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戏演的都是人,人都有优缺点,都会犯错,尽管懂得很多大道理,却只能慢慢克服和改变。”
刚一进化妆间,就看到了高高瘦瘦的王千源,本想叫他“千源哥”,但不知怎么,一张口就变成了“王老师”。访问是从一顿急匆匆的午饭开始的,他语速不快,但密集。他一边张罗着各项事情的节奏,一边执著地寻找一把指甲刀。或许真实本身就是一种温柔的力道,气氛很快就在王千源的日常里放松了下来。
2017年,王千源有很多作品要和观众见面,《健忘村》就是其中的一部。在他看来,这部电影“不是无厘头,不是搞笑,而是离奇和写意”。在那个没有历史年代,不按起承转合的故事里,他是假道士田贵,蓬乱着头发,用自己独特的咬字,不断说着“忘忧”的名字。王千源说,时常有人关心他和角色的相似之处,“但是这样不就把人大卸八块了吗?每个戏演的都是人,人都有优缺点,都会犯错,尽管懂得很多大道理,却只能慢慢克服和改变。”然而,于细微处的改变或许更不容易,比如克制一盒薯条带来的诱惑,或许比应对宏大的欲望更折磨人。似乎在和谁较劲,王千源一边接受访问,一边快速把无油无盐的食物送进口中,那是水煮鸡蛋和一些薯类。为了保持身材和增肌,王千源“把它不当事儿地吃,大概也有一年半载了”。想起要提醒他别那么急时,他已风卷残云般干掉了一切,“我喜欢吃得急点,因为也不爱吃,看着就难受,有时鸡蛋闻起来也挺臭的……”一切都是为了工作,他说,优秀的人都对自己苛刻,于是打趣道:“不能和母鸡一样总回头看小鸡仔,总要看看仙鹤和孔雀吧。”谁不是小人物?
在今年要上映的新电影《枪炮腰花》里,王千源再次遇到了《钢的琴》里面的养猪匠大刘——他的大学同学周逵。尽管因为各有家庭和事业,和同学老友的相聚都要用“阴差阳错,机缘巧合”来形容,每当提起早年,这仍然是王千源最多聊起的部分。“不苦,那种又不涉及生命危险。和现在的孩子特别独立不一样,我们刚毕业的时候,同宿舍六个人在一起难舍难分,把我拍戏赚的吃光了,就吃他的。”《浪漫的事》里,他的角色陈昊台词并没给清楚,剧本里的描述只有一句“陈昊和对方聊起环保这个话题”,于是他跑去三联书店读关于白鳍豚、金丝猴的书;在打电话给《自然之友》要求去实习的时候,王千源打了好几次,才第一次知道那个发出“嘀……”的长鸣的原来是人家的传真号码。“《荆轲刺秦》,一场戏;《漂亮妈妈》,一场戏;《空镜子》,一场戏”,二十几岁时挤着整个宿舍人的“面的”,在今天的王干源看来都“特别美好,那正是长功的时候”。相比之下,现在的银幕和舞台充满了更多梦想式的年轻奇迹。王千源说,人与人也遵从着丛林法则,这是新的物竞天择,“前几年成熟男演员当道的时候,谁又为小鲜肉们感叹呢?”成熟的男演员过后有鲜肉,等“流量”流过,或许又会有新的趋势。“谁存在都是对的,只是对艺术质量的追求不能丢。”一定是早就确信了自己的生活之道,今天再聊起《解救吾先生》里穷凶极恶的华子,王千源说了这样的话:“他曾经想过要做一个好人,可他觉得人间正道太难了,他想走捷径,但捷径通常不会长久,因为他不知道,好的东西都是最难的。”当自己的岁月积累成财宝,王千源说:“要珍惜,不珍惜,就没了。”
