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行为描述与家庭情况了解
我在一年前开始担任6年级某班的班主任,该班有42名学生,在整体上,班风较好,但一个男生(以下称A生)的学习成绩与日常行为特别引起了我的关注。
根据我的观察,将A生的在校表现分为了三个类别,并根据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第一类是课堂行为,第二类是人际关系,包括与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最后一类为其他行为。尽管对于很多行为问题学生而言,其在校的多方面表现都是紧密相关的,但在对他们进行帮助与教育的时候,还应该将其表现行为进行分类并排序。
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通过多个方面的考察,了解了A生的家庭背景,其父亲经营一家五金加工厂,经济条件一般母亲是外地人。
实际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家庭教育,因此,在面对有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时,也应该了解其家庭情况。
二、A生的心理分析与家庭影响分析
首先,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每个人——无论其年龄如何都有着基本的心理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对于在校的学生而言,也有着非常类似的心理需要。比如,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积极参与班集体的活动,就是在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平等地尊重学生,其实就是在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优秀的成绩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多方面的心理需要都是学生们需要的,并且应该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其次,父母之间不良的夫妻关系以及消极的亲子关系都深刻地影响着A生的正常心理。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生活的气氛能够深刻地影响孩子的人格特征与行为方式。比如,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就曾经指出,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吵架、肢体冲突甚至相互之间的情感冷漠等,都会让小孩子感受到在家庭中的不安全感,由此而产生心理紧张、焦虑、胆小以及自卑等消极人格特征;同时,父母之间交往的方式,也会给孩子做出榜样,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无意识地学会父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而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也认为,孩子无时不刻在模仿着成年人的行为,包括与人交往的方式、应对压力的方式,甚至是隐藏在个体内部的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当一个家庭没有良好的气氛时,首先受伤的是,就是一个幼小的心灵。
三、帮助A生健康成长的措施
首先,作为班主任,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找A生谈话,认真聆听他内心的想法。在开始的时候,这个过程并不顺利,A生无意识之中将我置于对立地位,很少开口说话。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认真地说 “在课堂上只要尽力去学习,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之类鼓励的话语。同时,我总是试探性地让A生帮些小忙。这对于他而言,是自尊、归属感以及心理安全感等心理需要满足的机会与希望。在第四次的交谈中,他已经愿意向我讲述一些自己的想法了,但也仅仅限于一些班内的事情。我深知,打开一个心灵的窗户是需要时间与耐心的。
其次,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让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有责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某个方面的成功,特别是对于A生而言,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积极的一面,体验自己擅长领域的成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A生在以往的班级生活中,没有得到同学与老师的积极关注;在家庭生活中,也没有得到父母理解性的关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他的自尊心,在其内心中,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因此,为了让A生找到曾经的自尊与价值感,以及自我实现的成功体验,我总是找机会让鼓励他参加班级的课外活动或者其他比赛,并且让全班同学知道,班主任是支持他的,是重视他的,盡管他在学习上并没有起色。我发现,随着A生参与评级活动以及校级活动的增多,他与班内其他同学的肢体冲突也少了,原因可能在于,在这些活动中,他与其他同学感受到,“我们都属于同一个班集体,都是班级荣誉的贡献者与享用者”。也许,“让他露一手”比与同学打架更能够获得别人的关注,而且是积极的关注。
再次,委婉地提出建议。通过多次接触、交谈、聆听以及参加活动的鼓励,我得到了A生的信任。在后来的交谈中,A生也较多地主动向我谈论其将来的理想,以及自己的过去。我发现,A生对过去的学校行为也很后悔,但他自己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能够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基于信任,我常常在与其交谈中,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每当这个时候,谨慎与小心是必须的,因为,青少年很容易反感成年人的说教。在多次交谈中,我尝试地提出的建议包括:在课堂上尽量努力去听老师的讲课;在课堂上与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要主动去攻击别人;在课堂上与其他任课老师尽量保持较好关系,不要在课堂上当着同学的面顶撞老师,如果有意见,到办公室说理;如果想出去校园买东西,向班主任请示等。
最后,我还尝试性地与其父母进行了沟通,尽管在电话中。但沟通也许发挥了一点作用,也许没有。
四、总结
经过多半年的努力,A生在课堂行为上终于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其他任课老师的课堂冲突完全消失了,与同学的肢体冲突现象也消失了。尽管他在数学、英语等课堂上依然会趴在桌子上,或者做自己的其他事情,但已经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与任课老师的讲授;A生也能经常参加班级的活动,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好多了。
通过对A生的辅导,我认为对于有行为问题的学首要条件是有爱心。老师不仅要爱那些优生,更要偏爱那些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感受老师的爱。有了爱,老师们才更愿意接纳这些学生,才会去接近、了解、关爱他们。他们才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对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因为这个过程里面要也许要耗的时间很长而问题学生的表现也会反复,当反复时一定不要泄气、不急躁。如果失去了耐心就很容易导致问题学生行为上更放任。对他们还要像对待病人一样及时搞清楚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品德问题、心理障碍还是环境、家庭因素等,要尽快“对症下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把矫正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我在一年前开始担任6年级某班的班主任,该班有42名学生,在整体上,班风较好,但一个男生(以下称A生)的学习成绩与日常行为特别引起了我的关注。
