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孩子3岁了还不会说完整的话,就怀疑智力是不是有问题;邻家孩子会背唐诗会计算,急了,我家孩子怎么还不会,于是抱回来一大堆关于育儿开智的“红宝书”,不管是否适合孩子,迫不急待地在孩子身上试验;看到孩子上小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屁股坐不住,大脑就亮起了“红灯”:会不会是得了多动症呀?于是四处求医问药;看到孩子考了80多分,神经马上崩紧了,急急网上求询:我的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呀!我都绝望了!
其实,孩子是千差万别的,因个性、气质、智力结构、心理特点等的不同而决定了每个孩子在同一发展阶段各方面的不同。
有的孩子在某方面可能发展得快些,小荷早露尖尖角,而有的可能属于大器晚成。就象运动员长跑,起点慢的不一定终点慢,终点接近胜利的也许起点慢,孩子有他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象农作物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時间才能成熟一样,拔苗助长只能让孩子过早凋零。所以不要像故事中的徒儿一样,去了溪边一次就下“水不能喝”的结论,只看到孩子目前一时的不出色就贴上“不行”的标签。
作父母的没有不心疼自己的孩子,正是由于这种心疼与忧虑使他们对孩子的某些缺陷更加感到无奈与怨恨,因而在生气时,或孩子不听话时,这种对上天不公的怨恨就发泄了出来。这行为,我们作过父母的人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它无意间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对待有天生缺陷,包括生理缺陷的孩子,父母应该更加耐心和细心,使他们时时感到温暖和帮助,并且克服和战胜那些缺陷给生活和学习上所带来的不利与不便。同时,作为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奋斗的勇气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还应该更加细心和热情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发挥其长处。
一句话,父母绝不能嫌弃自己的孩子。
孩子生性有喜欢读书的和不喜欢读书的,有天生会读书的和不会读书的。但父母们总是喜欢用同一尺度去要求孩子,只希望要求自己的孩子会读书。如果有两个孩子,则要求两个孩子个个都会读书。能够这样当然很好。而且这样的孩子不是没有。我就认识两个教师,他们两家都是两个女儿。个个女儿都会读书,不要父母操心劳神,高中一毕业就都考上了自己选择的大专院校。但是与同学院的其他教师的子女相比,他们这两家的子女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不读书的孩子,或者是只有一个会读书的,有一两个不会读书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时候不读书,不学些知识,将来又能干什么呢?因而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好好读书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因而父母喜爱会读书的孩子也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事与愿违,许多孩子却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也不懂得读书对他们的重要性,却把读书当作苦差,不肯读书,一心贪玩,因为童年本也正是好玩的时候,于是他们上课不听讲,下课打闹,回家不做功课,不交作业。在学校里老师批评,回到家里,自然也要受到父母的责骂。孩子一旦有了双亲嫌弃他或不喜爱他的感觉,精神上便会产生不安定感。在这种环境中形成隐发性意识,会发展成无法弥补的不幸事件。我清楚地记得五十年前读中学时,我寄居在父亲的一位朋友家里。他的一个儿子不会读书,成绩很差,父亲脾气暴躁,常以我为例来羞辱自己的儿子,结果儿子寻了短见。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等待下个月再给他买心爱的玩具,家长为什么就不能等待孩子慢慢学会,慢慢领悟?为什么不能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失望来给孩子打气,为什么不能多一点积极、少一点消极来给孩子希望?为什么不能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性急来等待孩子成长?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对于孩子来说,赞赏是心灵鸡汤,运用得好,它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引发兴趣,使智力得到提升;能愉快地接受批评,改正缺点;能完善人格和培养优秀品质。那么该如何赞赏才能获得以上功效呢?
一是赞赏要有活动指向性。
儿童心理学表明,年龄越小的孩子赞赏的效果越好。但如果孩子每每尝试一件事,家长总是空泛地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你真行!这最多只能肯定现在的水平,而没有暗示下一步的目标,而如果能在赞赏中带有某种活动指向,则能使孩子在原有发展水平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是赞赏要有委婉批评性。
陈鹤琴先生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可见,在赞赏中在委婉地批评比直截了当的批评使孩子更乐于接受。
三是赞赏要有客观真实性。
有些家长不管孩子的实际水平,盲目表扬,过度夸张,使赞赏显得虚假、不实在。现在的孩子心理成熟早,尤其是有了一定判断力的大孩子,他会从中揣摩父母言语中的真实性,如果赞赏失真,被他识破,赞赏就失去效力。因此,家长更要讲究措词得当,不过份拨高,要能表扬到他心坎上。
每个孩子都不可能样样精通,全才全艺的人毕竟是少数,孩子总有他的强项和弱项,对于弱项如何鼓励赞赏呢?比如,孩子明知道自己美术的不是很好,你也知道他没有绘画天赋,但你又不能扼杀他的这项喜好,希望能尽量画得好些,你可以这样说:“你的画虽然比不上人家的好,但比我小时候画得好多了,其实主要是你自己平时太少练习作画了,起步较晚,而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就画了很多了。如果你现在开始坚持每天作一幅画,过不了多久,你也和他们画得一样好。”
这样客观地帮他分析原因,并把原因归于努力的多寡,就不会失去真实性,又能让他信服你所说为实,并肯继续努力下去,从而也培养了刻苦学习、克服困难的优秀学习品质。
