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库存作为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环,既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也可能是无形的客户服务;保持一定水平的库存数量,可以防止市场波动造成的缺货风险,保持较好的客户服务水平;但同时,高库存对企业意味着资金的占用,负债的增加,因此,对于库存的利与弊,历来众说纷纭,怎样保持最佳的库存水平更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将着重介绍库存对于企业的利弊,如何有效管理企业库存,从而更好的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库存水平;提前期;市场需求;服务水平
一、引言
库存的概念:指企业中所储备的所有物料和资源。广义的库存包括运营系统的投入要素和资源,如人力资源、资金、能源、设备以及原材料等;也包括运营系统的产出品,如部件、组件和产出品等,同时还包括运营过程中的半成品和在制品;侠义的库存则是指制造业中,与企业产品的产出有直接关系的物料以及组成产品的一部分物料。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库存的认识研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来的观点普遍认为,库存是企业的资产,作为流动资产出现在企业财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当中,但如今,更多的管理者则认为,库存是企业的负债,只要有可能,企业应当尽量减少库存甚至消除。
那么,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讲,正确认识库存的利弊,才能更有效的管理企业库存。
二、库存的益处
(一)降低市场波动性,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保持稳定的生产状态是最佳选择,既可以保持产品的质量稳定,又可以避免因频繁的开机停机造成质量风险和生产浪费,甚至成本增加。然而,市场的唯一确定性是不确定,这可能包括市场端的销售预测状况,也可能是原料的供应不稳定性,或者是生产过程当中的设备不稳定或是生产工艺不成熟。所有以上都可能造成企业在市场端的产品销售出现断货风险,造成经济损失,严重者可能会失去客户信赖进而丢掉原有市场份额。因此,针对需求变幻莫测的市场端,企业适当准备合理的成品库存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客户因需求波动带来的交货风险;对于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适当保持一定的在制品库存,就可以吸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波动,防止生产中断,从而保证生产与运营效率的提高;针对原材料因意外交货延迟或者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破损情况,适量的原材料安全库存可以保证生产的持续性。
(二)提高企业产品的成本优势
企业的产品成本一般包括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材料成本是指企业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所有原材料之和,材料成本会随着企业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材料成本与企业产品成本成正态分布;而加工成本则包括人员、折旧、订货频率、维修及其它费用,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加工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在单位时间内产出的产品数量越多,分摊在每个产品当中的加工费用就越低,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就会更有优势。
另外,企业通常会给重点大宗客户提供订单折扣,以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从而能够及时处理企业积压的产品库存,企业提供批量折扣的动力主要是企业可以降低库存积压、加快资金周转,而且,就运输成本而言,集中运输产生的规模效应是值得企业去考虑的。
(三)支持企业战略计划
当企业采用平准策略时,就需要一定的产成品库存来缓冲生产过程当中的需求波动。在平准策略下,当产品的需求量超过产出量时,就需要动用产成品库存来弥补需求差异,否则就会出现订单拖欠和缺货情况。反之,当产品的产出量超过需求量时,就需要将多余的产出品存入库存中。
三、库存的弊端
(一)资金占用成本高
库存是维持企业运行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企业不得不需要为此支付更多费用。据统计,企业持有库存所耗费的成本约占其库存货物价值的20%-40%;库存持有成本是企业持有库存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一般情况包含三个方面的成本来源:存储成本、资本成本和报废损耗成本。
存储成本包括存储库存的仓储设施、折旧、税收、保险、安保已经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支出等;资本成本则是因库存本身而产生的资金占用而失去的机会成本,不论是在制品,还是原材料库存,都会占用企业的现金流。如果企业把用于此类库存的现金投资其它领域,如银行存款,或项目投资,都会得到相应的存款利息和项目投资收益,而如果企业建立起来的库存是通过银行贷款,则资本成本则是企业需要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而报废损耗成本则是指产品的有效期失效、价值贬值、损害、丢失等形成的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的高科技电子产品,较高的成品库存可能意味这较高的死库存风险,因为此类产品更新换代比较频繁,一旦销售状况不乐观,则可能导致库存无法上市销售而最终报废,另外,对于一些包装要求更新换代快的日常消耗品也存在较大的呆滞库存风险。因此,较高的库存水平可能会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