根据我的观察,将A生的在校表现分为了三个类别,并根据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第一类是课堂行为,第二类是人际关系,包括与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最后一类为其他行为。尽管对于很多行为问题学生而言,其在校的多方面表现都是紧密相关的,但在对他们进行帮助与教育的时候,还应该将其表现行为进行分类并排序。
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通过多个方面的考察,了解了A生的家庭背景,其父亲经营一家五金加工厂,经济条件一般母亲是外地人。
实际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家庭教育,因此,在面对有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时,也应该了解其家庭情况。
二、A生的心理分析与家庭影响分析
首先,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每个人——无论其年龄如何都有着基本的心理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对于在校的学生而言,也有着非常类似的心理需要。比如,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积极参与班集体的活动,就是在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平等地尊重学生,其实就是在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优秀的成绩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多方面的心理需要都是学生们需要的,并且应该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其次,父母之间不良的夫妻关系以及消极的亲子关系都深刻地影响着A生的正常心理。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生活的气氛能够深刻地影响孩子的人格特征与行为方式。比如,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就曾经指出,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吵架、肢体冲突甚至相互之间的情感冷漠等,都会让小孩子感受到在家庭中的不安全感,由此而产生心理紧张、焦虑、胆小以及自卑等消极人格特征;同时,父母之间交往的方式,也会给孩子做出榜样,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无意识地学会父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而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也认为,孩子无时不刻在模仿着成年人的行为,包括与人交往的方式、应对压力的方式,甚至是隐藏在个体内部的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当一个家庭没有良好的气氛时,首先受伤的是,就是一个幼小的心灵。
三、帮助A生健康成长的措施
首先,作为班主任,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找A生谈话,认真聆听他内心的想法。在开始的时候,这个过程并不顺利,A生无意识之中将我置于对立地位,很少开口说话。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认真地说 “在课堂上只要尽力去学习,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之类鼓励的话语。同时,我总是试探性地让A生帮些小忙。这对于他而言,是自尊、归属感以及心理安全感等心理需要满足的机会与希望。在第四次的交谈中,他已经愿意向我讲述一些自己的想法了,但也仅仅限于一些班内的事情。我深知,打开一个心灵的窗户是需要时间与耐心的。
其次,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让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有责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某个方面的成功,特别是对于A生而言,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积极的一面,体验自己擅长领域的成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A生在以往的班级生活中,没有得到同学与老师的积极关注;在家庭生活中,也没有得到父母理解性的关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他的自尊心,在其内心中,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因此,为了让A生找到曾经的自尊与价值感,以及自我实现的成功体验,我总是找机会让鼓励他参加班级的课外活动或者其他比赛,并且让全班同学知道,班主任是支持他的,是重视他的,盡管他在学习上并没有起色。我发现,随着A生参与评级活动以及校级活动的增多,他与班内其他同学的肢体冲突也少了,原因可能在于,在这些活动中,他与其他同学感受到,“我们都属于同一个班集体,都是班级荣誉的贡献者与享用者”。也许,“让他露一手”比与同学打架更能够获得别人的关注,而且是积极的关注。
再次,委婉地提出建议。通过多次接触、交谈、聆听以及参加活动的鼓励,我得到了A生的信任。在后来的交谈中,A生也较多地主动向我谈论其将来的理想,以及自己的过去。我发现,A生对过去的学校行为也很后悔,但他自己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能够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基于信任,我常常在与其交谈中,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每当这个时候,谨慎与小心是必须的,因为,青少年很容易反感成年人的说教。在多次交谈中,我尝试地提出的建议包括:在课堂上尽量努力去听老师的讲课;在课堂上与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要主动去攻击别人;在课堂上与其他任课老师尽量保持较好关系,不要在课堂上当着同学的面顶撞老师,如果有意见,到办公室说理;如果想出去校园买东西,向班主任请示等。
最后,我还尝试性地与其父母进行了沟通,尽管在电话中。但沟通也许发挥了一点作用,也许没有。
四、总结
经过多半年的努力,A生在课堂行为上终于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其他任课老师的课堂冲突完全消失了,与同学的肢体冲突现象也消失了。尽管他在数学、英语等课堂上依然会趴在桌子上,或者做自己的其他事情,但已经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与任课老师的讲授;A生也能经常参加班级的活动,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好多了。
通过对A生的辅导,我认为对于有行为问题的学首要条件是有爱心。老师不仅要爱那些优生,更要偏爱那些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感受老师的爱。有了爱,老师们才更愿意接纳这些学生,才会去接近、了解、关爱他们。他们才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对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因为这个过程里面要也许要耗的时间很长而问题学生的表现也会反复,当反复时一定不要泄气、不急躁。如果失去了耐心就很容易导致问题学生行为上更放任。对他们还要像对待病人一样及时搞清楚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品德问题、心理障碍还是环境、家庭因素等,要尽快“对症下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把矫正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