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角色转换的前提
何谓“角色”?《现代汉语词典》释之为:①戏剧或电影、电视中扮演的人物;②比喻生活中某一类型的人物。据此,“教师角色”可以理解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人物。毋容置疑,这一理解突出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学中的教师“主体地位”。这样一来,岂不违背了教学法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普遍存在,结果弄得教师疲教,学生怠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往往是先由教师写一个作文题目或者抄一段作文材料,然后念一篇范文,再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炒作一篇习作。结果,不少学生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也不能及时完成作文任务,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根本无甚质量可谈。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的作文教学怎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其实,作文教学是一个块状教学体系,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紧相关联。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好这一“反应块作文”教学体系呢?其可靠保证是:转换作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二、教师角色转换的方式
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在课堂教学上进行的,向每一节语文课要效益;它又是在课外进行的,在课外得到补充和完善。
首先,要从课堂入手,即建立起“课堂作文板块”。
它分为“模仿写作板块”和“思辩鉴赏板块”两种:①“模仿写作板块”:众所周知,能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经典文章,无论在艺术特色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有其可取之处。本着“教师角色转换”的原则,在学每篇新课文前,教师都必须有特定目的地要求学生写一篇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文章,然后在正式教学相关课文时要求学生朗诵自己写的习作,再请一位朗诵能力强的学生朗诵课文,两相比较,寻找差距,导入阅读教学。学完新课文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仿写,这就是“模仿写作板块”。②“思辩鉴赏板块”: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是学生主见能力的大展示,并且直接作用于高考。具体做法是:对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所念的习作进行积极思辩和鉴赏,要能对文章的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进行尽可能的阐释,要求针对性强,不能泛泛而谈。最好能使用文学鉴赏中的专用术语,让“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在作文课堂中得到体现。
其次,应从课外努力,即建立起“课外作文板块”。
它分为“专题板块”和“综合板块”两类:①“专题板块”一般有“写人块”“记事块”“写景块”和“议论块”等,侧重于打基础。②“综合板块”的要求更高,即要求学生进行课外文学练笔。因此,“课外作文板块”是针对学生实际写作素质分层进行作文训练的,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课外作文板块”的效果检测同样也要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第三,“课堂作文板块”和“课外作文板块”的合成。
可以说,无论哪一个板块,都是在课堂里进行的;也可以说,它们都是在课外完成的,但归根结底要靠课堂来体现。也就是说,每一节语文课都可以进行作文训练,时间一般要控制在十分钟之内:朗诵内容既可以是学生习作,也可以是课文;思辩鉴赏实际上是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分别约占五分钟。尤其是思辩鉴赏,它必须贯串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思辩鉴赏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当天所朗诵的课文或学生习作,优点和缺点任由评说。
第四,结集出版“优秀习作集”和“思辩鉴赏优秀评论集”。
学期結束前半个月就得把这个工作做好,这是学生心血汗水的结晶,是“学生角色”的最好成果。只要学生和语文教师都有一种成就感,那么语文教学就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角色转换后,学生唱起了主角,而教师担负着更重要的工作。教师必须认真审听学生的发言,适时适地加以点拨,要做到一针见血,对症下药,以便于能够水到渠成地完成作文教学目标。
何谓“角色”?《现代汉语词典》释之为:①戏剧或电影、电视中扮演的人物;②比喻生活中某一类型的人物。据此,“教师角色”可以理解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人物。毋容置疑,这一理解突出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学中的教师“主体地位”。这样一来,岂不违背了教学法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普遍存在,结果弄得教师疲教,学生怠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往往是先由教师写一个作文题目或者抄一段作文材料,然后念一篇范文,再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炒作一篇习作。结果,不少学生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也不能及时完成作文任务,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根本无甚质量可谈。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的作文教学怎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其实,作文教学是一个块状教学体系,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紧相关联。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好这一“反应块作文”教学体系呢?其可靠保证是:转换作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二、教师角色转换的方式
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在课堂教学上进行的,向每一节语文课要效益;它又是在课外进行的,在课外得到补充和完善。
首先,要从课堂入手,即建立起“课堂作文板块”。
它分为“模仿写作板块”和“思辩鉴赏板块”两种:①“模仿写作板块”:众所周知,能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经典文章,无论在艺术特色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有其可取之处。本着“教师角色转换”的原则,在学每篇新课文前,教师都必须有特定目的地要求学生写一篇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文章,然后在正式教学相关课文时要求学生朗诵自己写的习作,再请一位朗诵能力强的学生朗诵课文,两相比较,寻找差距,导入阅读教学。学完新课文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仿写,这就是“模仿写作板块”。②“思辩鉴赏板块”: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是学生主见能力的大展示,并且直接作用于高考。具体做法是:对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所念的习作进行积极思辩和鉴赏,要能对文章的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进行尽可能的阐释,要求针对性强,不能泛泛而谈。最好能使用文学鉴赏中的专用术语,让“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在作文课堂中得到体现。
其次,应从课外努力,即建立起“课外作文板块”。
它分为“专题板块”和“综合板块”两类:①“专题板块”一般有“写人块”“记事块”“写景块”和“议论块”等,侧重于打基础。②“综合板块”的要求更高,即要求学生进行课外文学练笔。因此,“课外作文板块”是针对学生实际写作素质分层进行作文训练的,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课外作文板块”的效果检测同样也要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第三,“课堂作文板块”和“课外作文板块”的合成。
可以说,无论哪一个板块,都是在课堂里进行的;也可以说,它们都是在课外完成的,但归根结底要靠课堂来体现。也就是说,每一节语文课都可以进行作文训练,时间一般要控制在十分钟之内:朗诵内容既可以是学生习作,也可以是课文;思辩鉴赏实际上是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分别约占五分钟。尤其是思辩鉴赏,它必须贯串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思辩鉴赏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当天所朗诵的课文或学生习作,优点和缺点任由评说。
第四,结集出版“优秀习作集”和“思辩鉴赏优秀评论集”。
学期結束前半个月就得把这个工作做好,这是学生心血汗水的结晶,是“学生角色”的最好成果。只要学生和语文教师都有一种成就感,那么语文教学就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角色转换后,学生唱起了主角,而教师担负着更重要的工作。教师必须认真审听学生的发言,适时适地加以点拨,要做到一针见血,对症下药,以便于能够水到渠成地完成作文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