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51-01
术后躁动是临床医生在全麻拔管期经常遇到的问题。术后躁动导致血氧降低,管道脱落,甚至引起术后出血或出现患者坠床事件,给病人带来极大风险,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耳鼻喉科手术尤其要求术后尽量镇静,以保证手术效果,减少出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在预防鼾症病人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后躁动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60例因鼾症行全麻腭咽成形手术病人,男性36例,女性24例。ASAⅠ-Ⅱ级,年龄22-63岁,体重80-100 kg,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D)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30例。有心电异常,困难插管及呼吸系统疾病者不在选择范围之内。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食水6小时。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和麻醉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2ug·kg-1,丙泊酚2mg·kg-1,维库溴胺0.2mg·kg-1。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麻醉,七氟醚吸入,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在术前水平的20%左右。间断给予维库溴胺,手术结束时停止丙泊酚泵注。术中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 术中通过调整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尽量使PETCO2维持在35-45mmHg。手术结束前30分钟,D组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稀释至50ml,静脉输注,15分钟注完。对照(S)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50ml。术毕拮抗肌松,待患者清醒,潮气量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在手术后如发生躁动,予芬太尼0.05mg。
1.3 观察指标:①于术前(T0),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5min(T4)时监测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②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③观察患者手术后躁动的发生程度; 躁动程度评估采用4级的评估方法:1级为平静,合作;2级为吸痰等刺激时肢体有躁动;3级为无刺激时也挣扎,但无需医务人员制动;4级为激烈挣扎,需多人按住。本研究中,判断躁动的发生标准是1-2级为无躁动,3-4级为发生术后躁动。记录芬太尼等镇静镇痛药使用情况。
1.3 统计方法:所有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构成及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S组MAP、HR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值(P<0.01)。D组同期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1。躁动发生率为对照组30%右美托咪啶组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右美托咪啶组4~5级躁动的2例患者给予芬太尼;对照组4~5级躁动的9例给予芬太尼。
3 讨论
抑制拔管期应激反应已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1],在拔管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可乐定、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等药物均能减轻血压、心率的过度变化,但这些药物没有镇痛作用,无法减轻疼痛,不能减轻术后躁动;而阿片类药物虽然减轻了术后疼痛,却潜在呼吸抑制和药物依赖发生;应用镇静类药物可能出现患者不能合作、舌后坠,过度镇静等问题,这些问题使这些药物用于拔管受到了限制。
鼾症病人多数身体肥胖,咽腔狭窄及术后咽腔水肿等易出现术后躁动。而加之年龄因素、术前、术中用药、术后吸痰和疼痛等多方面因素,更易出现术后躁动。术后躁动引起术后低氧血症,严重者导致患者窒息需重新插管。术后躁动还可导致术后出血,增加了术后风险。所以,在全麻腭咽成形手术要求术中麻醉充分,术后患者尽量镇静,减少术后出血。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手术过程MAp、SpO2和HR的变化(x±s)
注:与麻醉诱导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表2 术后躁动的人数和手术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
注:*P<0.05
右美托咪啶(DEX)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与丙泊酚和苯二氮卓类等传统镇静药不同,产生镇静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在脑皮质,镇静效果也不需要激活补氨基丁酸系统。右美托咪啶半衰期短,镇静水平易于调节。 它具有剂量依赖性,镇静作用的同时保持患者可以被唤醒,本研究中应用DEX,显著减少手术后躁动的发生。从而减少了手术后的芬太尼等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减少了手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了患者术后的安全。有研究认为[3],DEX能减缓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同时也能削弱气管导管的刺激,抑制应激时儿茶酚胺的释放。DEX对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减慢心率,应用初期血压略升高,随着时间延长,血压比基础值轻度下降。本研究中,患者的心率无严重的下降而且DEX减轻拔管时疼痛刺激引起的交感兴奋性,患者血压心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可使患者意识肌力恢复良好的状态下更好的耐受拔管,为患者尽早回到普通病房进入早期恢复做好准备。
本研究表明,与生理盐水组对比,围术期使用DEX可以减少芬太尼的用药量,且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患者意识恢复较早,对拔管时间也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 Cravero JP,Beach M,Thyr B,et al.The effect of small dose Fentanyl on the emergence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 patients after sevoflurane anesthesia without surgery[J]. Anesth Analg,2003,97(2):364-367
[2] MartinE, Ramsa G, et al.The role of the alpha-2-adrenoeeptor agonis dexmedetomidine in Postsurgieal sed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J]. Intensive Care Med,2003,18(1):29-41
