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士图(局部) 五代 卫贤 “举案齐眉”,我们大家都熟知的成语典故,是古代中国夫妻间和谐的楷模。画家卫贤取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举案齐眉”故事作《高士图》。隐士所居之处山水环抱,野竹密林间显露出青瓦房舍,屋中人物形象古雅:梁鸿端坐于左,案上書卷长展;夫人孟光跪榻于右,托盘高举齐眉。虽陋屋布衣粗食,却神色坦然平和。远望群山苍茫,高峰壁立;近看松竹葱郁,流水潺潺。恰如天人合一的世外桃源。画作以人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案齐眉”,我们大家都熟知的成语典故,是古代中国夫妻间和谐的楷模。画家卫贤取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举案齐眉”故事作《高士图》。隐士所居之处山水环抱,野竹密林间显露出青瓦房舍,屋中人物形象古雅:梁鸿端坐于左,案上書卷长展;夫人孟光跪榻于右,托盘高举齐眉。虽陋屋布衣粗食,却神色坦然平和。远望群山苍茫,高峰壁立;近看松竹葱郁,流水潺潺。恰如天人合一的世外桃源。画作以人物为题,却是聚人物、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整幅作品构图严谨,刻画精致:屋舍黛瓦、木栏篱栅用界笔勾勒,结构明确,清晰立体,凸显作者楼宇宫殿画造诣深厚。远处峰峦竹树施以皴笔,勾点结合;溪水处柔线绵密,流畅如微波皱起;石凹处浓墨干点,更是卫贤独创。这与画史所记卫贤画风相契,符合五代山水技法趋于成熟的时代特征。山水、人物平分秋色,此前隋唐以人物为主,此后宋朝以山水为主,五代正处于承前启后的过渡期。
卫贤,京兆人(今西安),五代南唐画家,后主朝为内廷供奉。初学唐代尹继昭,后师吴道子,擅长人物山水,尤其以界画闻名当时。所绘《春江钓叟图》后主李煜题渔父词二首于其上,画史传为美谈。宋代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评其为“神品一人”。《宣和画谱》记“至其为高崖巨石,则浑厚可取,而皴法不老,为林木虽劲挺,而枝梢不称其本,论者少之。然至妙处,复为唐人罕至,要之所取为多焉。”
《高士图》原为竖幅,宣和年间裱为手卷,时至今日依然保留着完整的北宋“宣和装”,尤为珍贵。《宣和画谱》载此画又名《梁伯鸾图》,当时内府共收卫贤《高士图》六幅,今仅存此幅。视画幅大小,似为六曲屏风而作。前隔水宋徽宗手书瘦金体“卫贤高士图梁伯鸾”,卷前卷后宋内府“七玺俱全”,虽无卫贤款署,亦视为真迹。历代鉴藏印信和文献著录证明了画作传承井然有序。《高士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其他文献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这是《全唐诗》中收录的一首著名民歌,以寥寥数语描绘出著名将领哥舒翰的威武形象和赫赫战功,清朝诗人沈德潜很推崇这首诗简洁自然的朴素美,说它“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其实,当时歌颂哥舒翰除了这首歌的作者“西鄙人”(广袤西部的老百姓),还有不少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高适、储光羲等等,李白更是认为名将卫青与他相比都黯然失色。但是这位“
山东高密,浙江嘉兴,河南延津,哈尔滨北极村,陕西关中……当这一连串的地理坐标排列于纸面,熟悉中国当代文学的你,一定会在瞬间唤醒自己那顽固的文学经验。你也许还会多少产生出一些没来由的欣喜与骄傲,因为你知道,这宛如标记在地图册上的一块块物理区域,实际上,指向着一个个明确的文学英雄——莫言,余华,刘震云,迟子建,陈忠实…… 于是,一部当代中国文学史,几可绘制成一本地图册。当我们的大作家们几乎全部站在故
棋 道 父亲是村里公认的棋王。打我记事起,农闲之余总有人找父亲对弈。无论对方棋艺如何,父亲总是认真对待,经常让对方乘兴而来,连输数盘之后败兴而去。母亲有时候会劝父亲:“你就不能让着人家一点?赢了不当吃不当喝的,你这么不给人家面子,看以后谁还理你。”父亲总是笑而不语。事实上找父亲下棋的人并没有因为他的不留情面而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我当时也不懂谁胜谁负,只知道父亲下棋不愿意被人打扰。我就故意趁他
