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学习,才会学到知识。初中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需要更新观念、方法,努力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要通过实践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
关键词: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的内容,而是要努力创设适宜学生活动的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教学中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包括:
(1)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我的主要做法是做题前先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是什么,让你干什么,并强调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在学习“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时,我先出示问题: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的边、角、对角线各具有什么性质?具备什么条件的菱形是正方形?怎样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阅读完毕,通过提问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然后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的内容。在读题的过程中我及时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问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学生对图形、实验的观察比较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观察,有时我采取一边让学生观察、一边提问、一边引导的方法对变化的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有时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3)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讨论、组间交流的习惯。我在教学中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情境,以便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在九年级的教学中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经常遇到,如在学习“圆周角定理”、时,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是分三种情况讨论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中也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小结的形式,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结的习惯。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我在教学中通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结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学生去归纳、小结,学生养成了学生小结的习惯,学生的记忆效果也明显增强,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设置障碍,提出质疑,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在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的关键处,通过精心设计启发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我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力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我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谁能有办法测量我们校内旗杆的高度呢?前提条件是不能放倒旗杆,也不可能爬上旗杆。同学们顿时兴趣大发,争论不休,却又想不出什么方法。这时我对同学们说:“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测量办法,不用爬旗杆也不用放倒旗杆便可以测出旗杆的高度”,同学们惊讶,产生悬念:老师是用什么办法测量旗杆高度的呢?于是便很自然地产生了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由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从而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悬念也得到了解决。学生在挑战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 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坚韧性,在“无疑”处提出质疑、发现疑问、解决质疑,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心理上越来越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总想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观察和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同时我还注意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时,我先从调查学生喜欢不喜欢打篮球入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从姚明的投篮入线、公园喷泉的喷水路线、放烟花时烟花在空中的流经路线等等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相类比,进而得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在讲“二次函数的应用”时,通过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求投篮时篮球到达最高点时到地面的距离。
四、通过学生的直观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采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的教学手段,力求让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不易遗忘。例如: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先让学生课前自己剪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然后让他们通过一个圆不动,另一个圆向它靠近的过程中共有几种情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拼剪、操作,得到结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并且这个推导过程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通过开展课堂游戏竞赛,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抓住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优秀学生来说,教学中我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和指导,利用空余时间让学生做一些探究题和探索题,以求树立学生的进取意识和探索精神;对于中差生,我在教学中通过分层布置作业,促使他们有信心赶上优秀生。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安排一些竞赛活动,采用“比一比,赛一赛,限时作业、限时练习、快速抢答”等方法,把竞争游戏引进课堂。如在八年级“因式分解”这章中,在讲完“平方差公式”时,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公式,课堂上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且每次上黑板板演,我不用点名,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上黑板板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中我有时采取小组与小组参加比赛,有时采取男女同学之间进行比赛,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达标率。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及时表扬学习中做的好的同学,并先肯定做的差的同学的优点、成绩,然后加以指导,继续让他自己完成,使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学生对知识一点一点地掌握和理解,自信心也一点一点的加强。
关键词: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的内容,而是要努力创设适宜学生活动的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教学中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包括:
(1)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我的主要做法是做题前先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是什么,让你干什么,并强调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在学习“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时,我先出示问题: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的边、角、对角线各具有什么性质?具备什么条件的菱形是正方形?怎样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阅读完毕,通过提问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然后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的内容。在读题的过程中我及时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问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学生对图形、实验的观察比较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观察,有时我采取一边让学生观察、一边提问、一边引导的方法对变化的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有时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3)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讨论、组间交流的习惯。我在教学中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情境,以便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在九年级的教学中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经常遇到,如在学习“圆周角定理”、时,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是分三种情况讨论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中也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小结的形式,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结的习惯。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我在教学中通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结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学生去归纳、小结,学生养成了学生小结的习惯,学生的记忆效果也明显增强,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设置障碍,提出质疑,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在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的关键处,通过精心设计启发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我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力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我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谁能有办法测量我们校内旗杆的高度呢?前提条件是不能放倒旗杆,也不可能爬上旗杆。同学们顿时兴趣大发,争论不休,却又想不出什么方法。这时我对同学们说:“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测量办法,不用爬旗杆也不用放倒旗杆便可以测出旗杆的高度”,同学们惊讶,产生悬念:老师是用什么办法测量旗杆高度的呢?于是便很自然地产生了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由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从而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悬念也得到了解决。学生在挑战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 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坚韧性,在“无疑”处提出质疑、发现疑问、解决质疑,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心理上越来越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总想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观察和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同时我还注意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时,我先从调查学生喜欢不喜欢打篮球入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从姚明的投篮入线、公园喷泉的喷水路线、放烟花时烟花在空中的流经路线等等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相类比,进而得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在讲“二次函数的应用”时,通过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求投篮时篮球到达最高点时到地面的距离。
四、通过学生的直观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采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的教学手段,力求让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不易遗忘。例如: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先让学生课前自己剪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然后让他们通过一个圆不动,另一个圆向它靠近的过程中共有几种情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拼剪、操作,得到结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共有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并且这个推导过程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通过开展课堂游戏竞赛,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抓住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优秀学生来说,教学中我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和指导,利用空余时间让学生做一些探究题和探索题,以求树立学生的进取意识和探索精神;对于中差生,我在教学中通过分层布置作业,促使他们有信心赶上优秀生。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安排一些竞赛活动,采用“比一比,赛一赛,限时作业、限时练习、快速抢答”等方法,把竞争游戏引进课堂。如在八年级“因式分解”这章中,在讲完“平方差公式”时,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公式,课堂上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且每次上黑板板演,我不用点名,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上黑板板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中我有时采取小组与小组参加比赛,有时采取男女同学之间进行比赛,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达标率。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及时表扬学习中做的好的同学,并先肯定做的差的同学的优点、成绩,然后加以指导,继续让他自己完成,使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学生对知识一点一点地掌握和理解,自信心也一点一点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