企业如果保持过高的库存水平,则会掩盖企业在管理当中的诸多问题,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效益的改善,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成品库存过高,除占用较高的资金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弊端是,企业的销售市场人员对产品本身的预测水平会下降,产生一种懒惰心理,不利于市场端的前沿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到制造端;较高的在制品库存,可能会掩蓋生产过程环节中的不合理操作,生产浪费等行为,同时也不利于工艺的改善和效率的提升,甚至会严重影响生产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高的原材料库存,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应付账款,或现金支出,同时对于计划人员对于物料需求的管理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较高库存可能会产生麻痹大意心理,从而无法识别潜在的其它方面供应风险。
四、库存的管理
企业库存是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又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如何管理企业库存?保持什么样的库存水平才算最佳?现有哪些可用的系统管理方法?下面就对两种不同的行业类别进行简单论述。 (一)制造业库存管理
1.企业生产库存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市场需求变化程度;市场需求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需求欲望也会随着时间和新型产品的不断出现而发生心理变化,因此企业应该针对本企业产品的特性做出相应的库存管理模式。对于需求波动大的产品,企业应当适当增加安全库存水平,当库存低于企业设置的安全库存警戒线时,应及时补充库存,既定量库存模式。对于需求波动较小的产品,计划符合度较高,企业可以将库存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于需求波动较小,计划符合度高,企业可以和下游供应商建立较为密切的订货模式,甚至可以考虑JIT交货模式,而对于终端市场同样如此,需求可预见性较强,可维持较低的库存水平即可满足客户需求。
(2)库存补充所需要的提前期;提前期即从订购到收到货物的时间,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这既包括了企业自身产品的生产交货周期,同时也指企业生产产品所需原材料的订购期。如果企业自身产品的提前期较长,则需要维持较高的安全库存水平,以便应对客户的紧急需求;如果企业所需的某种关键原材料订购提前期较长,则也需要维持较高的库存水平。相反,如果企业的提前期较短,则意味着企业可以快速对客户的紧急需求做出反应,在库存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好的服务水平。
(3)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水平;客户服务水平是指在提前期中,库存可以及时满足客户需求而不发生因缺货而让客户等待的概率。客户服务水平越高,则需要的安全库存就越大,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就意味著增加企业库存。因此,企业需要基于自身的产品特点,客户群体,设定合理的公司客户服务水平目标,综合衡量低库存而导致的缺货成本和资金占用收益之间的平衡。对于库存资金占有率较大,客户粘性较好的企业,可以考虑维持较低的库存水平,而对于库存资金占用不高,而客户易流失的企业而言,需要维持较高的库存水平,以便于维护较高的客服服务水平,提升客户忠诚满意度。
2.库存管理系统的类型及对应管理模型:
库存管理系统为库存的控制与管理提供了管理机制和管理政策。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可以将库存管理系统分为多期库存管理系统和单期库存管理系统。对于产品生命周期较长的产品的最优库存水平的决策问题,一般涉及多个需求周期,可以多次订购、重复订购。而对于生命周期非常短的产品,通常也被认为是易逝品,一旦过期后,易逝品的价值就会急剧下降,通常只有很小的残值。
多期库存管理系统一般包括两张系统模型:定量模型,也成为Q系统;定期模型,也成为P系统。这两种模型的区别是,定量模型是“事件驱动”,而“定期模型”是时间驱动。也就是说,在定量模型中,只有在库存量消耗了规定的再订货水平下才能订货,因此,订货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点,这主要取决于库存物料的需求状况。而与之相对的是,定期模型取决于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只有到了规定的到货时间,才能够订货。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包括条形码、条形码扫描器以及POS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库存盘点成本,从而推动了定量模型的应用,因此,大部分企业更倾向于运用定量模型。
运用定量模型时,必须在库存量降低到预先规定的再订购点时,才进行订货,因而必须时刻连续的监控库存余量,所以说定量模型时一种联系观测系统,要求每次从库存里取走货物或者往库存里加入货物时,都必须对库存记录进行刷新,已确认是否已达到再订购点。定量模型的平均库存水平较低,所以定量模型更适用于贵重物品的库存管理。