《钢的琴》之后,王千源身上开始出现“大器晚成”和“小人物专业户”之类的标签。被问到是否害怕被片面定义时,王千源说,一切还远远不会成为紧箍咒。“我就不是一个标签化的人,不久前和郭富城合作了一个,和小宋佳合作了一个,也演了一次‘皇族成员’,都不一样。”王千源口中的“皇族成员”指的是电视剧《海上牧云记》里的牧云栾。说起这部戏今年要播出,王千源很兴奋。“好几个第一次,第一次和曹盾导演合作,第一次上这么大制作的电视剧,第一次‘拿腔拿调’地表演。”尽管不是男主角,权谋深重的牧云栾却让王千源在创作途径上有了新的语言,“我平时轻松惯了,这个角色却不能太生活化,但他又不是戲曲,又要有点生活。”无论如何,王千源真心认为,“和天地宇宙相比,谁不是小人物?大人物也爱吃咸菜,也爱吃炸酱面,还是得把人演成一个人。”说到这里,我们开始理解王千源表现出的安全感,“你说我是陈桂林,我还有牧云栾,你说我是华子,我还有田贵。”
遗憾的艺术
工作中的王千源是个非常合群的人,并时常充满了集体荣誉感。他说,演戏不是说相声,对环境需求比较简单,“站在井盖儿上都能说,”“演戏是服,化,道全部工作人员的努力,要是老觉得就自己特别厉害,不如回家开直播。”提起优秀的同伴,有裁缝专业背景的王千源用了“合体”这个词。最近留在他记忆里的和拍戏有关的趣事,也都是些和人有关的小细节,比如在垦丁时,他觉得张孝全和杨祐宁冲浪很好玩,但是自己不擅冲浪,也怕贸然尝试会受伤影响拍摄,所以只好选择围观。他说,和有意思的人做有意思的事儿,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但私下里,王千源却喜欢独处多些。“演员需要自我封闭,这等于更多感受,和很多工种有创作的外物载体不同,思想和肉体就是演员创作的原材料。演员的精力外化,课外活动太多,内置就会差。要不人家怎么说闭关修炼,不说王府井修炼呢?”
聊到这里,王千源停下来,对正在工作的化妆师说:“没事儿,八字眉也没事儿。”是的,现在很多人印象里的王千源仍是《钢的琴》里那个八字眉一皱,说“少拿幸福吓唬我”的男人。然而所有角色,包括为他带来影帝奖座的这位陈桂林,在王千源心里都留有遗憾。“这就是遗憾的工种,不是话剧,下一场能改善上一场的不足,因为有太多不能预料,所以要尽量想细一些,之前准备的那些也可能没用,但总比不想要强。戏如人生,尽量让遗憾少些吧。”王千源口中轻描淡写的“准备”听来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表演是想参悟就可以一直悟下去的创作,不想选择常规套路,就要做好绞尽脑汁解题而不得的准备。“是,好在到了演出的时候,能够获得的快乐和自信是真的。就像去西伯利亚,我们穿的羽绒服里面的含绒量是高是低,你自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父亲是演员,王千源挺早就看到了演员这个行业的局限性。“好在对于每一部戏,我还有紧张感和害怕,可能要进入状态15天后,才能放松点。就像运动员马上要听发令枪,能不紧张吗?一旦这种紧张消失了,凡演戏就出行活,那离退休不远了。”在王千源看来,游刃有余永远很难,但进入状态的方式是可以越发熟练的。比如他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结束了当天所有平面部分的拍摄。那也是一种表演,王千源调用的技能,是他在镜头前迅速成型的自信。那些或许不是他私下会穿着的衣服,但是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片段里,那就是他的衣服。他说:“都干一件事儿快三十年了,还哆哆嗦嗦的怎么行?”
