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自应用于教学以来,虽然有一些软件无论是从技术方面还是从科学性方面都得到了部分教师的认可,但在推广应用时却很不顺利。有些经过专家审定的软件虽然在市场上有很好的销量,但用户实际应用情况却不理想,多数软件仍然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开发者费尽心思开发出来的软件为何不能够得以“重用”?我们需要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再认识、再思考。
“以教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不能完全适用于学生
多年来,教师一直青睐于讲解型和演示型教学软件,这些教学软件所体现出的内容也较多地侧重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或是实验现象的模拟演示;更多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这样的教学软件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意识,其应用势必不会带给学生更多的益处,因此这样的教学软件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其生命周期注定是短暂的。
开发系列化教学软件的同时却出现了“书本搬家”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发者已经开发出了相当多数量的教学软件。但是,应用过后却发现了诸如软件体系比较零散、各软件之间不配套、难以在教学中连续使用等问题,因此许多系列化教学软件开始在市场上出现。“系列化”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来辅助教学,有些内容的传授借助教师的板书、口述甚至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去盲目开发系列化软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大量的“书本搬家”、“电子教案”之类的教学软件出现。我们所要开发的系列化软件不是各章、各节和各个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学科重点、难点的知识链接的串联。只有这样的教学软件,才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教师开发软件的水平不够,无法开发出可以充分展示其能力的教学软件
正是由于许多成品的教学软件有很多不适于推广应用的地方,这就迫切要求一线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充分融合自身特点开发出适合教学的软件。教师只有将软件的思想与课堂教学的思想完全融合,才能真正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师能够“教”好、学生也能够“学”好的最终效果。但是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这样的任务却是有难度的。许多教师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只是限于打字、制作简单的演示课件而已,若开发具有一定水平的软件往往会力不从心。开发软件的水平有限,导致了教师只能勉为其难地将一些成品软件当做自己的“救命稻草”,来应付公开课的展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久而久之,教师自然也就不愿再使用这些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了。
在现阶段能够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软件实在太少,能够符合教学特点的实用型、工具型和资料型的软件也实在太少。所有的这些都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软件开发者的高度重视,要积极地转变观念,争取在今后进行教学软件开发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进而开发出更多的、更好的、适合于素质教育的教学软件。
从课件思想到积件思想的转化
课件是编制者按照某一思路设计制成的、前后连贯的、有系统的软件,要求按照特定的教学策略来教授某一学科知识。这也使得课件在应用上存在几个致命的缺点:课件制作打包为成品后不可被修改,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与学;只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同时,由于课件固化了教学的内容和知识呈现的顺序,教师只是一味地根据课件本身的知识点顺序来教学,而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应用时间,最终的结果就是教师只是会“教”,学生也只是会“学”。这样的课件忽视了师生的相互作用和课堂教学的丰富生动性,自然会受到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的拒绝。
作为第二代教学软件出现的积件则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传统的课件对教学设计缺乏理性的思考,对教与学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积件则更注重用教学理论培训教师,更能够考查教师优化组合教学资源的能力。积件的另一大特点是可以重复使用,学校内部或各校之间,只要能联网都可以在组建积件库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通过运用积件教学,教师的实际作用会更加突出,主导作用也会更加明显,教师的作用也将由如何“教”转向如何辅助学生“学”。
开发工具型软件,由“大”向“小”转化
教师能够自己开发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当然最好,但是很多教师的水平有限,无法开发出令人满意的教学软件来应用于教学。这时,工具型软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工具型软件简单而言就是一些具有辅助作用的软件。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来说,工具型软件就是面向学科的、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源库。对于工具型软件的使用,只要教师能基本掌握计算机的使用,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地运用它们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一些功能很多的、适合各门学科应用的软件开发平台,功能强大的同时也使得软件本身应用起来比较复杂,因此多数教师使用起来都觉得很困难,这样的效果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而对于一些“小”的、分别适合不同学科应用的平台,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反而更受到教师的欢迎。
这给我们一个启发:要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开发一批“小”的、分别适合不同学科应用的、容易掌握的软件开发平台。这样的平台,不但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可以由教师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它们,然后学生就可以在特定的环境里,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和讨论,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探究。
