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下的父爱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feng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原谅?这是比报复更困难的命题。
  
  你爸爸疯了。母亲泣不成声。
  电话来得不是时候。2010年春假临近,公司上下一片忙乱。
  近一分钟,田媛张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直到缠绕的电话线提醒她疼痛的感觉,才抽回了被勒红的手指。
  不——可——能。
  她的唇抿得和身体一样紧。拒绝接受这个消息。
  父亲是山一样坚硬。永远清晰的是他厚重无情的巴掌,它们像山石般落下。每一次都痛彻心扉。
  两个月前田媛刚刚结束一段恋情,相恋4年的男友突然告诉她:你脾气太坏了,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当初那个坏脾气的父亲和现在这个坏脾气的自己重叠在一起,田媛有些恍惚:怎会是父亲?!他是山,是岩石,岛屿……他可以挥舞拳头咆哮,但他不能哭,更不该哀嚎——他不能疯。
  然而母亲的泣诉像露水渗进田媛的耳膜,她心神恍惚,快要晕厥了。
  
  我不是父亲前世的情人
  
  2002年。哈尔滨火车站正在进行第五次扩建,大喇叭命令路人绕道,人群唯恐避让不及。拥挤的车站,田媛却感到孤独异常。
  “媛媛,”母亲压低了声音说,“红外套里我多塞了500块钱。外套就压在箱子最底下。”
  田媛瞥了一眼站着的那个男人。距离如此之近,母亲的声音他听不见吗?
  他背对着母女俩,一动不动。田媛看不见他的表情。哼,她狠狠地想,我终于要离开你了——田建国,你这下高兴了吧?
  “不习惯就常回家,这里始终是你长大的地方……”母亲念叨着,然而比起田媛的去意,任何劝阻都是杯水车薪。
  那年她18岁,还不懂得“飘”的实际意义。也许会很苦,也许会很累。无论如何,能离开父亲,就是值得的。
  在深圳的4年她时常想念家乡的饺子,还好学校附近就有一个饺子馆。店主是个很热情的东北女人,看到田媛来,总要多添两个,“熟客,老乡!”
  可是她吃不出家的味道。那其实是父亲的味道。
  1984年,田建国“下放”到哈尔滨国营建筑公司,从最低等的水泥工做起,这个工作对肺部有害,不过能分到一间小房子,给母女俩一个安稳的家。
  常年与泥灰作战造就了他那双有力的手,包饺子特别得劲儿,打起人更狠。
  一天,7岁的田媛放学回家,进门就闻到饺子香了。她忍不住先尝了起来。真好吃。再来一个,又一个……
  “啪!”一记响亮的耳光随着震耳欲聋的吼叫,“谁叫你偷吃的?你知不知道这是做给你生病的奶奶的!我叫你偷!叫你偷!”
  拳头雨点般落下,打在她幼小的身躯上。她哭得声嘶力竭。是父亲,又不是——他怎么变了一个人。这好像是她记得的第一次被打。
  后来,她便习惯了。
  没按时回家,考试不及格,请家长,统统招致一顿打,甚至连她生病也会被骂:怎么这么不小心?我不是叫你多穿点!
  直到长大后,田媛才知道,所有人视为“打是亲骂是爱”的行为,在法律上有一个称谓——家庭暴力;她才知道,和自己一样遭受父母暴力教育的孩子不计其数。而更让她震惊的是,相当多人的一生莫不是对父母的复制或反叛。童年的成长背景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命运。
  
