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题回放
题目:那时,我__________(幸福极了、突然长大了、感受到了爱……)
要求:①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③力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体验。
试题解析
今年青岛市中考作文题目和往年一样,仍然是二选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也反映了这些年命题的稳定性。第一个题目《那时,我
》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说真话、表真情,如同这个题目的提示中所给的“那时我感受到了爱”、“那时我突然长大了”,等等。这个题目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说,而且能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具体谈一下第一个作文题目的写法:
第一道作文题是一个让考生有话可说的题目。回首以往的生活,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时”:那时,你笑了;那时,你哭了;那时,你真遗憾;那时,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时”,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斗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你尽可以从初中生活中选择一件事,来写好这篇半命题作文。
写作前,首先应注意认真审题。本文要求写成记叙文,属于记事类的。题目是一个带有时间状语的短句子。“那时”限制了选材范围和写作角度,“那”决定只能选过去的事,“我”决定选材只能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需要补充的部分则显示着文章的内容。其次是选材,具体选择什么内容的材料。这由考生自己决定。以前经历的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对你的影响最大,就写什么事,这样就有话可写。有真实感受,写来就自然亲切。再就是结构,写这篇文章时,要合理安排结构。首先要点明题意,引起回忆。在叙事时,要把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明白,写完整。还要注意,在行文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题目中所补充的词语来写,这样才能紧扣题目,突出中心。
能做到以上这些,就基本合乎要求了。但如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语言生动、形象是必不可少的。在通顺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修饰,注意用词的贴切和句式的变化,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文采,是十分必要的,再加上工整的字迹。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得到好评。
满分作文一 那时,我突然长大了
青岛一考生
“今晚学的什么?”父亲质问道。我听出了气氛里的火药味。“复习基……基础知识。”我迟疑地说。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回来后的第一句话便露出了马脚。“去哪儿了?”父亲继续问。“上……同学家了。”我意识到父亲已知道我没去上课,便改了口。“哪个同学?”父亲的语气变得轻蔑,音调上扬。一丝恐惧从心里涌出。我知道纸已经包不住火了:“你今天晚自习应该上写作指导课。你去的却是网吧,没错吧!”父亲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我那脆弱的伪装。我的全身震悚起来,下意识地靠在墙上。“我以前说过什么?绝对不许逃课、撒谎,你忘了吗?”“没……有”。我鼓足了全身的勇气,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
父亲解下了皮带,握着皮带的手朝一旁的桌子隐约点了点。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可那早已镶嵌在墙上的身躯却与神经断开了连接,一动也动不了。
“决!”父亲突然大喝一声,我软绵绵的身躯惊得坐到了地上,不过神经的连接恢复了。我运起身体的气力,蹒跚地走到桌子旁,惊恐地伏在上面。