可见,赞赏也要讲究策略和技巧。家长应该尽量少说重复性的、单调的赞赏语言,多揣摩富于变化的、真正能打动孩子内心的赞赏语言,学会这种指向性赞赏、批评性赞赏以及客观性赞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赞赏的最佳功效,促进孩子各方面健康成长。
其实,孩子是千差万别的,因个性、气质、智力结构、心理特点等的不同而决定了每个孩子在同一发展阶段各方面的不同。
有的孩子在某方面可能发展得快些,小荷早露尖尖角,而有的可能属于大器晚成。就象运动员长跑,起点慢的不一定终点慢,终点接近胜利的也许起点慢,孩子有他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象农作物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時间才能成熟一样,拔苗助长只能让孩子过早凋零。所以不要像故事中的徒儿一样,去了溪边一次就下“水不能喝”的结论,只看到孩子目前一时的不出色就贴上“不行”的标签。
作父母的没有不心疼自己的孩子,正是由于这种心疼与忧虑使他们对孩子的某些缺陷更加感到无奈与怨恨,因而在生气时,或孩子不听话时,这种对上天不公的怨恨就发泄了出来。这行为,我们作过父母的人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它无意间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对待有天生缺陷,包括生理缺陷的孩子,父母应该更加耐心和细心,使他们时时感到温暖和帮助,并且克服和战胜那些缺陷给生活和学习上所带来的不利与不便。同时,作为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奋斗的勇气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还应该更加细心和热情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发挥其长处。
一句话,父母绝不能嫌弃自己的孩子。
孩子生性有喜欢读书的和不喜欢读书的,有天生会读书的和不会读书的。但父母们总是喜欢用同一尺度去要求孩子,只希望要求自己的孩子会读书。如果有两个孩子,则要求两个孩子个个都会读书。能够这样当然很好。而且这样的孩子不是没有。我就认识两个教师,他们两家都是两个女儿。个个女儿都会读书,不要父母操心劳神,高中一毕业就都考上了自己选择的大专院校。但是与同学院的其他教师的子女相比,他们这两家的子女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不读书的孩子,或者是只有一个会读书的,有一两个不会读书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小时候不读书,不学些知识,将来又能干什么呢?因而父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好好读书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因而父母喜爱会读书的孩子也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事与愿违,许多孩子却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也不懂得读书对他们的重要性,却把读书当作苦差,不肯读书,一心贪玩,因为童年本也正是好玩的时候,于是他们上课不听讲,下课打闹,回家不做功课,不交作业。在学校里老师批评,回到家里,自然也要受到父母的责骂。孩子一旦有了双亲嫌弃他或不喜爱他的感觉,精神上便会产生不安定感。在这种环境中形成隐发性意识,会发展成无法弥补的不幸事件。我清楚地记得五十年前读中学时,我寄居在父亲的一位朋友家里。他的一个儿子不会读书,成绩很差,父亲脾气暴躁,常以我为例来羞辱自己的儿子,结果儿子寻了短见。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等待下个月再给他买心爱的玩具,家长为什么就不能等待孩子慢慢学会,慢慢领悟?为什么不能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失望来给孩子打气,为什么不能多一点积极、少一点消极来给孩子希望?为什么不能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性急来等待孩子成长?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对于孩子来说,赞赏是心灵鸡汤,运用得好,它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引发兴趣,使智力得到提升;能愉快地接受批评,改正缺点;能完善人格和培养优秀品质。那么该如何赞赏才能获得以上功效呢?
一是赞赏要有活动指向性。
儿童心理学表明,年龄越小的孩子赞赏的效果越好。但如果孩子每每尝试一件事,家长总是空泛地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你真行!这最多只能肯定现在的水平,而没有暗示下一步的目标,而如果能在赞赏中带有某种活动指向,则能使孩子在原有发展水平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是赞赏要有委婉批评性。
陈鹤琴先生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可见,在赞赏中在委婉地批评比直截了当的批评使孩子更乐于接受。
三是赞赏要有客观真实性。
有些家长不管孩子的实际水平,盲目表扬,过度夸张,使赞赏显得虚假、不实在。现在的孩子心理成熟早,尤其是有了一定判断力的大孩子,他会从中揣摩父母言语中的真实性,如果赞赏失真,被他识破,赞赏就失去效力。因此,家长更要讲究措词得当,不过份拨高,要能表扬到他心坎上。
每个孩子都不可能样样精通,全才全艺的人毕竟是少数,孩子总有他的强项和弱项,对于弱项如何鼓励赞赏呢?比如,孩子明知道自己美术的不是很好,你也知道他没有绘画天赋,但你又不能扼杀他的这项喜好,希望能尽量画得好些,你可以这样说:“你的画虽然比不上人家的好,但比我小时候画得好多了,其实主要是你自己平时太少练习作画了,起步较晚,而别人在很小的时候就画了很多了。如果你现在开始坚持每天作一幅画,过不了多久,你也和他们画得一样好。”
这样客观地帮他分析原因,并把原因归于努力的多寡,就不会失去真实性,又能让他信服你所说为实,并肯继续努力下去,从而也培养了刻苦学习、克服困难的优秀学习品质。
可见,赞赏也要讲究策略和技巧。家长应该尽量少说重复性的、单调的赞赏语言,多揣摩富于变化的、真正能打动孩子内心的赞赏语言,学会这种指向性赞赏、批评性赞赏以及客观性赞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赞赏的最佳功效,促进孩子各方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