  紧张中隐藏的温情
  
  很多年过去,回忆竟都历历在目。
  飞机的引擎声音愈发轰鸣,她不像飞在天上,而是坐上了一架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光机。
  这张回哈尔滨的全价机票几乎毁掉了她的工作。全公司都在加班,她却请了一个长假。主管最后摆出的那个“随你便”的表情,是警告,还是讽刺?
  随便吧。田媛叹了口气。年轻的她已经过早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离开父亲,在外的日子并不如她想象的那么美好。很多次求职失利时,她都会把火发到身边最近的人——男友身上。每当那时,她就会想起父亲。他当初打她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外面受了憋屈?
  四年大学生活,田媛回家探亲的次数屈指可数。托男友的福,她的深圳没有那么寂寞。关键是,他长她10岁,像父亲宠孩子一般宽容她,久而久之,她也就习惯了无度地索爱。
  “我不想要孩子,没有原因。”一天,田媛对男友说。他的眼里略过一丝失望。“就是要,也不是跟你。”她几乎恶狠狠地说道。也许是为了打消他的念头,也许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破坏欲,也许是——她压根就不知道怎么去爱与珍惜。她不肯承认这是童年的阴影造成的,更不愿面对每当此时,镜子里那张和父亲极为相似的脸。
  “去看心理医生吧,”他最后的口气甚至带着一丝怜悯:“还有,去看看你父亲。”
  父亲好好的。至少看上去如此。
  厚重的棉衣和棉拖鞋把他本就肥硕的身躯凸显得更为笨重。不知是不是激素的缘故,父亲的左脸鼓起一个大包,看上去甚至有些可怕。
  初春的暖阳打在他苍老的脸上,蒙上一层金光,在药物的作用下,他英武的五官纷纷低眉顺眼,看不出一丝疯狂的因子。好久没有见过这样和蔼的父亲了。
  父亲看到田媛,吃了一惊:你怎么回来了?快坐,快坐。
  他把手伸出口袋,笨拙地甩了两下,指着沙发的方向。一条腿抬起来,跨过连接阳台和客厅之间的门槛。他的动作很慢,像一个生了锈的铁皮人。
  好久没有见过这样苍老的父亲了。
  田媛上前两步,嘴巴动了一下,但最终什么也没说。
  他们就这么坐着,相对无言。座位中间隔了大约两尺。尴尬的距离。
  “哟——媛媛回来啦!”母亲将房门大大地推开,脱下手套,不住地搓手。
  屋里总算有了一线生机。
  
  迟到的理解
  
  “还不是为了你弟弟户口的事。”母亲一边说,一边掉泪。
  弟弟是田媛幺爸的孩子,读小学二年级,一直是黑户。2008年底,田媛听说为给弟弟上户口,父亲动用了几十年来所有关系,还花了几千块钱“疏通费”。
  “结果,那人收了钱不办事人,最后连人影都不见。你爸爸气极了,却也别无他法。最后,你幺爸还怪他办事不牢。哎——”母亲直摇头:“你爷爷奶奶死得早,弟妹都被他这个大哥给惯坏了!”
  可就为这么一丁点小事,疯了?田媛百思不得其解。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父亲应该体会很深才对。
  两年前,父亲所在的单位集资建房,但要求一次性付清十万元的房款才能选号。田媛正读大三,帮不上忙,只能跟母亲通电话谈论一二。
  “你爸爸给亲戚们打电话筹款,你那些平日里过得光鲜的叔叔婶婶啊,一个个叫起穷来。说什么买房,老人生病住院,就是没有闲钱借。想给银行抵押老房子贷款,又说老房面积小了,不够贷,”母亲焦虑之极生出埋怨:“你要是留在哈尔滨读书多好,咱家也不用求人……”
  田媛心里像炸了个惊雷。
  离家3年了,时间没有冲淡田媛对父亲暴力的记忆,距离却让割不断的血脉亲情扯得发疼。每年大一新生进校,看到别的孩子父母接送,一家人和和美美,失落的感觉难以言表。
  可是,父亲毕竟是错了。难道要对的人先低头么?
  她拿出手机,翻到电话本里“田建国”的位置。那三个字也仿佛透着一种严肃,“家里的事不用你管,好好读书!”他一定会这样说吧。
  然而现在,2009年哈尔滨的春天,望着蛛网横生的老屋房顶,田媛不得不思索,假如留在哈尔滨读书会怎样?假如拨通了父亲的电话会怎样?
  
