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绵阳市1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危重病例的临床特征,研究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病程发展,以及对应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病例的诊治过程,包括用药、影像资
【机 构】
: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检验科,绵阳四川62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绵阳市1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危重病例的临床特征,研究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病程发展,以及对应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病例的诊治过程,包括用药、影像资料等等.结果 经过救治,目前患者的情况已经稳定,未出现新发感染,基础疾病也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较强,目前也无治疗的特效药,回顾性分析治疗成功的病例的诊治过程对后续其他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揭阳市登革病毒(DENV)的分子特征并进行生物学溯源.方法 收集2014-2019年揭阳市登革热流行期间登革热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的急性期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L33(LncRNA LL33)、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小鼠急性肺损伤(ALI)发生、发展中的动态表达规律,分析其在AL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气管内滴注细菌脂多糖(5mg/kg)建立小鼠ALI模型(n=70),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n=70)。每组分别于造模后0、3、6、12、24、48、72 h选取10只小鼠安乐死法处死。收集肺组织标本,进行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分别检测肺组织中表面蛋白-C(
目的探讨硒蛋白P(Sep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0)、补硒组(n=10),分别喂食标准饲料、高脂饲料和补硒(亚硒酸钠)干预饲料。第16周末安乐死法处死全部大鼠,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检测血浆中Sepp1含量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脂指标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
目的探讨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在创伤性脑损伤(TBI)中减轻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对照组(野生小鼠接受假手术)(n=6);基因对照组(Parkin-/-小鼠接受假手术)(n=6);野生模型组(野生小鼠接受TBI)(n=18),并将其分为TBI 1、3、5 d组,各6只小鼠;基因模型组(Parkin-/-小鼠接受TBI)(n=6)。采用控制性皮层损伤法建立TBI模型。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表达、Parkin移位)及凋
目的分析不同温度以及不同存储时间单采血小板对体外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山东省血液中心自愿捐献血小板的献血员100人,采集制备100袋单采血小板,分别在储存1、3、5、7 d时检测聚集功能及活化功能P-选择素(CD62p)、低渗休克反应(HSR)指标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ANTE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统计并比较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与4℃储存条件比较,22℃下储存相同时间时(1
目的 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在三种常见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微小脲原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同时采用LAMP方法和实时PCR方法检测泌尿
目的筛选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供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两种方法相结合,共同筛选47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同时以15名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筛选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阳性率为46.8%(22/47),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阳性率为0.0%(0/47)。早发败血症总阳性率为27.7%(13/47),晚发败血症总阳性率为19.1%(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血液化验及胸部CT等特点,为降低漏诊率,提高诊断率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武汉市第一医院2020年2月12日-3月1日入院的122例COVID-19患者,按COVID-19第7版诊疗方案分为确诊组(n=80)和疑似组(n=42)。结果患者年龄1692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66例(54.1%)。患者均有武汉疫区生活居住史,34例(27.9%)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其中25例(73.5%)为家庭聚集性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在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LOF)等位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并评价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术治疗的14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双倍氯吡格雷组,每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小板聚集率。术后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呼吸困难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鸡血藤镇痛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检索BATMAN-TCM平台和DisGeNET数据库分别获取鸡血藤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疼痛相关的虚拟靶标基因,交互处理得到鸡血藤镇痛作用的关键靶点。运用DAVID系统对鸡血藤镇痛靶点信息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利用Cytoscape3.6.1构建鸡血藤关于镇痛方面的“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进而呈现鸡血藤是如何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的整体调控来发挥药效。结果共预测得到鸡血藤活性成分5个,分别为豆甾醇、维斯体素、异沙坦、