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病态社会的残酷性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n1990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祝福》是鲁迅经典名篇,对于文中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学界历来看法不一。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该文时,往往依据教参所载,认定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在于“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即传统意义上的“四大绳索”。对此,笔者以为此种结论有待商榷。
  一、烙上劣根性的鲁镇社会:冷漠、麻木
  鲁镇社会,处处笼罩着层层的阴影——冷漠、麻木。现以鲁镇闲人们、鲁四老爷、四婶为例,略作分析。
  (一)鲁镇闲人
  祥林嫂再嫁贺家墺,再寡,其精神受到严重打击,但是反观鲁镇闲人们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1.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地走了开去”。
  他们想从阿毛的故事中得到的,只是“有趣”罢了!而笑容的敛起,也绝对不是为了与祥林嫂共同承担那份悲伤,而只是缘于祥林嫂并未满足他们“寻乐子”的心愿而已。
  2.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该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的眼泪”。
  “陪”字,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女人们的落泪并非出于自己的本意,而是近似于“逢场作戏”罢了!
  3.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评论着。”
  并非为了分担祥林嫂内心的痛苦,而只是将其悲惨的故事作为自己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品,得到猎奇的心理满足。
  4.以至于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
  念佛,本应暗示着老太太们的“慈悲”“善良”。而今竟然听到故事后,“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则其同情心当已彻底泯灭。
  (二)鲁四老爷
  1.祥林嫂“像是被捆了躺在船板上”时,鲁四老爷:“可恶!然而……”
  “可恶”,只是认为这种绑架行为有损于自己一方士绅的尊严与声誉;“然而”,补充未说出的话,我们可以猜测出,他认为这种做法是合理的,婆婆有权处理儿媳妇。而作为自家的雇工,鲁四老爷并未对其施以援手,其冷酷无情的嘴脸毕现!
  2.卫老婆子上门道歉时,鲁四老爷:“可恶!然而……”
  同样的话语,都是怨恨她未经允许而私自绑架祥林嫂有损于自己威严。有此表态,是基于重找勤快女佣不容易,利己主义思想昭然若揭。
  3.再入鲁镇做工时,鲁四老爷:“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祖宗是不吃的。”
  祥林嫂已经被视为“不洁之人”,败坏风俗,字里行间,满怀歧视的恶劣态度。
  (三)四婶
  1.祥林嫂重回鲁镇:“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说。
  然而,可悲的是,祥林嫂并未意识到自己已被视为“不洁之人”。
  2.捐门槛后,本以为救赎了一世的“罪名”,怎奈歧视依旧:“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命令的语气,简单而又沉重无比的怒吼声,彻底砸碎了祥林嫂千疮百孔的心。
  二、礼教阴云密布的鲁镇社会:精神虐杀的牢笼
  保守的封建礼教意识与观念,已渗透于其间的每个角落,乃至于每个人的细胞之中。
  (一)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
  “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语出朱熹《论语集注》,《近思录》是封建理学的入门书。而《四书衬》是一部解说《四书》的书。遍观内部陈设,处处透露着理学的腐朽气味。
  (二)鲁镇人们
  正是她被逼改嫁这件事情的发生,彻底打破了这平静的岁月。鲁镇闲人们的冷嘲热讽,柳妈“因果报应”说,四叔四婶的歧视,这一切,也便如那潮水般涌来,一次次沉重地拍打在祥林嫂那日益羸弱的身躯上,让她不堪重负。究其原因,皆在于封建礼教的观念。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天理”,这是封建礼教所不容的。可以说,封建礼教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成为了促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幕后黑手”,完成了对祥林嫂精神的最终虐杀。
  鲁镇社会人们的冷漠、麻木、自私无情,与封建礼教观念的毒害,编织成了鲁镇上空一张细密的、令人窒息的网,这是最终造成了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根源!而这,也完美的契合了鲁迅创作文章的本意所在。
其他文献
一、初中生文学名著阅读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初中生名著阅读时间不够  据现有的调查,现在学生课后作业太多,基本上没有阅读文学名著的时间。特别初三的同学们,完全沉入升学考试的复习大战。新课改要求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但是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让学生读更多的名著文学,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强调应试能力,这样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极为不利。  2.学生阅读趋于盲目  有些学生向利用课余的时间来让
【摘 要】“性异性”孩子是指在性格、心理及行为上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往往是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比较难以应付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对这一部分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些有效办法。  【关键词】“性异性” 电教媒体 品德教育    常听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我教过的许多学生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那些无可挑剔、各科优秀的尖子生,而是那些具有个性、特别
我在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经常被孔子与其弟子那种融洽的交流氛围所感染。试想: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听着弟子们自由地交谈,抒发心志,对于一个老师,这又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主体地位日趋明显,甚至教师几乎就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必须对老师言听计从。这样发展的结果就是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达不到有效培养人才的目的。这也引起了教育专家的深思。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
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着用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善用推测性填补  所谓推测性填补,就是根据某篇文章的内容通过想像加以增添补充。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优秀的文章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的重要材料。  必修三《祝福》一课,有着相似的三句话。①“‘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②“‘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之一,必须向课堂要效益,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准确定位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所实现的一个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后,师生才能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文体
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并形成良好写作素养的活动。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改革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作文教学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实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才能做到“育人”与“练文”并举的效果。作文教学应追求真、美、新,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真;从学生阅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
伊泰洛·卡尔维诺的《牲畜林》通过设置危机和延迟尽显张弛之美,表现了作家高超的手法,深邃的思想,揭示了战争是导致人们困苦的根源和歌颂了人们的精神财富——打败法西斯的乐观主义精神。  《牲畜林》讲述的是德国兵扫荡村子,一个叫朱阿的农夫为了保护自己的大花奶牛而一路跟踪抢牛的德国兵,路上一次次因别人的阻碍而放下猎枪,最终德国兵与一只野猫一起跌下悬崖丧命的故事。故事以线性结构展开,作者在设置危机的同时故意“
曾几何时,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似乎成了一对矛盾的事物,谈教学艺术则难及教学效果,谈教学效果则不及教学艺术。这样的判断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实际,一般来说教学艺术是教学名家的事,与普通教师无关。普通语文教师执教于一线课堂,注重效果主要是应试效果几乎是唯一的任务。而教学名家做课于大众面前,艺术性是至高追求,对于教学效果反不太关心,反正一节课也看不出什么效果。这种将艺术与效果对立起来的二元认识,导致高中语文教学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为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作文教学 积累 仿写 写作能力  很多学生都是一提到作文就头大,觉得作文没啥可写,或是心中有话但不知道怎么表达,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空洞、乏味。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写作教学中的尝试如下:  一、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  在高调提倡
压缩语段和扩展语句是语言表达考查的内容之一,属于“语言表达”里“应用”层级中的第四项要求。虽然本考点的考查重点在“应用“,但要做好这一试题仍离不开理解这一基础。从以往高考的命题看,似乎是两个考查点轮换,那么,高考似乎应该在两手都要抓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一部分试题往往提供特定的情形、条件,所选材料时代性强、生活气息浓,调查学生对基本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考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思维方法都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