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索尼液晶电视的发展看平板电视格局
2008年,注定是平板电视大热的一年。在电视产业的升级换代与高清奥运会数字电视转播的双重诱惑下,平板电视将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就目前的市场现状分析来看,液晶电视无可争议地成为平板电视的主流,牢牢占据85%以上的市场分额。
从消费者针对液晶电视的选购来看,其购买更趋于理性,并不满足于简单的CRT至LCD升级换代。更适合未来应用的大屏幕、全高清将成为2008年的新热点。46英寸以上的平板电视将在2008年取代37~42英寸,成为市场的主流消费产品。
当然,在技术的进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平板电视也不能违背整个电器市场降价的大原则。很多持币观望的朋友还在等着奥运前夕,平板电视的最后一次大降价来砸到自己。似乎明年的五一黄金周才是平板电视的最佳购买时机。不过,从实际的情况看来,明年的这块大蛋糕,似乎不会砸到你。
面板决定市场格局
高清(HD)电视是全球数字电视市场最热门的一个话题,随着国家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推进和奥运会的临近,中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步伐开始显著提速,专家认为,数字电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业界普遍预计其规模超万亿元。纵观历届奥运的经验,众多产业飞速前进的捷径是在可以产生发展动力的世界上最重要的体育赛事上获得。“平板电视的动感、活力、色彩和激情与世界杯在HD最好的色彩氛围中提速共舞,从而使其成为启动HDTV好的平台”。
作为平板电视的核心——液晶面板的产能将直接决定未来平板电视的价格走势。调查资料显示,就2007年的情况来看,液晶电视上游面板基本处于一个供需平衡状态。主要的面板供应商有LG·飞利浦的7.5代线面板厂、中国台湾各大5~6代线面板厂、索尼·三星的7、8代线S-LCD面板厂以及夏普的面板工厂。其中,索尼·三星的S-LCD面板厂以及夏普的面板工厂主要用于满足自有品牌的产品生产;LG·飞利浦的7.5代线有少量面板出货,用于满足其他厂商的高端型号生产;而中国台湾各大面板厂则面向所有厂商供货。
就全球液晶发展的情况来看,除开S-LCD面板厂的8代线投产外,2008年将不再有新的面板厂投产。并且随着市场对液晶电视面板尺寸增大的需要,台湾地区的液晶面板供应甚至会出现下降的趋势。需求的增加和产能的不足,将直接导致国内厂商成本的增加。由于没有上游核心技术的支持,国产商场擅长的价格战在2008年几乎无法展开。而此时索尼公司则能凭借其第7代和第8代两种生产线的优势推动大屏幕液晶电视的发展,2008年其销售长红几乎已成定局,所需的只是时间来验证。
厚势薄发,新王者出位
根据美国著名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13日发表报告说,以出货额统计索尼(Sony)2006年在全球液晶电视市场所占份额第一次居首位。由于其高端产品热销,2006年索尼液晶电视出货额占全球的份额达到16%。韩国三星电子和日本夏普的份额位居其后,分别为15%和11.5%。而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这个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即便是在销售淡季的第一季度里,索尼仍然占有12.6%的市场份额,仅此于三星排在第二的位置上;而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奋起直追,使其总出货量重新跃居榜首,实力之之强大可见一斑。
在2008年索尼将会更进一步占领市场,其主要原因是8月28日S-LCD的第8代液晶面板工厂的投产。利用2200mm×2500mm的玻璃底板可以切割出8块46英寸面板或6块52英寸面板,与第7代液晶面板工厂(玻璃底板尺寸为1870mm×2200mm)的3块52英寸或6块46英寸相比更有效率。新的8代线投产,将会使得索尼在大屏幕全高清级产品的产能大大增强。在新一轮液晶电视新品发布会上,索尼共发布76大系列(X系列、W系列、F系列、D系列、V系列、M系列)16款BRAVIA高清液晶电视,并随后又推出了非常具有性价比竞争力的F系列全高清电视。BRAVIA X、W和F系列主打高清阵营,分别针对不同的消费层次;BRAVIA D系列和V系列则面向中端市场,专注动态影音;BRAVIA M系列则专为现代都市温馨居家所定制。本次发布的索尼全系列液晶电视,其最大亮点就是被应用于不同型号液晶电视机的10-bit液晶面板驱动技术、Motion Flow 100Hz高速度液晶面板驱动技术以及支持X.V.Colour色域标准等新特性。不同系列的产品亮点构筑了索尼BRAVIA 2007产品强大阵容。此外,索尼液晶电视与索尼其他数码影音产品的整合出击,简单易用的后期应用解决方案,更将促进索尼全线产品的销售。
自2005年索尼推出液晶电视新品牌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索尼不断推出了以高清和色彩技术为亮点的众多新产品,并迅速成为了大屏幕液晶电视领域的领导者。此次索尼在已经连续推出5个系列机型之后,又在节前不失时机地把高性价比高清1080型号F系列推向市场,从一个侧面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在电视行业有着深厚技术积淀并不断创新的索尼,对高清时代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的敏锐洞悉和对于潜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创造。
