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仁煜(1987-),男,黑龙江省黑河人,硕士研究生,岭南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工作。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健康合格型人才的重要课程。基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课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局面。本文以微课堂为切入点,重点探讨新媒体时代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083-0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党和国家历来重视。1998年、2001年、2002年和2005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四个重要文件。①一系列措施在制度上保证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必修课地位,将其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促进其走上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②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网络技术的大幅度革新,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和方法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新兴媒体大量出现。“新媒体”起初受众群体便是大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呈集群式发展状态,迅猛异常,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③报告显示,高校中的学生网民是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特别多的群体,网络普及率、新媒体的使用率也是居高不下。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在新媒体传播的形势下,受现实条件的影响较多,其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心理健康课程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认知和行为方式,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现实生活中,其指导范围停留在几次课堂的教学上。新媒体兴起之后,扩大了指导的范围,可以贯穿于课堂内外,甚至整个大学生活。
传统的课程传授,受到了诸多网络媒介和新兴媒体的左右,一方面有利于信息的交互式传达,增强了知识信息传播的有效路径,扩宽了交流的平台,使得课堂外的二次学习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通过新兴媒介传播的知识思想上没有统一标准,自身质量良莠不齐,容易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情况的认知偏差,增大负面诱导因素。鉴于此,探究新媒体大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授课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新媒体出现之后,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有了新的方法,丰富了教学手段,将大学生易于接受的网络文化、新媒体方式引入教学中来,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新媒体具有传播快、成本低、环境限制少的众多特点,利用这个条件,各地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更多的交流、讨论,共同学习经验,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整体上提升心理健康课程的授课水平;利用新媒体,师生间沟通更加便捷,易于形成课上互动、课下交流的良好互动模式;图文并茂,带有新鲜意味的新媒体形势下的授课方式,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新媒体的应用,便利了课程学习与经验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进入了“95后”的时代,他们往往追求时尚,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是对新鲜事物的优缺点估计不足。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新技术、新发明、新文化,紧跟时代要求,掌握课程主动权,找到可以同学生良性沟通的切合点。所以,新情况下给任课教师带来了学习新鲜事物和接受新兴文化层面上的挑战。
二、全面扩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微时代”下的微课堂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适应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不断扩展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的环境下,微课堂成为现代教学的新宠。
1、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微课堂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视频教学,视频的时间比较短,中心内容的表达更为明确、言简意赅,且学生比较喜爱观看视频等学习方式,因此大大提升了听课的效率。
45分钟的小课堂,全部都由教师用传统方法教授,学生很难接受、当堂消化不完,甚至会对本学科产生厌恶。而微课堂的使用既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增加学生的直观性,教学效果明显有起色。尤其是心理课教学,如果没有较直观的案例分析,学生的理论很难运用到实践当中,对学生未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
2、教学内容精炼化。每个教师进行口头表述的能力参差不齐,口才优秀的老师能将心理课堂变成学生的归宿,可是大学校园中不乏满腹经纶却表达乏力的老师。他们在上课过程中,内容空洞,晦涩难懂,学生不能理解时,便丧失学习的信心,徒增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必要的误会与矛盾。
微课堂的运用有效减缓此种问题。因为微课教学时间短,所以内容必须是直击重点,没有其他庞杂事物的干扰,而且提前录制的文件可以进行后期的更改和修正,避免上课时出现讲授错误的现象。
3、教学资源用途广。一般情况下,微课堂所需要的配套资源比较小,格式有多种方式播放,只要有电脑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非常顺畅地进行在线课例观摩,查询、下载各种教案、课件等资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在各种PC的平台进行保存,方便移动学习,为长期在外实习的学生提供良好的资源,为教师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该群体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和思考能力。
每个课程的研究都是基于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课后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改善学习策略,加强重难点突破,更新教育教学观点,提升教学方式,力求做到全面、真实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心理健康涉及的范围较广,需要教师组建强大的储备体系,微课堂就是储备体系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成果简化、多样传播。新媒体的介入,促使课程的传播方式多样化发展。例如:现代大学生离不开手机的使用,其中的应用软件:微信、QQ、微博等已经完全进入了学生的个人生活,在这些应用中发布的信息无疑是学生获取外界知识的重要媒介。教师可以针对某个热点、重点问题,在自媒体中发布信息,或者创建群组讨论,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总之,新媒体时代下,为适应社会、学校、学生本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创新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注解:
①孙福兵.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②王怡.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J].学理论,2011(30).
