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素材多维解读与运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211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记者:“你幸福吗”
  央视在双节前期,推出《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了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而采访对象面对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呢?“你幸福吗?”“我姓曾。”这组问答或许是最近一段时间里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亦有网友将栏目中“神回复”片段剪辑成短片上传至网络。短片中的受访者涉及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基层群众。当记者问及“你幸福吗?”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些人给出的却是回避、冷笑以及自嘲式的回答。这不禁发人深省,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幸福感?
  [多维品读]
  1.幸福是什么样的。去年双节期间,央视记者以“你幸福吗?”这个简单的问句为主打,随机采访了全国各地各类职业的普通百姓。这提醒我们都很有必要静下来考量一下:幸福是什么样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明确的追求,才能多几分追寻梦想的勇气。
  2.切勿搞形式工程。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媒体草率地向百姓抛出“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显然是在搞形式工程。要知道,群众幸福指数的高低,不是这个简单的问题能体现出来的;如果不去切切实实地去聆听百姓的心声,只能是受到群众的娱乐、调侃与讽刺。
  3.还原真实的魅力。不管群众如何回答,央视“幸福”调查接近原生态播出,敢于展示不足,敢于还原真相,可见央视的良苦用心,也体现出媒体人的一种理想和担当。这种真实鲜活的节目风格确实让很多人感到了“幸福”,这就是真实的魅力。
  [一材多用]
  (1)幸福观;(2)形式主义;(3)娱乐与调侃;(4)理想与担当;(5)真实鲜活;(6)真实的魅力等。
  二
  认同感与幸福感:“裸辞”背后的强烈诉求
  记者调查发现,城市生活压力大、工作待遇低、缺乏内心的认同感和幸福感,是许多年轻人选择“裸辞”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自己必须要休息一下。‘裸辞’之后的旅行,不是单纯为了玩,而是感觉自己走得太快了,要停下来捋清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该怎么做。”上海某游戏公司员工戚晶的话代表了不少“裸辞”一族的想法,“‘裸辞’是调节紧张的工作与生活的一剂良药。”
  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黄洪基教授进一步剖析,“裸辞”一族的背后暴露出一些青年人的集体焦虑和彷徨无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城市中也有过类似的青年群体,小说《在路上》就汇聚了他们的心声。“但我觉得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或者不负责任的一代都不公平,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人生的意义。”
  此外,除了“裸辞”,黄洪基觉得应该倡导更多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特别是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可以让年轻人的生活变得多彩起来。更深层次地说,“社会评价体系、个人成功标准的多元,才是提升认同感和幸福感的关键。”
  [多维品读]
  1.尊重“裸辞”一族的自主选择。如果你目前的工作并非个人理想所在,就不必勉强自己去适应,适当换个环境有利于思维创造,也便于实现自我价值。对于敢于突破的“裸辞”一族,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尊重他们的理性选择,相信他们的自我诊断和修复能力。
  2.“裸辞”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很多年轻人在没有找到下一个单位之前,就轻率地辞掉了现有的工作,行为本身就缺少一种正确的工作态度,缺失一种承担责任的勇气,缺乏一种承受压力的能力,“裸辞”只不过是他们逃避现实、逃避困难的借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一材多用]
  (1)自信与勇气;(2)理想与幸福;(3)逃避困难;(4)责任等。
  三
  张然:爱心温暖冬日,善举回报乡亲
  一袋米、一袋面、一百元钱,12月2日这天,在南召县太山庙乡梁沟村,近200户五保老人、军烈属和残疾人家庭领到了一份爱心礼包。发放爱心礼包的,是连续11年出资助困的南召小伙子张然。
  张然是土生土长的梁沟人,1998年他只身赴广州打工创业。从2002年开始,他都要在年底举行助困活动,为家乡的贫困家庭发放救济物资。他开办的大众超市是每年举行助困活动的地方,也是他开办的一家“爱心超市”。这家超市按张然的要求一直以微利运行,而且每年他还要拿钱补贴,为的就是让附近的老百姓能买到低价的生活用品。
  11年来,张然累计捐款捐物200余万元,惠及全县2000多户贫困家庭。张然说,多年来,做善事已经做成了习惯,“每到年底,想的不是今年挣了多少钱,而是要做的善事是不是还没做到”。此外,他还在本村设立了“百岁老人孝敬奖”,每年都要给予其家庭不同奖励。在回报乡亲的同时,张然还把爱心洒向了更多人,他和妻子收养了8名孤儿,并资助了10余名贫困大学生。
  [多维品读]
  1.无私心自宽,博爱暖心田。张然不乏古道热肠,身上具有一种巨大的公益热情,11年来他坚持资助乡邻,用爱心温暖了自己,温暖了父老乡亲的美好记忆,让人们从他的事迹中感受到那颗质朴纯真的心!这的确很值得人们去学习和敬佩!
