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行农作物栽培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是栽培技术的一项技术指标和技术规程,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已在生产实践中反复验证。小麦标准化栽培是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及栽培技术措施。依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特点制订出适合当地生产的具体栽培量化指标,并按照具体量化指标去组织实施。本文主要介绍了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小麦 标准化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40-01
一、天然条件
这里所说的天然条件主要是指土壤,所栽培小麦的地区气候等。土壤应在基础养分、养分比例及有效性、土壤结构、土壤通透性及保水保肥性、土壤耕性及土壤紧实度等方面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稳定、持续的土壤条件。对于土壤的情况,要有一定的标准化作业程序,例如:作业地块- 作业措施- 作业时间-作业标准-作业验收。有条件的地方为保证施肥效果和底墒充足,应强调结合耕翻整地进行秋深施肥和深秋浇封冻水。
二、施肥标准化
前作收获后要适墒深耕,耕翻深度22cm-28cm的深度,随即耙耱,做到土细疏松。上虚下实。遵循有机与无机结合,基肥与追肥结合,以基肥为主的原则施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合理使用有机肥,允许限量施用的化肥及微肥有尿素、硫酸铵、磷酸二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锌、硫酸锰、硼砂等。
三、品种标准化
种子质量必须满足生产对种子纯度、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干粒重、病虫害、贮存年限的标准。播种前,精选种子。通过药剂或种衣剂拌种,防治小麦黑穗病。总之,措施应围绕品种、自然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而定,或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宜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要高。如种子纯度、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病虫害、贮存年限、生产上连续利用年限等。连续种植多年、不符合种子标准的种子应坚决更换。攻关田、核心区所用种子级别要高于一般大田生产。应尽量采用级别高的种子,发挥良种在生产中的增产优势。
四、播种的标准化
播种标准化主要包括播种时间、季节、播种量、械作业等。播种质量标准化主要取决于耕翻整地质量、种子质量、播种机农艺状态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在保证耕翻整地质量、种子质量和播种机农艺状态前提下,各地应注意播期、播种量、播深和播法的掌握删需要依据季节适时播种,一般选用24行大型播种机械,15cm等行距条播,或用小型播种机械播种。冬小麦播种深度5cm。播种时,带种肥磷酸二铵3-5kg/666.7m2,肥料和种子分箱、分施。
五、施肥标准化
施肥要结合当地生产特点、土壤特点及品种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施肥标准,如按土壤分析结果和品种制定施肥总量、肥料种类和比例,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强调秋深施肥及其时间和标准的掌握。有条件的应改一次春施为秋、春2次施肥或多次施肥。高产攻关田在保证一定施肥量的前提下。要加强前茬有机肥的施用和土壤基础肥力的恢复与提高,改进施肥方法,扩大化肥增效剂或化肥助剂的应用面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防止盲目加大施肥量。
六、田间管理标准化
1.压青苗
压青苗2、3遍后,可明显增加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以抗叶面喷肥是近年提倡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对旱提墒为目的的镇压在三叶期进行,以防倒伏为目的的镇于防止后期脱肥、叶片早衰、延缓根系死亡、增加粒重、改善压可在分蘖期进行。冬小麦苗期管理是及时查苗补种。对于漏播的地块,及时做好标记,然后进行补种,保证全苗。
2.穗期及灌浆期
小麦进入孕穗期一抽穗扬花期,主要是灌好孕穗水、抽穗水、扬花水,要求灌匀、灌透,一般情况下灌水2~3次,每次灌水量在80m3/666.7m2左右。为防治后期脱肥,根据苗情在孕穗期结合灌水施尿素3-5kg//666.7m2。灌浆期田间管理,此期主要是灌水,一般情况下灌水2-3次。为防止早衰和干热风危害,增加干粒重,可在小麦挑旗一灌浆期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200mi/666.7m2,可以提高小麦灌浆速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3.病虫害防治标准化
病虫防治主要是预防为主,提早治除。在拌种时使用拌种器,严格的控制搅拌的时间和速度。适时的更换不同的化学药品,是为了避免虫害等产生抗药性,影响到防治效果。在铲除杂草方面,在化学除草的基础上,加强人工除草,特别是后期对麦田杂草要逐田块逐行进行人工拔除。同时开展去杂保纯工作。提高订单小麦的纯度和质量。
七、收割的标准化
这里主要是指收割的时机和收割方式上,收割小麦需要在完熟期进行,人工收割宜在蜡熟中期以前进行。收割后晾晒拟天再脱粒.可增加千粒重。按品种单收、单脱、单晒和单贮。提高专用小麦纯度和商品性,以保证优质优价。选择机械收割时,需要严格检查检修设备,不符合技术状态的设备绝对不允许使用,另外也需要对机械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辅导,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小麦损失和操作不当导致的浪费情况发生。
八、结束语
麦标准化栽培技术应依据各个地方的不同情况,在各个步骤上都有不同的标准相对应,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在进行的时候需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来确定。从土壤到收获的每一个步骤,只要我们尽量的进行改进,相信我们一定能达到高产,丰收的水平。同时在对小麦进行种植的时候,要按照种植标准进行种植,对小麦品种、播种、施肥都要进行标准化建设。这样才能够保证小麦生长旺盛,在生长期中要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小麦的纯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庆芬,陈磊,泊头市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8):66-67.
[2]赵俊,周口市无公害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1,(19):44.