定期库存模型,只有当库存经过预先规定的盘点期进行盘点后才做出订购决策,而是否真正订购则取决于进行盘点时的库存水平。因此,定期库存的平均库存水平较高,更适用于向同一个供应商采购多种货物,,因为同时订购那么多货物,可以在订货成本上享有规模经济效应。
(二)服务业库存管理
1.在服务业中,服务具有很高的易逝性,这一点和制造行业的特点差异较大。因此服务企业需要充分发挥收益管理的优势,做到收益最大化。但做到收益最大化,服务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特点,包括企业固定成本很高而可变成本很低的成本结构,例如一些航空公司,酒店宾馆和汽车租赁公司,对于这样的服务型企业,企业的成本结构中,可变成本所占总成本的比重较低,因此企业的利润就与销售额直接相关,这种类型的企业目标是通过尽可能提高企业的能力利用率以达到销售额最大化-即收入最大化,即使这意味着在折扣价格以后出卖可用能力-只要这些价格高于可变成本。
2.对于服务型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确定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的可用服务能力水平,剩余的服务能力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折价进行提前销售。但同时,管理者并不想因此失去任何一个随机客户,因为随机客户的利润更高,一旦失去,就会产生额外的机会成本,对于不同的细分市场而采取不同的价格水平,提供不同的服务能力水平是企业管理者应该采用的收益管理策略。通过不同的价格水平调节需求,低价刺激消费,高价抑制需求;通过限制不同的价格水平的可用能力而控制能力供给。根据需求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价格,提供不同的服务能力水平,设法去争取每一个具有相应购买力的客户。
五、结束语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库存分析的基本目的主要是确认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何时补充订单和订货量应该是多少,从而将库存管理问题简化为“何时补充”与补充多少两个基本问题。因此企业基于这个逻辑,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库存水平及管理方案。本文对库存的利弊、控制措施方案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更多的问题有待于专家学者们进行深度研究。
参考文献:
[1]Donald waters.Inventory Control and Management[M].2nd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119-125.
[2]张旭凤,库存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5):130-140.
[3]Davis,M.M.,Heineke,J.Operations Management; Integrating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Fifth Edition)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5:310-340.
关键词:库存水平;提前期;市场需求;服务水平
一、引言
库存的概念:指企业中所储备的所有物料和资源。广义的库存包括运营系统的投入要素和资源,如人力资源、资金、能源、设备以及原材料等;也包括运营系统的产出品,如部件、组件和产出品等,同时还包括运营过程中的半成品和在制品;侠义的库存则是指制造业中,与企业产品的产出有直接关系的物料以及组成产品的一部分物料。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库存的认识研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来的观点普遍认为,库存是企业的资产,作为流动资产出现在企业财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当中,但如今,更多的管理者则认为,库存是企业的负债,只要有可能,企业应当尽量减少库存甚至消除。
那么,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讲,正确认识库存的利弊,才能更有效的管理企业库存。
二、库存的益处
(一)降低市场波动性,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保持稳定的生产状态是最佳选择,既可以保持产品的质量稳定,又可以避免因频繁的开机停机造成质量风险和生产浪费,甚至成本增加。然而,市场的唯一确定性是不确定,这可能包括市场端的销售预测状况,也可能是原料的供应不稳定性,或者是生产过程当中的设备不稳定或是生产工艺不成熟。所有以上都可能造成企业在市场端的产品销售出现断货风险,造成经济损失,严重者可能会失去客户信赖进而丢掉原有市场份额。因此,针对需求变幻莫测的市场端,企业适当准备合理的成品库存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客户因需求波动带来的交货风险;对于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适当保持一定的在制品库存,就可以吸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波动,防止生产中断,从而保证生产与运营效率的提高;针对原材料因意外交货延迟或者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破损情况,适量的原材料安全库存可以保证生产的持续性。
(二)提高企业产品的成本优势