  2.善举与爱心,托起道德丰碑。张然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热度,感受到他的那份本真与善良,他用行动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人性道德的丰碑。所以,整个社会应该大力弘扬这种献爱心的善举,让乐善好施变成日常的习惯,成为人性本能的反应。
  [一材多用]
  (1)坚守爱心;(2)默默奉献;(3)传递温暖;(4)乐善好施;(5)慰藉与感动、慈善与爱心;(6)真、善、美等。
  四
  国人旅游观念变迁:
  从极少出游到全民休闲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山玩水一直以来都是国人喜爱的休闲方式。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才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生活最主要的休闲方式,并渐渐成为中国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各地旅游景点的修建,出行交通、酒店、餐饮等相关配套的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确立,国民旅游休闲意识逐渐从无到有,并且成为国民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旅游休闲已然成为国民热爱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近年五一、十一“黄金周”民众出游井喷的壮景便可见端倪。
  从旅行社报团参加的景点旅游,到现在蓬勃发展的个人游、自助游等,体现了国民对旅游需求的不断提升。大城市周边的农家乐、打折季出境购物游,黄金周自驾游等,琳琅满目的旅游项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国民也从只为拍照留念的“到此一游”转变为越来越注重心情是否愉悦、身心是否得到放松休养等精神享受。
  [多维品读]
  1.运动和休闲结合,国民旅游需求不断提升。随着时间的更迭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往奔波于各地景点的“走马观花式”的大众化“假日赶集”,逐渐降温;把观赏风景和运动健身相结合的个性化“亲近自然”,成为时尚。这种“绿色旅游”方式,让旅行者找到了真正渴求的、让疲倦的身心重新振作的“良方”。
  2.从冲动走向理性,旅游者幸福指数日益提升。现如今国人的旅游观念有所变化,这与政府不断规范旅游秩序、关注民生需求;相关服务业贴近市场、推陈出新;旅游者在选择旅游方式和地点时也更加理性,截然分不开的。旅游者变得更为理性,其“幸福指数”也悄然攀升。
  3.旅游观念变迁了,这或许就是中国好生活。国人不断变化的旅游方式,不仅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还反映了国人精神文化的需求。从不知何谓旅游到全民休闲,从景点参观到讲究休闲体验,国民生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迁。国人不仅在物质上得到满足,精神上也得到极大丰富,这或许就是中国好生活。
  [一材多用]
  (1)观念变迁;(2)时尚休闲;(3)亲近自然;(4)幸福指数;(5)观光与逸情等。
  五
  大学生社工“成长烦恼”:
  缺乏身份认同,人员流失严重
  由于社工身份模糊,收入偏低,晋升通道不明朗,自身价值难体现,所以在很多人眼里,社工就是一份谁都可以替代的“临时工”,居民有需求,哪怕事再小也要赶去解决;上级有任务,哪怕不休息也要按时完成……
  这些年,社工薪酬提高了,但物价也在高涨,尤其在房价坚挺的城市,刚毕业拿三四千元工资还可以生活,但过了几年,面对结婚、生孩子时,这样的薪酬水准就会让你过得很没有尊严。因此,社工的流失率很大,其中大部分人还很优秀。一个行业在发展之初缺少精英,堪忧。
  浙江大学民政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胡文木认为,在内地,人们对社工不是很了解。“如果有一天,社会上对社工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评价,社工有更多的自我价值认可,那整个社会工作的发展将打开新的局面。”
  [多维品读]
  1.大学生“社工”是社会必需。大学生“社工”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是当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选择,也是目前社会的急需。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向该领域发展,不仅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将为社区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2.尽快提高“社工”声望和地位。作为一个以助人为己任的职业,社工本应与教师、医生一样备受尊敬。但如今的社工队伍,正面临着诸多“成长的烦恼”,如待遇偏低、流失严重、价值难体现等。急需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理解、认同与支持,当务之急是切实提高社会工作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
  3.努力提高大学生“社工”的职业素养。有不少大学生仅仅把社区工作作为跳板或权宜之计,有机会就跳槽,不利于社工事业的稳定发展。要求国内高校从源头上切实提高培养质量,输送大批社区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以做社工为荣,因为不仅能够实现为他人服务的理想,也能获得体面的收入和身边人的尊重。
  [一材多用]
  (1)认同感;(2)幸福感;(3)人生价值;(4)成长的烦恼;(5)尊重与支持等。
  六
  质疑:郑州半月两名露宿者死亡,
  天寒还是冷漠?
