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校“三生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三生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生命个体,教学中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关心社会和自然。随着三生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也成为我们广大教师积极探讨的课题。“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肖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想要开展成功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明确开展合作学习的条件,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要有足够复杂的任务
可想而知,若某个学习任务非常简单,一个人单独思考,独自承担足可以完成,就完全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也引发不了学生合作的兴趣。但是,若面对一个人无法解决的学习任务,便会为合作学习提供契机。比如数学学习中,要学生统计某时间经过某路口各种车辆的数目,一个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项工作,但若组织合作学习,一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目,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据心理学研究,学生对于那些有一定难度,而自己通过一定的努力又能解决的问题会更感兴趣,因为他们想获得同伴对自己的认同。因此,教师必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这些教学情境可以是在教学的内容中占比较重要地位的,而且单靠学生个人智慧或能力去完成具有一定困难的;或者是学生有迫切的愿望需要与别人进行研讨、交流或获得别人的帮忙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也才能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在我们的“三生课堂”教学中,如果动不动就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这完全是一种无的放矢的做法,只能是流于形式。
二、要有良好的学习小组
良好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小组,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分好组,现在常采用的如二人合作学习、小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大组合作学习等。据某些专家研究,“最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2~4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的学生按学习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②培养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如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小组组建后,如果经常进行学习上的合作,便会产生固定的组员之间的关系,像谁应该是小组内的组长,谁可以成为小组内的活跃人物,谁在小组内会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帮助等,都在不断地合作学习中慢慢形成,并且不断巩固与发展。③要培养组内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组内异质”意味着同学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难免会存在分歧,学生应能包容别人的内心世界,学会聆听别人的谈话,了解别人的感受,为了一致的目标,彼此会用包容的心态来接纳对方提出的想法,有效地解决一些矛盾。
三、要有得力的组织者
“三生课堂”所提倡的互动教学模式的理念,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从这一点上说,教师要组织一堂成功的“三生”合作学习课,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1.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心理学表明: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如果对某一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便会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可通过扑克牌魔术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手里拿几张扑克牌,如梅花A、3、5、6、7、9,按梅花多数向上的方式摆放后让学生洗牌,然后让一学生从中随意抽出一张,教师倒放后放回,再洗牌,教师可以找出学生抽取的一张(此时,学生急于知道其中的奥秘),教师再重复变魔术的过程(让学生看清倒放扑克牌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分组变扑克牌魔术,其中几组学生的扑克牌能变魔术,几组学生的扑克牌不能变魔术(如红桃2、4、8、10、J、Q、K)。你知道为什么吗?请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此课例运用魔术这一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
2.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适时的指导与帮助
合作学习最大的误区就是教师布置合作任务后,缺乏适时的指导,以致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游离主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思维的个体,这一方面是他的长处,另一方面也是他的弱点。教师若缺乏适时的指导,学生的学习便会如“平原之马,四处驰骋 ”,也会完不成应有的教学任务。能否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适时的指导与帮助,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只能是“恰到好处”,否则“过犹不及”,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与探索能力的发展。我曾经见识过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动物《蜗牛》,教师在引入新课后提问学生:“你们想了解蜗牛的哪些知识?看哪个小组的问题提得最多、最好。”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汇总,保留了最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先独立观察与探索,再分组探讨,在这期间教师一直不断给予疏导、点拨,使学生的观察更具有目的性。
3.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与激情
探究学习、创造学习、合作学习之所以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原因之一是它们为孩子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大多处于自我意识相当强烈的年龄阶段,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获得别人的赞许。美国著名教育家F·戴维在《课堂管理技巧》中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渴望在全班同学面前赢得地位与特权的需求与日俱增。”教师应因势利导,尽可能地满足孩子这一心理需求,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少些挫折。学生若经常受挫,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学习也会索然无味。另外,合作学习讲究的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对学生的鼓励既要能鼓动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又要能激励小组的学习热情。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采用了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最佳创新奖等,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在课后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长此以往,表现优秀的同学兴高采烈,平时也更乐于学习,其他同学也形成了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的风气,他们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己,也完善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形成了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Mm6网上论坛曾有此一问:“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思考良久,我用了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的宗旨来回答:“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若能达此目标,我们将为我校开展的“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和发展贡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美)F·戴维.课堂管理技巧[M].李 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
