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9日,记者从成都海关获悉:2009上半年,我省外贸出口总值达61亿美元,增速居全国第二。据成都海关统计,上半年四川累计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外贸进出口、进口和出口额均居全国第十一位,较上年提升两位,在中西部位居首位。这再次印证了四川商务发展具有较为独特的发展模式和较强活力,印证了近期我省经济专家提出的“四川最具有挖掘潜力的是开放合作”的分析判断。
由一般贸易向加工贸易转变
“1-6月,在全国外贸出口平均负增长达21.8%的情况下,全国仅有两个省(区)实现正增长,其中,四川以排名第二的成绩位列其中。这表明四川外贸发展的位次在上升。”省商务厅副厅长刘欣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
前5个月,四川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1%,其中出口占全国的1.2%,分别较去年提高0.8和0.3个百分点。
“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我省抓产业结构调整、外贸出口结构继续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刘欣说。
我省出口增幅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1-2月首次排位全国第一,主要受益于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从出口产品构成看:1-5月,全省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48.5亿美元,同比增长19.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6.2个百分点。其中,机电、高新技术、加工贸易出口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省出口增长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推动引进型企业再出口。1-5月,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7.1亿美元,同比增长61.6%,比全省平均增幅高45.9个百分点,净增出口6.5亿美元。特别是英特尔订单转移至成都,帮助出口明显下滑的芯片行业出口快速增长,其中英特尔出口1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倍,净增出口7.3亿美元:菲尼克斯、飞博创出口均超过4000万美元。省商务厅透露,利用独特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可能是四川出口未来的增长支撑点。
“近年来,我省外贸出口加工贸易发挥作用十分明显。”刘欣分析说。以2008年为例,全省加工贸易出口31.3亿美元,增长70.9%,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23.9%,提高了3,6个百分点。这表明加工贸易型产品出现“猛涨”态势。
“走出去”企业贡献突出:1—5月,东方电力、四川石油管理局、省机械进出口公司等外经企业共出口10.8亿美元,净增5亿美元,同比增长87.4%。通过国际工程承包带动的成套设备出口正为四川打开越来越多的境外市场。“由于提前做好了风险分析和跟踪项目服务,目前已签项目合同履约情况良好。”
出口之危激发转型之机
转型一直是我省外贸领域讨论的重要议题,包括出口产品从低价优势转为高科技含量、自主创新型产品等。在出口遇到危机的同时,巨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为企業加快转型注入了动力。
事实上,我省外贸结构调整已经有了一定成效。“我们从2005年就开始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在结构方面实现了几个优化。”刘欣告诉记者。
近几年来,省商务厅坚持既抓面上企业队伍的数量扩张,又抓骨干企业的做大做强,通过分类指导、加强服务、政策扶持等手段,强力推进内贸、外贸、外资、外经企业队伍建设,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举外贸的例子来说,2008年全省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2836家,比2002年净增加1700多家。2002年全省外贸出口是长虹一家独大,占了全省出口总额的1/4强。到2008年,长虹的出口占比下降到了1%,而全省出口上1亿美元的企业数比2002年净增12家,全省出口总额在2002年基础上翻了两番多。另外,成都市这几年外贸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长,其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培育与引进出口企业工作抓得实、力度大、效果好。
同时,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比重明显提高带动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箱包、家具、鞋类、纺织服装、钢材、铁合金、化工产品、农产品等传统特色产品出口稳定增长。
另外,传统市场得到巩固,新兴市场不断拓宽,带动市场进一步优化。“四川造”产品销往印度、东盟、中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增长在4成以上,对金融危机中心的美国出口也有16.6%的增幅。东向:对近年一直增速缓慢的日本、韩国市场出口分别增长三成,对欧盟出口增长29.8%:西向:对中亚、俄罗斯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51.9%和74%:南向:对东盟市场出口增幅达127.5%,其中对香港、印度、台湾等市场出口增幅在四成以上。
这些积极变化使外贸总体趋势向好,外贸对经济的贡献实现了三个提高:一是外贸依存度进一步提高。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20.4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131.1亿美元,全省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别达到12%和7.5%左右,较上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出口对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据专家测算,出口1亿美元,涉及就业人口5万人,2008年我省出口131亿美元涉及就业超过650万人。三是进口对缓解省内市场供求和促进扩大再生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2008年进口89.3亿美元,增长54.7%,高于全国平均增幅36.2个百分点,特别是生产、生活必需的重要大宗商品和资源性产品进口大幅增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
外贸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
上半年全省外贸虽然继续保持增长,但我省外贸与全国一样,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具体表现有:多数市(州)出口下降——1—6月,全省仅4市(州)同比增长,攀枝花、广元、雅安、阿坝降幅在60%以上:面上企业出口增长乏力——1-5月;在1860家有出口实绩企业中,1300余家企业出口下降:部分特色产品出口下降或增幅回落;外贸增幅呈逐月回落态势——出口增幅由前3个月20%以上,回落到1-6月的12.1%。