一声皮带撕裂空气的响声宣告着我身上一道血印的产生。劈啪声,空气撕裂声,我负痛的闷哼声,交织在一起,眼泪从脸上滑落。撕裂声没有停止,我恐惧的身体也被疼痛占据了,我的脑子也麻木了。
就在这麻木中,屋里却如石破天惊般传出一声歇斯底里的哭叫声,“住手,别……打了!”母亲随着叫声从屋里冲了出来,脸上挂满了泪水。原来我的母亲一直在家里!我的五脏六腑好像被人掏走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在这间房子里最痛的不是我,而是母亲。她既为我犯错而伤心,又不忍看我挨打,就躲在了屋内。终于她再也无法忍受了。那刺耳的皮带声刺痛的是她的心。
父亲顿了一下,似乎在犹豫该怎么办。
而我的身上霎时已感觉不到疼痛了。母亲的泪水如同醍醐灌顶,使我顿时明白:我的身边有两道坚固的屏障,一道是坚硬粗糙的。一道是温和柔软的,虽然外表不同,但材料是一样的,都是用爱筑成的。
爸妈用他们不同方式的爱为我抚平了身上的伤痛,但随之而起的是剧烈的心痛:“妈,没事的。”我拭干了母亲脸上的泪水,顿了顿,又转向父亲:“爸,以后我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为了……妈和你。”
父亲手中的皮带无声地滑落到了地上。随之而至的,是一个深爱自己儿子的父亲晶莹的泪。那时,在这晶莹的泪光中,我突然长大了……
满分揭秘
在每个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可能都有一段出轨、犯错的时候,促使他改变的,也许是父亲的皮鞭,也许是母亲的泪水。本文记录了这样一个成长故事,选材并无出奇之处,但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和真挚自然的情感,却使本文具有了独特的感人力量。开头“我”与父亲的对话兼神态描写,先声夺人,生动地表现出“我”的恐慌和父亲的盛怒,被打时的声音描写渲染出气氛的紧张和压抑。神来之笔是母亲的哭喊,简短的几个字却表现出母亲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我”的顿悟,自然可信,升华了情感,深化了主题。一家人的三种泪光,同中有异,却都具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满分作文二 那时,我哭了
青岛一考生
那是一个明丽的初春。老师带我们去旅游。这天玩得真痛快。临返,小店有新上市的甘蔗出售。我买了一根,心想:嚼着清甜的甘蔗。回味道着一天愉快的旅游生活一定别有一番情趣。
我扛着甘蔗,和同学们一起上了汽车。坐下后,我掏出小刀削甘蔗,不料,汽车猛地开动,手向前一倾,尖利的刀片深深划进了我的手指。顿时,鲜血一个劲儿地往外涌,我生平未见过这么严重的“流血事件”。一时间吓呆了,竟忘了把刺进手指的小刀拔出来。
“哎呀!”没等我回过神采,身旁的同学急速托住我的手,取出了刀片。老师、同学都闻声赶来,司机慌忙停了车,掏出一盒火柴,撕下一块火药皮,按在我的伤口上说:“火药皮可以止血!”一个同学拿起我的小刀,毫不犹豫地在自己崭新的棉袄上“嚓”地划了一道。从裂缝中捏出一团雪白的棉花。老师过来,一边替我包上,一边急促地说:“牛皮筋!……扎住……止血。”从老师因焦急而断断续续的话里,同学们明白了意思。女同学赶紧拆小辫,也许是头发太浓密了绞得过紧,一时间竞拆不下来。靠我最近的一住女同学,断然地狠命一扯,头发也被扯下来几根,疼得她直咧嘴,但她还是急忙把牛皮筋递了过来。老师刚刚帮我包扎好,一块漂亮的手帕又落到了我手上,我回头一望,不禁脸红了。原来,她是一个前些天和我拌过嘴的同学。见我回头,她不好意思地从人群中挤了出去。司机把手帕绑在我手上说:“手指竖着,别动。我把车开慢些,免得你颠得疼。”“不!”我坚决地摇摇头,因为我知道,司机开车晚点了是要挨批评的。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笑了笑,那笑容里没有一丝儿的虚假。
不知为什么,望着老师和蔼的面容,同学们关切的目光,司机善意的微笑,又看了看自己受伤的手,我想说些什么,但却没有说。此刻我觉得,世界上有一种感情,并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我竞哭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哭,只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我哭,并不是手疼引起的。
满分揭秘
本文写得有张有弛,干脆利索,没有可有可无的废话,结构非常紧凑。本文最成功的地方是众人救助“我”的场面描写,众多的人物在几分钟内的活动被写得杂而不乱有条有理:司机机智地迅速用“火药皮”止血;一个同学划开新棉袄取出棉花;另一同学狠命扯下头发上的牛皮筋;老师用牛皮筋扎住止血;拌过嘴的同学也送来了花手帕;司机关切的话语、诚挚的笑容。“我”一人受伤,牵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大家各有各的行动,目的却只有一个:关心同学。场面描写中许多细节露出急切的气氛,非常真实。
