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进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其双重的现实意义。一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戏曲",其艺术综合特性对"全人教育"的落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在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和作为载体的"戏曲"之间,构筑了一道极为重要的桥梁。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一部分由学童对传统戏曲的继承,同时也可能催生出另一种新形态的校园戏曲表演艺术。对两者而言,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然而在施行的过程中,也有诸多问题产生。通过对实地的考察和文献的综合研究,对目前所发生的三大问题分别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首先提出"三适性"(适时,适人,适地)法则是顺利开展活动的通则;其次提出该活动是一种"双体互渗"(双体系指"儿童"和"戏曲")的有机操作模式;再者对该活动要能大幅铺摊并落实必须正视对"主干教师"的培养,由此提出了两个培育途径以供参考。最后以观照历史和继往开来作结,为该活动的推展打下一剂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