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课堂词汇教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模块。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与跨文化知识的融合。通过学习跨文化知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些外来词汇的内涵,从而加深对英语词汇的理解能力。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学习,语言交际的环境也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本文就针对中职英语课堂词汇与跨文化知识的融合教学进行研究。首先论述英语语言学习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跨文化知识在中职教材中的融合技巧,从而达到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知识渗透。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词汇教学
【作者简介】杜兴堂,南阳市第五中等职业学校。
中职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中有很多外来的词汇,由于学生没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因此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英语课堂词汇与跨文化知识的融合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一、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意义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语言承载着文化,语言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的。使用语言能够让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观、生活方式得以体现。任何种类的语言都可以体现出相关的社会文化形态,因此要学好一种语言,必须知道这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在传统的英语教育教学当中,教师通常只重视给学生讲述词汇,让学生记忆大量的生词,以及与词汇相关的变形结构,只是强调以语言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交际能力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使得学生虽然拥有丰富的词汇量,但是在和国外友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得体和理解上的偏差出现,从而使得交际失败,这种因为文化性错误出现的问题比发音不准或语言句式上的错误更为严重。这种情况也容易造成双方的不愉快事件发生。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相关差异和相关文化的独特性特征,这对于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在与国外有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二、跨文化知识在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表现
1.教材中的词汇。词汇承载的文化,它可以体现出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内涵所在因而学习英语词汇就是对英美国家文化的一种了解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展现出来的词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文化不断的影响着语言的过程中,语言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展现,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也包含了该民族对于生活的态度思维方式人生看法等。例如狗dog在汉语当中通常是一个贬义词,通常将一些讨厌的事情或人物想联系在汉语当中,汉语中会出现“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东西”,“狗腿子”等存在贬义的用法。但是在西方国家狗是忠诚的象征,是美好的化身,通常在英语里面会说“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及“Lucky dog”幸运儿。
2.习用语词汇。通常情况的习惯用语会包括惯用语,俗语,谚语,典故等,这些词汇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内涵,欧美国家的民族文化背景与汉民族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生活习性以及精力都存在較大的差异,从而在词义和文化意向上具有较大的差别。通常情况下,只有了解了习用语的历史背景,才能够真正的理解他的具体含义。
例如单词“black sheep”这个词语通常我们会将它当作害群之马,坏孩子。这个词不能够表象的翻译为黑色的棉羊毛,通常在西方国家黑色羊毛不如白色羊毛显得珍贵,再者西方国家黑色代表着邪恶。这种理念在中国也是如此,通常人们会形容人的心灵洁白无瑕,用而黑色来形容黑暗势力不好的事物,略带罪恶感。例如龙“dragon”在西方国家龙是一种邪恶黑暗的象征,而在中国龙是高贵美好的象征,中国有“龙凤呈祥”,“龙马精神”等词汇。
3.交际用语词汇。中职英语教材的第一册第四单元当中“welcome to our party”其中出现的交际用语当中“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or drink?”当别人问需要喝点什么或吃点什么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习惯性的。婉言谢绝,不用麻烦了或不需要了。而西方国家的人,他们通常都比较直爽直率,当他们问你询问你要不要吃点什么或喝点什么的时候你不必要推辞客气。如果想吃什么喝什么直接说。yes please,如果不需要直接说no thanks这样就可以了,这也充分的表明了中国人的含蓄以及西方英美国家人的直率,从而展现出两种不同的交流风格。
三、怎样在中职英语词汇教育中实施跨文化教育
1.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通常情况下,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应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应给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于丰富和完善本民族的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非常熟悉和了解西方的相关文化,并且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结合媒体形式,把同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的内容,将西方国家的人文情怀和民俗文化生活习惯等,从更加深入的层次上,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文化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从而能够让学生拥有接受和认同不同文化差异的能力。
2.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通常在进行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事先对词汇的相关历史文化和背景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并通过对比,以及词汇分析的形式来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所存在的相同与差别,在这种对比当中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有利于学生对于英文词汇的记忆,在以后的巩固过程中能够通过课程当中教师的对比教学,使学生在词汇的使用时更加的娴熟,避免出现更多的失误。对比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词汇的多重含义。不会因为理解问题出现在词汇的运用过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词汇学习更加快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利用节假日文化。例如,可以将节假日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复活节等重要的西方节日相关的词汇与这些节日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述,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国外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背景的了解,做到身临其境、更好的理解这些节日词汇,从而做到更好的应用。例如在美国十一月份的第四星期的星期四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这是美国节假日当中最为地道,也是最具美国特色的节日之一(holiday),该节日与美国的历史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在讲述学习“thanksgiving day”这个单词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的相关历史,以及这个节日美国人是怎样庆贺的,以及为什么他们会在感恩节这一天要吃火鸡(Turkey),以及在感恩节之后会出现的购物节(Black Friday) 。虽然感恩节有浓厚的西方宗教含义,但是可以让学生吸收这种节日当中的积极气氛,将其融入到传统的德育教育当中。并给予其新的意义,可以借鉴美国的这一节日将其转变为中国自己的感恩节。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珍惜身边的朋友理解父母的辛劳,可以做到让人相互体谅真诚的对待他人,可以让人际关系变得更为和谐。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英语课堂词汇与跨文化知识的融合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英语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整理,发现英语词汇背后所蕴含的跨文化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与词汇相关的跨文化知识的渗透。这不仅能够提升提升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学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从跨文化角度谈英语词汇的教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王勇刚.中职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校园英语,2017 (26):62-62.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词汇教学