题目:那时,我__________(幸福极了、突然长大了、感受到了爱……)
要求:①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③力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特体验。
试题解析
今年青岛市中考作文题目和往年一样,仍然是二选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也反映了这些年命题的稳定性。第一个题目《那时,我
》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说真话、表真情,如同这个题目的提示中所给的“那时我感受到了爱”、“那时我突然长大了”,等等。这个题目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说,而且能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具体谈一下第一个作文题目的写法:
第一道作文题是一个让考生有话可说的题目。回首以往的生活,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时”:那时,你笑了;那时,你哭了;那时,你真遗憾;那时,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时”,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斗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你尽可以从初中生活中选择一件事,来写好这篇半命题作文。
写作前,首先应注意认真审题。本文要求写成记叙文,属于记事类的。题目是一个带有时间状语的短句子。“那时”限制了选材范围和写作角度,“那”决定只能选过去的事,“我”决定选材只能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需要补充的部分则显示着文章的内容。其次是选材,具体选择什么内容的材料。这由考生自己决定。以前经历的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对你的影响最大,就写什么事,这样就有话可写。有真实感受,写来就自然亲切。再就是结构,写这篇文章时,要合理安排结构。首先要点明题意,引起回忆。在叙事时,要把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写明白,写完整。还要注意,在行文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你在题目中所补充的词语来写,这样才能紧扣题目,突出中心。
能做到以上这些,就基本合乎要求了。但如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语言生动、形象是必不可少的。在通顺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修饰,注意用词的贴切和句式的变化,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文采,是十分必要的,再加上工整的字迹。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得到好评。
满分作文一 那时,我突然长大了
青岛一考生
“今晚学的什么?”父亲质问道。我听出了气氛里的火药味。“复习基……基础知识。”我迟疑地说。令我想不到的是,我回来后的第一句话便露出了马脚。“去哪儿了?”父亲继续问。“上……同学家了。”我意识到父亲已知道我没去上课,便改了口。“哪个同学?”父亲的语气变得轻蔑,音调上扬。一丝恐惧从心里涌出。我知道纸已经包不住火了:“你今天晚自习应该上写作指导课。你去的却是网吧,没错吧!”父亲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我那脆弱的伪装。我的全身震悚起来,下意识地靠在墙上。“我以前说过什么?绝对不许逃课、撒谎,你忘了吗?”“没……有”。我鼓足了全身的勇气,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
父亲解下了皮带,握着皮带的手朝一旁的桌子隐约点了点。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可那早已镶嵌在墙上的身躯却与神经断开了连接,一动也动不了。
“决!”父亲突然大喝一声,我软绵绵的身躯惊得坐到了地上,不过神经的连接恢复了。我运起身体的气力,蹒跚地走到桌子旁,惊恐地伏在上面。
一声皮带撕裂空气的响声宣告着我身上一道血印的产生。劈啪声,空气撕裂声,我负痛的闷哼声,交织在一起,眼泪从脸上滑落。撕裂声没有停止,我恐惧的身体也被疼痛占据了,我的脑子也麻木了。
