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原有礼仪教学教师“说教”严重,游戏“刻意”,资源利用不足,实施能力不够的现状,进行情境体验式的礼仪教育园本课程开发,通过课程网络规划,专题师资培训,特色课程环境营造,课程资源利用等手段,构建了富有生命力的园本课程文化,实现幼儿、教师、幼儿园共同发展,也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关键词】情境体验式;礼仪教育;园本课程
一、情境体验式“礼仪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我园位于浙江省小城市创建试点镇——钱清,园所所在区域属于就地城镇化改造,家长是农村家长转向城市家长,家长的文明程度与小城市建设有着一定的反差。作为幼儿园,承担起推进小城市文明进程的社会责任义不容辞。开展“礼仪教育”对幼儿成长环境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可以有效提高家长的文明素养,为钱清小城市创建助力。
我园从2009年提出了“礼仪文化育人”这一办园特色,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前期我园“礼仪教育”特色课程研究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虞永平教授曾说:“真正的幼儿园课程是以经验为逻辑,以活动为主线,以游戏为特质,以多样化的材料为媒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园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各领域目标的表述较多地使用了“体验”,强调体验是幼儿生活的重要方式,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基于此,我们进行了情境体验式“礼仪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既是对原有特色课程的继承,更是创新与发展。本课程主张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现实或模拟情境,通过主题活动情境体验、日常生活现实体验、专项活动情境体验、模拟社会情境体验等形式,让幼儿在现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学礼”,在体验中“知礼”,做一个守礼、讲礼、彬彬有礼之人,实现“美行、美徳、美人生”的目标。
二、立足幼儿核心素养提升,尝试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程文化
(一)强化园本课程网络构建与师资培训,让教师成为课程的有效实践者
1.我们的课程设置。情境体验式“礼仪教育”园本课程的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与实施和课程评价四方面。并由此延伸四方面的体验:主题活动情境体验、日常生活现实体验、专项活动情境体验、模拟社会情境体验。
2.我们的教师培养。我们注重从三个方面提升教书的素养:其一,提高教师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与规划能力;其二,提高教师挖掘园本课程资源的能力; 其三,提高教师园本课程与主题活动的融合能力。
3.我们的实践策略。(1)找准切入点——真实生活是源泉。礼仪来源于生活,又付诸生活。社会是幼儿教育发生的场所和根基,也是教育意义得以构建的场所。礼仪课程只有融入生活之中,才能焕发和提炼其内在的价值。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对幼儿生活的整理、修饰、提升,超越生活的简单再现,将基本的、必需的礼仪要素加以体现和融入,让每一个活动充满生活的灵动性。(2)瞄准落脚点——真实体验是基础。情境体验学习过程与环境的设置是分不开的。教师要根据礼仪教育的特定内容创设一系列情境供幼儿活动,这个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在体验中,幼儿自己的全部“自我”去感受和理解事物,在发生的事与自我的关联过程中生成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3)对准矛盾点——真实问题是关键。礼仪教育切记空洞说教,强行灌输,不能将其作为抽象的概念教育幼儿,而是引导幼儿去感受,去操作,去体验。对准矛盾点,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矛盾的激发与解决,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礼仪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自我的成长与修养,是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创设园本特色环境,让环境成为课程的隐性文本
园本特色环境是园本课程建设的外在體现,好的环境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将“礼仪文化环境”融入幼儿园的走廊公共环境之中,一楼走廊呈现着孩子最熟悉也是最应该了解与掌握的“公共礼仪”:让孩子在“仿真”的区域游戏情境中,模拟学习上下车,购买车票,给老人、孕妇让座,掌握乘车礼仪;让孩子走进逼真的餐厅,了解中餐与西餐餐具摆放的不同,加深了解和学习餐饮礼仪;提着货篮逛一逛小超市,选一选自己喜爱的物品,帮着超市员工摆放货物等,学习在收银处耐心排队等候,以此来了解和学习超市礼仪。
除幼儿园大环境之外,在活动室内,各班根据本班实际需求,设置了各自的礼仪环境,如问候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倾听礼仪、交往礼仪等。在区角活动中,如何让材料与孩子互动?如何有效地互动?智慧有心的老师让孩子们展开讨论,制定操作规则,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告诉大家如何文明有规则地进行操作。同时,老师还在棋类区、语言区等多个区域中融入礼仪规则判断、礼仪故事阅读等内容,使文明礼仪更为自然地融入区角活动中,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与环境对话,在体验中习得,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三)家园形成合力,让课程实践得以有效延伸
家庭资源是推动园本课程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提高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听取家长的好建议,与家长达成课程内容的共识,并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如QQ群、微信、幼儿园网站等宣传园本特色,传输幼儿的精彩瞬间,让家长们看到孩子的快乐与进步。在“践礼仪,从体验开始”这个主题中,教师们研发的“小班的我是文明小乘客、中班的我是文明小顾客、大班的我是文明小游客”的课程,就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让孩子走出园门,在大社会中习得礼仪常识,得到经验与体会。
三、园本课程开发的收获与思考
情境体验式“礼仪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可谓收获良多:幼儿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课程规划能力大大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大大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凸显。
园本课程自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情境化。幼儿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触发包括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在内的多种体验,有效地促进了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深知,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循序往复的过程,我们需要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基点,在《纲要》《指南》等的指引下不断探索,我们期待的礼仪教育更是——“无需提醒的自觉、具有约束的自由、帮助他人的善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如何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孩子,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教学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情境体验式;礼仪教育;园本课程
