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课程是以音乐为桥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近些年来,学校一直强调发展美学教育,而音乐欣赏课程是学校实现美学教育的重要媒介。音乐欣赏课程就是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和表现音乐等活动感受音乐的美,达到灵魂的共鸣。通过音乐欣赏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与艺术素养,还可以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带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 传统音乐 教学策略 创新研究
新的课程改革更加强调要“以美育人”,并指出应将音乐审美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此种教育背景的推动下,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本文将通过以下几方面对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体系的创新进行深入研究。
一、音乐欣赏概述
音乐欣赏即音乐鉴赏,指的是对音乐的鉴别和欣赏,也指仔细认真地品味音乐作品。近些年来,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音乐作品的种类变得更加丰富,为人们的业余生活带来了听觉盛宴。
音乐欣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感官的欣赏,这一阶段仅仅表现为听觉享受,不需要任何思考,任凭音乐将我们带到入氛围中或者是情景下,任凭我们的思维和感受天马行空。(2)情感欣赏,也被称之为表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有了情绪上的表达。通过音乐流露的情感带动我们的情绪。(3)理智欣赏,即分析音乐的背景,了解音乐的结构形式与创作背景,全面理解音乐,获得良好的艺术享受。
二、音乐欣赏模式创新策略
欣赏音乐的关键环节在于听,中小学音乐教育也要以听为主。但是迫于考试的压力,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习惯用教材以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描述音乐、解释音乐。这样,学生只能凭想象理解、记忆音乐。传统音乐欣赏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例如只听型,即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资料,让学生一味地去听,不发表任何见解,忽略了学生在音乐上的主动性,不符合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原则。学院型,即教师照搬大学时期学习的知识点给中小学生,因学生的年纪小,认知程度还不够,使其很难掌握知识点。不足型,即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不够,使其不能很好地引导中小学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总之,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效果,因此要对其进行不断创新。
(一)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创新
上文分析到,音乐欣赏存在着很多不足,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在音乐欣赏领域探索新策略。[1]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不仅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同时还具有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和兴趣。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出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音乐教学新体系。
(1)设计情景模拟。音乐欣赏不仅讲究听的过程,还是将听觉、视觉、触觉有效结合的一项实践活动。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效地感知音乐的美好,打破只能听的单一教学模式。(2)提出问题,深入探究。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课堂上要设计相关问题,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思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3)情感体验,实践创造。音乐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情感的体验。通过切身体验获得的感染力,使学生融入音乐、感知音乐,获得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实现教学的目的。总而言之,音乐欣赏教育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让学生深入其中领略到音乐的真正含义。
(二)音乐欣赏思维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着重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新技能。具体方法包括:(1)大胆尝试,激发兴趣,启发想象力。[2]即用有限的知识,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只有有趣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想象力,从而更准确地感受音乐的真谛。[3](2)探索多元化,坚持创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竭力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热爱音乐,积极主动地掌握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从心底热爱音乐,才能达到持之以恒地学习音乐的目的。
三、结语
教育体制改革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一项重要问题,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开展中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绝不能纸上谈兵,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审美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娟娟.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16).
[2]何巧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及探索[J].北方音乐,2019(18).
[3]田甜.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9(17).
(作者简介:张婷婷,女,硕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音乐欣赏 传统音乐 教学策略 创新研究
新的课程改革更加强调要“以美育人”,并指出应将音乐审美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此种教育背景的推动下,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本文将通过以下几方面对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体系的创新进行深入研究。
一、音乐欣赏概述
音乐欣赏即音乐鉴赏,指的是对音乐的鉴别和欣赏,也指仔细认真地品味音乐作品。近些年来,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音乐作品的种类变得更加丰富,为人们的业余生活带来了听觉盛宴。
音乐欣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感官的欣赏,这一阶段仅仅表现为听觉享受,不需要任何思考,任凭音乐将我们带到入氛围中或者是情景下,任凭我们的思维和感受天马行空。(2)情感欣赏,也被称之为表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有了情绪上的表达。通过音乐流露的情感带动我们的情绪。(3)理智欣赏,即分析音乐的背景,了解音乐的结构形式与创作背景,全面理解音乐,获得良好的艺术享受。
二、音乐欣赏模式创新策略
欣赏音乐的关键环节在于听,中小学音乐教育也要以听为主。但是迫于考试的压力,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习惯用教材以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描述音乐、解释音乐。这样,学生只能凭想象理解、记忆音乐。传统音乐欣赏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例如只听型,即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资料,让学生一味地去听,不发表任何见解,忽略了学生在音乐上的主动性,不符合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原则。学院型,即教师照搬大学时期学习的知识点给中小学生,因学生的年纪小,认知程度还不够,使其很难掌握知识点。不足型,即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不够,使其不能很好地引导中小学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总之,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效果,因此要对其进行不断创新。
(一)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创新
上文分析到,音乐欣赏存在着很多不足,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在音乐欣赏领域探索新策略。[1]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不仅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同时还具有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和兴趣。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出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音乐教学新体系。
(1)设计情景模拟。音乐欣赏不仅讲究听的过程,还是将听觉、视觉、触觉有效结合的一项实践活动。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效地感知音乐的美好,打破只能听的单一教学模式。(2)提出问题,深入探究。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课堂上要设计相关问题,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思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3)情感体验,实践创造。音乐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情感的体验。通过切身体验获得的感染力,使学生融入音乐、感知音乐,获得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实现教学的目的。总而言之,音乐欣赏教育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让学生深入其中领略到音乐的真正含义。
(二)音乐欣赏思维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着重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新技能。具体方法包括:(1)大胆尝试,激发兴趣,启发想象力。[2]即用有限的知识,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只有有趣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想象力,从而更准确地感受音乐的真谛。[3](2)探索多元化,坚持创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竭力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热爱音乐,积极主动地掌握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从心底热爱音乐,才能达到持之以恒地学习音乐的目的。
三、结语
教育体制改革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一项重要问题,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开展中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绝不能纸上谈兵,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审美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娟娟.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16).
[2]何巧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及探索[J].北方音乐,2019(18).
[3]田甜.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9(17).
(作者简介:张婷婷,女,硕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