在王千源看来,自己这几年最大的变化首先是身材好了一些,差不多找回了二十几岁、三十岁的状态,其次是爱上了旅行,“演员是敏感的,旅行也是吸收,以前不理解外国人为什么那么‘轴’,一到周末一定要出去度假,直到自己慢慢发现,那种状态真的超放松。”可能是北京,或者国外,王千源说,他们一家的下一个度假地一定是一个能滑雪的地方。尽管没把大把时间花在社交媒体,王千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却以另一种方式生长着,他想学画画,也想学京剧。也没什么近在眼前的需求,但正如枪手的奥义是全神贯注瞄准,随意扣手击发,什么时候时机到了,谁算得准呢?“说昨天有点晚,说明天有点早,现在这一刻我就该珍惜。”
刚一进化妆间,就看到了高高瘦瘦的王千源,本想叫他“千源哥”,但不知怎么,一张口就变成了“王老师”。访问是从一顿急匆匆的午饭开始的,他语速不快,但密集。他一边张罗着各项事情的节奏,一边执著地寻找一把指甲刀。或许真实本身就是一种温柔的力道,气氛很快就在王千源的日常里放松了下来。
2017年,王千源有很多作品要和观众见面,《健忘村》就是其中的一部。在他看来,这部电影“不是无厘头,不是搞笑,而是离奇和写意”。在那个没有历史年代,不按起承转合的故事里,他是假道士田贵,蓬乱着头发,用自己独特的咬字,不断说着“忘忧”的名字。王千源说,时常有人关心他和角色的相似之处,“但是这样不就把人大卸八块了吗?每个戏演的都是人,人都有优缺点,都会犯错,尽管懂得很多大道理,却只能慢慢克服和改变。”然而,于细微处的改变或许更不容易,比如克制一盒薯条带来的诱惑,或许比应对宏大的欲望更折磨人。似乎在和谁较劲,王千源一边接受访问,一边快速把无油无盐的食物送进口中,那是水煮鸡蛋和一些薯类。为了保持身材和增肌,王千源“把它不当事儿地吃,大概也有一年半载了”。想起要提醒他别那么急时,他已风卷残云般干掉了一切,“我喜欢吃得急点,因为也不爱吃,看着就难受,有时鸡蛋闻起来也挺臭的……”一切都是为了工作,他说,优秀的人都对自己苛刻,于是打趣道:“不能和母鸡一样总回头看小鸡仔,总要看看仙鹤和孔雀吧。”谁不是小人物?
在今年要上映的新电影《枪炮腰花》里,王千源再次遇到了《钢的琴》里面的养猪匠大刘——他的大学同学周逵。尽管因为各有家庭和事业,和同学老友的相聚都要用“阴差阳错,机缘巧合”来形容,每当提起早年,这仍然是王千源最多聊起的部分。“不苦,那种又不涉及生命危险。和现在的孩子特别独立不一样,我们刚毕业的时候,同宿舍六个人在一起难舍难分,把我拍戏赚的吃光了,就吃他的。”《浪漫的事》里,他的角色陈昊台词并没给清楚,剧本里的描述只有一句“陈昊和对方聊起环保这个话题”,于是他跑去三联书店读关于白鳍豚、金丝猴的书;在打电话给《自然之友》要求去实习的时候,王千源打了好几次,才第一次知道那个发出“嘀……”的长鸣的原来是人家的传真号码。“《荆轲刺秦》,一场戏;《漂亮妈妈》,一场戏;《空镜子》,一场戏”,二十几岁时挤着整个宿舍人的“面的”,在今天的王干源看来都“特别美好,那正是长功的时候”。相比之下,现在的银幕和舞台充满了更多梦想式的年轻奇迹。王千源说,人与人也遵从着丛林法则,这是新的物竞天择,“前几年成熟男演员当道的时候,谁又为小鲜肉们感叹呢?”成熟的男演员过后有鲜肉,等“流量”流过,或许又会有新的趋势。“谁存在都是对的,只是对艺术质量的追求不能丢。”一定是早就确信了自己的生活之道,今天再聊起《解救吾先生》里穷凶极恶的华子,王千源说了这样的话:“他曾经想过要做一个好人,可他觉得人间正道太难了,他想走捷径,但捷径通常不会长久,因为他不知道,好的东西都是最难的。”当自己的岁月积累成财宝,王千源说:“要珍惜,不珍惜,就没了。”
