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大力提倡“敢想、敢说、敢写”的作风,努力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命题的新突破。要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文题应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形成“怪诞”的想法,并通过细密的构思,在文章中使之合理化。进行这种具有创造思维的训练,教师在命题上应有新的突破。(一)命题要新颖。好的文题,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题目《二十年后的我》、《太空旅游》、《月球上的新移民》就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充满美好和想象的内容。(二)命题注意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假如我有了钱》、《长大想当……》,这样的题目学生一见就会兴趣顿生,写起来就有时代感、新气息。
二、立意的新角度。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即主题)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表明了立意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立意最忌老生常谈,人云亦云。比如,以“沟通”为话题写作,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和父母多多沟通”为中心,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些文章,立意一般,读来味同嚼蜡。同样是写“窗”,著名学者钱钟书的散文《窗》和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或提出了“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的精辟议论,或通过“窗”让读者看到了善恶两个灵魂的猛烈撞击,立意新颖,不落俗套。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独特的角度,另辟“蹊径”,找到与众不同的“视角”。如反映差生受歧视的文章多如牛毛,学生们笔下的差生遭遇大多相同:老师冷嘲热讽,同学另眼相向,父母拳脚相加。而一篇题为《差生也走运》这样写的:数学晚自习,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抄黑板上的作业。所有的差生在最后一排,眼睛近视没法抄。于是“我”斗胆向前面的同学“借眼镜”,正好被数学老师误以为讲小话,于是老师一声狮子吼:“讲话,罚你在讲台边抄。看你还讲不讲话!”我前往讲台上抄作业,三下五除二地抄好,于是引得无数差生的羡慕,周围的难兄难弟一边抄我的,一边说:“你真幸运,老师罚你上去,这么快就抄完了,要是我也被罚上去就好啦!”听到他们的羡慕声,我心头涌上一种从未有过的幸运和满足。以后,差生们如法炮制,聪明的以一人的站换来了后面全体同学的方便。全文以幸运写不幸,以乐境写哀情,多么独特的角度!
三、题材的新拓展。教师要开拓中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培养他们勤观察、善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合拍,从而使作文内容生活化。这样,不仅解决了作文“无事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如一个学生写《荒》,先写农村许多人外出打工——田荒,再写菜园无人管理——园荒,最后写家里无人照管孩子,父母干脆让读书的姐姐下学带小孩——人荒,这样一组织材料,使文章的主题显得特别深刻。另一个以《中国人怎么喜欢忘记苦难》,叙述了青年人对中华民族那段灾难深重的历史的淡忘,在观看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后的漠然,人人都追求享受,对这种现象猛烈抨击,提出“遗忘苦难,遗忘历史,就是堕落!”鲜明的观点振聋发聩。
四、布局的新构思。作文最忌平淡无奇。如写某个人物时,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有个学生写《妈妈不求“爷”了》一文,开始写“妈妈”信神,磕头祷告,求财神赐福,这是“抑”。然后,敬“财神爷”总不发财。后来,妈妈信了哥哥的话,不再信神,成了养鸡专业户,发了,终于明白:“想发财还得靠自己。”这是“扬”。有的可采用悬念,使读者关注人物的命运或事态的发展,产生一种迫不及待读下去的浓厚兴趣。还有的可采用巧合法。
总之,创新意识是中学生应培养和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只有多角度、多方式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质量。
一、命题的新突破。要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文题应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形成“怪诞”的想法,并通过细密的构思,在文章中使之合理化。进行这种具有创造思维的训练,教师在命题上应有新的突破。(一)命题要新颖。好的文题,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题目《二十年后的我》、《太空旅游》、《月球上的新移民》就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充满美好和想象的内容。(二)命题注意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假如我有了钱》、《长大想当……》,这样的题目学生一见就会兴趣顿生,写起来就有时代感、新气息。
二、立意的新角度。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即主题)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表明了立意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立意最忌老生常谈,人云亦云。比如,以“沟通”为话题写作,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和父母多多沟通”为中心,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些文章,立意一般,读来味同嚼蜡。同样是写“窗”,著名学者钱钟书的散文《窗》和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或提出了“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的精辟议论,或通过“窗”让读者看到了善恶两个灵魂的猛烈撞击,立意新颖,不落俗套。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独特的角度,另辟“蹊径”,找到与众不同的“视角”。如反映差生受歧视的文章多如牛毛,学生们笔下的差生遭遇大多相同:老师冷嘲热讽,同学另眼相向,父母拳脚相加。而一篇题为《差生也走运》这样写的:数学晚自习,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抄黑板上的作业。所有的差生在最后一排,眼睛近视没法抄。于是“我”斗胆向前面的同学“借眼镜”,正好被数学老师误以为讲小话,于是老师一声狮子吼:“讲话,罚你在讲台边抄。看你还讲不讲话!”我前往讲台上抄作业,三下五除二地抄好,于是引得无数差生的羡慕,周围的难兄难弟一边抄我的,一边说:“你真幸运,老师罚你上去,这么快就抄完了,要是我也被罚上去就好啦!”听到他们的羡慕声,我心头涌上一种从未有过的幸运和满足。以后,差生们如法炮制,聪明的以一人的站换来了后面全体同学的方便。全文以幸运写不幸,以乐境写哀情,多么独特的角度!
三、题材的新拓展。教师要开拓中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培养他们勤观察、善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合拍,从而使作文内容生活化。这样,不仅解决了作文“无事可写”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写出内容充实、富有新意的好文章。如一个学生写《荒》,先写农村许多人外出打工——田荒,再写菜园无人管理——园荒,最后写家里无人照管孩子,父母干脆让读书的姐姐下学带小孩——人荒,这样一组织材料,使文章的主题显得特别深刻。另一个以《中国人怎么喜欢忘记苦难》,叙述了青年人对中华民族那段灾难深重的历史的淡忘,在观看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后的漠然,人人都追求享受,对这种现象猛烈抨击,提出“遗忘苦难,遗忘历史,就是堕落!”鲜明的观点振聋发聩。
四、布局的新构思。作文最忌平淡无奇。如写某个人物时,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有个学生写《妈妈不求“爷”了》一文,开始写“妈妈”信神,磕头祷告,求财神赐福,这是“抑”。然后,敬“财神爷”总不发财。后来,妈妈信了哥哥的话,不再信神,成了养鸡专业户,发了,终于明白:“想发财还得靠自己。”这是“扬”。有的可采用悬念,使读者关注人物的命运或事态的发展,产生一种迫不及待读下去的浓厚兴趣。还有的可采用巧合法。
总之,创新意识是中学生应培养和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之一,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只有多角度、多方式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