从国际来看,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尚未见底,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时期,IMF预计全球经济今年将收缩1.3%,WTO预计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这将是二战以来最大的降幅。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容低估,首当其冲的是外贸和外资,由于国际需求不足,外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外需急剧减少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因此国务院66次常务会明确提出保市场、保份额的外贸目标任务。
从我省来看,全年考核目标144亿美元,月均需出口12亿美元。前6个月出口61.1亿美元,完成省政府考核目标的42.4%,低于时间进度7.6个百分点,月均仅出口10.2亿美元,有近11亿美元缺口。要完成全年出口考核目标,下半年月均出口要达到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增幅不高,但绝对额较大。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口规模仅能保持去年水平,全年保持外贸稳定增长难度大。
尽管下半年我省外贸出口仍然面临外需不足、订单不足的压力,省商务厅仍对出口保持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
“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外贸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存在。”刘欣分析了四川外贸持续发展的优势。
首先,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同全国一样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仍较明显,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世界经济调整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利用国外资源带来新机遇。“国际市场需求减弱,首先将影响高档产品的需求,在消费者收入预期不稳的情况下,需求弹性小、性价比有优势的产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变化不大,关键是如何去赢得市场份额。”
其次,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20%左右,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出口相关政策进行了回调,尽管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但出口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充分说明了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丰富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
另外,外贸出口与外需回暖紧密相联,从出口倚重的外需来看,全球经济呈现触底回升的迹象,世界范围内的采购经理指数、服务业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指标保持上升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月调高了对美国经济的预测值,国际经合组织自次贷危机以来首次上调了30个成员国的经济增长预期。
由一般贸易向加工贸易转变
“1-6月,在全国外贸出口平均负增长达21.8%的情况下,全国仅有两个省(区)实现正增长,其中,四川以排名第二的成绩位列其中。这表明四川外贸发展的位次在上升。”省商务厅副厅长刘欣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
前5个月,四川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1%,其中出口占全国的1.2%,分别较去年提高0.8和0.3个百分点。
“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我省抓产业结构调整、外贸出口结构继续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刘欣说。
我省出口增幅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1-2月首次排位全国第一,主要受益于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从出口产品构成看:1-5月,全省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48.5亿美元,同比增长19.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6.2个百分点。其中,机电、高新技术、加工贸易出口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省出口增长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推动引进型企业再出口。1-5月,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7.1亿美元,同比增长61.6%,比全省平均增幅高45.9个百分点,净增出口6.5亿美元。特别是英特尔订单转移至成都,帮助出口明显下滑的芯片行业出口快速增长,其中英特尔出口1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倍,净增出口7.3亿美元:菲尼克斯、飞博创出口均超过4000万美元。省商务厅透露,利用独特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可能是四川出口未来的增长支撑点。
“近年来,我省外贸出口加工贸易发挥作用十分明显。”刘欣分析说。以2008年为例,全省加工贸易出口31.3亿美元,增长70.9%,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23.9%,提高了3,6个百分点。这表明加工贸易型产品出现“猛涨”态势。
“走出去”企业贡献突出:1—5月,东方电力、四川石油管理局、省机械进出口公司等外经企业共出口10.8亿美元,净增5亿美元,同比增长87.4%。通过国际工程承包带动的成套设备出口正为四川打开越来越多的境外市场。“由于提前做好了风险分析和跟踪项目服务,目前已签项目合同履约情况良好。”
出口之危激发转型之机
转型一直是我省外贸领域讨论的重要议题,包括出口产品从低价优势转为高科技含量、自主创新型产品等。在出口遇到危机的同时,巨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为企業加快转型注入了动力。
事实上,我省外贸结构调整已经有了一定成效。“我们从2005年就开始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在结构方面实现了几个优化。”刘欣告诉记者。