2008年,注定是平板电视大热的一年。在电视产业的升级换代与高清奥运会数字电视转播的双重诱惑下,平板电视将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就目前的市场现状分析来看,液晶电视无可争议地成为平板电视的主流,牢牢占据85%以上的市场分额。
从消费者针对液晶电视的选购来看,其购买更趋于理性,并不满足于简单的CRT至LCD升级换代。更适合未来应用的大屏幕、全高清将成为2008年的新热点。46英寸以上的平板电视将在2008年取代37~42英寸,成为市场的主流消费产品。
当然,在技术的进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平板电视也不能违背整个电器市场降价的大原则。很多持币观望的朋友还在等着奥运前夕,平板电视的最后一次大降价来砸到自己。似乎明年的五一黄金周才是平板电视的最佳购买时机。不过,从实际的情况看来,明年的这块大蛋糕,似乎不会砸到你。
面板决定市场格局
高清(HD)电视是全球数字电视市场最热门的一个话题,随着国家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推进和奥运会的临近,中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步伐开始显著提速,专家认为,数字电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业界普遍预计其规模超万亿元。纵观历届奥运的经验,众多产业飞速前进的捷径是在可以产生发展动力的世界上最重要的体育赛事上获得。“平板电视的动感、活力、色彩和激情与世界杯在HD最好的色彩氛围中提速共舞,从而使其成为启动HDTV好的平台”。
作为平板电视的核心——液晶面板的产能将直接决定未来平板电视的价格走势。调查资料显示,就2007年的情况来看,液晶电视上游面板基本处于一个供需平衡状态。主要的面板供应商有LG·飞利浦的7.5代线面板厂、中国台湾各大5~6代线面板厂、索尼·三星的7、8代线S-LCD面板厂以及夏普的面板工厂。其中,索尼·三星的S-LCD面板厂以及夏普的面板工厂主要用于满足自有品牌的产品生产;LG·飞利浦的7.5代线有少量面板出货,用于满足其他厂商的高端型号生产;而中国台湾各大面板厂则面向所有厂商供货。
就全球液晶发展的情况来看,除开S-LCD面板厂的8代线投产外,2008年将不再有新的面板厂投产。并且随着市场对液晶电视面板尺寸增大的需要,台湾地区的液晶面板供应甚至会出现下降的趋势。需求的增加和产能的不足,将直接导致国内厂商成本的增加。由于没有上游核心技术的支持,国产商场擅长的价格战在2008年几乎无法展开。而此时索尼公司则能凭借其第7代和第8代两种生产线的优势推动大屏幕液晶电视的发展,2008年其销售长红几乎已成定局,所需的只是时间来验证。
厚势薄发,新王者出位
根据美国著名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13日发表报告说,以出货额统计索尼(Sony)2006年在全球液晶电视市场所占份额第一次居首位。由于其高端产品热销,2006年索尼液晶电视出货额占全球的份额达到16%。韩国三星电子和日本夏普的份额位居其后,分别为15%和11.5%。而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这个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即便是在销售淡季的第一季度里,索尼仍然占有12.6%的市场份额,仅此于三星排在第二的位置上;而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奋起直追,使其总出货量重新跃居榜首,实力之之强大可见一斑。
在2008年索尼将会更进一步占领市场,其主要原因是8月28日S-LCD的第8代液晶面板工厂的投产。利用2200mm×2500mm的玻璃底板可以切割出8块46英寸面板或6块52英寸面板,与第7代液晶面板工厂(玻璃底板尺寸为1870mm×2200mm)的3块52英寸或6块46英寸相比更有效率。新的8代线投产,将会使得索尼在大屏幕全高清级产品的产能大大增强。在新一轮液晶电视新品发布会上,索尼共发布76大系列(X系列、W系列、F系列、D系列、V系列、M系列)16款BRAVIA高清液晶电视,并随后又推出了非常具有性价比竞争力的F系列全高清电视。BRAVIA X、W和F系列主打高清阵营,分别针对不同的消费层次;BRAVIA D系列和V系列则面向中端市场,专注动态影音;BRAVIA M系列则专为现代都市温馨居家所定制。本次发布的索尼全系列液晶电视,其最大亮点就是被应用于不同型号液晶电视机的10-bit液晶面板驱动技术、Motion Flow 100Hz高速度液晶面板驱动技术以及支持X.V.Colour色域标准等新特性。不同系列的产品亮点构筑了索尼BRAVIA 2007产品强大阵容。此外,索尼液晶电视与索尼其他数码影音产品的整合出击,简单易用的后期应用解决方案,更将促进索尼全线产品的销售。
自2005年索尼推出液晶电视新品牌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索尼不断推出了以高清和色彩技术为亮点的众多新产品,并迅速成为了大屏幕液晶电视领域的领导者。此次索尼在已经连续推出5个系列机型之后,又在节前不失时机地把高性价比高清1080型号F系列推向市场,从一个侧面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在电视行业有着深厚技术积淀并不断创新的索尼,对高清时代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的敏锐洞悉和对于潜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