  不完美的父爱
  
  回到家的第五天,父亲的情况好多了。从前那个性格乖戾的老人显山露水。
  一个下午,谈到弟弟的成绩问题,父亲说:这孩子不听话,补数学花了那么多钱却没一点效果,幺弟收拾几下马上乖了。
  田媛听罢阴沉下脸来:打打打,就知道打,还没打够吗!
  母亲连忙打圆场,父亲的脸上挂着孩童般的诧异,耳边传来母亲微弱的劝告,“你爸爸的病才好……”
  她必须冷静。
  冷静下来,她不得不承认,不管自己如何否定,父亲是爱她的。
  和大多数北方孩子一样,田媛特别爱吃冰糖葫芦。于是,还在哈尔滨的时候,每隔几个星期,当田媛早晨走进厨房,就会发现桌子上摆了整整十颗冰糖葫芦——没有字条、没有说明,就像被人误失在家的礼物。
  这就是父亲的方式。
  这个经历也永刻在记忆之中,让父亲在她心里有了一个特别的位置。这就是她想要的那种父爱,这就是她想要的那种父亲。
  尽管,他不总是那样。
  “我们那个时候哪有肉吃啊。你爷爷靠参加红军才走出山沟来。有一年腊月,我带弟弟妹妹偷酥肉。那个酥肉藏在柜子最底层,大年三十吃的。你爷爷以为我们不知道。我带他们偷了一次,一人一块。结果大年三十的时候,你爷爷打开一看,空了。”
  父亲老了,老了的人都爱回忆过去。
  “结果是你姑妈,幺舅他们,后来又跑去偷吃,吃完了,哈哈!”
  这个故事田媛已经听过很多遍了,但每一次讲,父亲还是那么兴奋:“我被你爷爷打得啊,整个春节屁股都不能挨地。”
  说完,父亲发出长久的笑声,脸上鼓出的大包也顺眼起来。
  那一刻,田媛突然想到,每一代人是不同的。父亲认同“棍棒教育”,就像他害怕面对情感的正面。他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爱,他只懂得糖葫芦对女儿的意义。
  不同的经历、教育程度造就了不同的意识。父亲有父亲的局限。承认这样的局限很遗憾,甚至承认父亲的见识浅于自己——是否意味着就有权用今天的眼光去审判、惩罚他?
  她想停止对他的判断。
  父亲真是老了,以至于一场大笑都能让他疲惫。站在离田媛两米远的地方,那个手舞足蹈的老人白发清晰可辨。
  他爬到床边躺了下来,木床发出一声笨重的叹息。田媛走到床边,很想对他额头轻轻吻一下说:爸爸,我爱你……
  