③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新华网,2013-1-15.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01/15/c_124233840.html.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健康合格型人才的重要课程。基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课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局面。本文以微课堂为切入点,重点探讨新媒体时代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083-0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党和国家历来重视。1998年、2001年、2002年和2005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四个重要文件。①一系列措施在制度上保证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必修课地位,将其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促进其走上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②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网络技术的大幅度革新,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和方法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新兴媒体大量出现。“新媒体”起初受众群体便是大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呈集群式发展状态,迅猛异常,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③报告显示,高校中的学生网民是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特别多的群体,网络普及率、新媒体的使用率也是居高不下。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在新媒体传播的形势下,受现实条件的影响较多,其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心理健康课程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认知和行为方式,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现实生活中,其指导范围停留在几次课堂的教学上。新媒体兴起之后,扩大了指导的范围,可以贯穿于课堂内外,甚至整个大学生活。
传统的课程传授,受到了诸多网络媒介和新兴媒体的左右,一方面有利于信息的交互式传达,增强了知识信息传播的有效路径,扩宽了交流的平台,使得课堂外的二次学习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通过新兴媒介传播的知识思想上没有统一标准,自身质量良莠不齐,容易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情况的认知偏差,增大负面诱导因素。鉴于此,探究新媒体大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授课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新媒体出现之后,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有了新的方法,丰富了教学手段,将大学生易于接受的网络文化、新媒体方式引入教学中来,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新媒体具有传播快、成本低、环境限制少的众多特点,利用这个条件,各地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更多的交流、讨论,共同学习经验,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整体上提升心理健康课程的授课水平;利用新媒体,师生间沟通更加便捷,易于形成课上互动、课下交流的良好互动模式;图文并茂,带有新鲜意味的新媒体形势下的授课方式,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新媒体的应用,便利了课程学习与经验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进入了“95后”的时代,他们往往追求时尚,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是对新鲜事物的优缺点估计不足。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新技术、新发明、新文化,紧跟时代要求,掌握课程主动权,找到可以同学生良性沟通的切合点。所以,新情况下给任课教师带来了学习新鲜事物和接受新兴文化层面上的挑战。
二、全面扩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微时代”下的微课堂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适应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不断扩展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的环境下,微课堂成为现代教学的新宠。
1、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微课堂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视频教学,视频的时间比较短,中心内容的表达更为明确、言简意赅,且学生比较喜爱观看视频等学习方式,因此大大提升了听课的效率。
45分钟的小课堂,全部都由教师用传统方法教授,学生很难接受、当堂消化不完,甚至会对本学科产生厌恶。而微课堂的使用既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增加学生的直观性,教学效果明显有起色。尤其是心理课教学,如果没有较直观的案例分析,学生的理论很难运用到实践当中,对学生未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
2、教学内容精炼化。每个教师进行口头表述的能力参差不齐,口才优秀的老师能将心理课堂变成学生的归宿,可是大学校园中不乏满腹经纶却表达乏力的老师。他们在上课过程中,内容空洞,晦涩难懂,学生不能理解时,便丧失学习的信心,徒增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必要的误会与矛盾。
微课堂的运用有效减缓此种问题。因为微课教学时间短,所以内容必须是直击重点,没有其他庞杂事物的干扰,而且提前录制的文件可以进行后期的更改和修正,避免上课时出现讲授错误的现象。
3、教学资源用途广。一般情况下,微课堂所需要的配套资源比较小,格式有多种方式播放,只要有电脑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非常顺畅地进行在线课例观摩,查询、下载各种教案、课件等资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在各种PC的平台进行保存,方便移动学习,为长期在外实习的学生提供良好的资源,为教师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该群体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和思考能力。
每个课程的研究都是基于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课后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改善学习策略,加强重难点突破,更新教育教学观点,提升教学方式,力求做到全面、真实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心理健康涉及的范围较广,需要教师组建强大的储备体系,微课堂就是储备体系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成果简化、多样传播。新媒体的介入,促使课程的传播方式多样化发展。例如:现代大学生离不开手机的使用,其中的应用软件:微信、QQ、微博等已经完全进入了学生的个人生活,在这些应用中发布的信息无疑是学生获取外界知识的重要媒介。教师可以针对某个热点、重点问题,在自媒体中发布信息,或者创建群组讨论,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总之,新媒体时代下,为适应社会、学校、学生本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迫切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创新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注解:
①孙福兵.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②王怡.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J].学理论,2011(30).
③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新华网,2013-1-15.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01/15/c_12423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