(作者单位:辽宁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开发者费尽心思开发出来的软件为何不能够得以“重用”?我们需要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再认识、再思考。
“以教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不能完全适用于学生
多年来,教师一直青睐于讲解型和演示型教学软件,这些教学软件所体现出的内容也较多地侧重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或是实验现象的模拟演示;更多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这样的教学软件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意识,其应用势必不会带给学生更多的益处,因此这样的教学软件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其生命周期注定是短暂的。
开发系列化教学软件的同时却出现了“书本搬家”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发者已经开发出了相当多数量的教学软件。但是,应用过后却发现了诸如软件体系比较零散、各软件之间不配套、难以在教学中连续使用等问题,因此许多系列化教学软件开始在市场上出现。“系列化”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来辅助教学,有些内容的传授借助教师的板书、口述甚至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去盲目开发系列化软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大量的“书本搬家”、“电子教案”之类的教学软件出现。我们所要开发的系列化软件不是各章、各节和各个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学科重点、难点的知识链接的串联。只有这样的教学软件,才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教师开发软件的水平不够,无法开发出可以充分展示其能力的教学软件
正是由于许多成品的教学软件有很多不适于推广应用的地方,这就迫切要求一线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充分融合自身特点开发出适合教学的软件。教师只有将软件的思想与课堂教学的思想完全融合,才能真正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师能够“教”好、学生也能够“学”好的最终效果。但是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这样的任务却是有难度的。许多教师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只是限于打字、制作简单的演示课件而已,若开发具有一定水平的软件往往会力不从心。开发软件的水平有限,导致了教师只能勉为其难地将一些成品软件当做自己的“救命稻草”,来应付公开课的展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久而久之,教师自然也就不愿再使用这些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了。
在现阶段能够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软件实在太少,能够符合教学特点的实用型、工具型和资料型的软件也实在太少。所有的这些都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软件开发者的高度重视,要积极地转变观念,争取在今后进行教学软件开发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进而开发出更多的、更好的、适合于素质教育的教学软件。
从课件思想到积件思想的转化
课件是编制者按照某一思路设计制成的、前后连贯的、有系统的软件,要求按照特定的教学策略来教授某一学科知识。这也使得课件在应用上存在几个致命的缺点:课件制作打包为成品后不可被修改,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与学;只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同时,由于课件固化了教学的内容和知识呈现的顺序,教师只是一味地根据课件本身的知识点顺序来教学,而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应用时间,最终的结果就是教师只是会“教”,学生也只是会“学”。这样的课件忽视了师生的相互作用和课堂教学的丰富生动性,自然会受到教师和学生,乃至家长的拒绝。
作为第二代教学软件出现的积件则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传统的课件对教学设计缺乏理性的思考,对教与学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积件则更注重用教学理论培训教师,更能够考查教师优化组合教学资源的能力。积件的另一大特点是可以重复使用,学校内部或各校之间,只要能联网都可以在组建积件库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通过运用积件教学,教师的实际作用会更加突出,主导作用也会更加明显,教师的作用也将由如何“教”转向如何辅助学生“学”。
开发工具型软件,由“大”向“小”转化
教师能够自己开发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当然最好,但是很多教师的水平有限,无法开发出令人满意的教学软件来应用于教学。这时,工具型软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工具型软件简单而言就是一些具有辅助作用的软件。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来说,工具型软件就是面向学科的、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源库。对于工具型软件的使用,只要教师能基本掌握计算机的使用,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地运用它们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一些功能很多的、适合各门学科应用的软件开发平台,功能强大的同时也使得软件本身应用起来比较复杂,因此多数教师使用起来都觉得很困难,这样的效果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而对于一些“小”的、分别适合不同学科应用的平台,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反而更受到教师的欢迎。
这给我们一个启发:要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开发一批“小”的、分别适合不同学科应用的、容易掌握的软件开发平台。这样的平台,不但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可以由教师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它们,然后学生就可以在特定的环境里,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和讨论,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探究。
(作者单位:辽宁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