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发散性思维的思维导图向垂直线性的点列式思维转变,能更有效地转变为中考所要求的纸笔考试呈现的直接效果。因为这能够帮助学生面对庞大繁多的知识迅速理清主线,打通知识点内在的联系,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一知半解问题。同时,借助经典题型、热门时政素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做到学以致用,巩固和强化实战能力,使思维更全面更严谨,应变能力更强。本文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复习课为例,提出从思维导图到点列式梳理,一轮复习的有效实施路径。
一、依据课标,明确目标任务
教师必须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研究中考指导书和中考年报,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复习课也要有这样的方向意识,高站位,低落点。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复习课的课程标准包括“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等,教师在课堂上简单展示课标要求,用时大约1分钟。
二、布置学习任务,课前学生整理思维导图
教师要以大概念或单元为单位,以“考点群”的形式布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图式或核心概念将知识整理出来。
本节课采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生命的思考》内容,课前完成本单元的思维导图,试练本节课知识专题的相关习题,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网络构建,帮助学生高屋建瓴地把控知识。将思维导图引入复习课,不但能让学生通过“图”对知识进行微观理解,还能通过“图”清晰地认识知识的整体框架。
三、展示思维导图,进行点列式梳理
目前,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并非以罗列考点的形式呈现,因此,对于纸笔考试而言,考生完整全面地理解教材的内容需要自行整理。而点列式的整理是高效、实用的。因为它最接近考试主观题的对知识理解的表达形式,是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思维再现。先进行思维导图式学习,再进行点列式学习,防止知识碎片化。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简单地提示课标要求,强调目标意识,用时不可过多;二是展示圖式,教师在学生导图的基础上,选择1~2个典型图式,生生相互评价,也可以教师点评。教师在点评时要注意学生选择的关键词是否正确,看学生画线是否真正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节约时间和思维培养的角度看,还是要以教师的点评为主,将本节课知识梳理成一段段话呈现给学生,根据不同内容进行点列式梳理,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和导图进行对比掌握,以点列式记忆和理解为主。
在本节课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思维导图并互相点评,了解展示同学所画的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和特点,以及怎样重构知识结构。此外,允许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和质疑。然后,教师小结并点评学生表现,及时鼓励学生。最后,出示教师自己的思维导图,供学生参考对比,但绝不能模式化、标准化。可见,新的知识体系展示了许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将整个知识体系通过“叶子”链接起来,使学生掌握起来更加便捷。我们知道,学生对新知识体系的解读过程,其实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和再确认过程,也是对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再梳理过程。学生的提问和质疑,是其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使其思维更加缜密。
四、以真题或时政情境为载体,训练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个时政情境话题或真题或自己创设材料等,留出8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练,练习文字题,练后再讲。
本节课,教师把当下热门时政做素材,结合本知识专题设问,组织学生限时训练。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让学生分享答题思路,其他学生提出疑问、质疑或点评,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然后,进行变式训练,改变知识限定、主体限定或题型限定,多层次多维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吃透知识点,加深对时事、答题技巧的理解。
五、用点列式呈现答案更清晰明了
九年级知识专题复习课,建议教师们在课前布置任务和课堂限时训练时,明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用点列式将书本知识点一一呈现,这样既符合纸笔考试的要求,又清晰明了。
本节课,教师从思维导图出发,到课堂训练环节,坚持点列式训练,学生的思维实现了从导图式向点列式的跨越,纸笔训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好,值得借鉴。
注:本文系广州市南沙区教育规划“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NSKY2019007)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黄铭钊
一、依据课标,明确目标任务
教师必须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研究中考指导书和中考年报,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复习课也要有这样的方向意识,高站位,低落点。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复习课的课程标准包括“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等,教师在课堂上简单展示课标要求,用时大约1分钟。
二、布置学习任务,课前学生整理思维导图
教师要以大概念或单元为单位,以“考点群”的形式布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用简单的图式或核心概念将知识整理出来。
本节课采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生命的思考》内容,课前完成本单元的思维导图,试练本节课知识专题的相关习题,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网络构建,帮助学生高屋建瓴地把控知识。将思维导图引入复习课,不但能让学生通过“图”对知识进行微观理解,还能通过“图”清晰地认识知识的整体框架。
三、展示思维导图,进行点列式梳理
目前,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并非以罗列考点的形式呈现,因此,对于纸笔考试而言,考生完整全面地理解教材的内容需要自行整理。而点列式的整理是高效、实用的。因为它最接近考试主观题的对知识理解的表达形式,是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思维再现。先进行思维导图式学习,再进行点列式学习,防止知识碎片化。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简单地提示课标要求,强调目标意识,用时不可过多;二是展示圖式,教师在学生导图的基础上,选择1~2个典型图式,生生相互评价,也可以教师点评。教师在点评时要注意学生选择的关键词是否正确,看学生画线是否真正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节约时间和思维培养的角度看,还是要以教师的点评为主,将本节课知识梳理成一段段话呈现给学生,根据不同内容进行点列式梳理,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和导图进行对比掌握,以点列式记忆和理解为主。
在本节课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思维导图并互相点评,了解展示同学所画的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和特点,以及怎样重构知识结构。此外,允许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和质疑。然后,教师小结并点评学生表现,及时鼓励学生。最后,出示教师自己的思维导图,供学生参考对比,但绝不能模式化、标准化。可见,新的知识体系展示了许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将整个知识体系通过“叶子”链接起来,使学生掌握起来更加便捷。我们知道,学生对新知识体系的解读过程,其实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和再确认过程,也是对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再梳理过程。学生的提问和质疑,是其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使其思维更加缜密。
四、以真题或时政情境为载体,训练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个时政情境话题或真题或自己创设材料等,留出8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练,练习文字题,练后再讲。
本节课,教师把当下热门时政做素材,结合本知识专题设问,组织学生限时训练。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让学生分享答题思路,其他学生提出疑问、质疑或点评,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然后,进行变式训练,改变知识限定、主体限定或题型限定,多层次多维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吃透知识点,加深对时事、答题技巧的理解。
五、用点列式呈现答案更清晰明了
九年级知识专题复习课,建议教师们在课前布置任务和课堂限时训练时,明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用点列式将书本知识点一一呈现,这样既符合纸笔考试的要求,又清晰明了。
本节课,教师从思维导图出发,到课堂训练环节,坚持点列式训练,学生的思维实现了从导图式向点列式的跨越,纸笔训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好,值得借鉴。
注:本文系广州市南沙区教育规划“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NSKY2019007)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