企业的产品成本一般包括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材料成本是指企业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所有原材料之和,材料成本会随着企业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材料成本与企业产品成本成正态分布;而加工成本则包括人员、折旧、订货频率、维修及其它费用,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加工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在单位时间内产出的产品数量越多,分摊在每个产品当中的加工费用就越低,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就会更有优势。
另外,企业通常会给重点大宗客户提供订单折扣,以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从而能够及时处理企业积压的产品库存,企业提供批量折扣的动力主要是企业可以降低库存积压、加快资金周转,而且,就运输成本而言,集中运输产生的规模效应是值得企业去考虑的。
(三)支持企业战略计划
当企业采用平准策略时,就需要一定的产成品库存来缓冲生产过程当中的需求波动。在平准策略下,当产品的需求量超过产出量时,就需要动用产成品库存来弥补需求差异,否则就会出现订单拖欠和缺货情况。反之,当产品的产出量超过需求量时,就需要将多余的产出品存入库存中。
三、库存的弊端
(一)资金占用成本高
库存是维持企业运行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企业不得不需要为此支付更多费用。据统计,企业持有库存所耗费的成本约占其库存货物价值的20%-40%;库存持有成本是企业持有库存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一般情况包含三个方面的成本来源:存储成本、资本成本和报废损耗成本。
存储成本包括存储库存的仓储设施、折旧、税收、保险、安保已经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支出等;资本成本则是因库存本身而产生的资金占用而失去的机会成本,不论是在制品,还是原材料库存,都会占用企业的现金流。如果企业把用于此类库存的现金投资其它领域,如银行存款,或项目投资,都会得到相应的存款利息和项目投资收益,而如果企业建立起来的库存是通过银行贷款,则资本成本则是企业需要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而报废损耗成本则是指产品的有效期失效、价值贬值、损害、丢失等形成的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的高科技电子产品,较高的成品库存可能意味这较高的死库存风险,因为此类产品更新换代比较频繁,一旦销售状况不乐观,则可能导致库存无法上市销售而最终报废,另外,对于一些包装要求更新换代快的日常消耗品也存在较大的呆滞库存风险。因此,较高的库存水平可能会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
企业如果保持过高的库存水平,则会掩盖企业在管理当中的诸多问题,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效益的改善,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成品库存过高,除占用较高的资金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弊端是,企业的销售市场人员对产品本身的预测水平会下降,产生一种懒惰心理,不利于市场端的前沿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到制造端;较高的在制品库存,可能会掩蓋生产过程环节中的不合理操作,生产浪费等行为,同时也不利于工艺的改善和效率的提升,甚至会严重影响生产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高的原材料库存,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应付账款,或现金支出,同时对于计划人员对于物料需求的管理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较高库存可能会产生麻痹大意心理,从而无法识别潜在的其它方面供应风险。
四、库存的管理
企业库存是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又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如何管理企业库存?保持什么样的库存水平才算最佳?现有哪些可用的系统管理方法?下面就对两种不同的行业类别进行简单论述。 (一)制造业库存管理
1.企业生产库存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市场需求变化程度;市场需求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需求欲望也会随着时间和新型产品的不断出现而发生心理变化,因此企业应该针对本企业产品的特性做出相应的库存管理模式。对于需求波动大的产品,企业应当适当增加安全库存水平,当库存低于企业设置的安全库存警戒线时,应及时补充库存,既定量库存模式。对于需求波动较小的产品,计划符合度较高,企业可以将库存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于需求波动较小,计划符合度高,企业可以和下游供应商建立较为密切的订货模式,甚至可以考虑JIT交货模式,而对于终端市场同样如此,需求可预见性较强,可维持较低的库存水平即可满足客户需求。
(2)库存补充所需要的提前期;提前期即从订购到收到货物的时间,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这既包括了企业自身产品的生产交货周期,同时也指企业生产产品所需原材料的订购期。如果企业自身产品的提前期较长,则需要维持较高的安全库存水平,以便应对客户的紧急需求;如果企业所需的某种关键原材料订购提前期较长,则也需要维持较高的库存水平。相反,如果企业的提前期较短,则意味着企业可以快速对客户的紧急需求做出反应,在库存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好的服务水平。