近几年来,省商务厅坚持既抓面上企业队伍的数量扩张,又抓骨干企业的做大做强,通过分类指导、加强服务、政策扶持等手段,强力推进内贸、外贸、外资、外经企业队伍建设,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举外贸的例子来说,2008年全省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2836家,比2002年净增加1700多家。2002年全省外贸出口是长虹一家独大,占了全省出口总额的1/4强。到2008年,长虹的出口占比下降到了1%,而全省出口上1亿美元的企业数比2002年净增12家,全省出口总额在2002年基础上翻了两番多。另外,成都市这几年外贸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长,其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培育与引进出口企业工作抓得实、力度大、效果好。
同时,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比重明显提高带动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箱包、家具、鞋类、纺织服装、钢材、铁合金、化工产品、农产品等传统特色产品出口稳定增长。
另外,传统市场得到巩固,新兴市场不断拓宽,带动市场进一步优化。“四川造”产品销往印度、东盟、中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增长在4成以上,对金融危机中心的美国出口也有16.6%的增幅。东向:对近年一直增速缓慢的日本、韩国市场出口分别增长三成,对欧盟出口增长29.8%:西向:对中亚、俄罗斯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51.9%和74%:南向:对东盟市场出口增幅达127.5%,其中对香港、印度、台湾等市场出口增幅在四成以上。
这些积极变化使外贸总体趋势向好,外贸对经济的贡献实现了三个提高:一是外贸依存度进一步提高。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20.4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131.1亿美元,全省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别达到12%和7.5%左右,较上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出口对就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据专家测算,出口1亿美元,涉及就业人口5万人,2008年我省出口131亿美元涉及就业超过650万人。三是进口对缓解省内市场供求和促进扩大再生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2008年进口89.3亿美元,增长54.7%,高于全国平均增幅36.2个百分点,特别是生产、生活必需的重要大宗商品和资源性产品进口大幅增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
外贸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
上半年全省外贸虽然继续保持增长,但我省外贸与全国一样,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具体表现有:多数市(州)出口下降——1—6月,全省仅4市(州)同比增长,攀枝花、广元、雅安、阿坝降幅在60%以上:面上企业出口增长乏力——1-5月;在1860家有出口实绩企业中,1300余家企业出口下降:部分特色产品出口下降或增幅回落;外贸增幅呈逐月回落态势——出口增幅由前3个月20%以上,回落到1-6月的12.1%。
从国际来看,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尚未见底,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时期,IMF预计全球经济今年将收缩1.3%,WTO预计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这将是二战以来最大的降幅。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容低估,首当其冲的是外贸和外资,由于国际需求不足,外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外需急剧减少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因此国务院66次常务会明确提出保市场、保份额的外贸目标任务。
从我省来看,全年考核目标144亿美元,月均需出口12亿美元。前6个月出口61.1亿美元,完成省政府考核目标的42.4%,低于时间进度7.6个百分点,月均仅出口10.2亿美元,有近11亿美元缺口。要完成全年出口考核目标,下半年月均出口要达到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增幅不高,但绝对额较大。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口规模仅能保持去年水平,全年保持外贸稳定增长难度大。
尽管下半年我省外贸出口仍然面临外需不足、订单不足的压力,省商务厅仍对出口保持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
“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外贸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存在。”刘欣分析了四川外贸持续发展的优势。
首先,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同全国一样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仍较明显,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世界经济调整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利用国外资源带来新机遇。“国际市场需求减弱,首先将影响高档产品的需求,在消费者收入预期不稳的情况下,需求弹性小、性价比有优势的产品特别是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变化不大,关键是如何去赢得市场份额。”
其次,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20%左右,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出口相关政策进行了回调,尽管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但出口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充分说明了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丰富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
另外,外贸出口与外需回暖紧密相联,从出口倚重的外需来看,全球经济呈现触底回升的迹象,世界范围内的采购经理指数、服务业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指标保持上升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月调高了对美国经济的预测值,国际经合组织自次贷危机以来首次上调了30个成员国的经济增长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