  TIPS
  父亲认同“棍棒教育”,就像他害怕面对情感的正面。他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爱,他只懂得糖葫芦对女儿的意义。
其他文献
只需抽取1-2毫升血液,就有预知患癌的可能性。目前,这种癌症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子诊断已用于临床,这意味着防癌普查已成为一种经济、简便的手段。  吴红(化名)今年42岁,因查出左侧乳房患乳腺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甲乳外科住院准备手术治疗。但到底是两侧乳房一起切除,还是只切除单侧患乳保留右侧乳房呢?如果不同时切除,以后右侧乳房癌变的可能性也很大。如何抉择,需要仔细斟酌。  除了担心自己的手术之外,吴红更担
期刊
场景1、一对年轻的父母抱着哭闹的婴儿跑到放射科:“医生,快点给我小孩做个CT,他的头不小心磕了一个包。”医生解释道:“不要着急,刚刚磕痛头的小孩肯定会哭闹的,现在这个情况是很难配合做完CT的,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下。”“不是你的孩子吧,要你做,你就快点做。”孩子的父亲不耐烦地吼道。  场景2、“医生,我咳嗽一个多月,但不敢拍胸片,别人说一年只能拍两次,拍多了会得癌症。”一位病人苦恼地说。  这是发生在
期刊
你的宝宝接种过卡介苗了吗?卡介苗预防接种,在“预防接种时间及纪录表”中名列第一位,宝宝出生后,最先要面对的预防接种就是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种活的结核菌疫苗,通过减少毒力处理,刺激机体产生对结核病菌的抵抗力。1921年由卡默特及介云两位医生研制。为了纪念他俩,人们就将该疫苗称为卡介苗(BCG)。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接种卡介苗,八十年代把卡介苗接种纳入国家计划免疫范围中。  成功接种卡
期刊
人们认为甘油是一种便宜、效果好的保湿产品,经常把它当保湿润肤露涂抹。专家指出,在空气过于干燥的环境下,涂抹甘油会适得其反。  去年冬天特别冷,陈小姐全天开空调取暖。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一到空调房,脸越来越红,皮肤感到异常干燥、瘙痒,原本光洁的脸上出现了皮屑。她听说甘油是经济有效的保湿剂,于是买来一大瓶涂抹,结果红痒不但没消退,反而越来越严重,且越来越觉得干燥。于是她来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 
期刊
小孟在一家公司做文案,因工作繁忙经常加班,他感觉眼睛干涩、酸胀,就到附近药店买了眼药水。他每天都滴几次眼药水,但症状仍不见好转,到医院检查,说是患上了结膜炎。他先后用了五六种抗细菌、病毒的眼药水,没想到症状越来越严重了。于是,他来到医院,医生经过检查并仔细询问病史及治疗经过,诊断他患上了药物不良反应性结膜病变,要停用所有眼药,每天用清水洗眼。  小孟眼睛的早期症状实际上是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导致用眼
期刊
“我不是宠女儿,我是溺爱。我改不了,真的改不了,虽然我也知道这样不好。”    无论是《天龙八部》里的“乔峰”,还是《赤壁》里的赵云,胡军都以冷峻、沉稳,和一身阳刚之气被观众定义为大男人、大英雄。然而,这个粗犷的大男人一回到家就变成“最没地位的小男人”——“家里三个人中我最没地位,一切都得听她们的。”胡军的“她们”,是指老婆卢芳和8岁的女儿胡悦稼。     女儿是个幸运星    2001年9月,正
期刊
接受造化的捉弄,在黑暗中询问曙光的来时,那都是我们的本能。    2009年12月12日,不到9点,擂鼓镇羌山红饭店的伙计便忙碌起来,中午有一桌大席。这一天,是韩子傲满月的日子。  40天前,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小家伙的出生牵动了韩家所有人的心。韩豪站在产房门外,跟父亲一样紧张。这一刻,他不由得想起妹妹,“韩冰傲。冰雪的冰,和弟弟只差一个字。”  妹妹在地震中去世了。噩耗曾令他连续5天不眠不休,用救
期刊
虽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但如果这个癖好大到影响夫妻感情,该怎么办?是强硬地改变对方,还是弱势地迁就对方,或者如本文主人公一样,选择第三种办法?    趴在球桌上啃“面包”的人    1996年的夏天,对于陈希希来说,格外令人怀念。  那年,她17岁,正读高三。一天,和朋友去见朋友的男朋友,认识了她现在的老公林凯。那个夏天,林凯憨厚的笑容,在这个17岁女孩的心里荡起了涟漪。  林凯喜欢打台球,所以,两
期刊
2009年,一篇讲述拯救小女孩丹妮尔的动人报道,见证了一个爱的奇迹,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普利策奖。    请收养我    2006年12月,伯尼和妻子戴安来到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市,参加心灵画廊领养计划活动。伯尼49岁,戴安46岁,他们有一个9岁的儿子威廉,但他们很想领养一个女儿。  戴安转身走到楼梯下的一间小屋,看到一张广告单,上面印着一个小女孩的照片:她双颊凹陷,脸色苍白,一头黑发剪得很短,
期刊
中国富二代的婚姻该是怎样的?为了家族利益门当户对、强强联合?还是校园选妃、报纸征婚?  重庆最富有的富二代之一——本文主人公廖韦佳,却用一段曲折感人的婚恋历程,打破了人们所有的猜想。    主人公简介:  廖韦佳,生于1982年4月18日,重庆小天鹅控股集团董事长廖长光、何永智夫妇的独生女儿,现任该集团副总裁。    西雅图不相信爱情    2004年的那个冬日,温哥华的雪下得特别大。雪花不停打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