就在这麻木中,屋里却如石破天惊般传出一声歇斯底里的哭叫声,“住手,别……打了!”母亲随着叫声从屋里冲了出来,脸上挂满了泪水。原来我的母亲一直在家里!我的五脏六腑好像被人掏走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在这间房子里最痛的不是我,而是母亲。她既为我犯错而伤心,又不忍看我挨打,就躲在了屋内。终于她再也无法忍受了。那刺耳的皮带声刺痛的是她的心。
父亲顿了一下,似乎在犹豫该怎么办。
而我的身上霎时已感觉不到疼痛了。母亲的泪水如同醍醐灌顶,使我顿时明白:我的身边有两道坚固的屏障,一道是坚硬粗糙的。一道是温和柔软的,虽然外表不同,但材料是一样的,都是用爱筑成的。
爸妈用他们不同方式的爱为我抚平了身上的伤痛,但随之而起的是剧烈的心痛:“妈,没事的。”我拭干了母亲脸上的泪水,顿了顿,又转向父亲:“爸,以后我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为了……妈和你。”
父亲手中的皮带无声地滑落到了地上。随之而至的,是一个深爱自己儿子的父亲晶莹的泪。那时,在这晶莹的泪光中,我突然长大了……
满分揭秘
在每个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可能都有一段出轨、犯错的时候,促使他改变的,也许是父亲的皮鞭,也许是母亲的泪水。本文记录了这样一个成长故事,选材并无出奇之处,但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和真挚自然的情感,却使本文具有了独特的感人力量。开头“我”与父亲的对话兼神态描写,先声夺人,生动地表现出“我”的恐慌和父亲的盛怒,被打时的声音描写渲染出气氛的紧张和压抑。神来之笔是母亲的哭喊,简短的几个字却表现出母亲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我”的顿悟,自然可信,升华了情感,深化了主题。一家人的三种泪光,同中有异,却都具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满分作文二 那时,我哭了
青岛一考生
那是一个明丽的初春。老师带我们去旅游。这天玩得真痛快。临返,小店有新上市的甘蔗出售。我买了一根,心想:嚼着清甜的甘蔗。回味道着一天愉快的旅游生活一定别有一番情趣。
我扛着甘蔗,和同学们一起上了汽车。坐下后,我掏出小刀削甘蔗,不料,汽车猛地开动,手向前一倾,尖利的刀片深深划进了我的手指。顿时,鲜血一个劲儿地往外涌,我生平未见过这么严重的“流血事件”。一时间吓呆了,竟忘了把刺进手指的小刀拔出来。
“哎呀!”没等我回过神采,身旁的同学急速托住我的手,取出了刀片。老师、同学都闻声赶来,司机慌忙停了车,掏出一盒火柴,撕下一块火药皮,按在我的伤口上说:“火药皮可以止血!”一个同学拿起我的小刀,毫不犹豫地在自己崭新的棉袄上“嚓”地划了一道。从裂缝中捏出一团雪白的棉花。老师过来,一边替我包上,一边急促地说:“牛皮筋!……扎住……止血。”从老师因焦急而断断续续的话里,同学们明白了意思。女同学赶紧拆小辫,也许是头发太浓密了绞得过紧,一时间竞拆不下来。靠我最近的一住女同学,断然地狠命一扯,头发也被扯下来几根,疼得她直咧嘴,但她还是急忙把牛皮筋递了过来。老师刚刚帮我包扎好,一块漂亮的手帕又落到了我手上,我回头一望,不禁脸红了。原来,她是一个前些天和我拌过嘴的同学。见我回头,她不好意思地从人群中挤了出去。司机把手帕绑在我手上说:“手指竖着,别动。我把车开慢些,免得你颠得疼。”“不!”我坚决地摇摇头,因为我知道,司机开车晚点了是要挨批评的。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笑了笑,那笑容里没有一丝儿的虚假。
不知为什么,望着老师和蔼的面容,同学们关切的目光,司机善意的微笑,又看了看自己受伤的手,我想说些什么,但却没有说。此刻我觉得,世界上有一种感情,并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我竞哭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哭,只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我哭,并不是手疼引起的。
满分揭秘
本文写得有张有弛,干脆利索,没有可有可无的废话,结构非常紧凑。本文最成功的地方是众人救助“我”的场面描写,众多的人物在几分钟内的活动被写得杂而不乱有条有理:司机机智地迅速用“火药皮”止血;一个同学划开新棉袄取出棉花;另一同学狠命扯下头发上的牛皮筋;老师用牛皮筋扎住止血;拌过嘴的同学也送来了花手帕;司机关切的话语、诚挚的笑容。“我”一人受伤,牵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大家各有各的行动,目的却只有一个:关心同学。场面描写中许多细节露出急切的气氛,非常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