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新中国走来的地方。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前行,70年沧桑巨变,革命老区和新中国一起“换了人间”。本刊和党建网特联合推出从老区发展看国家巨变的主题报道,展示我们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不忘来处,不忘初心;展示老区人民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永远跟党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和全国人民一起奋勇前行的坚实脚步和坚定信心。欢迎各地积极来稿。——编者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龙岩地处福建省西部,又称闽西,是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毛泽东思想重要发祥地、共和国的红色摇篮。在闽西这块红土地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伟大革命实践的足迹。在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闽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听党的话,跟党走”,承担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中央苏区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支撑,为红色政权建立树立了光辉典范,创造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更有十万闽西儿女参加革命武装,近2.4万名在册烈士血沃征途,3.8万余户群众全家捐躯,对全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党的建设、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干革命走前头、抓生产争上游”。英雄的闽西人民在革命胜利后,又铆足干劲开始了新家园的建设。一个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新闽西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山门洞开,翻山向海,拥抱世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沉寂已久的老区焕发出新的活力。龙岩历届领导班子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立市、三产强市”战略。70年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农村活力进发,农业全面增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龙岩农民终生固守在几亩土地上,为一日三餐劳碌。70年来,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日益壮大,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95.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万兀。
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成为发展第一支柱。1984年,龙岩地委、行署提出了“吃饱饭,上工业”的战略决策,龙岩工业化进程全面启动。现在,龙岩已经形成了以有色金属产业、机械制造产业、能源精化产业、烟草产业、建材产业、纺织产业、光电与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格局。201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净增2500.69亿元,相当于改革开放前30年工业总产值净增额的674倍。
服务业迅速崛起,打造增长新引擎。龙岩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以及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占第三产业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第三产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总量规模不断跨上新台阶,渐已成为龙岩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良好的生态成为龙岩的新名片
70年来,龙岩干部群众上下同欲,劾力同心,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以龙岩中心城市为代表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尤其是1997年撤地设市后,新建了龙岩大道、人民路、龙腾路、华莲路、莲西路,改造或拓宽了中山路、城东路、罗龙路;建成了人民广场、街心广场等,完成了主要街道的夜景工程和主要地段的绿化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城区面貌日新月异。
要致富先修路。2015年,公路交通实现“1369”目标,即15分钟县城可上高速,30分钟主要乡镇、工业集中区上干线公路,60分钟中心城市到达各县(市、区),90分钟通达周边地市。铁路建设齐头并进、后劲十足。先后建成梅坎、赣龙、龙厦、赣龙复线四条铁路,初步形成了闽粤赣边区域性铁路交通枢纽地位。大地飞驰,蓝天翱翔,机场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如今走进龙岩中心城区,住宅楼鳞次栉比。跟过去几家人挤在一个屋檐下相比,住房条件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12年起,先后建成了龙腾路一龙岩大道板块、莲东人居板块、紫金山体育公园等大型的综合宜居小区。
近年来,龙岩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生态龙岩,颐养福地。龙岩养老服务事业日益成为一张新名片。龙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生养老服务,将养老养生确定为“产业兴市”战略中5个新兴产业之一,并全力打造“文旅康养之城”。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136个(含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光荣院、民办养老机构)。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岩紧紧依托闽西丰富的红色基因,始终以“苏区重任在肩、闽西理应先行”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枚枚闪亮的党徽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一项项创新举措扎实有力,让基层战斗堡垒更加坚固。
积极开展党建综合示范点培育工作,推动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建共创良好态势,共培育306个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其中“土楼e支部”等2个典型案例入编中组部优秀典型案例。
创新构建“红土和生态”党建长廊,形成基层党建先行区、实验区、示范区,以古田镇为红土核心、河田镇为生态核心向外辐射的两条市级党建示范长廊和14条县级次长廊、134条乡镇支走廊、251个村居(单位)示范点已成规模。
实施“红土先锋”基层党建典型培育行动计划,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建“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等工作,“红土先锋”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充分发挥“新古田会议”后续效应,集中力量打造9个市级现场核心教学点和97个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群,独具闽西特色的思想建党理论教育培训基地群和教学模式初步形成,闽西红土党性教育特色品牌成功打响。
始终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苏区干部好作风,作为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切人点。扎实开展“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在全省首创并推广“民情工作机制”和服务联系群众“四点工作法”,形成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良好氛围。