《钢的琴》之后,王千源身上开始出现“大器晚成”和“小人物专业户”之类的标签。被问到是否害怕被片面定义时,王千源说,一切还远远不会成为紧箍咒。“我就不是一个标签化的人,不久前和郭富城合作了一个,和小宋佳合作了一个,也演了一次‘皇族成员’,都不一样。”王千源口中的“皇族成员”指的是电视剧《海上牧云记》里的牧云栾。说起这部戏今年要播出,王千源很兴奋。“好几个第一次,第一次和曹盾导演合作,第一次上这么大制作的电视剧,第一次‘拿腔拿调’地表演。”尽管不是男主角,权谋深重的牧云栾却让王千源在创作途径上有了新的语言,“我平时轻松惯了,这个角色却不能太生活化,但他又不是戲曲,又要有点生活。”无论如何,王千源真心认为,“和天地宇宙相比,谁不是小人物?大人物也爱吃咸菜,也爱吃炸酱面,还是得把人演成一个人。”说到这里,我们开始理解王千源表现出的安全感,“你说我是陈桂林,我还有牧云栾,你说我是华子,我还有田贵。”
遗憾的艺术
工作中的王千源是个非常合群的人,并时常充满了集体荣誉感。他说,演戏不是说相声,对环境需求比较简单,“站在井盖儿上都能说,”“演戏是服,化,道全部工作人员的努力,要是老觉得就自己特别厉害,不如回家开直播。”提起优秀的同伴,有裁缝专业背景的王千源用了“合体”这个词。最近留在他记忆里的和拍戏有关的趣事,也都是些和人有关的小细节,比如在垦丁时,他觉得张孝全和杨祐宁冲浪很好玩,但是自己不擅冲浪,也怕贸然尝试会受伤影响拍摄,所以只好选择围观。他说,和有意思的人做有意思的事儿,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但私下里,王千源却喜欢独处多些。“演员需要自我封闭,这等于更多感受,和很多工种有创作的外物载体不同,思想和肉体就是演员创作的原材料。演员的精力外化,课外活动太多,内置就会差。要不人家怎么说闭关修炼,不说王府井修炼呢?”
聊到这里,王千源停下来,对正在工作的化妆师说:“没事儿,八字眉也没事儿。”是的,现在很多人印象里的王千源仍是《钢的琴》里那个八字眉一皱,说“少拿幸福吓唬我”的男人。然而所有角色,包括为他带来影帝奖座的这位陈桂林,在王千源心里都留有遗憾。“这就是遗憾的工种,不是话剧,下一场能改善上一场的不足,因为有太多不能预料,所以要尽量想细一些,之前准备的那些也可能没用,但总比不想要强。戏如人生,尽量让遗憾少些吧。”王千源口中轻描淡写的“准备”听来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表演是想参悟就可以一直悟下去的创作,不想选择常规套路,就要做好绞尽脑汁解题而不得的准备。“是,好在到了演出的时候,能够获得的快乐和自信是真的。就像去西伯利亚,我们穿的羽绒服里面的含绒量是高是低,你自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父亲是演员,王千源挺早就看到了演员这个行业的局限性。“好在对于每一部戏,我还有紧张感和害怕,可能要进入状态15天后,才能放松点。就像运动员马上要听发令枪,能不紧张吗?一旦这种紧张消失了,凡演戏就出行活,那离退休不远了。”在王千源看来,游刃有余永远很难,但进入状态的方式是可以越发熟练的。比如他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结束了当天所有平面部分的拍摄。那也是一种表演,王千源调用的技能,是他在镜头前迅速成型的自信。那些或许不是他私下会穿着的衣服,但是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片段里,那就是他的衣服。他说:“都干一件事儿快三十年了,还哆哆嗦嗦的怎么行?”
在王千源看来,自己这几年最大的变化首先是身材好了一些,差不多找回了二十几岁、三十岁的状态,其次是爱上了旅行,“演员是敏感的,旅行也是吸收,以前不理解外国人为什么那么‘轴’,一到周末一定要出去度假,直到自己慢慢发现,那种状态真的超放松。”可能是北京,或者国外,王千源说,他们一家的下一个度假地一定是一个能滑雪的地方。尽管没把大把时间花在社交媒体,王千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却以另一种方式生长着,他想学画画,也想学京剧。也没什么近在眼前的需求,但正如枪手的奥义是全神贯注瞄准,随意扣手击发,什么时候时机到了,谁算得准呢?“说昨天有点晚,说明天有点早,现在这一刻我就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