  继2012年11月30日,河南开封杞县的38岁农民工刘红卫猝死于郑州市中州大道与郑汴路立交桥下后,12月12日19点10分左右,解放路与铭功路交叉口西南角一男子侧卧倒地,确认死亡。
  那么,这两起露宿者死亡事件,是偶发性的,还是有必然原因?记者调查发现,二人死亡前都在气温骤降、天将欲雪前露宿街头数天,最终导致“猝死”。然而,深层次分析,二人“偶然死亡”的背后,确实有一些非偶然的因素,比如缺乏及时、有效率的救助。
  但是,郑州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救助首先就要遵循自愿原则,如果主动来求助,我们不可能不管,到街头救助,救助站的人力和车辆都不够,不愿接受救助,我们也没有办法。”
  对于事件暴露出的进城农民工民生问题,郑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明锁认为:“政府应尽快出台政策,最好能以社区为单位,协调慈善、社会力量和政府的办公资源,将农民工安置在辖区内的闲置场所,以免再发生类似事件。”
  [多维品读]
  1.农民工之死,折射救助制度的缺失。急救人员与救助站都见死不救,导致农民工之死,令人很是心寒,也折射出相关部门救助制度的缺失。这表明仅仅关注弱势群体的现状是不够的,还应该健全救助体系与急救制度,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让弱势群体生活在和谐的社会氛围之中,检验着救助制度的民生温度。这也是百姓的期待与政府的责任。
  2.让需要帮助的人知道如何获得救助。社会更要加强救助机构的宣传,广泛传递相应的信息,做到有效覆盖,让一些露宿者真正了解政府是来“帮”他们,而不是“绑”他们。绝不能让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不知道该向谁求助,要么就是打不通电话。救助工作还要与医疗急救工作形成互动机制,针对特殊情况作出灵敏响应。
  3.发放救助金,帮助街头的露宿者。各级政府不妨“拿来”国内外的一些好经验,下拨专项资金救助那些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困难者。或许款额不是很多,但可以勉强解决一日三餐了。还可以拿出更多的耐心和智慧,用人性化的措施去帮扶他们,比如可以适当建一些诸如“一元公寓”等性质的临时救助场所,避免灾害性天气夺走露宿者的生命。
  [一材多用]
  (1)人性冷漠;(2)温暖救助;(3)完善救助机制;(4)偶然与必然;(5)关注弱势群体;(6)责任与义务等。重点解析重点解析
其他文献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师,谓之乌合。”又云:“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者,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高考作文立意不准,则离题万里,满盘皆输。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材料作文致胜的重中之重。  第一招:提炼本质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它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
期刊
一匹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匹狼气喘吁吁地从它身边经过。这使它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  “没有!”  “有人在追赶你吗?”  “没有!”  “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  那匹狼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也禁不住笑出了声,“我以为什么了不起的事呢,这么大惊小怪的,原来是狮子要来了,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  “听说狮子跑得很快!” 
期刊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3年2月3日下午,一位农民工骑着助动车去银行存钱,他原本打算把1.7万余元存入银行,却不慎将钱撒落在地。周围的路人见状,竟然争相哄抢,仅仅几十秒的功夫,钱就被捡没了。这位农民工模样的男子半跪在街头,给拾钱者磕头,请求大家把钱还给他。农民工说,这是他一年的血汗钱;但除少数人归还外,很多人则拿着钱匆匆离开了。最终这位农民工仅捡回3700元。  读了
期刊
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当问题所给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我们就需要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逐类进行研究和解决,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决,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在简化研究对象,发展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命题在高考试题
期刊
在高考命题中,概率的知识常常以填空题的形式来出现,而解答题常常以概率的应用题为主,特别是考查概率的统计定义以及几何概型,当然,在试题中也常常渗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问题一:古典概型,把握基本  例1(2012高考安徽文科第10题)袋中共有6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从袋中任取两球,两球颜色为一白一黑的概率等于.  分析:本题是古典概型问题,关键是把握古典概
期刊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Dan Brown, author of The Vinci Code, is very famous American writer.
期刊
数列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考查的知识多为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等差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及性质,递推数列等.近几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是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求和及其性质的综合应用等,常常是1~2道小题和一道解答题,小题多用来考查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求和及其性质的简单应用等,解答题多为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常与不等式、函数、导数、解析几何等知识综合交汇,既考查了分类、化归、递
期刊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窨井谙达世情歆慕万马齐喑  B.酝酿稂莠不分踉跄书声琅琅  C.菲薄匪夷所思诽谤斐然可观  D.侪辈济济一堂跻身光风霁月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左右,如果把我国在用的14亿只白炽灯替换为节能灯,每年可节电480亿度,节能减排
期刊
一、作文佳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请以“低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师生同作  低调  程颖  在黑暗里呆了多久了?我不太记得了。也许从我刚被制造出的时候,我就一直被放在盒子里。主人收藏了很多古董,我也是其中之一,但主人从不留意我。直到有一天,他对访客说:“这盒子里的九龙玉碗可是我的传家宝,是我最骄傲的藏品。”
期刊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She surprised us all when she resigned so suddenly, she had worked here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