腾龙昂首,东望大海。70年来,闽西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风雨兼程,与新中国一同栉风沐雨前行,改变的是革命老区的山乡面貌,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群星)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龙岩地处福建省西部,又称闽西,是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毛泽东思想重要发祥地、共和国的红色摇篮。在闽西这块红土地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伟大革命实践的足迹。在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闽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听党的话,跟党走”,承担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中央苏区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支撑,为红色政权建立树立了光辉典范,创造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更有十万闽西儿女参加革命武装,近2.4万名在册烈士血沃征途,3.8万余户群众全家捐躯,对全国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党的建设、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干革命走前头、抓生产争上游”。英雄的闽西人民在革命胜利后,又铆足干劲开始了新家园的建设。一个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新闽西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山门洞开谋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山门洞开,翻山向海,拥抱世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沉寂已久的老区焕发出新的活力。龙岩历届领导班子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立市、三产强市”战略。70年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农村活力进发,农业全面增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龙岩农民终生固守在几亩土地上,为一日三餐劳碌。70年来,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日益壮大,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95.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万兀。
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成为发展第一支柱。1984年,龙岩地委、行署提出了“吃饱饭,上工业”的战略决策,龙岩工业化进程全面启动。现在,龙岩已经形成了以有色金属产业、机械制造产业、能源精化产业、烟草产业、建材产业、纺织产业、光电与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格局。201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净增2500.69亿元,相当于改革开放前30年工业总产值净增额的674倍。
服务业迅速崛起,打造增长新引擎。龙岩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以及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占第三产业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第三产业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总量规模不断跨上新台阶,渐已成为龙岩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沧桑巨变换新颜——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70年来,龙岩干部群众上下同欲,劾力同心,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
以龙岩中心城市为代表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尤其是1997年撤地设市后,新建了龙岩大道、人民路、龙腾路、华莲路、莲西路,改造或拓宽了中山路、城东路、罗龙路;建成了人民广场、街心广场等,完成了主要街道的夜景工程和主要地段的绿化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城区面貌日新月异。
要致富先修路。2015年,公路交通实现“1369”目标,即15分钟县城可上高速,30分钟主要乡镇、工业集中区上干线公路,60分钟中心城市到达各县(市、区),90分钟通达周边地市。铁路建设齐头并进、后劲十足。先后建成梅坎、赣龙、龙厦、赣龙复线四条铁路,初步形成了闽粤赣边区域性铁路交通枢纽地位。大地飞驰,蓝天翱翔,机场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如今走进龙岩中心城区,住宅楼鳞次栉比。跟过去几家人挤在一个屋檐下相比,住房条件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12年起,先后建成了龙腾路一龙岩大道板块、莲东人居板块、紫金山体育公园等大型的综合宜居小区。
近年来,龙岩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生态龙岩,颐养福地。龙岩养老服务事业日益成为一张新名片。龙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生养老服务,将养老养生确定为“产业兴市”战略中5个新兴产业之一,并全力打造“文旅康养之城”。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136个(含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光荣院、民办养老机构)。
传承红色基因——紅土党建引领全面发展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岩紧紧依托闽西丰富的红色基因,始终以“苏区重任在肩、闽西理应先行”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枚枚闪亮的党徽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一项项创新举措扎实有力,让基层战斗堡垒更加坚固。
积极开展党建综合示范点培育工作,推动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建共创良好态势,共培育306个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其中“土楼e支部”等2个典型案例入编中组部优秀典型案例。
创新构建“红土和生态”党建长廊,形成基层党建先行区、实验区、示范区,以古田镇为红土核心、河田镇为生态核心向外辐射的两条市级党建示范长廊和14条县级次长廊、134条乡镇支走廊、251个村居(单位)示范点已成规模。
实施“红土先锋”基层党建典型培育行动计划,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建“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等工作,“红土先锋”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充分发挥“新古田会议”后续效应,集中力量打造9个市级现场核心教学点和97个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群,独具闽西特色的思想建党理论教育培训基地群和教学模式初步形成,闽西红土党性教育特色品牌成功打响。
始终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苏区干部好作风,作为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切人点。扎实开展“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在全省首创并推广“民情工作机制”和服务联系群众“四点工作法”,形成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良好氛围。
腾龙昂首,东望大海。70年来,闽西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风雨兼程,与新中国一同栉风沐雨前行,改变的是革命老区的山乡面貌,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