设而设计,需要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练习中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操作知识,以便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实现课程的信息化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本身和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在当今时代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都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需要学校完成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让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满足当前会计行业不断变革的需要。伴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会计行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使得会计行业也完成和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各种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快速的处理。学生在学习的《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学习和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及时的掌握会计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不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失去竞争优势。其次,是成本会计课程特点的需求。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体系过于庞杂,计算方法过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而课程信息化的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成本会计》课程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和流程,提升教学效果,也间接的提升了学生的务实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最后,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近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职院校需要通过调整教学模式,提升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才能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建设专业,学校需要完成会计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帮助会计专业得到较大的发展,进而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四、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学生层面
学校教育都是以学生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的,要让课程的建设能够满足学生的自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获得更大的发展。首先,从学生的学习动力层面分析。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和课程的价值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实现《成本会计》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引入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也让更多的实际案例进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该课程的实用性和价值。利用兴趣和课程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从教学的途径进行分析。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不断地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除了从课堂进行学习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不同的学习平台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二)教师层面
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实现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和顺应时代发展必然要趋势。就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策略而言,信息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通过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效果。以翻转课堂为例。部分的成本核算方法过于复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让学生充分把握。教师可以借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在课下对该种成本核算方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讨论,进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三)课程层面
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也是现代课程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负责将,学生负责听,而会计成本课更是如此,部分具有实际操作的过程都放在了课下,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练习。学生不仅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还促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不理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成本会计》课程也能实现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建设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构建的教学平台进行学习,除了可以共享和整合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之外,还可以利用仿真实训软件进行实操演练,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务能力,让《成本会计》课程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和有效。
五、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虽然在当下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已经逐渐地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但是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的问题,影响该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明确的教学定位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三门课程之间的内容相互交叉,培养目标难以分清,对成本会计课程 培养目标的明确造成了较大的困扰[4]。比如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内容不仅是在成本会计课程中有所涉及,在财务会计中也有所涉及,是要将成本核算划入到某一课程中进行集中学习,还是将其放入到两个课程中分开进行学习,始终是个困扰,所以在《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先将这些问题明确,帮助成本會计课程实现教学定位的明确,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的单一也是影响教学效果提升的影响因素之一。首先,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方面。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引入,让高职会计成本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始终没有得到创新,呈现出教学方式的单一化,而教学方式的单一化也从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教学内容。其次,在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过程中,部分学校依然采取闭卷试卷考试的模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六、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创建开放的教学资源库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此创建开放的教学资源库显得尤为重要、创建教学资源库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中找到适宜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让学生在资源库中找到合适的实训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效性进行分析,借助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优势不断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比如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以微课为例。微课是一种利用短视频展开教学的教学形式,长度一般在10分钟之内,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灵活的将其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升该课程的整体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建设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是为了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提供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设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优势,将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和企业之间进行联系,让企业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充足且适当的实训基地,而高校和企业则可以借助互联网发展的优势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监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适当的进行课程的调整,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借助互联网将学生纳入到校联合培养的体系中,让高职院校、企业以及学生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发展,共同发展。
(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办学能力
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对教师的信息化办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之外,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现代信息素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办学能力,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化,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为提升《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出改变。
(五)完善教学考核模式
在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模式落后的情况,采取试卷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优势,结合会计技能大赛对成本岗位的要求,利用财会实训平台和管理会计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成本考核,不断地创新课程考核模式,由理论考核转变为理论+实践考核的模式,不断地对考核模式进行优化,为能够公正,全面的评价学生做出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逐渐地驱动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建设和发展,不仅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还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高职会计技能竞赛对成本岗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及时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地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教学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潘纯.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35(1):146-148.
[2]潘纯.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000 (001):P.146-148.
[3]高莉.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17,1(5):46-48,52.
[4]周松.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88-90.