一、要有足够复杂的任务
可想而知,若某个学习任务非常简单,一个人单独思考,独自承担足可以完成,就完全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也引发不了学生合作的兴趣。但是,若面对一个人无法解决的学习任务,便会为合作学习提供契机。比如数学学习中,要学生统计某时间经过某路口各种车辆的数目,一个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项工作,但若组织合作学习,一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目,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据心理学研究,学生对于那些有一定难度,而自己通过一定的努力又能解决的问题会更感兴趣,因为他们想获得同伴对自己的认同。因此,教师必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的内在动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这些教学情境可以是在教学的内容中占比较重要地位的,而且单靠学生个人智慧或能力去完成具有一定困难的;或者是学生有迫切的愿望需要与别人进行研讨、交流或获得别人的帮忙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也才能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在我们的“三生课堂”教学中,如果动不动就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这完全是一种无的放矢的做法,只能是流于形式。
二、要有良好的学习小组
良好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成功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小组,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分好组,现在常采用的如二人合作学习、小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大组合作学习等。据某些专家研究,“最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2~4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的学生按学习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②培养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如培养积极参与的习惯。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小组组建后,如果经常进行学习上的合作,便会产生固定的组员之间的关系,像谁应该是小组内的组长,谁可以成为小组内的活跃人物,谁在小组内会得到及时而正确的帮助等,都在不断地合作学习中慢慢形成,并且不断巩固与发展。③要培养组内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组内异质”意味着同学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难免会存在分歧,学生应能包容别人的内心世界,学会聆听别人的谈话,了解别人的感受,为了一致的目标,彼此会用包容的心态来接纳对方提出的想法,有效地解决一些矛盾。
三、要有得力的组织者
“三生课堂”所提倡的互动教学模式的理念,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从这一点上说,教师要组织一堂成功的“三生”合作学习课,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1.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心理学表明: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如果对某一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便会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可通过扑克牌魔术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手里拿几张扑克牌,如梅花A、3、5、6、7、9,按梅花多数向上的方式摆放后让学生洗牌,然后让一学生从中随意抽出一张,教师倒放后放回,再洗牌,教师可以找出学生抽取的一张(此时,学生急于知道其中的奥秘),教师再重复变魔术的过程(让学生看清倒放扑克牌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分组变扑克牌魔术,其中几组学生的扑克牌能变魔术,几组学生的扑克牌不能变魔术(如红桃2、4、8、10、J、Q、K)。你知道为什么吗?请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此课例运用魔术这一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
2.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适时的指导与帮助
合作学习最大的误区就是教师布置合作任务后,缺乏适时的指导,以致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游离主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思维的个体,这一方面是他的长处,另一方面也是他的弱点。教师若缺乏适时的指导,学生的学习便会如“平原之马,四处驰骋 ”,也会完不成应有的教学任务。能否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适时的指导与帮助,这也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只能是“恰到好处”,否则“过犹不及”,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与探索能力的发展。我曾经见识过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动物《蜗牛》,教师在引入新课后提问学生:“你们想了解蜗牛的哪些知识?看哪个小组的问题提得最多、最好。”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汇总,保留了最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先独立观察与探索,再分组探讨,在这期间教师一直不断给予疏导、点拨,使学生的观察更具有目的性。
3.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与激情
探究学习、创造学习、合作学习之所以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原因之一是它们为孩子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大多处于自我意识相当强烈的年龄阶段,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获得别人的赞许。美国著名教育家F·戴维在《课堂管理技巧》中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渴望在全班同学面前赢得地位与特权的需求与日俱增。”教师应因势利导,尽可能地满足孩子这一心理需求,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少些挫折。学生若经常受挫,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学习也会索然无味。另外,合作学习讲究的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对学生的鼓励既要能鼓动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又要能激励小组的学习热情。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采用了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最佳创新奖等,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在课后把小组合作中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长此以往,表现优秀的同学兴高采烈,平时也更乐于学习,其他同学也形成了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的风气,他们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己,也完善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形成了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Mm6网上论坛曾有此一问:“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思考良久,我用了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的宗旨来回答:“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若能达此目标,我们将为我校开展的“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和发展贡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美)F·戴维.课堂管理技巧[M].李 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