一、情境体验式“礼仪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我园位于浙江省小城市创建试点镇——钱清,园所所在区域属于就地城镇化改造,家长是农村家长转向城市家长,家长的文明程度与小城市建设有着一定的反差。作为幼儿园,承担起推进小城市文明进程的社会责任义不容辞。开展“礼仪教育”对幼儿成长环境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可以有效提高家长的文明素养,为钱清小城市创建助力。
我园从2009年提出了“礼仪文化育人”这一办园特色,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也看到前期我园“礼仪教育”特色课程研究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虞永平教授曾说:“真正的幼儿园课程是以经验为逻辑,以活动为主线,以游戏为特质,以多样化的材料为媒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幼儿园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各领域目标的表述较多地使用了“体验”,强调体验是幼儿生活的重要方式,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基于此,我们进行了情境体验式“礼仪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既是对原有特色课程的继承,更是创新与发展。本课程主张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现实或模拟情境,通过主题活动情境体验、日常生活现实体验、专项活动情境体验、模拟社会情境体验等形式,让幼儿在现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学礼”,在体验中“知礼”,做一个守礼、讲礼、彬彬有礼之人,实现“美行、美徳、美人生”的目标。
二、立足幼儿核心素养提升,尝试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程文化
(一)强化园本课程网络构建与师资培训,让教师成为课程的有效实践者
1.我们的课程设置。情境体验式“礼仪教育”园本课程的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与实施和课程评价四方面。并由此延伸四方面的体验:主题活动情境体验、日常生活现实体验、专项活动情境体验、模拟社会情境体验。
2.我们的教师培养。我们注重从三个方面提升教书的素养:其一,提高教师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与规划能力;其二,提高教师挖掘园本课程资源的能力; 其三,提高教师园本课程与主题活动的融合能力。
3.我们的实践策略。(1)找准切入点——真实生活是源泉。礼仪来源于生活,又付诸生活。社会是幼儿教育发生的场所和根基,也是教育意义得以构建的场所。礼仪课程只有融入生活之中,才能焕发和提炼其内在的价值。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对幼儿生活的整理、修饰、提升,超越生活的简单再现,将基本的、必需的礼仪要素加以体现和融入,让每一个活动充满生活的灵动性。(2)瞄准落脚点——真实体验是基础。情境体验学习过程与环境的设置是分不开的。教师要根据礼仪教育的特定内容创设一系列情境供幼儿活动,这个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在体验中,幼儿自己的全部“自我”去感受和理解事物,在发生的事与自我的关联过程中生成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3)对准矛盾点——真实问题是关键。礼仪教育切记空洞说教,强行灌输,不能将其作为抽象的概念教育幼儿,而是引导幼儿去感受,去操作,去体验。对准矛盾点,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矛盾的激发与解决,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礼仪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自我的成长与修养,是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创设园本特色环境,让环境成为课程的隐性文本
园本特色环境是园本课程建设的外在體现,好的环境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将“礼仪文化环境”融入幼儿园的走廊公共环境之中,一楼走廊呈现着孩子最熟悉也是最应该了解与掌握的“公共礼仪”:让孩子在“仿真”的区域游戏情境中,模拟学习上下车,购买车票,给老人、孕妇让座,掌握乘车礼仪;让孩子走进逼真的餐厅,了解中餐与西餐餐具摆放的不同,加深了解和学习餐饮礼仪;提着货篮逛一逛小超市,选一选自己喜爱的物品,帮着超市员工摆放货物等,学习在收银处耐心排队等候,以此来了解和学习超市礼仪。
除幼儿园大环境之外,在活动室内,各班根据本班实际需求,设置了各自的礼仪环境,如问候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倾听礼仪、交往礼仪等。在区角活动中,如何让材料与孩子互动?如何有效地互动?智慧有心的老师让孩子们展开讨论,制定操作规则,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告诉大家如何文明有规则地进行操作。同时,老师还在棋类区、语言区等多个区域中融入礼仪规则判断、礼仪故事阅读等内容,使文明礼仪更为自然地融入区角活动中,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与环境对话,在体验中习得,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三)家园形成合力,让课程实践得以有效延伸
家庭资源是推动园本课程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提高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听取家长的好建议,与家长达成课程内容的共识,并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如QQ群、微信、幼儿园网站等宣传园本特色,传输幼儿的精彩瞬间,让家长们看到孩子的快乐与进步。在“践礼仪,从体验开始”这个主题中,教师们研发的“小班的我是文明小乘客、中班的我是文明小顾客、大班的我是文明小游客”的课程,就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让孩子走出园门,在大社会中习得礼仪常识,得到经验与体会。
三、园本课程开发的收获与思考
情境体验式“礼仪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可谓收获良多:幼儿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课程规划能力大大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大大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凸显。
园本课程自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情境化。幼儿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触发包括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在内的多种体验,有效地促进了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深知,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循序往复的过程,我们需要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基点,在《纲要》《指南》等的指引下不断探索,我们期待的礼仪教育更是——“无需提醒的自觉、具有约束的自由、帮助他人的善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如何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孩子,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教学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