[3]张瑜萍,郭利,李剑等.眉县订单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J],中国农技推广,2009,25(8):19-19.
[关键词]小麦 标准化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40-01
一、天然条件
这里所说的天然条件主要是指土壤,所栽培小麦的地区气候等。土壤应在基础养分、养分比例及有效性、土壤结构、土壤通透性及保水保肥性、土壤耕性及土壤紧实度等方面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稳定、持续的土壤条件。对于土壤的情况,要有一定的标准化作业程序,例如:作业地块- 作业措施- 作业时间-作业标准-作业验收。有条件的地方为保证施肥效果和底墒充足,应强调结合耕翻整地进行秋深施肥和深秋浇封冻水。
二、施肥标准化
前作收获后要适墒深耕,耕翻深度22cm-28cm的深度,随即耙耱,做到土细疏松。上虚下实。遵循有机与无机结合,基肥与追肥结合,以基肥为主的原则施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合理使用有机肥,允许限量施用的化肥及微肥有尿素、硫酸铵、磷酸二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锌、硫酸锰、硼砂等。
三、品种标准化
种子质量必须满足生产对种子纯度、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干粒重、病虫害、贮存年限的标准。播种前,精选种子。通过药剂或种衣剂拌种,防治小麦黑穗病。总之,措施应围绕品种、自然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而定,或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宜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要高。如种子纯度、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病虫害、贮存年限、生产上连续利用年限等。连续种植多年、不符合种子标准的种子应坚决更换。攻关田、核心区所用种子级别要高于一般大田生产。应尽量采用级别高的种子,发挥良种在生产中的增产优势。
四、播种的标准化
播种标准化主要包括播种时间、季节、播种量、械作业等。播种质量标准化主要取决于耕翻整地质量、种子质量、播种机农艺状态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在保证耕翻整地质量、种子质量和播种机农艺状态前提下,各地应注意播期、播种量、播深和播法的掌握删需要依据季节适时播种,一般选用24行大型播种机械,15cm等行距条播,或用小型播种机械播种。冬小麦播种深度5cm。播种时,带种肥磷酸二铵3-5kg/666.7m2,肥料和种子分箱、分施。
五、施肥标准化
施肥要结合当地生产特点、土壤特点及品种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施肥标准,如按土壤分析结果和品种制定施肥总量、肥料种类和比例,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强调秋深施肥及其时间和标准的掌握。有条件的应改一次春施为秋、春2次施肥或多次施肥。高产攻关田在保证一定施肥量的前提下。要加强前茬有机肥的施用和土壤基础肥力的恢复与提高,改进施肥方法,扩大化肥增效剂或化肥助剂的应用面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防止盲目加大施肥量。
六、田间管理标准化
1.压青苗
压青苗2、3遍后,可明显增加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以抗叶面喷肥是近年提倡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对旱提墒为目的的镇压在三叶期进行,以防倒伏为目的的镇于防止后期脱肥、叶片早衰、延缓根系死亡、增加粒重、改善压可在分蘖期进行。冬小麦苗期管理是及时查苗补种。对于漏播的地块,及时做好标记,然后进行补种,保证全苗。
2.穗期及灌浆期
小麦进入孕穗期一抽穗扬花期,主要是灌好孕穗水、抽穗水、扬花水,要求灌匀、灌透,一般情况下灌水2~3次,每次灌水量在80m3/666.7m2左右。为防治后期脱肥,根据苗情在孕穗期结合灌水施尿素3-5kg//666.7m2。灌浆期田间管理,此期主要是灌水,一般情况下灌水2-3次。为防止早衰和干热风危害,增加干粒重,可在小麦挑旗一灌浆期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200mi/666.7m2,可以提高小麦灌浆速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3.病虫害防治标准化
病虫防治主要是预防为主,提早治除。在拌种时使用拌种器,严格的控制搅拌的时间和速度。适时的更换不同的化学药品,是为了避免虫害等产生抗药性,影响到防治效果。在铲除杂草方面,在化学除草的基础上,加强人工除草,特别是后期对麦田杂草要逐田块逐行进行人工拔除。同时开展去杂保纯工作。提高订单小麦的纯度和质量。
七、收割的标准化
这里主要是指收割的时机和收割方式上,收割小麦需要在完熟期进行,人工收割宜在蜡熟中期以前进行。收割后晾晒拟天再脱粒.可增加千粒重。按品种单收、单脱、单晒和单贮。提高专用小麦纯度和商品性,以保证优质优价。选择机械收割时,需要严格检查检修设备,不符合技术状态的设备绝对不允许使用,另外也需要对机械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辅导,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小麦损失和操作不当导致的浪费情况发生。
八、结束语
麦标准化栽培技术应依据各个地方的不同情况,在各个步骤上都有不同的标准相对应,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在进行的时候需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来确定。从土壤到收获的每一个步骤,只要我们尽量的进行改进,相信我们一定能达到高产,丰收的水平。同时在对小麦进行种植的时候,要按照种植标准进行种植,对小麦品种、播种、施肥都要进行标准化建设。这样才能够保证小麦生长旺盛,在生长期中要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小麦的纯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庆芬,陈磊,泊头市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8):66-67.
[2]赵俊,周口市无公害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1,(19):44.
[3]张瑜萍,郭利,李剑等.眉县订单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J],中国农技推广,2009,25(8):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