(3)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水平;客户服务水平是指在提前期中,库存可以及时满足客户需求而不发生因缺货而让客户等待的概率。客户服务水平越高,则需要的安全库存就越大,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就意味著增加企业库存。因此,企业需要基于自身的产品特点,客户群体,设定合理的公司客户服务水平目标,综合衡量低库存而导致的缺货成本和资金占用收益之间的平衡。对于库存资金占有率较大,客户粘性较好的企业,可以考虑维持较低的库存水平,而对于库存资金占用不高,而客户易流失的企业而言,需要维持较高的库存水平,以便于维护较高的客服服务水平,提升客户忠诚满意度。
2.库存管理系统的类型及对应管理模型:
库存管理系统为库存的控制与管理提供了管理机制和管理政策。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可以将库存管理系统分为多期库存管理系统和单期库存管理系统。对于产品生命周期较长的产品的最优库存水平的决策问题,一般涉及多个需求周期,可以多次订购、重复订购。而对于生命周期非常短的产品,通常也被认为是易逝品,一旦过期后,易逝品的价值就会急剧下降,通常只有很小的残值。
多期库存管理系统一般包括两张系统模型:定量模型,也成为Q系统;定期模型,也成为P系统。这两种模型的区别是,定量模型是“事件驱动”,而“定期模型”是时间驱动。也就是说,在定量模型中,只有在库存量消耗了规定的再订货水平下才能订货,因此,订货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点,这主要取决于库存物料的需求状况。而与之相对的是,定期模型取决于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只有到了规定的到货时间,才能够订货。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包括条形码、条形码扫描器以及POS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库存盘点成本,从而推动了定量模型的应用,因此,大部分企业更倾向于运用定量模型。
运用定量模型时,必须在库存量降低到预先规定的再订购点时,才进行订货,因而必须时刻连续的监控库存余量,所以说定量模型时一种联系观测系统,要求每次从库存里取走货物或者往库存里加入货物时,都必须对库存记录进行刷新,已确认是否已达到再订购点。定量模型的平均库存水平较低,所以定量模型更适用于贵重物品的库存管理。
定期库存模型,只有当库存经过预先规定的盘点期进行盘点后才做出订购决策,而是否真正订购则取决于进行盘点时的库存水平。因此,定期库存的平均库存水平较高,更适用于向同一个供应商采购多种货物,,因为同时订购那么多货物,可以在订货成本上享有规模经济效应。
(二)服务业库存管理
1.在服务业中,服务具有很高的易逝性,这一点和制造行业的特点差异较大。因此服务企业需要充分发挥收益管理的优势,做到收益最大化。但做到收益最大化,服务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特点,包括企业固定成本很高而可变成本很低的成本结构,例如一些航空公司,酒店宾馆和汽车租赁公司,对于这样的服务型企业,企业的成本结构中,可变成本所占总成本的比重较低,因此企业的利润就与销售额直接相关,这种类型的企业目标是通过尽可能提高企业的能力利用率以达到销售额最大化-即收入最大化,即使这意味着在折扣价格以后出卖可用能力-只要这些价格高于可变成本。
2.对于服务型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确定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的可用服务能力水平,剩余的服务能力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折价进行提前销售。但同时,管理者并不想因此失去任何一个随机客户,因为随机客户的利润更高,一旦失去,就会产生额外的机会成本,对于不同的细分市场而采取不同的价格水平,提供不同的服务能力水平是企业管理者应该采用的收益管理策略。通过不同的价格水平调节需求,低价刺激消费,高价抑制需求;通过限制不同的价格水平的可用能力而控制能力供给。根据需求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价格,提供不同的服务能力水平,设法去争取每一个具有相应购买力的客户。
五、结束语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库存分析的基本目的主要是确认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何时补充订单和订货量应该是多少,从而将库存管理问题简化为“何时补充”与补充多少两个基本问题。因此企业基于这个逻辑,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库存水平及管理方案。本文对库存的利弊、控制措施方案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更多的问题有待于专家学者们进行深度研究。
参考文献:
[1]Donald waters.Inventory Control and Management[M].2nd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119-125.
[2]张旭凤,库存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5):130-140.
[3]Davis,M.M.,Heineke,J.Operations Management; Integrating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Fifth Edition)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5:31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