【作者简介】杜兴堂,南阳市第五中等职业学校。
中职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中有很多外来的词汇,由于学生没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因此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英语课堂词汇与跨文化知识的融合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一、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意义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语言承载着文化,语言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的。使用语言能够让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观、生活方式得以体现。任何种类的语言都可以体现出相关的社会文化形态,因此要学好一种语言,必须知道这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在传统的英语教育教学当中,教师通常只重视给学生讲述词汇,让学生记忆大量的生词,以及与词汇相关的变形结构,只是强调以语言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交际能力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使得学生虽然拥有丰富的词汇量,但是在和国外友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得体和理解上的偏差出现,从而使得交际失败,这种因为文化性错误出现的问题比发音不准或语言句式上的错误更为严重。这种情况也容易造成双方的不愉快事件发生。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相关差异和相关文化的独特性特征,这对于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在与国外有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二、跨文化知识在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表现
1.教材中的词汇。词汇承载的文化,它可以体现出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内涵所在因而学习英语词汇就是对英美国家文化的一种了解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展现出来的词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文化不断的影响着语言的过程中,语言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展现,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也包含了该民族对于生活的态度思维方式人生看法等。例如狗dog在汉语当中通常是一个贬义词,通常将一些讨厌的事情或人物想联系在汉语当中,汉语中会出现“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东西”,“狗腿子”等存在贬义的用法。但是在西方国家狗是忠诚的象征,是美好的化身,通常在英语里面会说“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及“Lucky dog”幸运儿。
2.习用语词汇。通常情况的习惯用语会包括惯用语,俗语,谚语,典故等,这些词汇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内涵,欧美国家的民族文化背景与汉民族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生活习性以及精力都存在較大的差异,从而在词义和文化意向上具有较大的差别。通常情况下,只有了解了习用语的历史背景,才能够真正的理解他的具体含义。
例如单词“black sheep”这个词语通常我们会将它当作害群之马,坏孩子。这个词不能够表象的翻译为黑色的棉羊毛,通常在西方国家黑色羊毛不如白色羊毛显得珍贵,再者西方国家黑色代表着邪恶。这种理念在中国也是如此,通常人们会形容人的心灵洁白无瑕,用而黑色来形容黑暗势力不好的事物,略带罪恶感。例如龙“dragon”在西方国家龙是一种邪恶黑暗的象征,而在中国龙是高贵美好的象征,中国有“龙凤呈祥”,“龙马精神”等词汇。
3.交际用语词汇。中职英语教材的第一册第四单元当中“welcome to our party”其中出现的交际用语当中“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or drink?”当别人问需要喝点什么或吃点什么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习惯性的。婉言谢绝,不用麻烦了或不需要了。而西方国家的人,他们通常都比较直爽直率,当他们问你询问你要不要吃点什么或喝点什么的时候你不必要推辞客气。如果想吃什么喝什么直接说。yes please,如果不需要直接说no thanks这样就可以了,这也充分的表明了中国人的含蓄以及西方英美国家人的直率,从而展现出两种不同的交流风格。
三、怎样在中职英语词汇教育中实施跨文化教育
1.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通常情况下,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应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应给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于丰富和完善本民族的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非常熟悉和了解西方的相关文化,并且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结合媒体形式,把同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的内容,将西方国家的人文情怀和民俗文化生活习惯等,从更加深入的层次上,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文化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从而能够让学生拥有接受和认同不同文化差异的能力。
2.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通常在进行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事先对词汇的相关历史文化和背景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并通过对比,以及词汇分析的形式来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所存在的相同与差别,在这种对比当中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有利于学生对于英文词汇的记忆,在以后的巩固过程中能够通过课程当中教师的对比教学,使学生在词汇的使用时更加的娴熟,避免出现更多的失误。对比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词汇的多重含义。不会因为理解问题出现在词汇的运用过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词汇学习更加快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
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利用节假日文化。例如,可以将节假日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复活节等重要的西方节日相关的词汇与这些节日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述,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国外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背景的了解,做到身临其境、更好的理解这些节日词汇,从而做到更好的应用。例如在美国十一月份的第四星期的星期四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这是美国节假日当中最为地道,也是最具美国特色的节日之一(holiday),该节日与美国的历史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在讲述学习“thanksgiving day”这个单词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个节日的相关历史,以及这个节日美国人是怎样庆贺的,以及为什么他们会在感恩节这一天要吃火鸡(Turkey),以及在感恩节之后会出现的购物节(Black Friday) 。虽然感恩节有浓厚的西方宗教含义,但是可以让学生吸收这种节日当中的积极气氛,将其融入到传统的德育教育当中。并给予其新的意义,可以借鉴美国的这一节日将其转变为中国自己的感恩节。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珍惜身边的朋友理解父母的辛劳,可以做到让人相互体谅真诚的对待他人,可以让人际关系变得更为和谐。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英语课堂词汇与跨文化知识的融合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英语教材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整理,发现英语词汇背后所蕴含的跨文化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与词汇相关的跨文化知识的渗透。这不仅能够提升提升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学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从跨文化角度谈英语词汇的教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王勇刚.中职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校园英语,2017 (26):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