最近,心情稍稍有些失落,不为别的,我所居住的小区大面积整治,施工人员将楼下的一丛晚饭花全部铲除了。原本每日里上下班都能与它们见面的,老朋友一般。有的时候,我去幼儿园接两个小宝宝,会特意给两个小家伙指一指绿岛里生长颇为旺盛的晚饭花,告诉他们,这叫晚饭花。“爹爹,爹爹,为什么叫晚饭花呢?”两个小家伙异口同声地问。“爹爹”一称,为当地方言,与爷爷同义。“自然是到了要吃晚饭时,花开得最好,才叫晚饭花。”我
或许,我们是最后一代有保存手稿习惯的读书/写书人。经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轰轰烈烈的“换笔”运动,还会有个别人坚持用毛笔或钢笔撰写文章或著作,但绝大部分写作者,我相信都改用电脑了。年轻一辈除了考试答卷以及填表签名时手写,其他场合,已完全脱离了笔墨纸砚。 我第一次购买个人电脑是1993年7月,书写习惯很快便改弦易辙了,除了个别短文,已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手稿。记得当初北京大学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曾规定晋
一 哥本哈根冬日的早晨,天色依然很暗。 在酒店十层用早餐时,室内灯火通明,窗外却漆黑一片。用餐的人三三两两,愉快而亲密地交谈,如暗夜的知己。从遥远的幽暗中看这人影憧憧的仿佛午夜的早餐,不知何等感受。 我的心却去了那幽暗中。那里有一个小小的人鱼招引着我。 尽快吃了早餐,趁着蒙蒙的白光,出门,左拐,前行。 街上人迹寥寥,一切都为时尚早。 把自己丢失给石头与水泥的建筑丛林,迷失在河边的清冷的
一系列与国际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有关的评论文章,特别是《孔子学院何去何从?》发表以后,不少读者、国际中文教师和本行业相关人士对孔子学院的未来表示担忧,加上近来常有“关闭”孔子学院的消息传来,有不少人认为孔子学院将不复存在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孔子学院,从最初建立就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误解,这类不理解和误解分各种层面。比如,有不少人将孔子学院与孔子书院等同,将孔子课堂与孔子学堂等同,还有人认为
李浩教授结集近年所撰有关唐代石刻研究论文十多篇,颜曰《摩石录》,将由联经出版公司出版,嘱我为序,不敢辞,谨述初读感受,与读者分享。 近年与李浩教授来往频繁,他主办会议我多曾参加,我这边的事情也不免叨扰于他,有这样的机缘,本书中半数文章,先前就曾阅读,时有所获。比如李百药墓志,即从他这里初见,我恰在编订唐诗,李百药为初唐名家,立即据以增写小传,补充事迹。再如回纥公主墓志与双语之安优婆姨墓志,我难以
阿拉伯和中華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悠久的历史。阿拉伯和中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埃及和中国,构成四大文明古国的“半壁江山”,尼罗河和黄河孕育了埃及和中国优秀而古老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学在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历史悠久。埃及学者对中国文学进行大量的翻译及研究,进而促进了中国文学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加强了中阿文化的交流。在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最早开展中国文学介绍和研究,对
中国诗歌里的第一朵花 秋日里在玉泉山下读《诗经》,一抬眼,看见面前池塘里的荇菜正在开花。《诗经》首篇《关雎》有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荇菜花是《诗经》中出现的第一朵花,也算是中国诗歌中开放的第一朵花吧。我从水塘中捞起几枝荇菜,手里拎着,打公交,回来放到家里的水盆里。今天上午的阳光下,荇菜就开出了五瓢黄花。《诗经》里的第一朵花就这样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