术后躁动是临床医生在全麻拔管期经常遇到的问题。术后躁动导致血氧降低,管道脱落,甚至引起术后出血或出现患者坠床事件,给病人带来极大风险,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耳鼻喉科手术尤其要求术后尽量镇静,以保证手术效果,减少出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右美托咪啶(DEX)在预防鼾症病人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后躁动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60例因鼾症行全麻腭咽成形手术病人,男性36例,女性24例。ASAⅠ-Ⅱ级,年龄22-63岁,体重80-100 kg,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D)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30例。有心电异常,困难插管及呼吸系统疾病者不在选择范围之内。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食水6小时。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和麻醉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2ug·kg-1,丙泊酚2mg·kg-1,维库溴胺0.2mg·kg-1。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麻醉,七氟醚吸入,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在术前水平的20%左右。间断给予维库溴胺,手术结束时停止丙泊酚泵注。术中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 术中通过调整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尽量使PETCO2维持在35-45mmHg。手术结束前30分钟,D组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稀释至50ml,静脉输注,15分钟注完。对照(S)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50ml。术毕拮抗肌松,待患者清醒,潮气量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在手术后如发生躁动,予芬太尼0.05mg。
1.3 观察指标:①于术前(T0),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5min(T4)时监测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②记录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③观察患者手术后躁动的发生程度; 躁动程度评估采用4级的评估方法:1级为平静,合作;2级为吸痰等刺激时肢体有躁动;3级为无刺激时也挣扎,但无需医务人员制动;4级为激烈挣扎,需多人按住。本研究中,判断躁动的发生标准是1-2级为无躁动,3-4级为发生术后躁动。记录芬太尼等镇静镇痛药使用情况。
1.3 统计方法:所有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构成及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S组MAP、HR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值(P<0.01)。D组同期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1。躁动发生率为对照组30%右美托咪啶组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右美托咪啶组4~5级躁动的2例患者给予芬太尼;对照组4~5级躁动的9例给予芬太尼。
3 讨论
抑制拔管期应激反应已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1],在拔管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可乐定、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等药物均能减轻血压、心率的过度变化,但这些药物没有镇痛作用,无法减轻疼痛,不能减轻术后躁动;而阿片类药物虽然减轻了术后疼痛,却潜在呼吸抑制和药物依赖发生;应用镇静类药物可能出现患者不能合作、舌后坠,过度镇静等问题,这些问题使这些药物用于拔管受到了限制。
鼾症病人多数身体肥胖,咽腔狭窄及术后咽腔水肿等易出现术后躁动。而加之年龄因素、术前、术中用药、术后吸痰和疼痛等多方面因素,更易出现术后躁动。术后躁动引起术后低氧血症,严重者导致患者窒息需重新插管。术后躁动还可导致术后出血,增加了术后风险。所以,在全麻腭咽成形手术要求术中麻醉充分,术后患者尽量镇静,减少术后出血。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手术过程MAp、SpO2和HR的变化(x±s)
注:与麻醉诱导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表2 术后躁动的人数和手术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
注:*P<0.05
右美托咪啶(DEX)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与丙泊酚和苯二氮卓类等传统镇静药不同,产生镇静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在脑皮质,镇静效果也不需要激活补氨基丁酸系统。右美托咪啶半衰期短,镇静水平易于调节。 它具有剂量依赖性,镇静作用的同时保持患者可以被唤醒,本研究中应用DEX,显著减少手术后躁动的发生。从而减少了手术后的芬太尼等镇静镇痛药物的应用。减少了手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了患者术后的安全。有研究认为[3],DEX能减缓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同时也能削弱气管导管的刺激,抑制应激时儿茶酚胺的释放。DEX对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减慢心率,应用初期血压略升高,随着时间延长,血压比基础值轻度下降。本研究中,患者的心率无严重的下降而且DEX减轻拔管时疼痛刺激引起的交感兴奋性,患者血压心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可使患者意识肌力恢复良好的状态下更好的耐受拔管,为患者尽早回到普通病房进入早期恢复做好准备。
本研究表明,与生理盐水组对比,围术期使用DEX可以减少芬太尼的用药量,且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患者意识恢复较早,对拔管时间也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 Cravero JP,Beach M,Thyr B,et al.The effect of small dose Fentanyl on the emergence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 patients after sevoflurane anesthesia without surgery[J]. Anesth Analg,2003,97(2):364-367
[2] MartinE, Ramsa G, et al.The role of the alpha-2-adrenoeeptor agonis dexmedetomidine in Postsurgieal sed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J]. Intensive Care Med,2003,18(1):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