作者简介:
苏巧丽,1987.12,福建德化,女,助教,工商管理硕士,经济方面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9年教改课题“信息化驱动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研究 ”)
关键词:信息化; 《成本会计》; 教学改革
引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社会中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让各行各业的人员面临着新的发展挑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优势,及时的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培养路径。信息化是现代部分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对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完成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终目标。
一、信息化及《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一)课程信息化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信息化的建设水平逐渐地提升,并逐渐地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则促使信息化建设逐渐地渗透到了各级各类院校的各科课程的建设中,使之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1]。就当前课程信息化的建设而言,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上的转变。首先,在教學内容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利用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和课程内容从互联网平台中获取信息,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更好地培养学生;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以及“白板”等的运用,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也为更多教学资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供了途径,实现了课程教学有效性提升。课程信息化建设在教学方式上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教学工具上,也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比如问题导入法,情景教学法等等,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在教学模式上,随着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的出现,让学科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为现代化课堂+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二)《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成本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影响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成本会计》课程的课程特点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2]。首先,就教学内容体系分析。《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制造业业务流程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学习。比如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先从制造业各个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学起,然后在学习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的处理以及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等等。考验的不是学生的逻辑性,而是学生成本核算流程的连贯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次,就核算方法分析。成本会计涉及的内容多,核算方法也多。从制造业的各个流程环节进行归纳和总结,核算方法具有几十种,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成本核算的环节而言,其中就涵盖了各要素的分配方法、辅助生产费用的生产方法、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产品和完工产品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等,对学生学习的学习能力和耐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一)《成本会计》课程性质决定
《成本会计》课程的课程性质导致该课程适宜采用信息化教学。该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和计算量大的特点,而目前在高职学院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高职院校一般将《成本会计》课程的课程内容重新分化为七个模块的内容。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需要教师采取更加有效地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满足学生实务操作的学习需求。而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就在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的便利,为学生打造学习和实操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利用各种移动网络客户端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网络信息化性质决定
网络信息化的性质主要在于便利性,能够为《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利用各种软件和平台帮助学生打造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为学生创建仿真实训软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知识联系实践,从而提升高职学院《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3]。此外,就当下高职院校的教学而言,部分学生还需要参加一些技能大赛,而这些大赛的竞赛项目也是基于网络信息化建设而设计,需要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练习中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操作知识,以便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实现课程的信息化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本身和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在当今时代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都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需要学校完成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让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满足当前会计行业不断变革的需要。伴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会计行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使得会计行业也完成和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各种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快速的处理。学生在学习的《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学习和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及时的掌握会计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不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失去竞争优势。其次,是成本会计课程特点的需求。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体系过于庞杂,计算方法过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而课程信息化的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成本会计》课程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和流程,提升教学效果,也间接的提升了学生的务实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最后,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近年来,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职院校需要通过调整教学模式,提升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才能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建设专业,学校需要完成会计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帮助会计专业得到较大的发展,进而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四、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学生层面
学校教育都是以学生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的,要让课程的建设能够满足学生的自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获得更大的发展。首先,从学生的学习动力层面分析。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和课程的价值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实现《成本会计》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引入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也让更多的实际案例进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该课程的实用性和价值。利用兴趣和课程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从教学的途径进行分析。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不断地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除了从课堂进行学习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不同的学习平台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二)教师层面
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实现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和顺应时代发展必然要趋势。就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策略而言,信息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通过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效果。以翻转课堂为例。部分的成本核算方法过于复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让学生充分把握。教师可以借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在课下对该种成本核算方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讨论,进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三)课程层面
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也是现代课程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负责将,学生负责听,而会计成本课更是如此,部分具有实际操作的过程都放在了课下,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练习。学生不仅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还促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不理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成本会计》课程也能实现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建设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构建的教学平台进行学习,除了可以共享和整合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之外,还可以利用仿真实训软件进行实操演练,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务能力,让《成本会计》课程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和有效。
五、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虽然在当下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已经逐渐地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但是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的问题,影响该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对于课程教学而言,明确的教学定位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三门课程之间的内容相互交叉,培养目标难以分清,对成本会计课程 培养目标的明确造成了较大的困扰[4]。比如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内容不仅是在成本会计课程中有所涉及,在财务会计中也有所涉及,是要将成本核算划入到某一课程中进行集中学习,还是将其放入到两个课程中分开进行学习,始终是个困扰,所以在《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先将这些问题明确,帮助成本會计课程实现教学定位的明确,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的单一也是影响教学效果提升的影响因素之一。首先,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方面。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引入,让高职会计成本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始终没有得到创新,呈现出教学方式的单一化,而教学方式的单一化也从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教学内容。其次,在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过程中,部分学校依然采取闭卷试卷考试的模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六、信息化驱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创建开放的教学资源库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此创建开放的教学资源库显得尤为重要、创建教学资源库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中找到适宜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让学生在资源库中找到合适的实训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效性进行分析,借助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优势不断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比如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以微课为例。微课是一种利用短视频展开教学的教学形式,长度一般在10分钟之内,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灵活的将其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升该课程的整体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建设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是为了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提供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设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优势,将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和企业之间进行联系,让企业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充足且适当的实训基地,而高校和企业则可以借助互联网发展的优势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监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适当的进行课程的调整,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借助互联网将学生纳入到校联合培养的体系中,让高职院校、企业以及学生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发展,共同发展。
(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办学能力
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对教师的信息化办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之外,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现代信息素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办学能力,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化,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为提升《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出改变。
(五)完善教学考核模式
在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模式落后的情况,采取试卷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优势,结合会计技能大赛对成本岗位的要求,利用财会实训平台和管理会计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成本考核,不断地创新课程考核模式,由理论考核转变为理论+实践考核的模式,不断地对考核模式进行优化,为能够公正,全面的评价学生做出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逐渐地驱动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建设和发展,不仅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还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高职会计技能竞赛对成本岗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及时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地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教学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潘纯.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35(1):146-148.
[2]潘纯.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000 (001):P.146-148.
[3]高莉.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17,1(5):46-48,52.
[4]周松.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88-90.
作者简介:
苏巧丽,1987.12,福建德化,女,助教,工商管理硕士,经济方面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9年教改课题“信息化驱动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