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21-01
摘要:我国对环境教育高度重视,已经将环境教育运用到了学校教育中。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语文教师应当承担重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环境教育,逐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而语文教学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因此,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很有必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一、在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工具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决定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环境教育要求学生: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存亡与兴衰的大事。祖国优美的环境靠一代代人去创造。所以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密切联系,因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是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
1.立足教材,挖掘环境保护的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不提倡每堂课都要进行,只有适用于环境教育内容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要在语文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就要研究语文教材,对语文教材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了然于胸,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环保教学目标,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笔者经过对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安排有保护生态平衡和热爱自然的教育内容。但有些是显性的,可以信手拈来,直接加以利用,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挂上钩。但有些是隐性的,有待教师去挖掘。只要教师能动脑分析,深入研究,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环保因素,找出语文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语文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2.通过朗读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文章描写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学习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理解好词佳句,品味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美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1)读中找景,用“○”圈出自己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2)读中找特点,用“———”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在读中感悟了小兴安岭的美,感受了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我想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之一。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终身受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之情,这种油然而生的对自然美、语言美的感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
3.通过作文写作渗透环境教育
作文的写作是作者在对现实生活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深刻的了解之后,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训练中,要启发学生时刻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人与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另外,由于小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心里都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可以让他们用寓言的体裁进行作文写作的训练,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动物甚至植物的心理,以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
4.组织社区环保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一直是同学们最喜欢参与的。为此,我抓住植树节、爱鸟日、环境日、土地日、世界粮食日等重要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如召开主题班队会、普及环保知识、参加学校与社区的环境清理、制作环保宣传画……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逐渐形成环保技能。同学们还充分利用班内的墙报、黑板报这些宣传阵地,定期介绍环保小知识,及时表扬环保活动中的好人好事,形成浓烈的环保氛围,使同学间相互进行正面影响,积极带动落后,落后赶超积极,集体带动个人,个人促进集体,让环保成为学生的集体行为,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风尚。
5.运用媒体演示渗透环境教育
借助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制成课件配合教学,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受到环境教育。如《鸟岛》一课,就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碧如洗的湖面、遮天蔽日的飞鸟、密密麻麻的鸟窝、遍地散落的鸟蛋、熙熙攘攘的游人……这些画面让人神往、让人惊叹,怎能不激起学生爱鸟护鸟的热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强化情感体验,还有必要在课本之外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视听材料,如影视录像、书籍、图表、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围绕这些材料进行课内外的听说读写训练。如让学生就这些教材所反映的环境知识展开讨论;根据自己从自然或社会课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给家长或社区成员写建议书、对他们进行游说;记叙自己或他人的环境行为;记叙自己参加的环境调查或环境保护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引导学生实践积极的环境行为。
参考文献:
[1]陈淑芬,刘静.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融入实践[J].环境教育,2005(3).
[2]佘同生.小学语文教学原理与方法[M].武汉:中南工大出版社,2000.
[3]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摘要:我国对环境教育高度重视,已经将环境教育运用到了学校教育中。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语文教师应当承担重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环境教育,逐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而语文教学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因此,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很有必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一、在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工具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决定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环境教育要求学生: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存亡与兴衰的大事。祖国优美的环境靠一代代人去创造。所以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密切联系,因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是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环境科学基础知识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
1.立足教材,挖掘环境保护的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不提倡每堂课都要进行,只有适用于环境教育内容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要在语文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就要研究语文教材,对语文教材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了然于胸,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环保教学目标,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笔者经过对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安排有保护生态平衡和热爱自然的教育内容。但有些是显性的,可以信手拈来,直接加以利用,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挂上钩。但有些是隐性的,有待教师去挖掘。只要教师能动脑分析,深入研究,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环保因素,找出语文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语文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2.通过朗读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文章描写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学习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理解好词佳句,品味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美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1)读中找景,用“○”圈出自己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2)读中找特点,用“———”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在读中感悟了小兴安岭的美,感受了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我想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之一。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终身受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之情,这种油然而生的对自然美、语言美的感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
3.通过作文写作渗透环境教育
作文的写作是作者在对现实生活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深刻的了解之后,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训练中,要启发学生时刻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人与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另外,由于小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心里都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可以让他们用寓言的体裁进行作文写作的训练,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动物甚至植物的心理,以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
4.组织社区环保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一直是同学们最喜欢参与的。为此,我抓住植树节、爱鸟日、环境日、土地日、世界粮食日等重要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如召开主题班队会、普及环保知识、参加学校与社区的环境清理、制作环保宣传画……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逐渐形成环保技能。同学们还充分利用班内的墙报、黑板报这些宣传阵地,定期介绍环保小知识,及时表扬环保活动中的好人好事,形成浓烈的环保氛围,使同学间相互进行正面影响,积极带动落后,落后赶超积极,集体带动个人,个人促进集体,让环保成为学生的集体行为,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风尚。
5.运用媒体演示渗透环境教育
借助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制成课件配合教学,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受到环境教育。如《鸟岛》一课,就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碧如洗的湖面、遮天蔽日的飞鸟、密密麻麻的鸟窝、遍地散落的鸟蛋、熙熙攘攘的游人……这些画面让人神往、让人惊叹,怎能不激起学生爱鸟护鸟的热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强化情感体验,还有必要在课本之外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视听材料,如影视录像、书籍、图表、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围绕这些材料进行课内外的听说读写训练。如让学生就这些教材所反映的环境知识展开讨论;根据自己从自然或社会课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给家长或社区成员写建议书、对他们进行游说;记叙自己或他人的环境行为;记叙自己参加的环境调查或环境保护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引导学生实践积极的环境行为。
参考文献:
[1]陈淑芬,刘静.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融入实践[J].环境教育,2005(3).
[2]佘同生.小学语文教学原理与方法[M].武汉:中南工大出版社,2000.
[3]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